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對“全維作戰”理論的中途夭折感到惋惜之餘,我們決心使“超限組合戰”不止停留在理論思辨的層面上,而是進入可實際操作的戰法狀態。儘管我們主張的“超限”思想,本意是要打破一切界限,但有一條界限卻必須恪守,那就是,在進行作戰行動時,遵循必要的原則。除非原則本身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需要被打破。

  當對戰爭規律的思考凝結為某種戰法時,原則便會隨之而生。儘管這些戰法和原則,在沒有經過新一輪實戰的檢驗之前,能否成為通向下一次勝利的路標,還很難說。但必要原則的提出,肯定是完善一種戰法不可缺少的理論工序。這裡是陀羅斯,就在這裡跳舞吧。讓我們看看以下這些原則,究竟能為“超限組合戰”帶來什麼——

  全向度 共 時 性 有限目標 無限手段

  非均衡 最小耗費 多維協同 全程調控

  全向度——360度的觀察、設計和組合運用一切相關因素

  “全向度”,是“超限戰”思想的出發點,亦是其思想的覆蓋面。作為一種戰法的總綱式原則,它對實施者的基本要求是,通盤考慮所有與“這一場”戰爭有關的因素,在觀察戰場和潛在戰場、設計方案和使用手段、組合一切可動用戰爭資源時,視野上沒有盲區,觀念上沒有障礙,方位上沒有死角。

  對超限戰來說,不存在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別。陸、海、空、天等自然空間是戰場,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社會空間也是戰場,而連接起這兩大空間的技術空間,更是所有敵對雙方極力爭奪的戰場[3]。戰爭可以是軍事性的,也可以是準軍事或非軍事性的;可以使用暴力,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可以是職業軍人之間的對抗,也可以是平民或專家為主體的新生戰力的對抗。超限戰的這些特徵,既是它與傳統戰爭的分水嶺,也是它為新型戰爭劃定的起跑線。

  --------

  [3]超限戰的戰場不同於以往,它包括所有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不斷擴展中的技術空間,如納米空間等。在今天,這幾個空間已是相互交錯,如太空,可以視為是自然空間,也可以視為技術空間,因為它的戰爭化進程每一步都離不開技術的突破。同樣,技術與社會的互動也時時可見,最典型的莫過於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由此看來,戰場確是無所不在,我們只能以“全向度”去看待它。

  作為實戰性很強的原則,“全向度”適用於超限組合戰的各個層面。在戰策級,是指國家整體戰力直至超國家戰力在洲際或全球對抗中的組合運用;在戰略級,是指與軍事目的相關的國家資源在戰爭中的組合運用;在戰藝級,是指軍隊或軍隊規模的主體,為達成戰役目標,在特定戰場上對各種手段的組合運用;在戰術級,是指一支部隊或部隊規模的主體,為遂行一定任務,在戰鬥中對不同武器裝備和作戰方式的組合使用。同時不要忘記,上述所有組合還應包括它們各級別間的交叉組合。

  最後,必須明確的是,並非每一場具體的戰爭,其作戰範圍都能廣及所有的空間和領域,但“全向度”的思考和把握戰局,是超限組合戰的第一原則。

  共時性——在同一時間段上的不同空間內展開行動

  現代戰爭所擁有的技術手段,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遠戰技術的出現和戰場轉換能力的增強,把綿延分散、性質各異的戰場連為一體,也把各種軍事和非軍事力量平行地導入戰爭,使戰爭進程大為縮短。許多過去需要通過戰役、戰鬥累積,分階段完成的目標,現在則可能在提出同時到達、同時進行、同時完成的要求後,迅速得以實現。因此,在作戰中對“共時性”的強調,正在超過“階段性”[4]。

  --------

  [4]以往戰爭的進程,在空間上是由邊緣向縱深挺進,在時間上則要區分階段。超限戰在空間上是直達核心,在時間上也是“共時”,通常不再具有階段性的特點。

  在周密計劃的前提下,讓分布在不同空間、不同領域的戰爭要素,在統一約定的時間段上,圍繞戰爭目標,展開錯落有致、配合默契的組合式打擊,以達成突然性、隱蔽性和有效性。一次全縱深的共時行動,可能只是一場短促的超限戰,但已足夠決定一場戰爭的命運。這裡所說的“共時”,不是分秒不差的“同時”,而是指“同一時間段”。從這個意義上說,超限戰是名副其實的“時間約定戰”。

  以此為尺度,美軍在軍事領域內的行動能力,最接近達到這一水平。按照美軍現有的裝備技術,一個信息戰役系統在一分鐘內可以為1200架飛機提供4000個目標的數據,加之遠程打擊武器系統的大量使用,導致了“全縱深同時攻擊”作戰思想的提出,開始擺脫在空間上從外圍逐步推向縱深,在時間上次第展開行動的陳舊戰爭模式。但他們在這方面的思路,從軍方披露的一些公開文件看,至今仍局限在軍事行動的範圍內,沒能推及到軍事領域以外的戰場上[5]。

  --------

  [5]最典型的莫過於美國軍隊的《2010年聯合部隊構想》中的4項原則,“機動造勢、精確打擊、全維保護、聚焦後勤”全都是為軍事戰爭提出的新原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