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名俊秀青年站在渭水河畔,凝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大片阡陌農田一望無際,農人在田間忙碌,到處可見的一種輕巧的獨輪小車,來回運送著各種草料灰肥,正逢鄭國渠開水,一名田吏在阡陌間敲響銅鑼,大喊著開水時辰,吼著過時無水。

  很多農人已經將田堤扒開,在田間隨時等候著。

  「水總算到了。」張開地鬆了一口氣,等著上流之水流過自家田堤,截水入田,澆灌了周圍的數百畝土地,早有牛耕開好溝壟,水流順勢而下,讓乾涸了甚久的土地變得濕潤泥濘。

  張良蹙眉道:「父親,您已在秦種地數年,還要種到何時?」

  先前秦王強令他們張氏族人過來開鄭國渠,如今渠已修好,秦王卻仿佛將他們遺忘了,而父親也並沒有回韓之意,而是留在秦國,昔日韓地貴族一朝淪落異國,成日與泥土為伍,又哪來一點往日的尊貴氣度。

  「去歲韓侯流放羌地,曾問我可願想隨。」張平苦笑了一聲,「我猶疑數月,終是被我拒了。」

  張良沉默,張家五世相韓,可羌地苦寒,是以父親為了家族,卻終是拒絕了韓侯,這便代表著張家與韓室之間的情分,至此為止了。

  「兒啊,我來秦國四五載,見秦地君臣相合,盡收六國之才,這天下,終是秦王之物,」張平嘆息一聲,「如此觀,我族入秦甚早,倒也是好事。」

  關中富饒之地,緊臨咸陽,張氏一族又是家傳顯貴,未必不能在秦國求個官位,但他張平便不要想了,畢竟韓侯重用過他,他心中有愧,只能閒暇之時試試著書立傳,給子孫後代留個清高不願入仕之名。

  張良自然清楚父親如此對他說的用意,只是要讓他就這樣入秦,卻是有一種吃了蒼蠅的噁心感:「秦法暴虐,天下未必不會起復,如今入秦,卻是太早了些。」

  「那又如何,秦王春秋正盛,秦國盛世總有數十年,你方十七,總不能將這大好年華搓託了去。」張平看著一表人才的兒子,不忍道,「我子之中你最為才高,這天下亂世諸國,哪有好壞之分,不過立場罷了。」

  張良沉默數息,還是沒下決心,只是道:「且再看看。」

  「還想看什麼?」一個溫柔清朗的聲音突然出現在他耳邊,驚得他猛然回頭。

  卻見上卿嚴江正悠然地立在身邊,旁邊還有一名黑袍青年靜默而立,足下亦有老虎相隨。

  張良看著這人,一時神色複雜,終是檸檬道:「恭喜上卿救駕有功,官升次卿。」

  「別叫次卿,好像我低誰一等樣,」嚴江微笑著走到他身邊,「上次所言可還記得,子房可找好了下家效忠?」

  「尚未。」張良終是調整好了心態,平靜道,「上卿可有指點?」

  「子房週遊諸國,定有計較,」嚴江笑道,「若不願為官,我倒有一事,想拜託子房相助。」

  張良小心道:「在下德才淺薄,不敢輕言相助。」

  「最近秦國準備開一商路,南至南郡,北至陰山,沿途山高路險,收外邦茶鹽專營,子房若有興趣,不妨來學宮尋我或者韓非。」嚴江淡定地拋出這片餌料,笑眯眯地看著他。

  他知張良心有溝壑,決不甘於庸碌,這事挑戰性極強,但卻是的一個立下功勞名聲的大好機會,一但做好,便能名揚天下,諸國都大可去得,張良現在名聲微末,這些年估計在諸侯門下都碰過壁,有如此一展長才的機會,是個年輕人都很難忍下來。

  果然,張良面色微微泛紅,應是想通其中關竅,看嚴江的眼眸里就帶幾分懊惱,又見他胸有成竹,不由刺道:「此為大事,秦國抑商,便真有此事,又豈是你做得了主的?」

  嚴江也不生氣,只是微笑道:「這便不必你操心了。」

  說完,他正抬手準備去拉身邊的秦王,就見張良瞬間退了一步,戒備地看著他。

  不就是上次調戲了你下麼,嚴江輕聲一笑,在對方略有懊惱的眼神里扣住秦王手指,轉身走遠了。

  他們又一起看了棉花田,粟米地,走得累了,才在河邊略做歇息,花花還試探性地去舔了大王剛剛被扣住的手指,被秦王嫌棄地推開。

  「若張良能入,這商道之事,便成功一半。」無論是讓他入秦還是讓他幫忙,都是不虧的,嚴江覺得他完全接得住李斯將來的責任。

  「阿江越發為寡人想了。」周圍無人,秦王眉宇間比春風還得意。

  「我這是為了天下。」嚴江義正詞嚴地糾正他。

  「有區別麼?」秦王道,「天下人皆為寡人所有。」

  嚴江轉頭凝視他,低下頭。

  又是如此,在這一點上,他們永遠無法溝通。

  秦王覺察到他的不悅,伸手扣住他的五指,傲然道:「阿江,不知你是預見何事,在你總當寡人暴虐,寡人為王十數年,你可見有一次傷民之舉?」

  「王上,你滅國的目標是什麼?」嚴江輕聲問。

  「一統天下,威加四海。」秦王政自然道。

  「那之後呢?」嚴江幽幽道,「燕魏不堪提,楚齊頑抗難久,天下必是您的,然後呢?」

  「六國必異動,寡人當巡遊天下,馴服人心。」秦王政何等眼光,不會認為平定天下後,就沒事了。

  「那王上欲如何得民心?」嚴江轉頭看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