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快,他發現這趙國代地的兵邊,也太少了一點。

  遠的不說,代城的守備居然只有那麼兩三千,小一點的城寨只有幾百人。

  李信接到消息,表現很很正常。

  但嚴江看出他的靈魂已經得到了升華,整個人像吸了草的貓,陷入了夢幻之中。

  嚴江通曉趙語,被李信賴著,去周圍打聽了一下虛實。

  大部分趙人對兩個陌生人都很防備,但很快就還是打聽到了消息。

  「我們北方都被抽得快幹了,」一位放羊的老大爺給他們倒了水,接到兩人做報酬的乾糧,嘆息道,「長平戰後,南邊種田的少了,抽了好些北地男兒過去。」

  「前些年十萬人被派去救邯鄲,扈輒將軍被殺,十萬男兒都沒回來。」

  「這次秦人來的特別多,李將軍把代地男兒都抽乾淨了,」那老人嘆息道,「這要是北方胡人來了,可怎麼擋得住啊。」

  兩人謝過老丈,兩人回營時,天色已晚,一鳥落於肩。

  李信面色自若,回到軍營,便要召集大軍將士。

  「王將軍讓我看著你一點。」嚴江在一邊涼涼道。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李信微微一笑,清俊的眉宇間甚是溫暖陽光,聲音卻是斬釘截鐵,「江兄,你要麼殺了我,要麼,看著就好。」

  嚴江無語,轉頭看著懷裡愛鳥,以眼神詢問,殺是不殺?

  當然不殺!愛鳥眼光里都是讚賞。

  第86章 大事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

  秦王十二年的這場大旱, 不但波及了整個北方,連草原也沒能跑掉, 代地本就缺水乾燥,在大旱的打擊下,草地枯黃,牛馬枯瘦, 更重要的是, 連草原也一同遭災,大片草場不能返青, 於是, 至四月起, 便有小股胡人南下劫掠,為李牧所卻。

  嚴江帶著老虎觀察了代地的牧民,他們大多老幼,春天正是哺育羊羔之時, 缺少缺水讓母羊無奶, 牧民損失慘重, 大量牧民南下逃亡或者東入燕地。

  後來,李牧向趙國索要糧草, 但趙國亦然受災, 於是對此置若罔聞, 李牧無奈之下, 只能開放代地稅賦糧倉,以邊地糧草救治郡下,稅賦不繳,又擁兵自重,簡直等同不發貨不退款還不受理投訴!於是李牧在邯鄲趙氏心中的評價,又加了一個大大的差評。

  然而到秦王十三年初,秦軍三路大軍出境攻趙,邯鄲集團急令李牧南下卻敵,秦軍勢大,李牧左思右想後,令北地各自閉城不出,不要輕易出城與秦交鋒,然後便留下了極少的士卒,帶主力南下。

  而李信,就正好在這時北入代地。

  剛剛二十的他還未加冠,年輕地讓人難以置信,但在領軍打仗上,已經顯露出他非一般的天賦。

  在嚴江的冷眼旁觀下,他帶著兩萬士兵,如拔釘子一般,把代郡沿途三十六縣,大大小小數十個城池一個個拔了下來。

  這位勇武將領身先士卒,數次首登!

  首登是什麼?

  就是第一個登上城牆!

  先秦之前,多有士卒棄戰而逃,常有主帥死而將士存,導致後來連坐之法,棄主帥而逃者,皆殺。

  將軍都身先士卒,你們這些小蝦米敢不根我拼命沖?不要命了!

  代地也是倒了大霉,以前都是對匈奴蠻人,只會橫衝直撞——他們就沒見過秦軍這種花樣百出的攻城之法。

  雲梯都是的小兒科,衝車、投石機、火箭、巢車、轒讟車……秦墨的攻城之技在此地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代地小城無一是對手。

  而因為李信走時要求小城們閉城自守,所以基本也沒來得及通信,李信每攻一城,圍城前都會在各個路口設下埋伏,嚴禁消息走露,於是一兩個月的時間裡,他一路打到代城之下。

  嚴江也跟著打了過去。

  這裡是李牧治郡所在,城高門堅,李信的莽卻在這裡奇蹟般的停止了。

  「只要代郡不破,李牧軍必憂心後方,不能放手與秦軍對敵。」李信振振有詞地道,「我的任務是牽制李牧軍,若把代郡都拿下了,豈不是讓李牧軍起同仇之心,這就是真違抗軍令,若因此傷了滅趙之講,怕是不用王上治罪,我爹就拿我祭天了。」

  嚴江看他一眼,輕聲道:「看不出來,你倒挺有自知之明啊。」

  王翦也是有識人之名了,先前北路軍很多人都提議由他兒子王賁來,自己居然以為他只是為了打發李信這個刺頭,也是小覷了這些名留青史的人物了。

  李信傲然一笑:「是以,等代地向南方求援的信使,秦軍便不必攔截了。」

  嚴江看了一眼夜色中的遠方孤城,淡淡道:「未必會有信使呢。」

  代城中是李牧之子守城,他寧可同城戰死,怕也未必會在這緊要關頭,求援助呢。

  李信微笑道:「沒有又如何,此次王上攻趙,將軍問及對策,王上卻是全權放手,軍策只傳不問,有王上如此,何愁不能滅趙?」

  攻趙之前,秦王政舉傾國之力,三十八萬大軍出關,卻沒有一個要求,只是淡然地表示滅趙不問時不問策,將軍大可放手一行。

  當時就把在場將軍感動地磕頭謝恩。

  不問時,就是像長平那樣打三年都沒關係;不問策,就是打仗的細節每時報我知曉,但不用回答是什麼目的,放手一博,避免君臣相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