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受了什麼刺激,要不要這么小氣!?

  嚴江皺眉看他,四目相對間,一者冷傲,一者堅定,幾乎火花四起。

  數息之後,嚴江低頭親了上去。

  秦王眼眸微睜,那瞬間,似驚愕,又似迷茫,柔軟清新,又似甘甜如蜜,直上天靈。

  許久,嚴江淡定起身,微微一笑,道:「大王可消氣了?」

  秦王政半靠在榻上,他俊顏如玉,雖鬢髮散亂,卻依然優雅尊貴,氣定神閒。

  他看著阿江,唇角微彎,道:「並未。」

  嚴江微微挑眉,手摸腰間,這才想起走得急,沒帶刀,便果斷地轉身離開:「既然此,那王上便誅他三族吧。」

  秦王看他背影遠去,輕笑一聲,回味甚久,方才滿足入眠。

  -

  秦得韓地,領戶籍,征壯士,得兵戈,一時間兵員充盈。

  韓地治煉鐵業發達,韓弩之強,天下有名,只是再強的兵器也不能抵擋由內而來的腐朽,在籌備近一年後,秦軍的戰鼓,終於敲響。

  當是時,秦軍三路東出,趙國上下人心惶惶,急令李牧南下卻秦。

  嚴江給帶著陛下和花花,沒有跟著王翦,而是跟著李信一路北上,襲擾趙國代地——王翦的打法向來穩建,從不打沒把握的仗,最擅長以優勢兵力打垮敵軍,而沒有把握一次打垮時,就會按兵不動,尋找破綻,從這一點來說,生在秦國的將領,都是極幸運的。

  因為秦王的制度維持了將領權益,讓君王可以放心大膽地用兵領將,若是王翦生在趙魏韓楚,那若是按兵不動幾個月,君王能生吃了他,若是生在齊國,他根本沒仗可打;如果生在燕國,他連當將軍這事都不要想。

  更重要的是,秦國坐擁三大糧倉,在拼吃飯這事上,從來不虛。

  所以嚴江可以放心地先跟著李信浪一浪,等李信這邊熱鬧完了,再南下去看王將軍打仗,正好來得及。

  此次出兵,王翦為總將,李信楊端和為副將,本來李信是王翦的副手,奈何這位少爺和王老闆的作戰思維那簡直是火星人遇到地球人,根本進不去一個維度。

  和王老闆同事這一年中,兩人都把對方氣得吐血,李信不能拿老闆怎樣,王老闆也不能拿李信怎麼滴——狄道侯和南鄭公雖然都說「沒事、狠狠給我打,別當是我兒子(孫子)」,但王老闆多謹慎的人啊,又怎麼會為這點小事和現如今的大秦第一軍功家族起衝突。

  於是給他點兵,把他遠遠打發去代地了,走前反覆叮囑,別冒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然後李信帶兵兩萬,從太原北上,一路至代地,他的任務是牽制代地軍民,免得他們南下支援,趙國北方五郡向來是徵兵重點,這裡民風彪悍,男人上馬就是戰士。

  「哎,你都不知道,我在隴西的時候,可想打仗了,那裡的胡人居然都不打過來,」李信一身重甲,意氣風發,「這裡的趙地卻年年被胡人騷擾,他們怎麼就不來狄道,那裡離前套可近了。」

  前套是黃河上流的河谷地帶,後世銀川寧夏之地,水草豐美,再遠一點就是河套和後套,都是胡人的王庭之地,前套生出義渠戎,河套是匈奴的命脈,後套是樓煩祖地,都是遊牧民族會為其打出狗腦子的好地方。

  「因為長城,」嚴江倒是清楚這一點,「秦國這邊,義渠已經被同化,鎮守北地,有長城在,狼煙一起,大軍星夜便至,秦國又喜主動出兵,所以胡人大多繞過長城,前來趙燕之地。」

  萬里長城絕不是什麼空話,而是有其必要,如果沒有長城,草原上的小部落招起人手就可以去邊地搶了就跑,千裡邊境,你讓大軍沿途駐守根本不現實,放哪國也是分分鐘破產,修長城投入大是大,但牆一起來就成為一條高速公路,大大降低防禦成本,修長城其實是很划算的。

  但有一點,趙燕秦的長城都是修了幾十年的,後世雖然稱秦王是把燕趙秦三國的長城連起來,可只連了趙燕的兩段,在奪河套之後,秦國沒有再用原來在黃河之南的秦長城,而沿陰山向西,於黃河以北一線重新修了一條有兩千公里的長城。

  還是只花了十年修完……果然該破產。

  「不過長城亦有壞處,」嚴江嘆息道,「有長城之後,草原諸部,便得抱團而活了。」

  否則幾十個人的小部落別說打進來了,翻牆都翻不過去,搶個毛啊。

  「為何一定要搶呢?」李信悠然嘆息道,「好好放他們的羊不行嗎?」

  「趙國也想知道秦為什麼一定要打他,」嚴江吐槽道,「好好種田不行麼?」

  李信一捏馬韁,斬釘截鐵道:「不行!不攻六國,我拿什麼建功立業!」

  嚴江拿他沒辦法,只是在路過秦長城時嘆息了一聲。

  如今草原諸部還都可以順著秦燕趙三條長城間的縫隙前來騷擾,等到秦王修起萬里長城,草原怕就是一統之時了。

  話說此時,一統草原的冒頓單于還沒出生吧?

  等他出生了再去找他?

  不好不好,殺小孩子他還是做不到的。

  去殺了他的父親好了?他的父親叫什麼來著……

  可惜了,記不起來了。

  ……

  很快,李信大軍開撥代地,安營紮寨,一副我會聽話的樣子。

  然後派出士卒打探周虛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