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咦,陛下你偷喝酒了嗎,怎麼有點飄啊?」嚴江停下投餵的手,疑惑問。

  陛下立即站穩了,雖然爽到羽毛都有點翹。

  作者有話要說:  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王茅焦為上卿,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宮。——《始皇本紀》

  第35章 晚上

  城牆上的屍體很快被放下、收斂, 他們的家屬在牆下悲慟哀哭不已, 來朝見的六國使臣們一邊嘆息秦王大度能忍善納諫之餘,還在私下議論一個新的名字——上卿嚴江。

  在昨日成功勸諫秦王后, 這位新任上卿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咸陽大街小巷,無數人都在打聽這是哪位神仙, 竟然能勸得了那暴虐的秦王。

  然後便得知這是一位自西方騎虎自渭水而來的方士, 能做得極為好用的紙張, 還知天機大事,是秦王器重的高人,更重要的是這嚴江先前居然在嫪毐手下做事,嫪毐事發後卻半點不曾被牽連, 反而盡得王上寵幸, 絕對是個厲害人物了。

  嚴江再次名氣大漲,無數人想求一見,和他關係最好的李信便因此受到無盡騷擾, 換了班都不想出宮門, 全靠蹭了蒙家兄弟的車駕才得以回家躲避。

  當事人嚴江則是一大早就出宮,直接去找了咸陽城中的御史官署,這裡掌管著整個秦國的典籍檔案, 他想找的書,這裡全有。

  署中的輪職的高階官吏們上朝去了,只剩下一個管事的侍御史輪班,聽聞上卿帶王喻來到,敬重地簡直五體投地, 幾乎就要給他跪下了——他是昨天為太后求情的人之一,差點就被王上掛城牆上了,今天都主動換班不敢去上朝。

  嚴江勸慰了兩去,見他執意報答,便不再多說了。

  這位對他可說是畢恭畢敬,有求必應,發動了整個官署的刀筆小吏們為他找書。

  如今秦國用的是大篆,宛如鬼符,嚴江學習了大半年,雖然每個字都認得,寫起來卻很是困難,需要找個這裡的刀筆小吏們為他抄錄到紙上——李崇每月都會派人給他送紙,如今已經存了一千多刀,足夠抄了。

  不過如今六國前來置酒恭賀,咸陽城中人多事雜,這位侍御史也沒法一直陪著,便找了一個十分機靈的小吏,十七八的年紀,面貌精緻,唇紅齒白,看他的眼神閃閃發光。御史介紹說他叫張蒼,年紀雖小,但師從荀子,和師兄李斯一起從齊國過來,十分聰慧,整個府庫的書籍無一不精,給上卿幫忙再合適不過了。

  張蒼?嚴江沒想到只是找個書就能抓到這種大魚,面色不由自主帶上了狼外婆一般溫和的微笑,當場就答謝了對方,把這少年帶到一邊詢問:「聽說你師從荀子,還與李斯有舊?怎麼不去李斯長史那裡做事?」

  張蒼啊,李斯韓非的師弟啊!雖然沒前兩位名氣大,但是人家可是有名的科學家,九章算術就是他修訂的,一手將數學融入曆法度量衡與社會實踐中,就社會貢獻而言,一點不輸給前兩位。

  少年略有羞澀,認真道:「回上卿,御史府庫藏書豐足,蒼學業未成,自覺與師兄多有不如,便欲多揣摩書卷,不求功名。」

  「既然學業未成,為何不繼續在荀子那求學?」嚴江好奇問。

  「回上卿,家師年事已高,身體孱弱,難再教導勸學,故三年前便已遣散弟子,於楚國歸隱,我雖有心繼續求學諸國,但家中不允,便來隨師兄入咸陽。」張蒼沒說的是李斯特別小氣,搭上呂不韋之後就沒怎麼和他聯繫了,他也是有脾氣的人,兩邊關係自然就冷了下來。

  「原來如此,那便有勞了。」嚴江帶著少年回宮取紙,讓其抄錄各種珍貴書冊,自己則把一些幾何代數方程式回憶總結,寫到紙上。

  果然,在抄錄了好幾本書之後,張蒼起身活動身體,便一眼看到那神奇的符號和公式,好奇心便完全無法抑制了:「敢問上卿,這是何字?」

  「此為……」嚴江剛剛想說是阿拉伯數字,但一想現在別說阿拉伯,印度也沒這種數字,便心安理得地道,「此為我總結的十個數符,簡化計算而用,我稱其為數字,你看……」

  張蒼有過目不忘之能,不到一刻便已學會十個數字,在學會有嚴江教的計算法之後,一時為這種算法的便利而感震驚,都忘記了與其抄書的責任,他本身在數字上就極有天賦,否則也不會總結出勾股定理,像個孩子一樣把自己以前不懂的數學問題都問了出來。

  這些數學問題遍及了方田(不規則多邊形面積計算)、粟米(等比例兌換)、衰分(比例分配)、少廣(知面積求邊長)、商功(求體積)、均輸(各種比例)、盈不足(分蘋果)、方程及勾股定理,這在秦時是極高深的算學,但在現代屬於初等數學,根本沒法阻擋嚴江橫掃。

  張蒼越問眼睛越亮,整個人都激動了,但數學本不是一朝而蹴的事情,越問到後邊越困惑,感覺已經到寶山之中卻只能抓一把走的感覺難受到炸,只能小聲地詢問我以後有問題可以來問您麼?

  「自是可以。」嚴江微微一笑,缺的就是你這種理科人才把我學問發揚光大啊,我放跑秦王也不可能放掉你的。

  張蒼滿足無比,這才發現天色已晚,急忙就要告退。

  「如今宮門已閉,你是出不去了,不如便留宿一晚。」嚴江知道這種天材何等難求,準備再放大招,不但給準備了超美味的膳食,更帶他去觀了星空,告訴他仰角可算高度,視角可算距離,星辰可定山川國界,數字能知一國虛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