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李嵩他們已經從長公主那兒知曉了永慶帝身體的大致狀況,可親眼看了,還是揪心得很。
「突然就倒下了?」李嵩問海公公,「太醫有說何時能動彈?何時能說話?」
永慶帝「啊啊」兩聲,欣喜李嵩的發難。
對。
質問他們!
責備他們每一個人!
朕是被他們害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份!
可是,沒有人能聽懂他想表達的意思。
海公公還是先前那套說辭:「前些時日太醫就說了肝陽上亢,一不小心就會這樣,讓千萬注意……
聖上今兒說想見太子,小的如今猜測,恐怕是聖上清楚自己身體,知道隨時可能倒下,那就解不了父子心結、也安排不了大小事情,所以才急急召見。
沒想到還是遲了些,太子到了後,聖上只來得及與他說巫蠱案錯怪了他,又說自己身體不好、要太子多分擔一些,還沒往細的說,就突然倒下去了。
所以才會手忙腳亂地召太醫、召三公、尚書大人們。」
永慶帝只恨不能劈了海宏。
海宏這個大內侍都這麼說了,誰還會質疑?
這混帳東西跟了他這麼多年,到頭來捅他一刀,真真可惡!
他「啊啊」叫著,努力表達著讓李嵩他們一個字也不要信。
李嵩其實將信將疑。
他能見著父皇的面,要麼是大哥和臨毓清清白白、根本不心虛,要麼是父皇根本不可能給他們造成麻煩了,陰謀成陽謀,讓人挑不出錯。
前者,李嵩不可能指白為黑;後者,父皇都這樣了,他李嵩能力挽狂瀾?
他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個心力。
既如此,何必自找麻煩。
說話回來,從臨毓擺出來的證據看,大哥十年幽禁,本就是被五哥他們害的。
李嵩選擇了沉默。
李嶄卻是主動去詢問永慶帝:「父皇,是這麼一回事吧?」
永慶帝:「啊——」
「您別激動,」李嶄的大嗓門在永慶帝耳朵邊炸開,「您放心,大哥監國,我和六哥雖說能力有限,但能為他分憂的地方一定積極主動負責任。
是是是,大哥這些年不容易,我們不會給他添亂的。
您就好好養著,沒有什麼比您養病重要。
您只管放寬心。
朝中有這麼多老大人,都是得力能幹的。
大哥怎麼說也是當過那麼些年太子的,他只是生疏了,並不是完全不會的新手。
讓他回憶回憶、習慣習慣,定是手拿把掐。
我們兄弟齊心協力,這個難關也就過去了。
您這就對了,別激動,緩緩氣。」
永慶帝:……
他起先的確激動萬分,尤其是李嶄那大嗓門就湊在耳朵邊,一句比一句難聽的話在他腦海里翻滾,氣得永慶帝眼冒金星。
他罵了反駁了,但沒用,到最後心力交瘁,只能喘氣作罷。
也就顧不上李嶄這蠢貨的曲解了。
李嶄與永慶帝說完,轉身看向李嶸。
兄弟十年未見,李嶄回想了一番,只覺得李嶸消瘦許多。
「大哥,」他喚了聲,「我剛看我母妃精神不好,先出去安慰安慰她,之後有什麼事要吩咐我做的,你只管開口。」
李嶸頷首。
李嵩沒有一道出去,背手站在一旁。
永慶帝對這兩個沒用的兒子失望至極,只是他也沒有想到,這並不是他最絕望的時候。
等公事商議完了,官員退出去,他的妃嬪、小兒子們紛紛擠到了床前。
見他不會動、也不會說,也不知道是哪個混帳帶的頭,「嗷」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一人哭,人人哭,仿佛誰哭得不傷心,就是不真誠、不悲痛了一樣。
哭得永慶帝腦袋嗡嗡作響。
「聖上您怎麼突然就倒下了?」
「您昨兒還好好的,是不是、是不是……」
「您知不知道,聽說您病了,臣妾心如刀割啊!」
「讓臣妾伺疾吧,您身邊離不得人。」
「臣妾來,由臣妾來!」
此起彼落,你爭我搶。
永慶帝聽著,不覺心暖,只余心煩。
哭哭哭,他又沒有死,哭什麼喪!
海公公也聽得頭大,看到永慶帝眼中露出的不耐與煩躁,海公公總算順了一回他的心意,將他的意思明確表達了出來。
「聖上需要靜養。」
「娘娘們都先回去吧,莫要擠在這兒,耽誤聖上養病。」
「哭哭哭!聖上還沒有駕崩,娘娘們哭的什麼喪!」
「也不怕晦氣!」
「來人來人,請娘娘們各自回宮去!」
海公公尖聲尖氣,喊得一眾人或驚恐、或憤怒,他也不多掰扯,亦不退讓。
事到如今,能處置他的只有太子。
而太子,眼下還需要他。
永慶帝熬過了這一場,之後幾日,依舊不得太平。
或是出于謹慎,或是要彰顯孝順,只要李嶸空閒著,便在永慶帝跟前伺疾。
甚至,他連問政,也多選在永慶帝這兒。
於是,永慶帝親耳聽到李嶸對巫蠱案的處置,也聽到了他的「罪己詔」。
沈臨毓捧著起草的詔書,一字一字念給他聽。
「朕一意孤行。」
「朕聽信讒言。」
「朕害了忠良無數。」
「朕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
每一句,都不是他會說的,每一句,又都以他的名義寫下,準備著傳達天下。
見永慶帝眼神帶火,沈臨毓嗤笑了聲。
「您不滿意?」他問,「別說您不滿意,我也不滿意。」
「您根本沒有後悔、也不會反思,您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有罪有錯。」
「結果,我們卻讓您成為了一個知錯認錯、善莫大焉的皇帝,這是給您臉上貼金了。」
永慶帝狠狠瞪著他。
沈臨毓把詔書放下,又道:「罪己,對您來說是洗脫罪名,您哪裡是聽信讒言?您明明心裡比誰都清楚。」
「真要論起黑白罪證來,您是借刀殺人、殺子。」
「您明知是冤案、還故意為之,您才是最可恨的真兇。」
「讓真兇成為了有眼無珠的蠢貨,確實是便宜您了。」
「真兇,就該砍了,拿命謝罪。」
「但看您這怒火中燒又無可奈何的樣子……」沈臨毓湊過去,道,「比起直接殺了您,現在這樣曲解您、讓所有人誤會您、而您又解釋不了、只能做個啞巴,更讓您難以接受吧?」
「做了三十幾年皇帝的人,突然成了傀儡一般,確實難受。」
「朝堂沒了您照樣轉,文武大臣們尊敬、支持皇太子,親眼看著您最忌諱的場面成了真,您心情如何?」
永慶帝:……
他的心情,糟糕透頂。
他亦確認了,他的這兩個兒子,是真的想要氣死他!
這份罪己詔,傳出了千步廊,傳遍了京城,很快要往其他州府送去,而對於巫蠱案的決斷,也陸陸續續下發。
官復原職的沈臨毓進了鎮撫司,先去見了李崇。
「太子殿下遠離朝堂十年,對如今狀況幾乎可以說一無所知,好在江山穩固,又有老臣輔佐,他只要花費些時日,就能撐得起來。」
「從這一點上來看,聖上的想法沒有錯。」
「五殿下你當日的猜測也沒有錯。」
這幾句話,不是讚揚,而是諷刺。
諷刺李崇的少,諷刺永慶帝的多。
李崇聽完,嗤笑一聲:「你在我面前說得再冠冕堂皇,不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哪一步?」沈臨毓反問。
「沒有弒君就不算『大不敬』?你還說你不是那種人?」李崇哈了聲,問,「逼宮奪權,又好到哪裡去了?你那夜說了什麼,要我複述給你聽嗎?」
沈臨毓面不改色。
「聖上龍體欠安,難道不是被你們氣的?」
「逼宮?奪權?是聖上養病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何能算到我與大哥頭上?」
「你們當初以巫蠱陷害大哥,現在又要再給他羅織新罪名了?」
「真是欲加之罪!」
「你的死期就在眼前了,不久之後,文壽伯府也該沒了,當然,你也顧不上他們。」
「是了,梁嬪娘娘懸樑了,好在發現得及時,被救了下來,太醫說,她一心尋死,恐也活不了太久。」
李崇臉色難看至極。
沈臨毓離開時,李崇在他背後破口大罵。
罵的是「謊話連篇」。
他沒有關心梁嬪,只揪著沈臨毓的「言行不一」不放。
穆呈卿就在牢房門口,聽得一清二楚,沖沈臨毓道:「他這是五十步笑百步?」
「他豈止走了五十步?」沈臨毓頓了頓,又道,「說穿了,也不過是他做初一,我做十五。謊話連篇?誰會跟他說真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突然就倒下了?」李嵩問海公公,「太醫有說何時能動彈?何時能說話?」
永慶帝「啊啊」兩聲,欣喜李嵩的發難。
對。
質問他們!
責備他們每一個人!
朕是被他們害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份!
可是,沒有人能聽懂他想表達的意思。
海公公還是先前那套說辭:「前些時日太醫就說了肝陽上亢,一不小心就會這樣,讓千萬注意……
聖上今兒說想見太子,小的如今猜測,恐怕是聖上清楚自己身體,知道隨時可能倒下,那就解不了父子心結、也安排不了大小事情,所以才急急召見。
沒想到還是遲了些,太子到了後,聖上只來得及與他說巫蠱案錯怪了他,又說自己身體不好、要太子多分擔一些,還沒往細的說,就突然倒下去了。
所以才會手忙腳亂地召太醫、召三公、尚書大人們。」
永慶帝只恨不能劈了海宏。
海宏這個大內侍都這麼說了,誰還會質疑?
這混帳東西跟了他這麼多年,到頭來捅他一刀,真真可惡!
他「啊啊」叫著,努力表達著讓李嵩他們一個字也不要信。
李嵩其實將信將疑。
他能見著父皇的面,要麼是大哥和臨毓清清白白、根本不心虛,要麼是父皇根本不可能給他們造成麻煩了,陰謀成陽謀,讓人挑不出錯。
前者,李嵩不可能指白為黑;後者,父皇都這樣了,他李嵩能力挽狂瀾?
他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個心力。
既如此,何必自找麻煩。
說話回來,從臨毓擺出來的證據看,大哥十年幽禁,本就是被五哥他們害的。
李嵩選擇了沉默。
李嶄卻是主動去詢問永慶帝:「父皇,是這麼一回事吧?」
永慶帝:「啊——」
「您別激動,」李嶄的大嗓門在永慶帝耳朵邊炸開,「您放心,大哥監國,我和六哥雖說能力有限,但能為他分憂的地方一定積極主動負責任。
是是是,大哥這些年不容易,我們不會給他添亂的。
您就好好養著,沒有什麼比您養病重要。
您只管放寬心。
朝中有這麼多老大人,都是得力能幹的。
大哥怎麼說也是當過那麼些年太子的,他只是生疏了,並不是完全不會的新手。
讓他回憶回憶、習慣習慣,定是手拿把掐。
我們兄弟齊心協力,這個難關也就過去了。
您這就對了,別激動,緩緩氣。」
永慶帝:……
他起先的確激動萬分,尤其是李嶄那大嗓門就湊在耳朵邊,一句比一句難聽的話在他腦海里翻滾,氣得永慶帝眼冒金星。
他罵了反駁了,但沒用,到最後心力交瘁,只能喘氣作罷。
也就顧不上李嶄這蠢貨的曲解了。
李嶄與永慶帝說完,轉身看向李嶸。
兄弟十年未見,李嶄回想了一番,只覺得李嶸消瘦許多。
「大哥,」他喚了聲,「我剛看我母妃精神不好,先出去安慰安慰她,之後有什麼事要吩咐我做的,你只管開口。」
李嶸頷首。
李嵩沒有一道出去,背手站在一旁。
永慶帝對這兩個沒用的兒子失望至極,只是他也沒有想到,這並不是他最絕望的時候。
等公事商議完了,官員退出去,他的妃嬪、小兒子們紛紛擠到了床前。
見他不會動、也不會說,也不知道是哪個混帳帶的頭,「嗷」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一人哭,人人哭,仿佛誰哭得不傷心,就是不真誠、不悲痛了一樣。
哭得永慶帝腦袋嗡嗡作響。
「聖上您怎麼突然就倒下了?」
「您昨兒還好好的,是不是、是不是……」
「您知不知道,聽說您病了,臣妾心如刀割啊!」
「讓臣妾伺疾吧,您身邊離不得人。」
「臣妾來,由臣妾來!」
此起彼落,你爭我搶。
永慶帝聽著,不覺心暖,只余心煩。
哭哭哭,他又沒有死,哭什麼喪!
海公公也聽得頭大,看到永慶帝眼中露出的不耐與煩躁,海公公總算順了一回他的心意,將他的意思明確表達了出來。
「聖上需要靜養。」
「娘娘們都先回去吧,莫要擠在這兒,耽誤聖上養病。」
「哭哭哭!聖上還沒有駕崩,娘娘們哭的什麼喪!」
「也不怕晦氣!」
「來人來人,請娘娘們各自回宮去!」
海公公尖聲尖氣,喊得一眾人或驚恐、或憤怒,他也不多掰扯,亦不退讓。
事到如今,能處置他的只有太子。
而太子,眼下還需要他。
永慶帝熬過了這一場,之後幾日,依舊不得太平。
或是出于謹慎,或是要彰顯孝順,只要李嶸空閒著,便在永慶帝跟前伺疾。
甚至,他連問政,也多選在永慶帝這兒。
於是,永慶帝親耳聽到李嶸對巫蠱案的處置,也聽到了他的「罪己詔」。
沈臨毓捧著起草的詔書,一字一字念給他聽。
「朕一意孤行。」
「朕聽信讒言。」
「朕害了忠良無數。」
「朕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
每一句,都不是他會說的,每一句,又都以他的名義寫下,準備著傳達天下。
見永慶帝眼神帶火,沈臨毓嗤笑了聲。
「您不滿意?」他問,「別說您不滿意,我也不滿意。」
「您根本沒有後悔、也不會反思,您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有罪有錯。」
「結果,我們卻讓您成為了一個知錯認錯、善莫大焉的皇帝,這是給您臉上貼金了。」
永慶帝狠狠瞪著他。
沈臨毓把詔書放下,又道:「罪己,對您來說是洗脫罪名,您哪裡是聽信讒言?您明明心裡比誰都清楚。」
「真要論起黑白罪證來,您是借刀殺人、殺子。」
「您明知是冤案、還故意為之,您才是最可恨的真兇。」
「讓真兇成為了有眼無珠的蠢貨,確實是便宜您了。」
「真兇,就該砍了,拿命謝罪。」
「但看您這怒火中燒又無可奈何的樣子……」沈臨毓湊過去,道,「比起直接殺了您,現在這樣曲解您、讓所有人誤會您、而您又解釋不了、只能做個啞巴,更讓您難以接受吧?」
「做了三十幾年皇帝的人,突然成了傀儡一般,確實難受。」
「朝堂沒了您照樣轉,文武大臣們尊敬、支持皇太子,親眼看著您最忌諱的場面成了真,您心情如何?」
永慶帝:……
他的心情,糟糕透頂。
他亦確認了,他的這兩個兒子,是真的想要氣死他!
這份罪己詔,傳出了千步廊,傳遍了京城,很快要往其他州府送去,而對於巫蠱案的決斷,也陸陸續續下發。
官復原職的沈臨毓進了鎮撫司,先去見了李崇。
「太子殿下遠離朝堂十年,對如今狀況幾乎可以說一無所知,好在江山穩固,又有老臣輔佐,他只要花費些時日,就能撐得起來。」
「從這一點上來看,聖上的想法沒有錯。」
「五殿下你當日的猜測也沒有錯。」
這幾句話,不是讚揚,而是諷刺。
諷刺李崇的少,諷刺永慶帝的多。
李崇聽完,嗤笑一聲:「你在我面前說得再冠冕堂皇,不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哪一步?」沈臨毓反問。
「沒有弒君就不算『大不敬』?你還說你不是那種人?」李崇哈了聲,問,「逼宮奪權,又好到哪裡去了?你那夜說了什麼,要我複述給你聽嗎?」
沈臨毓面不改色。
「聖上龍體欠安,難道不是被你們氣的?」
「逼宮?奪權?是聖上養病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何能算到我與大哥頭上?」
「你們當初以巫蠱陷害大哥,現在又要再給他羅織新罪名了?」
「真是欲加之罪!」
「你的死期就在眼前了,不久之後,文壽伯府也該沒了,當然,你也顧不上他們。」
「是了,梁嬪娘娘懸樑了,好在發現得及時,被救了下來,太醫說,她一心尋死,恐也活不了太久。」
李崇臉色難看至極。
沈臨毓離開時,李崇在他背後破口大罵。
罵的是「謊話連篇」。
他沒有關心梁嬪,只揪著沈臨毓的「言行不一」不放。
穆呈卿就在牢房門口,聽得一清二楚,沖沈臨毓道:「他這是五十步笑百步?」
「他豈止走了五十步?」沈臨毓頓了頓,又道,「說穿了,也不過是他做初一,我做十五。謊話連篇?誰會跟他說真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