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要取得積極的戰果必須實施進攻戰。這好比是說,“足球賽中,球隊只有控制球才能射門得分。”雖然下面的一些作戰原則強調了兵力、戰鬥力以及防禦的重要性,但決沒有貶低進攻戰對贏得戰鬥最後勝利所起的關鍵性作用。即使有時採取防禦戰略可以取得勝利(如英國對拿破崙的戰爭以及美國南北戰爭中南部邦聯所採取的戰略),但處於戰略防禦的一方如果有可能取勝的機會,則必須有選擇地實行進攻戰術和進攻作戰。

  (2)防禦的作用要大於進攻的作用。克勞塞維茨曾經這樣說過,“防禦是更有效的一種作戰形式。”如果我們將許多戰例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比較,那末就可以看出克勞塞維茨的觀點是對的。軍隊利用地形和防禦工事,無論是倉促修建的簡易工事還是精心構築的複雜工事,都會對它的戰鬥力起到成倍增長的功效。在許多著名戰例中,進攻的一方為了戰勝地勢優越工事堅固的防禦的一方,就必須在兵力上占有優勢。只要回顧一下塞莫皮萊、阿拉莫、安堤塔姆、彼得堡以及阿拉曼等戰役,人們就可以看到,防禦的一方雖然兵力上處於劣勢,但占據了有利的地形和防禦設施,因此仍然擁有著作戰的優勢。 [ 注 ]

  (3)當進攻不能取勝時就必須採取防禦態勢。雖然進攻戰是贏得戰爭最後勝利的根本手段,但在對付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時,軍事指揮官除了採取防禦態勢外別無其它選擇。由於防禦態勢實際上可以起到增強部隊實力的作用,因此防禦一方的指揮官至少可以部分地彌補實力的不平衡狀態。他至少可以減慢敵人進攻的速度,甚至能夠襲擊它。這樣(利用相反的作戰效果)防禦的一方就有希望將敵人拖得筋疲力盡,從而由最初的相對劣勢轉化為相對的優勢,最終採取攻勢以贏得積極的戰果。

  如果總指揮官抽調數量占優勢的進攻部隊的一部分兵力,以便在關鍵陣地上最大限度地打擊敵人,取得絕對優勢,此時剩餘的部隊就應採取防禦態勢。雖然部隊總的作戰態勢是進攻,但兵力減少了的部隊必須採取防禦態勢,而另一支部隊則實際上正利用優勢的兵力實施著進攻。

  (4)從側翼或背後進攻比正面進攻更容易取勝。有許多理由可以說明這一點,比如,進攻部隊從側翼和背後實施突然襲擊的可能性更大;而防禦的一方不可能同時加強其各處的防守力量,正面常常是防守的重點;當明顯出現可能被敵人包圍的危險時,防禦一方的士氣就會動搖。歷史上這種戰例很多。那種認為實施包圍或“迂迴戰略”的作戰思想,是由於現代化作戰武器的使用或是現代軍事著述家思維的產物,這種觀點都是對歷史的嚴重曲解和對早期軍事思想家的貶低。

  “尋找敵人側翼”是自古以來的一條重要軍事格言。從19世紀中葉,後裝線膛步槍給戰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後,從此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了。由此毛奇在1867年得出一個結論,即由於兵器火力的殺傷力大大提高,戰略進攻必須跟戰術防禦緊密結合起來。而這正是一種依靠包圍來達成目的的戰術思想。圖四說明了1870年法國戰役中毛奇軍事思想在戰略上的應用,圖五則是梅斯戰役中毛奇軍事思想在戰術上的體現。在梅斯戰役中,巴贊元帥的軍隊通向巴黎的交通線被德軍包圍而切斷,因此被迫發動進攻,結果失敗了。

  圖4 梅斯-色當戰役中毛奇戰略進攻態勢圖

  圖5 毛奇戰略防禦態勢圖(1870年8月18日下午6點時的戰場形勢)

  (5)只有掌握作戰主動權才能充分運用優勢的戰鬥力。這一原則一直是歷史上所有偉大軍事將領成功的秘訣。麥克阿瑟、亞歷山大、格蘭特以及拿破崙概無例外。有些蘇聯的現代軍事理論家認為,與早期相比,在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時代里,這一原則更顯得重要,他們的觀點也許是正確的。可以肯定,抓住並牢牢掌握作戰主動權的重要性在我們這個時代絲毫沒有減少,到將來也決不會降低。

  (6)防禦一方取勝的機會跟防禦設施的堅固性成正比。對某些近代軍事思想家來說,這是自明之理,毋需解釋與說明。但是,有的人卻認為防禦工事不過是誘人上當的陷阱,應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去搞此類設施。這種觀點不是無視就是看錯了歷史上的戰例。歷史是變化無常的,歷史學家不應使用“總是”或“永不”之類的詞彙。但我想斗膽提出一個相反的觀點,即歷史上作戰防禦永遠不會因為有了防禦工事而遭到削弱,防禦工事總是只會增強戰鬥力。防禦工事起碼可以擋住進攻的敵人並增加敵人的傷亡,甚至可使防禦的一方擊敗進攻的敵人。

  有人認為,在近代史上防禦陣線曾被多次突破,從而說明採取防禦態勢或防禦工事總要破產,這是嚴重的自欺欺人。我讀了大量近代的官方和專業軍事著作,使我相信當今美軍內部普遍存在著這種觀點。這個問題(跟8、9兩條原則一起)比本書闡明的內容更值得人們給於極大的注意。

  有人可能會引用馬其諾防線、曼納海姆防線、齊格菲防線和巴列夫防線被突破的歷史實例,從而得出結論說那些防禦設施是不成功的。這種結論是完全錯誤的。確實,這些防禦設施都被攻破了,其原因是強大的敵軍甘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然馬其諾防線不是1940年攻破的,德軍深知該防線的堅固程度,因此採取了迂迴進攻的辦法。)所有這些防禦設施都為防禦一方贏得了時間,使他們能夠重新部署兵力,建立起後備隊或動員新的兵力。它們的目的就在於阻擋敵人,使防禦部隊能夠懲罰進攻部隊,特別是阻滯敵人。在這些方面,上述所有的防線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巴列夫防線還使以色列免遭慘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