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石像的眼眶深陷,有的用珊瑚和貝殼做成了眼睛,在朝向大海的石像背部,刻滿了神秘的符文。經連山學者研究,雖然同三星堆出土青銅神像基座上的四十九符文不盡相同,但存在一些非常相似的線條、符號和意象(如「鳥」「樹」「眼睛」等)。
這背後強烈的宗教和祭祀氣息,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邪神。
12月31日傍晚,根據實時氣象預報,還有一到兩個小時,海嘯將先後襲擊皮特肯群島、馬厄島,然後是復活節群島。此時的白牙島上,除了排到值班的人,大多都聚集到了「倖存者食堂」,這裡安裝了一塊大屏幕,可以一起看直播。
「照說尼莫點同三個地點之間的距離,相差還是挺大的,但海嘯卻幾乎是『前後腳』同時抵達,這就很怪異。」洛書銳評:「仿佛一隻老饕,看見人就跑快點,沒有人就跑慢點——於是抵達有人煙處的時間就差不多。」
程玖先糾正她銳評中的漏洞:「馬厄島上沒有人,只有企鵝。」然後才補充,「我研究了一下,復活節島石像背後的符文,相似線條多出現於四十九符文中,以『太陽金烏』權柄為核心的二號到六號符文——比如『樹』『人』『鳥』。」
「說明玻里尼西亞人崇拜的很可能是太陽金烏。」在黎鳴霄的視線下,程玖沒把後半句,「跟小黎的物種一樣」說出來。
六號符文洛書從未使用過,但見過一次:阿卡姆諾瑪修女曾經使用這個符文來進行壽命交換。
符文的含義非常複雜,每一個都存在大量的變體,但研究到現在,洛書也算摸到了一點門道:除了距離「神名」最遠的第一列符文表徵客觀規律,比如最為著名的一號符文表徵「異常的狀態疊加」,剩下的二到六列都含有同一行神名的權柄,並且以此為核心。
比如二號符文「召喚」,由「河流」「眼睛」「鳥」,包含時間(河流)、亞空間(眼睛)、攻擊/轉移(鳥),但核心其實是「轉移」,所以在太陽金烏這一行。
六號符文也是如此,「樹」「人」「鳥」,包含生命(樹)、意識/智慧(人)、攻擊/轉移(鳥),不同變體有不同的含義,但總體來說是「對生命和意識進行攻擊或轉移」,比如諾瑪修女的「壽命交換」。
而考慮到六號符文正好在四十八號符文「復活」的對稱位置,說不定這個符文的本來含義是「死亡」——也難怪諾瑪修女玩脫以後就死了。
琢磨了這麼多,不僅僅是解釋,程玖為何猜測復活節島居民曾經崇拜太陽金烏,更是為了揣測這些符文的用處。
洛書:「背對大海……難道是為了克制巴虺?」
在鬼神的紀元,生活在一座大洋深處的孤島上,聽起來像是隨時會被巴虺的子民威脅的樣子。這時候大約有兩種選擇,一是打不過就加入,乾脆投靠巴虺;二是投靠巴虺的死對頭太陽金烏——看起來島民選擇了後者。
兩人聊天的時候,黎鳴霄又記了好多筆記,才提醒道:「看起來時間差不多了。」
洛書抬頭——大屏幕已經被分成了三塊,並且留給復活節島的第三塊占了一半的面積,顯然是貼心地考慮到觀眾的需求。
三個登陸地點有一定的時差,皮特肯群島幾乎是正午,馬厄島處在極晝中,而復活節群島正準備迎來一天的日出。
占一半面積的第三分屏上,朝霞已經把海天相接的地方染紅,從復活節島安裝攝像頭的地方看過去,數百尊背對大海的石像逐漸顯出黑色的剪影。
海浪明顯不安分起來。皮特肯群島光線充足,視野最好,已經可以看到遙遠的海面上,一艘船露出了整個船身。因為地球是圓的,這麼遠距離的船隻,原本應該只露出桅杆。
大部分人都吸了一口涼氣:這說明遠處的海平面已經很高。
第214章 海嘯(二)
如果單純從震級和威力來考量,始於尼莫點的大範圍海嘯其實甚至稱得上「溫和」。
相比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波速動輒達到每小時數百公里、浪高二三十米的大海嘯,尼莫海嘯不但慢慢吞吞,且在距離最近的皮特肯群島登陸時,預測浪高也不過十米,等到登陸亞歐大陸,預測浪高已經不過1-2米。
因此有人評價:與其說是「海嘯」,不如說是一次全球性的、溫吞的水漫金山寺。
現場沒有收音,所以這一切在觀眾面前演繹時,都是寂靜無聲的:
皮特肯群島留下攝像頭傳回的畫面上,一堵數米高的「水牆」向海岸線平推過來。堤壩在這樣的水牆面前形同虛設,很快就被漫過。留在道路上的車輛隨著水流漂浮,小鎮的木房子被海水浸泡,只剩下屋頂。
畫面有些抖動,可能是地震,也可能是水流衝擊的影響。切到無人機航拍的畫面時,從俯瞰的視角,皮特肯群島就像一堆被水逐漸浸濕的碎紙屑。
在水牆登陸的同時,海水仿佛被蒸騰起來,化作乳白色的大霧。曾經人來人往的旅遊小島,在半個小時之內就變成了一片白茫茫的秘境。
緊接著攝像頭開始陸續出現故障。
儘管也可以解釋為「進水」,但了解過亞空間的人都明白,更大的可能是皮特肯群島已經沉入了2號位,實體開始發生扭曲,破壞了攝像頭內精密的零部件,證據就是由華夏提供的、加持護符的「連山攝像頭」仍然在工作——但絕大部分機位拍攝到的畫面也只剩下了彌散的霧氣。
同樣的場景在馬厄島重複。
在這座幾乎沒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小島上,主要的受害者是企鵝。海嘯對於擅長游泳的企鵝似乎不是致命的災害,但馬厄島的企鵝仍然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恐懼。
通過少數攜帶「連山攝像頭」的企鵝,可以觀測到,在海嘯來臨以前,企鵝們就紛紛往地勢更高處擠,似乎不願意浸泡在來自遠方的不祥海水中。
由於攝像頭是由企鵝佩戴的,畫面抖動非常厲害,只能從斷裂的冰塊猜測是否伴有地震,以及等待連山氣象台的測定結果。
就在這個時候,眾人忽然紛紛驚呼——在皮特肯群島畫面切到「連山攝像頭」其中一個機位時,一隻綠色的觸手突兀地打在了畫面中間!
觸手似乎只是扒拉了一下,就對攝像頭失去了興趣,很快離開了。但黏稠的汁液掛在鏡頭上,給畫麵糊上了一團團詭異的深綠色,提醒著人們剛才的一幕並非幻覺。
很快馬厄島那邊也出現了騷動,企鵝群變得更加驚恐,鏡頭隨著攜帶者撲騰著試圖爬上更高的冰層而不斷晃動,直到其中一隻落在後面的企鵝被不明生物捕食——攝像頭被一起吞了進去,又很快被嘔了出來,最後掉在冰層上徒然拍攝著霧氣彌散的天空,同樣被綠色黏液糊滿了鏡頭。
黎鳴霄皺眉盯了一會兒:「這些生物是從哪裡來的?」
「或許原本龜縮在尼莫點——那裡一直都有怪異生物的傳聞,」程玖:「然後隨著這次海嘯一起『乘風破浪』。」
黎鳴霄愣了一下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冷笑話:……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復活節島。
隨著天光亮起,數百尊背對大海的石像剪影逐漸清晰。在下一輪漲潮即將開始時,畫面忽然劇烈震動起來!
飯堂里有人下意識放下碗站了起來,意識到這樣會擋住別人,又坐了回去。
讓人們震驚的不是地震,而是那數百尊巨大石像正在從土地中緩緩升起。
正如前面提到的,這些石像半身是埋在地里的,就像被人「種」在裡面。而此時此刻,仿佛被某種神秘的偉力牽引,石像正在從地下被「拔出」。
幾乎就在石像群快要完全被拔出土地的時候,海潮到了。
數米高的水牆撞在了石像背上,而既出乎意料又不出意料的是,石像並沒有倒下——水牆被擋住了!
擋住水牆的明顯不是石像本身,而是那上面銘刻的某種超自然力量——證據就是海浪也沒能從石像之間穿過,仿佛那裡存在一堵不可逾越的「空氣牆」。環繞復活節島的石像仿佛形成了一圈神秘學堤壩,將海潮硬生生攔住!
得不到傾瀉的海水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在一輪一輪的海浪中,浪高被越推越高,最後達到了可怕的二十米,接近了最大的幾尊石像的高度!
但海水依然沒能越過石像群。
在航拍的畫面中,這一幕更加讓人頭皮發麻:一座南太平洋上的孤島,四面是高出陸地二十米的海水,但沒頂而來的海潮卻被牢牢地擋在了石像構造的「結界」之外——在島上其他機位的畫面中,建築依然完好,小動物懵懂地竄來竄去。
從這一幕場景,人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鬼神的時代」,生存在鬼神陰影下的玻里尼西亞人。
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早已被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病毒殺死,但他們祖先的信仰,和保衛家園的意志,在兩千多年的時光之後,仍然在執著地守護自己的故土,儘管這裡已經空無一人,唯餘地質層中的遺骸,埋葬著玻里尼西亞先祖的榮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背後強烈的宗教和祭祀氣息,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邪神。
12月31日傍晚,根據實時氣象預報,還有一到兩個小時,海嘯將先後襲擊皮特肯群島、馬厄島,然後是復活節群島。此時的白牙島上,除了排到值班的人,大多都聚集到了「倖存者食堂」,這裡安裝了一塊大屏幕,可以一起看直播。
「照說尼莫點同三個地點之間的距離,相差還是挺大的,但海嘯卻幾乎是『前後腳』同時抵達,這就很怪異。」洛書銳評:「仿佛一隻老饕,看見人就跑快點,沒有人就跑慢點——於是抵達有人煙處的時間就差不多。」
程玖先糾正她銳評中的漏洞:「馬厄島上沒有人,只有企鵝。」然後才補充,「我研究了一下,復活節島石像背後的符文,相似線條多出現於四十九符文中,以『太陽金烏』權柄為核心的二號到六號符文——比如『樹』『人』『鳥』。」
「說明玻里尼西亞人崇拜的很可能是太陽金烏。」在黎鳴霄的視線下,程玖沒把後半句,「跟小黎的物種一樣」說出來。
六號符文洛書從未使用過,但見過一次:阿卡姆諾瑪修女曾經使用這個符文來進行壽命交換。
符文的含義非常複雜,每一個都存在大量的變體,但研究到現在,洛書也算摸到了一點門道:除了距離「神名」最遠的第一列符文表徵客觀規律,比如最為著名的一號符文表徵「異常的狀態疊加」,剩下的二到六列都含有同一行神名的權柄,並且以此為核心。
比如二號符文「召喚」,由「河流」「眼睛」「鳥」,包含時間(河流)、亞空間(眼睛)、攻擊/轉移(鳥),但核心其實是「轉移」,所以在太陽金烏這一行。
六號符文也是如此,「樹」「人」「鳥」,包含生命(樹)、意識/智慧(人)、攻擊/轉移(鳥),不同變體有不同的含義,但總體來說是「對生命和意識進行攻擊或轉移」,比如諾瑪修女的「壽命交換」。
而考慮到六號符文正好在四十八號符文「復活」的對稱位置,說不定這個符文的本來含義是「死亡」——也難怪諾瑪修女玩脫以後就死了。
琢磨了這麼多,不僅僅是解釋,程玖為何猜測復活節島居民曾經崇拜太陽金烏,更是為了揣測這些符文的用處。
洛書:「背對大海……難道是為了克制巴虺?」
在鬼神的紀元,生活在一座大洋深處的孤島上,聽起來像是隨時會被巴虺的子民威脅的樣子。這時候大約有兩種選擇,一是打不過就加入,乾脆投靠巴虺;二是投靠巴虺的死對頭太陽金烏——看起來島民選擇了後者。
兩人聊天的時候,黎鳴霄又記了好多筆記,才提醒道:「看起來時間差不多了。」
洛書抬頭——大屏幕已經被分成了三塊,並且留給復活節島的第三塊占了一半的面積,顯然是貼心地考慮到觀眾的需求。
三個登陸地點有一定的時差,皮特肯群島幾乎是正午,馬厄島處在極晝中,而復活節群島正準備迎來一天的日出。
占一半面積的第三分屏上,朝霞已經把海天相接的地方染紅,從復活節島安裝攝像頭的地方看過去,數百尊背對大海的石像逐漸顯出黑色的剪影。
海浪明顯不安分起來。皮特肯群島光線充足,視野最好,已經可以看到遙遠的海面上,一艘船露出了整個船身。因為地球是圓的,這麼遠距離的船隻,原本應該只露出桅杆。
大部分人都吸了一口涼氣:這說明遠處的海平面已經很高。
第214章 海嘯(二)
如果單純從震級和威力來考量,始於尼莫點的大範圍海嘯其實甚至稱得上「溫和」。
相比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波速動輒達到每小時數百公里、浪高二三十米的大海嘯,尼莫海嘯不但慢慢吞吞,且在距離最近的皮特肯群島登陸時,預測浪高也不過十米,等到登陸亞歐大陸,預測浪高已經不過1-2米。
因此有人評價:與其說是「海嘯」,不如說是一次全球性的、溫吞的水漫金山寺。
現場沒有收音,所以這一切在觀眾面前演繹時,都是寂靜無聲的:
皮特肯群島留下攝像頭傳回的畫面上,一堵數米高的「水牆」向海岸線平推過來。堤壩在這樣的水牆面前形同虛設,很快就被漫過。留在道路上的車輛隨著水流漂浮,小鎮的木房子被海水浸泡,只剩下屋頂。
畫面有些抖動,可能是地震,也可能是水流衝擊的影響。切到無人機航拍的畫面時,從俯瞰的視角,皮特肯群島就像一堆被水逐漸浸濕的碎紙屑。
在水牆登陸的同時,海水仿佛被蒸騰起來,化作乳白色的大霧。曾經人來人往的旅遊小島,在半個小時之內就變成了一片白茫茫的秘境。
緊接著攝像頭開始陸續出現故障。
儘管也可以解釋為「進水」,但了解過亞空間的人都明白,更大的可能是皮特肯群島已經沉入了2號位,實體開始發生扭曲,破壞了攝像頭內精密的零部件,證據就是由華夏提供的、加持護符的「連山攝像頭」仍然在工作——但絕大部分機位拍攝到的畫面也只剩下了彌散的霧氣。
同樣的場景在馬厄島重複。
在這座幾乎沒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小島上,主要的受害者是企鵝。海嘯對於擅長游泳的企鵝似乎不是致命的災害,但馬厄島的企鵝仍然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恐懼。
通過少數攜帶「連山攝像頭」的企鵝,可以觀測到,在海嘯來臨以前,企鵝們就紛紛往地勢更高處擠,似乎不願意浸泡在來自遠方的不祥海水中。
由於攝像頭是由企鵝佩戴的,畫面抖動非常厲害,只能從斷裂的冰塊猜測是否伴有地震,以及等待連山氣象台的測定結果。
就在這個時候,眾人忽然紛紛驚呼——在皮特肯群島畫面切到「連山攝像頭」其中一個機位時,一隻綠色的觸手突兀地打在了畫面中間!
觸手似乎只是扒拉了一下,就對攝像頭失去了興趣,很快離開了。但黏稠的汁液掛在鏡頭上,給畫麵糊上了一團團詭異的深綠色,提醒著人們剛才的一幕並非幻覺。
很快馬厄島那邊也出現了騷動,企鵝群變得更加驚恐,鏡頭隨著攜帶者撲騰著試圖爬上更高的冰層而不斷晃動,直到其中一隻落在後面的企鵝被不明生物捕食——攝像頭被一起吞了進去,又很快被嘔了出來,最後掉在冰層上徒然拍攝著霧氣彌散的天空,同樣被綠色黏液糊滿了鏡頭。
黎鳴霄皺眉盯了一會兒:「這些生物是從哪裡來的?」
「或許原本龜縮在尼莫點——那裡一直都有怪異生物的傳聞,」程玖:「然後隨著這次海嘯一起『乘風破浪』。」
黎鳴霄愣了一下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冷笑話:……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復活節島。
隨著天光亮起,數百尊背對大海的石像剪影逐漸清晰。在下一輪漲潮即將開始時,畫面忽然劇烈震動起來!
飯堂里有人下意識放下碗站了起來,意識到這樣會擋住別人,又坐了回去。
讓人們震驚的不是地震,而是那數百尊巨大石像正在從土地中緩緩升起。
正如前面提到的,這些石像半身是埋在地里的,就像被人「種」在裡面。而此時此刻,仿佛被某種神秘的偉力牽引,石像正在從地下被「拔出」。
幾乎就在石像群快要完全被拔出土地的時候,海潮到了。
數米高的水牆撞在了石像背上,而既出乎意料又不出意料的是,石像並沒有倒下——水牆被擋住了!
擋住水牆的明顯不是石像本身,而是那上面銘刻的某種超自然力量——證據就是海浪也沒能從石像之間穿過,仿佛那裡存在一堵不可逾越的「空氣牆」。環繞復活節島的石像仿佛形成了一圈神秘學堤壩,將海潮硬生生攔住!
得不到傾瀉的海水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在一輪一輪的海浪中,浪高被越推越高,最後達到了可怕的二十米,接近了最大的幾尊石像的高度!
但海水依然沒能越過石像群。
在航拍的畫面中,這一幕更加讓人頭皮發麻:一座南太平洋上的孤島,四面是高出陸地二十米的海水,但沒頂而來的海潮卻被牢牢地擋在了石像構造的「結界」之外——在島上其他機位的畫面中,建築依然完好,小動物懵懂地竄來竄去。
從這一幕場景,人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鬼神的時代」,生存在鬼神陰影下的玻里尼西亞人。
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早已被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病毒殺死,但他們祖先的信仰,和保衛家園的意志,在兩千多年的時光之後,仍然在執著地守護自己的故土,儘管這裡已經空無一人,唯餘地質層中的遺骸,埋葬著玻里尼西亞先祖的榮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