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然後再看出過黑色平安夜標誌性事件的奧斯特里亞大區。
奧斯特里亞雖然獨占一整塊漂浮大陸,但其實宜居的地區並不多,大陸中部是成片的沙漠,城市幾乎都分布在沿海,於是在這一輪隨著南太平洋的波濤一同到來的怪異污染中首當其衝。
不同於南亞美利加一貫混亂貧困,奧斯特里亞是發達國家,向來是留子聚集地,所以這裡的調查員也特別多。大數定律告訴我們,只要基數足夠大,小概率事件就會變成必然事件,因此第二起對變異過程的成功抓拍也發生在這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友在公交車上抓拍到一個哭鬧的小女孩,從她的嘴裡像海葵的口器一樣吐出消化後的魚骨,更可怕的是包括她父母在內,公交上其他人竟然全都渾然不覺……
除了華夏,其他國家並未有意識科普克蘇魯學說,因此民眾靈視較低,原本也不難理解,只是難免讓人細思極恐……
南太平洋諸島國人口稀少,也少有華夏人在那裡留學和做生意,情況不太清楚,反倒是理論上還未受到明顯影響的全球其餘地區,所謂的「接著奏樂接著舞」分區,也出現了大活:
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切爾諾茲克狂想》劇組在普布利亞拍攝一組鏡頭:安德烈聽聞「不應存在的事故」,驅車趕往普布利亞,在大霧瀰漫中看到死難者變成的「樹人」。
當時恰好起了霧,拍攝過程非常順利,怪事是拍完以後才露出端倪的:劇組收工點人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打電話去問,才發現扮演「樹人」的演員喝大了,壓根沒有來。
然而鏡頭裡的「樹人」卻跟扮演安德烈的演員演完了整場對手戲……
此事細思極恐,安德烈的演員有沒有留下心理陰影暫且未知,至少導演非常心大,表示這個鏡頭拍得很好,不用可惜了,甚至把這當成了宣傳電影的噱頭……
第212章 克蘇魯的網際網路和「人機隔離」
雖然僅憑傳奇調查員的努力,收集到的信息有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除了華夏人,沒有誰在認真地研究和對付怪異,任憑撲朔迷離的怪談遍地開花,呈現一種「野生」「放養」和「自求多福」的原生態。
甚至除了在華夏視頻平台上的備份,大部分怪談相關視頻都被以「給當事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理由下架(雖然大部分當事人已經去世),頗有一種諱疾忌醫的美感。而華夏平台因為一直不下架這些「造謠血腥」視頻,甚至遭到了聯合抗議……
「這味兒對了。不愧是你,大秦人!」
「雖然我已經習慣了……但真的沒有人關心一下這些人為什麼會率先被污染嗎?受害者有什麼『易感特徵』嗎?」
「《指南》已經在更新了,精神疾病患者、接觸過怪異、免疫力低下等原因,都會造成『易感』。」
「這個打擊範圍有點太大了。」
「蹲官方就知道了。最近一期白牙倖存者基地,李志磊差一點在夢中污染之後,跟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被調查了一遍,尤其是他女朋友——你細品。」
「什麼意思……等等,不是那個意思吧?」
「你可以大聲說出來的:污染會傳染!」
「怎麼傳染……就像病毒一樣?有一種『連山病原體』嗎?」
「既然是一種精神污染,那麼為什麼需要實體的病原體呢?」
「傳染性精神病?怎麼傳染?交流即傳播?嘶。」
「有點自己嚇自己了吧,不是夢中『蒙主召喚』嘛……」
「那你怎麼解釋官方的行動?不是問每一個人『你最近有沒有做夢』,而是問李志磊最近跟哪些人交流過,然後挨個放進觀察列表。」
「如果是這樣的話,官方會發布提醒的吧。」
「也許官方沒有證據,而且這種事可不興大聲說,難道告訴大家,以後『道路以目』,不要交流嗎?」
「不至於……斷網,馬上減少90%的傳播。」
這句話一出,一度沒人刷屏了,靜默了好一會兒,才有人悄悄發一句:「不是,我掉線啦?」
在「喪屍Go」剛剛發布聯機版,末世生存團從線上團戰發展到線下械鬥後,一度引發的「網際網路靜默」再一次發生,甚至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哪怕百分之一的可能,如果「交流即污染」是真的,那麼「網際網路是克蘇魯污染區」就會從一句調侃變成對事實的客觀描述。你偶然的一次刷新,不小心點開的視頻,私信里掉san的謾罵,都會切實地攻擊你的理智,把你拖入污染的泥淖。
一個人一生在現實中接觸的人,可能只有幾百個;但一條被不小心頂上去的高贊評論,就有可能讓這個收到上千人的謾罵,更不用提在網際網路吃飯、自嘲「化糞池中刨食」的博主們,一條熱門視頻就能讓他們接觸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是現實中一個普通人一生接觸人類的上萬倍。
如果邪教思想能通過網際網路在很短的時間裡毒害數以百萬計的人,那麼沒理由邪神的污染不可以。
帳號註銷潮再次發生,而這次註銷後的人或許連遊客登錄都會非常謹慎:不僅僅發言是危險的,連旁觀也一樣危險——深淵不可直視。
就連白牙島的官方直播,彈幕也明顯冷清了。尤其當稀稀拉拉的評論區和龐大的觀看人數形成鮮明對比時,就更讓人唏噓。
「……沒想到末世還沒來,網際網路就先死了。」
這句彈幕孤獨地飄過,直到消失在屏幕邊緣,也沒有一個人回應——這一幕竟然有點兒毛骨悚然,仿佛正在觀看視頻的,全是不可選中、不可交互的量子幽靈。
「倒也不至於如此,」洛書也注意到了「萬馬齊喑」的異常狀況,很快想到是怎麼回事,「謠言還要重複一千遍呢,洗腦需要的次數隻多不少。如果一個平台到處都是惡意傳播污染的東西,那肯定會被封掉的嘛。」
「你看我們豚玖,」洛書立刻拉出一個正面典型:「污染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在洛書「說兩句」的示意下,程玖無奈道:「事實上,接觸連山學著作本身就是有污染概率的,甚至比通過交流發生污染的概率更高——我不是讓大家不要讀的意思。」
「隔離污染是有技巧的。最初接觸連山著作的時候,可以使用『情緒隔離法』,先通過第三方的轉述來了解內容,不直接閱讀原著,避免直面瘋狂混亂的情緒衝擊。等到已經大概了解內容,有了心理建設,再讀原著,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沒想到這句話被急於自救的網際網路平台奉為圭臬,很快就有平台開發出了「人機隔離」機制:
在原本的「青少年模式」外,增加了「人機隔離模式」,該模式下,用戶看到的評論內容全都是經過平台AI無感情轉述、降低情緒化和攻擊性的版本,畫面則調低解析度,變得極其模糊,用戶可以在看完「人機版」後,再決定要不要觀看高清版視頻,或者調出發言者的原文。
當然,因為算力有限,暫時只處理最近三天的信息,在「人機隔離模式」下,默認只看最新。
有沒有隔離污染的作用、是不是行為藝術另說,至少這麼一套操作下來,帳號註銷率確實降低了……
第213章 海嘯(一)
2029年的末尾,根據連山氣象台最新公告,自「尼莫點」起始的海底地震,蔓延影響範圍已經達到兩千多公里,在其影響下產生的海嘯,即將登陸距離尼莫點最近的三片島嶼群。
這三個登陸地點分別是:尼莫點南方,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東北方向,隸屬於智利的復活節群島;北方隸屬於大不列顛的皮特肯群島。
其中馬厄島上本來就沒有人類居住,此次不同尋常的海嘯會造成什麼影響,只能去問企鵝——這不完全是開玩笑,華夏連山委員會和動物行為研究員一道,給很多企鵝佩戴了攝像頭,希望能收集到有用信息。
皮特肯群島居民已經全部撤回大不列顛,同樣留下了大量攝像頭觀察。
三個地點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復活節群島。
復活節群島在十八世紀被荷蘭人發現,但在那之前,它已經存在了漫長的時間。放射性同位素測年顯示,島上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年。
聽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
不錯——那個「鬼神的時代」。
連山學者並不確切地清楚「鬼神紀元」的起止時間,但根據《巴比倫星表》和周朝青銅盤「三垣二十八宿星圖」顯示「群星歸位」,而在戰國《甘石星經》中群星的位置已經幾乎與現代觀測相同,可以大致地判斷,「鬼神紀元」起始於巴比倫之前,終止於春秋戰國期間。
《甘石星經》成書於公元前三百年左右,那麼公元前四百年,玻里尼西亞人抵達復活節群島的時候,有可能正好處在「鬼神紀元」的末尾。
復活節群島受到格外關注的原因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在最大的一座(即復活節島)上,矗立著數百座巨大的石像。這些石像半身嵌在土地下面,露出地面的部分大多仍高達五到十米,分布在環島和丘陵上,絕大部分背朝大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奧斯特里亞雖然獨占一整塊漂浮大陸,但其實宜居的地區並不多,大陸中部是成片的沙漠,城市幾乎都分布在沿海,於是在這一輪隨著南太平洋的波濤一同到來的怪異污染中首當其衝。
不同於南亞美利加一貫混亂貧困,奧斯特里亞是發達國家,向來是留子聚集地,所以這裡的調查員也特別多。大數定律告訴我們,只要基數足夠大,小概率事件就會變成必然事件,因此第二起對變異過程的成功抓拍也發生在這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友在公交車上抓拍到一個哭鬧的小女孩,從她的嘴裡像海葵的口器一樣吐出消化後的魚骨,更可怕的是包括她父母在內,公交上其他人竟然全都渾然不覺……
除了華夏,其他國家並未有意識科普克蘇魯學說,因此民眾靈視較低,原本也不難理解,只是難免讓人細思極恐……
南太平洋諸島國人口稀少,也少有華夏人在那裡留學和做生意,情況不太清楚,反倒是理論上還未受到明顯影響的全球其餘地區,所謂的「接著奏樂接著舞」分區,也出現了大活:
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切爾諾茲克狂想》劇組在普布利亞拍攝一組鏡頭:安德烈聽聞「不應存在的事故」,驅車趕往普布利亞,在大霧瀰漫中看到死難者變成的「樹人」。
當時恰好起了霧,拍攝過程非常順利,怪事是拍完以後才露出端倪的:劇組收工點人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打電話去問,才發現扮演「樹人」的演員喝大了,壓根沒有來。
然而鏡頭裡的「樹人」卻跟扮演安德烈的演員演完了整場對手戲……
此事細思極恐,安德烈的演員有沒有留下心理陰影暫且未知,至少導演非常心大,表示這個鏡頭拍得很好,不用可惜了,甚至把這當成了宣傳電影的噱頭……
第212章 克蘇魯的網際網路和「人機隔離」
雖然僅憑傳奇調查員的努力,收集到的信息有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除了華夏人,沒有誰在認真地研究和對付怪異,任憑撲朔迷離的怪談遍地開花,呈現一種「野生」「放養」和「自求多福」的原生態。
甚至除了在華夏視頻平台上的備份,大部分怪談相關視頻都被以「給當事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理由下架(雖然大部分當事人已經去世),頗有一種諱疾忌醫的美感。而華夏平台因為一直不下架這些「造謠血腥」視頻,甚至遭到了聯合抗議……
「這味兒對了。不愧是你,大秦人!」
「雖然我已經習慣了……但真的沒有人關心一下這些人為什麼會率先被污染嗎?受害者有什麼『易感特徵』嗎?」
「《指南》已經在更新了,精神疾病患者、接觸過怪異、免疫力低下等原因,都會造成『易感』。」
「這個打擊範圍有點太大了。」
「蹲官方就知道了。最近一期白牙倖存者基地,李志磊差一點在夢中污染之後,跟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被調查了一遍,尤其是他女朋友——你細品。」
「什麼意思……等等,不是那個意思吧?」
「你可以大聲說出來的:污染會傳染!」
「怎麼傳染……就像病毒一樣?有一種『連山病原體』嗎?」
「既然是一種精神污染,那麼為什麼需要實體的病原體呢?」
「傳染性精神病?怎麼傳染?交流即傳播?嘶。」
「有點自己嚇自己了吧,不是夢中『蒙主召喚』嘛……」
「那你怎麼解釋官方的行動?不是問每一個人『你最近有沒有做夢』,而是問李志磊最近跟哪些人交流過,然後挨個放進觀察列表。」
「如果是這樣的話,官方會發布提醒的吧。」
「也許官方沒有證據,而且這種事可不興大聲說,難道告訴大家,以後『道路以目』,不要交流嗎?」
「不至於……斷網,馬上減少90%的傳播。」
這句話一出,一度沒人刷屏了,靜默了好一會兒,才有人悄悄發一句:「不是,我掉線啦?」
在「喪屍Go」剛剛發布聯機版,末世生存團從線上團戰發展到線下械鬥後,一度引發的「網際網路靜默」再一次發生,甚至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哪怕百分之一的可能,如果「交流即污染」是真的,那麼「網際網路是克蘇魯污染區」就會從一句調侃變成對事實的客觀描述。你偶然的一次刷新,不小心點開的視頻,私信里掉san的謾罵,都會切實地攻擊你的理智,把你拖入污染的泥淖。
一個人一生在現實中接觸的人,可能只有幾百個;但一條被不小心頂上去的高贊評論,就有可能讓這個收到上千人的謾罵,更不用提在網際網路吃飯、自嘲「化糞池中刨食」的博主們,一條熱門視頻就能讓他們接觸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是現實中一個普通人一生接觸人類的上萬倍。
如果邪教思想能通過網際網路在很短的時間裡毒害數以百萬計的人,那麼沒理由邪神的污染不可以。
帳號註銷潮再次發生,而這次註銷後的人或許連遊客登錄都會非常謹慎:不僅僅發言是危險的,連旁觀也一樣危險——深淵不可直視。
就連白牙島的官方直播,彈幕也明顯冷清了。尤其當稀稀拉拉的評論區和龐大的觀看人數形成鮮明對比時,就更讓人唏噓。
「……沒想到末世還沒來,網際網路就先死了。」
這句彈幕孤獨地飄過,直到消失在屏幕邊緣,也沒有一個人回應——這一幕竟然有點兒毛骨悚然,仿佛正在觀看視頻的,全是不可選中、不可交互的量子幽靈。
「倒也不至於如此,」洛書也注意到了「萬馬齊喑」的異常狀況,很快想到是怎麼回事,「謠言還要重複一千遍呢,洗腦需要的次數隻多不少。如果一個平台到處都是惡意傳播污染的東西,那肯定會被封掉的嘛。」
「你看我們豚玖,」洛書立刻拉出一個正面典型:「污染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在洛書「說兩句」的示意下,程玖無奈道:「事實上,接觸連山學著作本身就是有污染概率的,甚至比通過交流發生污染的概率更高——我不是讓大家不要讀的意思。」
「隔離污染是有技巧的。最初接觸連山著作的時候,可以使用『情緒隔離法』,先通過第三方的轉述來了解內容,不直接閱讀原著,避免直面瘋狂混亂的情緒衝擊。等到已經大概了解內容,有了心理建設,再讀原著,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沒想到這句話被急於自救的網際網路平台奉為圭臬,很快就有平台開發出了「人機隔離」機制:
在原本的「青少年模式」外,增加了「人機隔離模式」,該模式下,用戶看到的評論內容全都是經過平台AI無感情轉述、降低情緒化和攻擊性的版本,畫面則調低解析度,變得極其模糊,用戶可以在看完「人機版」後,再決定要不要觀看高清版視頻,或者調出發言者的原文。
當然,因為算力有限,暫時只處理最近三天的信息,在「人機隔離模式」下,默認只看最新。
有沒有隔離污染的作用、是不是行為藝術另說,至少這麼一套操作下來,帳號註銷率確實降低了……
第213章 海嘯(一)
2029年的末尾,根據連山氣象台最新公告,自「尼莫點」起始的海底地震,蔓延影響範圍已經達到兩千多公里,在其影響下產生的海嘯,即將登陸距離尼莫點最近的三片島嶼群。
這三個登陸地點分別是:尼莫點南方,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東北方向,隸屬於智利的復活節群島;北方隸屬於大不列顛的皮特肯群島。
其中馬厄島上本來就沒有人類居住,此次不同尋常的海嘯會造成什麼影響,只能去問企鵝——這不完全是開玩笑,華夏連山委員會和動物行為研究員一道,給很多企鵝佩戴了攝像頭,希望能收集到有用信息。
皮特肯群島居民已經全部撤回大不列顛,同樣留下了大量攝像頭觀察。
三個地點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復活節群島。
復活節群島在十八世紀被荷蘭人發現,但在那之前,它已經存在了漫長的時間。放射性同位素測年顯示,島上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年。
聽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
不錯——那個「鬼神的時代」。
連山學者並不確切地清楚「鬼神紀元」的起止時間,但根據《巴比倫星表》和周朝青銅盤「三垣二十八宿星圖」顯示「群星歸位」,而在戰國《甘石星經》中群星的位置已經幾乎與現代觀測相同,可以大致地判斷,「鬼神紀元」起始於巴比倫之前,終止於春秋戰國期間。
《甘石星經》成書於公元前三百年左右,那麼公元前四百年,玻里尼西亞人抵達復活節群島的時候,有可能正好處在「鬼神紀元」的末尾。
復活節群島受到格外關注的原因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在最大的一座(即復活節島)上,矗立著數百座巨大的石像。這些石像半身嵌在土地下面,露出地面的部分大多仍高達五到十米,分布在環島和丘陵上,絕大部分背朝大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