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不必患得患失。
這句話抽象又寬泛,但姜初聽懂了。
她沉默一陣,忽然笑起來了,不知是在自嘲還是在高興。
一炷香後,她聳動的肩膀終於停下來,抬手拭了拭略微濕潤的眼尾。
「阿虞……」她長嘆一聲,小心翼翼地問,「你還恨我麼?」
姜虞沉靜地看著她,像是在看一棵樹。須臾,她說:「從來沒恨過。況且——」
她頓了一下,補充說:「況且都過去了。」
「都過去了。」姜初在嘴裡將這四個字翻來覆去炒了一遍。
姜虞站起身,面無表情地行禮告別。
行至殿門邊,她滯了滯,終究沒有回頭。
她聽見身後傳來喃喃嘆息:
「過去了好啊,過去了好……」
……
沈知書在宮門外候著,莫名有些焦躁。
很快,她便知曉焦躁的來源是什麼了——姜虞見到她的第一句話便是:「正月十六選親,將軍要來麼?」
沈知書顯而易見地愣了一下:「選親?你選我選?」
「自然是我,皇上已下旨正月十六選駙馬。」姜虞微微挑起了半邊細眉,「將軍怎的如此驚訝?我過了生辰便是二十二,實屬大齡,姜初她操心些也是理所應當。」
非常合理而無法反駁的理由。 :
……自己不成家,姜虞總得有人照應。此前的「我只願與將軍成親」什麼的果然是開一開玩笑。
虧的自己險些當了真。
好在從始至終都沒奢求過,於是也不會太過失望。
沈知書垂眸瞥了一眼姜虞,笑著搖搖頭,沉聲說:「不去了。」
「嗯?」姜虞似乎有些意外,「為何不來?將軍若是不想與我成親,來幫我掌掌眼也好。」
沈知書只道:「到時再說。」
她自認意志力不堅定,也不是什麼包容萬象之人。
前世能從頭忍到尾,只因姜虞身邊再沒出現過旁人。而現在……
倘或她去現場,約莫只會有兩種結果——
其一,她親自上陣。
其二,嫉妒到發狂,把現場砸了。
第93章 被關在了茅房裡
聽聞姜虞要選駙馬,臨近正月十六的這幾天裡,長公主府簡直門庭若市。
有太多人遞拜帖想與長公主一敘,姜虞看著接了幾個,其中便包括聞侍郎的。
沈知書彼時正在涼亭內喝茶,沸騰著的山泉從茶爐里湧出汩汩清霧。這茶還沒品出什麼滋味,蘭苕便慌裡慌張地跑過來了。
「聞侍郎來啦!」她說,「殿下將她親迎進去,這會兒正在殿內坐著聊天呢!」
沈知書眼皮輕飄飄掀了一下,沒什麼其餘的反應,只說:「知曉了。」
蘭苕急得很:「將軍便不打算前去看一看麼?倘或聞侍郎真入了殿下的眼……」
「入便入了。」沈知書道,「左右我只能以朋友的身份與殿下相伴,來個可心人照料殿下的飲食起居,百利無一害。」
蘭苕嘟囔了一句「將軍倒是看得開」,蹬蹬蹬跑走了,片刻後端了個漢白玉手爐回來。
「?」沈知書有些莫名,「我要這個做甚?」
「殿下為將軍備下的,知曉將軍冬日裡易生凍瘡。」蘭苕煞有介事地說,「二來……怕將軍故作堅強,實則內心冰涼,可以用它暖暖。」
沈知書:……
沈知書嘴上說著「不必」,手上到底還是將它揣了起來,一轉頭,便見蘭苕的神色複雜,一言難盡地看著自己。
小姑娘的表情難以形容,硬要描述的話,大概是,三分同情,三分哀其不幸,三分怒其不爭,外加一分「果然如此,被我猜中了吧」的興奮。
沈知書:……
沈知書懶得猜蘭苕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沉思一會兒,忽然問:「今兒是十四?」
「是。」蘭苕道,「明兒元宵,殿下往年是要入宮參加家宴的,今年不知去不去。將軍呢?將軍怎麼過?」
「去沈宅跟我娘親與姨娘們吃一頓。」沈知書嘆了口氣,「嗐,這一段時間最是清閒,且享受享受,多與我娘親們膩歪一陣。大約年後又要忙起來了,聞得南蠻那頭有些不安生,不知是否要我去走一趟。」
蘭苕扁扁嘴,有些不舍似的說:「將軍若是去了,我定會想念將軍的。」
「你是想念我的人還是想念我的賞?」沈知書笑道,「那我接下來這段時日一個子兒也不賞你們,你大約便不會如此想念我了。」
「別呀將軍。」蘭苕的嗓音變得黏黏糊糊的,嘿嘿一笑,道,「不過話說回來,便是將軍不予我們那麼多賞錢,我們也是極其愛戴將軍的。一則將軍平戰士定四方,是南安國大恩人,二則自從將軍來了,殿下著實開心了不少,雖然臉上仍舊沒什麼表情吧,但熟悉殿下之人都看得出她很高興。殿下一高興,出手便較先時更為大方,我這個月從殿下手中得了兩根金釵三根銀釵四根玉釧五吊錢……」
沈知書:……所以你就是喜歡賞錢!
-
今年的元宵節,沈知書確實是同沈寒潭及何夫人一齊過的,只不過沒在沈宅,而是進了宮。
皇上興致大起,效仿宮外元宵燈會,命人在御花園裡也擺起了小攤小販與五光十色的燈籠,並邀燈籠王進宮表演,宴請文武百官一同熱鬧熱鬧,官員們自願參與。
沈知書本不欲去,卻聽說姜虞已縱身前往,二則沈寒潭鐵了心要去捧場,自己實在拗不過。
皇上特命今晚入宮的官員只需穿常服,不必拘禮,於是沈知書也沒怎麼打扮,隨意套了身衣裳,便與兩位娘親們一同上了馬車。
抵達宮內時,晌午剛過,天色尚早。
宮外已然熱鬧起來了,宮內也不遑多讓——長樂街的小攤小販俱占好了位置,來往遊人絡繹不絕;御花園早有宮人扮成商販,搗鼓著各類鋪子,又有內侍匆匆忙忙給御花園的青松翠柏掛上彩燈。
沈知書跟在沈寒潭屁股後頭,先是聽著娘親與各路官員寒暄,繼而又有叫得上名兒叫不上名兒的文官武上前來同自己搭訕。
聞侍郎赫然在列。
沈知書眨眨眼,聽得聞侍郎問:「將軍今兒倒沒與淮安殿下一同過來。」
「嗯。」沈知書隨口應著,笑道,「我跟著沈尚書前來的,聞得殿下已然入了宮,現如今不知在哪兒歇息。聞大人今兒來得倒早,不知是同誰一塊兒來的?」
「我麼?我一人前來的。」聞侍郎說,「將軍也是知曉的,我尚未娶妻,加之娘親們不願入宮,我便孤身來了。本想邀淮安殿下一同前往,長公主府上人卻回說,殿下一早便出了府。」
沈知書挑眉道:「聞大人近來倒是同淮安殿下走得近。」
「再近也近不過將軍,不過將軍與殿下——」聞侍郎臉上笑著,眉眼卻有些沉,「不瞞將軍說,明兒長公主府選親,我勢在必得。聽聞將軍要十個孩子,而且自己不生,想來殿下的身子應當承受不住……」
沈知書漫不經心地「啊」了一聲,似乎沒什麼其餘的情緒,淡聲說:「倒不勞侍郎操心這些,我對殿下本沒有那方面的意思。那我便先恭祝侍郎得償所願。我這兒尚有些事,便不與侍郎多聊了,失陪一會兒,侍郎見諒。」
聞侍郎忙道:「將軍請自便。萬望將軍在殿下面前替我美言幾句。」
……美言個屁,不說壞話就已經夠意思了。
沈知書笑笑不答,同她二位娘親說了聲「內急,去方便一下」,撥開人群,在宮人的帶領下前往茅廁。
誰知宮人七歪八拐,走了極遠,卻始終未停下腳。
沈知書有些詫異:「這附近竟無茅廁麼?」
宮人微微俯身,恭恭敬敬回道:「將軍莫急,快到了。」
確實快到了。
又走了沒一炷香,宮人在一座院落前停下腳,往裡一伸手:「將軍請進,茅廁在右側偏殿的旁邊。」
沈知書客客氣氣道了聲謝,正欲往裡邁步,忽聞宮人又說了一句:「淮安殿下也在院內。」
沈知書:……?
沈知書不禁出聲:「敢情御花園方圓一里都無茅廁,僅有的茅廁偏在淮安殿下所處的院裡?」
宮人靦腆地笑道:「是淮安殿下囑咐的,說將軍若是說內急,大約也並非真的內急,應是想靜一靜,便帶將軍去見她。」
「你們便如此聽淮安殿下的話?」
宮人恭恭敬敬道:「當時陛下同殿下在一塊兒,命我們遵從淮安殿下的指令。」
沈知書:……
沈知書道「好好好」,一腳邁入院內。
院中無人值守,姜虞的貼身侍子也不知去了何處。
紅梨縮著腦袋跟在沈知書後頭,用氣聲問:「主子,這會兒太安靜了……不會有詐吧。」
「應當沒有。」沈知書蹙眉道,「這兒氣息很平,不像有殺意。只是——」
這句話抽象又寬泛,但姜初聽懂了。
她沉默一陣,忽然笑起來了,不知是在自嘲還是在高興。
一炷香後,她聳動的肩膀終於停下來,抬手拭了拭略微濕潤的眼尾。
「阿虞……」她長嘆一聲,小心翼翼地問,「你還恨我麼?」
姜虞沉靜地看著她,像是在看一棵樹。須臾,她說:「從來沒恨過。況且——」
她頓了一下,補充說:「況且都過去了。」
「都過去了。」姜初在嘴裡將這四個字翻來覆去炒了一遍。
姜虞站起身,面無表情地行禮告別。
行至殿門邊,她滯了滯,終究沒有回頭。
她聽見身後傳來喃喃嘆息:
「過去了好啊,過去了好……」
……
沈知書在宮門外候著,莫名有些焦躁。
很快,她便知曉焦躁的來源是什麼了——姜虞見到她的第一句話便是:「正月十六選親,將軍要來麼?」
沈知書顯而易見地愣了一下:「選親?你選我選?」
「自然是我,皇上已下旨正月十六選駙馬。」姜虞微微挑起了半邊細眉,「將軍怎的如此驚訝?我過了生辰便是二十二,實屬大齡,姜初她操心些也是理所應當。」
非常合理而無法反駁的理由。 :
……自己不成家,姜虞總得有人照應。此前的「我只願與將軍成親」什麼的果然是開一開玩笑。
虧的自己險些當了真。
好在從始至終都沒奢求過,於是也不會太過失望。
沈知書垂眸瞥了一眼姜虞,笑著搖搖頭,沉聲說:「不去了。」
「嗯?」姜虞似乎有些意外,「為何不來?將軍若是不想與我成親,來幫我掌掌眼也好。」
沈知書只道:「到時再說。」
她自認意志力不堅定,也不是什麼包容萬象之人。
前世能從頭忍到尾,只因姜虞身邊再沒出現過旁人。而現在……
倘或她去現場,約莫只會有兩種結果——
其一,她親自上陣。
其二,嫉妒到發狂,把現場砸了。
第93章 被關在了茅房裡
聽聞姜虞要選駙馬,臨近正月十六的這幾天裡,長公主府簡直門庭若市。
有太多人遞拜帖想與長公主一敘,姜虞看著接了幾個,其中便包括聞侍郎的。
沈知書彼時正在涼亭內喝茶,沸騰著的山泉從茶爐里湧出汩汩清霧。這茶還沒品出什麼滋味,蘭苕便慌裡慌張地跑過來了。
「聞侍郎來啦!」她說,「殿下將她親迎進去,這會兒正在殿內坐著聊天呢!」
沈知書眼皮輕飄飄掀了一下,沒什麼其餘的反應,只說:「知曉了。」
蘭苕急得很:「將軍便不打算前去看一看麼?倘或聞侍郎真入了殿下的眼……」
「入便入了。」沈知書道,「左右我只能以朋友的身份與殿下相伴,來個可心人照料殿下的飲食起居,百利無一害。」
蘭苕嘟囔了一句「將軍倒是看得開」,蹬蹬蹬跑走了,片刻後端了個漢白玉手爐回來。
「?」沈知書有些莫名,「我要這個做甚?」
「殿下為將軍備下的,知曉將軍冬日裡易生凍瘡。」蘭苕煞有介事地說,「二來……怕將軍故作堅強,實則內心冰涼,可以用它暖暖。」
沈知書:……
沈知書嘴上說著「不必」,手上到底還是將它揣了起來,一轉頭,便見蘭苕的神色複雜,一言難盡地看著自己。
小姑娘的表情難以形容,硬要描述的話,大概是,三分同情,三分哀其不幸,三分怒其不爭,外加一分「果然如此,被我猜中了吧」的興奮。
沈知書:……
沈知書懶得猜蘭苕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沉思一會兒,忽然問:「今兒是十四?」
「是。」蘭苕道,「明兒元宵,殿下往年是要入宮參加家宴的,今年不知去不去。將軍呢?將軍怎麼過?」
「去沈宅跟我娘親與姨娘們吃一頓。」沈知書嘆了口氣,「嗐,這一段時間最是清閒,且享受享受,多與我娘親們膩歪一陣。大約年後又要忙起來了,聞得南蠻那頭有些不安生,不知是否要我去走一趟。」
蘭苕扁扁嘴,有些不舍似的說:「將軍若是去了,我定會想念將軍的。」
「你是想念我的人還是想念我的賞?」沈知書笑道,「那我接下來這段時日一個子兒也不賞你們,你大約便不會如此想念我了。」
「別呀將軍。」蘭苕的嗓音變得黏黏糊糊的,嘿嘿一笑,道,「不過話說回來,便是將軍不予我們那麼多賞錢,我們也是極其愛戴將軍的。一則將軍平戰士定四方,是南安國大恩人,二則自從將軍來了,殿下著實開心了不少,雖然臉上仍舊沒什麼表情吧,但熟悉殿下之人都看得出她很高興。殿下一高興,出手便較先時更為大方,我這個月從殿下手中得了兩根金釵三根銀釵四根玉釧五吊錢……」
沈知書:……所以你就是喜歡賞錢!
-
今年的元宵節,沈知書確實是同沈寒潭及何夫人一齊過的,只不過沒在沈宅,而是進了宮。
皇上興致大起,效仿宮外元宵燈會,命人在御花園裡也擺起了小攤小販與五光十色的燈籠,並邀燈籠王進宮表演,宴請文武百官一同熱鬧熱鬧,官員們自願參與。
沈知書本不欲去,卻聽說姜虞已縱身前往,二則沈寒潭鐵了心要去捧場,自己實在拗不過。
皇上特命今晚入宮的官員只需穿常服,不必拘禮,於是沈知書也沒怎麼打扮,隨意套了身衣裳,便與兩位娘親們一同上了馬車。
抵達宮內時,晌午剛過,天色尚早。
宮外已然熱鬧起來了,宮內也不遑多讓——長樂街的小攤小販俱占好了位置,來往遊人絡繹不絕;御花園早有宮人扮成商販,搗鼓著各類鋪子,又有內侍匆匆忙忙給御花園的青松翠柏掛上彩燈。
沈知書跟在沈寒潭屁股後頭,先是聽著娘親與各路官員寒暄,繼而又有叫得上名兒叫不上名兒的文官武上前來同自己搭訕。
聞侍郎赫然在列。
沈知書眨眨眼,聽得聞侍郎問:「將軍今兒倒沒與淮安殿下一同過來。」
「嗯。」沈知書隨口應著,笑道,「我跟著沈尚書前來的,聞得殿下已然入了宮,現如今不知在哪兒歇息。聞大人今兒來得倒早,不知是同誰一塊兒來的?」
「我麼?我一人前來的。」聞侍郎說,「將軍也是知曉的,我尚未娶妻,加之娘親們不願入宮,我便孤身來了。本想邀淮安殿下一同前往,長公主府上人卻回說,殿下一早便出了府。」
沈知書挑眉道:「聞大人近來倒是同淮安殿下走得近。」
「再近也近不過將軍,不過將軍與殿下——」聞侍郎臉上笑著,眉眼卻有些沉,「不瞞將軍說,明兒長公主府選親,我勢在必得。聽聞將軍要十個孩子,而且自己不生,想來殿下的身子應當承受不住……」
沈知書漫不經心地「啊」了一聲,似乎沒什麼其餘的情緒,淡聲說:「倒不勞侍郎操心這些,我對殿下本沒有那方面的意思。那我便先恭祝侍郎得償所願。我這兒尚有些事,便不與侍郎多聊了,失陪一會兒,侍郎見諒。」
聞侍郎忙道:「將軍請自便。萬望將軍在殿下面前替我美言幾句。」
……美言個屁,不說壞話就已經夠意思了。
沈知書笑笑不答,同她二位娘親說了聲「內急,去方便一下」,撥開人群,在宮人的帶領下前往茅廁。
誰知宮人七歪八拐,走了極遠,卻始終未停下腳。
沈知書有些詫異:「這附近竟無茅廁麼?」
宮人微微俯身,恭恭敬敬回道:「將軍莫急,快到了。」
確實快到了。
又走了沒一炷香,宮人在一座院落前停下腳,往裡一伸手:「將軍請進,茅廁在右側偏殿的旁邊。」
沈知書客客氣氣道了聲謝,正欲往裡邁步,忽聞宮人又說了一句:「淮安殿下也在院內。」
沈知書:……?
沈知書不禁出聲:「敢情御花園方圓一里都無茅廁,僅有的茅廁偏在淮安殿下所處的院裡?」
宮人靦腆地笑道:「是淮安殿下囑咐的,說將軍若是說內急,大約也並非真的內急,應是想靜一靜,便帶將軍去見她。」
「你們便如此聽淮安殿下的話?」
宮人恭恭敬敬道:「當時陛下同殿下在一塊兒,命我們遵從淮安殿下的指令。」
沈知書:……
沈知書道「好好好」,一腳邁入院內。
院中無人值守,姜虞的貼身侍子也不知去了何處。
紅梨縮著腦袋跟在沈知書後頭,用氣聲問:「主子,這會兒太安靜了……不會有詐吧。」
「應當沒有。」沈知書蹙眉道,「這兒氣息很平,不像有殺意。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