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現在想想,若是假的又能如何呢?沒有沈知書,也會有陳知書李知書。」
國師的手懸在半空,須臾,重重落下去,揉了揉姜初的腦袋。
姜初閉上眼,嗓音像是碎玉:
「阿璃,朕好難過。像是被從象牙塔里興高采烈鑽出去後,卻只看見滿目瘡痍、黃沙漫空。」
「朕只願從未住過這象牙塔,一開始便見遍野荒蕪。」
「遍野荒蕪啊,但荒蕪里總能長出雜草,就像沙漠裡總能出現綠洲。」
角落的銅爐漫著欲蓋彌彰的檀香氣。
姜初猛地睜開眸子,回身攥住了國師的袖擺——
「沒有阿虞,朕一樣能好好生活,是不是?朕批會兒奏摺,就能不再難過了,是不是?」
「阿璃。」她說,「你抱抱朕。」
「你抱抱朕吧,好不好。」
第29章 別再說了。求你。
沈知書回房後一直在琢磨武堂的事兒。
眼線回稟的「接吻」「行房事」都是做戲,她們當時究竟並未肌膚相貼,而是躲在床帳里,邊搖床,邊說著小話。
沈知書只穿了一件單衣,在床上……做仰臥起坐。
她做了幾十個後仍便不改色,臉不紅心不跳地低聲問身側人:「你方才說開武堂?」
姜虞正拽著床柱搖床,只是她勁兒小,搖了幾下便有些氣喘:「正是。這也是皇上此前的意思。武舉不同於文舉,報名人數少,且大多只在京都及周邊地區舉辦,而每年的徵兵征來的又大多是未經訓練之人,素質實在不高。」
「武堂類似於太學,只是教授的並非四書五經,而是槍刀騎射,意在網羅天下於武學上有天賦的少年並進行培養。然而一直苦於找不著合適的掌門人,這個想法便擱置至此。」
她也只穿了單衣,一長串話並不能很完整地順下來,說幾個字便要喘口氣,胸口汗濕了一小片,微微起伏著。
沈知書瞥了一眼,復又從上頭挪開視線,直視上長公主的眼:「殿下現同我說這些,意在……?」
長公主喘了口氣:「其實皇上本屬意於你,一方面是因著你的才幹,另一方面又因沈尚書不偏私不結黨,她的女兒自然也廉潔奉公。若是這武堂交至一結黨營私之人手中,定會為一己私慾往裡頭塞她自己的親信,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
「然而你當時征戰未歸,軍營中離不得你,遂擱置了。」
沈知書一個鯉魚打挺起來,盤膝坐著,想了一想:「我在這上頭倒無甚興致……然謝瑾應樂意,你們尋她去。」
「她因著是七帝姬的姨君,在這上頭得避嫌。」
沈知書「嘶」了一聲:「那我與你『親近』,便不用避嫌了?」
姜虞偏著頭,似是有所不解:「將軍這話何意?我與將軍只是有私交,明面上並無甚交集,皇上並不知。」
「她真不知?」
「她……」
沈知書驀然將身子往前傾去,直視上長公主的眸子,眉眼壓得很低。她打斷了姜虞的話音:
「殿下若是想要我應允,最好實話實說。」
視線相撞,雪鬆氣輕輕淺淺渡過來。
長公主的眼眯了一下,像是被捏住尾巴的白狐。
她即便坐在床上,上半身仍舊是筆直的,倒比站著時更像一棵雪松。
雪松說:「我倒不解其意。莫若將軍講一講,我有何實話可說?」
……她是在裝傻充愣,還是自己先前那「下藥並監視之人是皇上」的推測有誤?
要不然……詐一下?
沈知書由盤腿改為了跪坐,於是離長公主更近了一些。她繃著肌肉,裡衣被寬厚的胸背撐出分明的輪廓。
她的目光由眼前人的柳葉眉滑至櫻唇,忽然低低笑出了聲:「殿下可還記得,白日裡在校場說的話麼?」
「嗯?」
「殿下說……您與皇上同心同德。試問既然同心同德,作為紫禁城第二位主子,又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給您下藥?」
姜虞無動於衷地坐著,雙手交疊於大腿上。她沒答言,只是輕輕挑了挑眉。
沈知書繼續道:「只有上位者敢明目張胆地迫害下位者。那麼誰是殿下的上位者……」
「將軍慎言。」姜虞驀地出聲打斷,「若坐這兒的不是我,明兒這話便要傳至皇上耳中了。」
……只是「慎言」,而非「絕無此事」。
沈知書眯起眼:「殿下沒反駁——」
「沈知書。」
這一句的語氣同沈知書以往聽到的都不一樣。不再淡漠平直,也不含風月情愫,低沉卻抑揚頓挫,像是風雨欲來的警告。
姜虞一瞬不瞬地撞上自己的視線,裡頭泡著寒浸浸的劍影刀光。
然而風雨終究沒來。
短暫的唬人感翻過後,底下藏著的央告便悄然冒了頭——
別再說了。也別再問了。
求你。
姜虞垂著的眼睫在燭光下無聲無息地震顫,投下半虛不實的暗影,像是被風拂過的蒲公英。
又像是西洋上千里迢迢運來的瓷瓶,珍重卻矜貴,一不留神就碎掉了。
沈知書眯眼看著她,須臾,嘆了一口氣,將胳膊抬起來,極輕地碰了一下她的發頂。
姜虞沒動,只是闔上了眸子,眉尾下邊同此前情動一般灣著水霧。
心軟真是一個很不好的特點。沈知書心想。
明明前一瞬想著,不問出點什麼來不罷休,現在看著眼前人被染上些許緋紅的眼尾,她忽然又說不出更重的話了。
她換了坐姿,驀地出聲問:「我若是應了這武堂的掌門人,武堂是交由我一人負責麼?」
「非也。」姜虞的嗓音有些啞,被她梗著脖子清了兩下,「我與你合辦。」
「嗯?」
「需要有一皇室之人鎮著。」
「那我無法即刻給殿下回復了。」沈知書聳聳肩,「我得回去問問沈尚書的意見。」
「無妨。」姜虞說,「這回性質不同,將軍若是應下來,並非與我有私交,而是奉皇上之命。」
-
而沈寒潭也如姜虞所料,並未一口回絕——
「如真是聖上的意思,倒是可以一試,也好為你此後鋪路。只是須得踏踏實實謹小慎微,萬不可犯那眼饞肚飽、打馬虎眼的毛病,更不可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方能不負皇恩。」
長公主也於次日午後親自登門,以表皇室對興辦武堂的重視之意。
彼時謝瑾正在將軍府,同沈知書一塊兒演習射箭。長公主進來之時,她正挽弓搭箭,眯眼瞄準靶子上方懸著的金戒。
聽聞門童通報,她正要將弓箭放下行禮,姜虞卻率先出了聲:「謝將軍不必客氣,演習你們的便是。我原是來尋沈大人,剛巧謝將軍也在此。待將軍空了,我想同將軍商議商議武堂武師一事。」
「武堂?」謝瑾趕忙卸了力,將弓箭遞與一旁的小侍子,笑道,「我才聽知書提起武堂,說是殿下邀她做掌門人?」
「正是。」姜虞點點頭,「沈大人年紀輕輕卻已是輔國將軍,實為天縱英才,兼之沈尚書廉潔奉公,家風清正,做這武堂掌門再合適不過。」
謝瑾與有榮焉似的地將胸脯挺了起來:「我朋友乃神人也,前途無量。」
沈知書:……
沈知書捅了一下謝瑾的腰,輕聲同她咬耳朵:「長公主已然知曉你我彼此心悅是演的了,你莫裝。」
謝瑾猛地轉過頭,嗓子有點劈:「何時的事???」
沈知書的聲音略顯心虛:「就……前些日子。」
「前些日子?你這麼多天未同我講???」
沈知書乾笑兩下:「這不是快至年節,事兒多,一忙起來便忘了麼?」
謝瑾咬著牙,滿臉寫著「等會兒同你算帳」,轉身將神色漠然、看不出是否聽著了她倆對話的長公主請入花廳:「外頭風大,殿下莫若進裡間歇息。」
侍子搬來椅子與小機,姜虞施施然坐了,抬手接過侍子遞來的茶,淡聲開了腔:
「我眼下已有心儀的武師人選,與皇上商議已畢,暫定了幾位,謝將軍赫然在列。只是不知將軍是否樂意。」
謝瑾抱拳道:「承蒙聖上與殿下看重,是枝余之幸。下官定不負所托,盡心盡力佐助殿下興辦武堂。」
姜虞又轉向沈知書:「還有一事——我與皇上只選出了三位武師,加上大人也僅有四位。若是硬要說夠倒也夠了,只是幾位武師們未免累些。大人或有其餘合適人選的,儘管在此提名。」
沈知書搖搖頭,正想說「我才回京呢,人都沒認全,除了謝瑾之外再無相熟之人了」,便聽姜虞補了一句:
「並非定要朝中之人,只要是有才幹能勝任的,平民百姓也可。」
於是沈知書的腦子裡水靈靈閃過一個人影……
她驀地轉過腦袋,叫來親信:「你往沈府跑一趟,將影姨與畫眉請來。」
國師的手懸在半空,須臾,重重落下去,揉了揉姜初的腦袋。
姜初閉上眼,嗓音像是碎玉:
「阿璃,朕好難過。像是被從象牙塔里興高采烈鑽出去後,卻只看見滿目瘡痍、黃沙漫空。」
「朕只願從未住過這象牙塔,一開始便見遍野荒蕪。」
「遍野荒蕪啊,但荒蕪里總能長出雜草,就像沙漠裡總能出現綠洲。」
角落的銅爐漫著欲蓋彌彰的檀香氣。
姜初猛地睜開眸子,回身攥住了國師的袖擺——
「沒有阿虞,朕一樣能好好生活,是不是?朕批會兒奏摺,就能不再難過了,是不是?」
「阿璃。」她說,「你抱抱朕。」
「你抱抱朕吧,好不好。」
第29章 別再說了。求你。
沈知書回房後一直在琢磨武堂的事兒。
眼線回稟的「接吻」「行房事」都是做戲,她們當時究竟並未肌膚相貼,而是躲在床帳里,邊搖床,邊說著小話。
沈知書只穿了一件單衣,在床上……做仰臥起坐。
她做了幾十個後仍便不改色,臉不紅心不跳地低聲問身側人:「你方才說開武堂?」
姜虞正拽著床柱搖床,只是她勁兒小,搖了幾下便有些氣喘:「正是。這也是皇上此前的意思。武舉不同於文舉,報名人數少,且大多只在京都及周邊地區舉辦,而每年的徵兵征來的又大多是未經訓練之人,素質實在不高。」
「武堂類似於太學,只是教授的並非四書五經,而是槍刀騎射,意在網羅天下於武學上有天賦的少年並進行培養。然而一直苦於找不著合適的掌門人,這個想法便擱置至此。」
她也只穿了單衣,一長串話並不能很完整地順下來,說幾個字便要喘口氣,胸口汗濕了一小片,微微起伏著。
沈知書瞥了一眼,復又從上頭挪開視線,直視上長公主的眼:「殿下現同我說這些,意在……?」
長公主喘了口氣:「其實皇上本屬意於你,一方面是因著你的才幹,另一方面又因沈尚書不偏私不結黨,她的女兒自然也廉潔奉公。若是這武堂交至一結黨營私之人手中,定會為一己私慾往裡頭塞她自己的親信,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
「然而你當時征戰未歸,軍營中離不得你,遂擱置了。」
沈知書一個鯉魚打挺起來,盤膝坐著,想了一想:「我在這上頭倒無甚興致……然謝瑾應樂意,你們尋她去。」
「她因著是七帝姬的姨君,在這上頭得避嫌。」
沈知書「嘶」了一聲:「那我與你『親近』,便不用避嫌了?」
姜虞偏著頭,似是有所不解:「將軍這話何意?我與將軍只是有私交,明面上並無甚交集,皇上並不知。」
「她真不知?」
「她……」
沈知書驀然將身子往前傾去,直視上長公主的眸子,眉眼壓得很低。她打斷了姜虞的話音:
「殿下若是想要我應允,最好實話實說。」
視線相撞,雪鬆氣輕輕淺淺渡過來。
長公主的眼眯了一下,像是被捏住尾巴的白狐。
她即便坐在床上,上半身仍舊是筆直的,倒比站著時更像一棵雪松。
雪松說:「我倒不解其意。莫若將軍講一講,我有何實話可說?」
……她是在裝傻充愣,還是自己先前那「下藥並監視之人是皇上」的推測有誤?
要不然……詐一下?
沈知書由盤腿改為了跪坐,於是離長公主更近了一些。她繃著肌肉,裡衣被寬厚的胸背撐出分明的輪廓。
她的目光由眼前人的柳葉眉滑至櫻唇,忽然低低笑出了聲:「殿下可還記得,白日裡在校場說的話麼?」
「嗯?」
「殿下說……您與皇上同心同德。試問既然同心同德,作為紫禁城第二位主子,又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給您下藥?」
姜虞無動於衷地坐著,雙手交疊於大腿上。她沒答言,只是輕輕挑了挑眉。
沈知書繼續道:「只有上位者敢明目張胆地迫害下位者。那麼誰是殿下的上位者……」
「將軍慎言。」姜虞驀地出聲打斷,「若坐這兒的不是我,明兒這話便要傳至皇上耳中了。」
……只是「慎言」,而非「絕無此事」。
沈知書眯起眼:「殿下沒反駁——」
「沈知書。」
這一句的語氣同沈知書以往聽到的都不一樣。不再淡漠平直,也不含風月情愫,低沉卻抑揚頓挫,像是風雨欲來的警告。
姜虞一瞬不瞬地撞上自己的視線,裡頭泡著寒浸浸的劍影刀光。
然而風雨終究沒來。
短暫的唬人感翻過後,底下藏著的央告便悄然冒了頭——
別再說了。也別再問了。
求你。
姜虞垂著的眼睫在燭光下無聲無息地震顫,投下半虛不實的暗影,像是被風拂過的蒲公英。
又像是西洋上千里迢迢運來的瓷瓶,珍重卻矜貴,一不留神就碎掉了。
沈知書眯眼看著她,須臾,嘆了一口氣,將胳膊抬起來,極輕地碰了一下她的發頂。
姜虞沒動,只是闔上了眸子,眉尾下邊同此前情動一般灣著水霧。
心軟真是一個很不好的特點。沈知書心想。
明明前一瞬想著,不問出點什麼來不罷休,現在看著眼前人被染上些許緋紅的眼尾,她忽然又說不出更重的話了。
她換了坐姿,驀地出聲問:「我若是應了這武堂的掌門人,武堂是交由我一人負責麼?」
「非也。」姜虞的嗓音有些啞,被她梗著脖子清了兩下,「我與你合辦。」
「嗯?」
「需要有一皇室之人鎮著。」
「那我無法即刻給殿下回復了。」沈知書聳聳肩,「我得回去問問沈尚書的意見。」
「無妨。」姜虞說,「這回性質不同,將軍若是應下來,並非與我有私交,而是奉皇上之命。」
-
而沈寒潭也如姜虞所料,並未一口回絕——
「如真是聖上的意思,倒是可以一試,也好為你此後鋪路。只是須得踏踏實實謹小慎微,萬不可犯那眼饞肚飽、打馬虎眼的毛病,更不可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方能不負皇恩。」
長公主也於次日午後親自登門,以表皇室對興辦武堂的重視之意。
彼時謝瑾正在將軍府,同沈知書一塊兒演習射箭。長公主進來之時,她正挽弓搭箭,眯眼瞄準靶子上方懸著的金戒。
聽聞門童通報,她正要將弓箭放下行禮,姜虞卻率先出了聲:「謝將軍不必客氣,演習你們的便是。我原是來尋沈大人,剛巧謝將軍也在此。待將軍空了,我想同將軍商議商議武堂武師一事。」
「武堂?」謝瑾趕忙卸了力,將弓箭遞與一旁的小侍子,笑道,「我才聽知書提起武堂,說是殿下邀她做掌門人?」
「正是。」姜虞點點頭,「沈大人年紀輕輕卻已是輔國將軍,實為天縱英才,兼之沈尚書廉潔奉公,家風清正,做這武堂掌門再合適不過。」
謝瑾與有榮焉似的地將胸脯挺了起來:「我朋友乃神人也,前途無量。」
沈知書:……
沈知書捅了一下謝瑾的腰,輕聲同她咬耳朵:「長公主已然知曉你我彼此心悅是演的了,你莫裝。」
謝瑾猛地轉過頭,嗓子有點劈:「何時的事???」
沈知書的聲音略顯心虛:「就……前些日子。」
「前些日子?你這麼多天未同我講???」
沈知書乾笑兩下:「這不是快至年節,事兒多,一忙起來便忘了麼?」
謝瑾咬著牙,滿臉寫著「等會兒同你算帳」,轉身將神色漠然、看不出是否聽著了她倆對話的長公主請入花廳:「外頭風大,殿下莫若進裡間歇息。」
侍子搬來椅子與小機,姜虞施施然坐了,抬手接過侍子遞來的茶,淡聲開了腔:
「我眼下已有心儀的武師人選,與皇上商議已畢,暫定了幾位,謝將軍赫然在列。只是不知將軍是否樂意。」
謝瑾抱拳道:「承蒙聖上與殿下看重,是枝余之幸。下官定不負所托,盡心盡力佐助殿下興辦武堂。」
姜虞又轉向沈知書:「還有一事——我與皇上只選出了三位武師,加上大人也僅有四位。若是硬要說夠倒也夠了,只是幾位武師們未免累些。大人或有其餘合適人選的,儘管在此提名。」
沈知書搖搖頭,正想說「我才回京呢,人都沒認全,除了謝瑾之外再無相熟之人了」,便聽姜虞補了一句:
「並非定要朝中之人,只要是有才幹能勝任的,平民百姓也可。」
於是沈知書的腦子裡水靈靈閃過一個人影……
她驀地轉過腦袋,叫來親信:「你往沈府跑一趟,將影姨與畫眉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