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頁
另一人贊同,「是呀。只要您點頭,大家都是搶著投您參與的項目的。」
「很感謝各位對我的厚愛。」余尋光微微低頭表示感謝,又堅持道:「反正素材都拿過來了,大家一起看看嘛。」
他都這麼說了,大家於是也不吭聲。
等到影像連接好,武晨遠去關門,陳泰英幫忙拉起了窗戶。
包廂里安靜得可怕。
潘澤永掃了一眼眾人,最後伸手關燈。
隨著開始鍵摁下,牆布上出現了一個太陽升起的空鏡。緊接著是未加上飛機特效,粗略的爆破鏡頭。
畫面還沒加上後期與特效暈染,投資方們也是看過這類素材的,並未感到奇怪。反正他們能看明白,這組鏡頭實在渲染劇本上有的戰爭背景。
很快,炮聲被下課的鈴聲取代。昏暗的戰場過渡成明亮的課堂,隨著鈴聲越來越大,學生們的嘈雜聲也在背景音中響起,最終鏡頭對準了魚貫而出的學生。
這部分鏡頭裡特意只拍攝了學生們的背影和對胸中處秀有「問英」和「長青」校徽的特寫,兩種不同款式、材質、顏色、檔次的校服特寫鏡頭通過對人群多角度的拍攝,切換了好幾次。
潘澤永的拍攝手法和拍攝技巧的運用,放在國內年輕一代導演中,是能夠排得上名次的。
最終,這兩批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在食堂處相遇了。
武晨遠飾演的苗連凱這是走到人前,他表情倨傲,不懷好意,甚至眼神中滿滿的都是蔑視。
穿著長青學院校服的學生們互望一眼,最終整齊散開,讓出了一條路。
苗連凱下巴微抬,以理所應當的姿態走過去。他身後跟著的那群學生望著兩邊長青學院的學生時不時地發出嗤笑,還有人以雖小卻足夠令所有人聽到的聲音罵了一句:「垃圾就是垃圾。」
「噓,少說兩句。他們雖然不夠格,但是挺懂禮貌的。」
「哦,你是說貧民窟出來的難民也有所謂的家教?」
這種陰陽怪氣換來了陣陣譏笑聲。
長青學院的學生們的臉色都不好看。畫面從他們身上虛化,接著一點點往前推著移動,最終落在不遠處望著他們的由余尋光飾演的蘭玉修身上。
半長的頭髮,青色的錦袍,目光沉靜而又充滿力量,好一個翩翩少年。
有個投資商笑著開口:「余老師的造型好靚哦。」
余尋光聽出熟悉的口音,笑著用粵語回到:「您過獎啦。」
31歲的余尋光,眼中完全沒有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態,他的眼睛仍是清亮的。哪怕是鏡頭放大,也無法看出稍長的年齡感。
他前面的小路上,有個家長式的人物停住了腳步:「玉修?」
蘭玉修收回眼神,跟了上去。
接著他們上樓,鏡頭開始拍攝這座仿中式的建築。
蘭玉修跟著的那個大人說:「是不是奇怪學校里為什麼會有兩撥人?」
蘭玉修目不斜視地回答:「我聽說問英學院的校長接收了一批難民。其實不是難民,是其他學院的學生,對嗎?」
「是的,是長青學院的學生。那群孩子家境困難,如果他們找不到學校收留自己,就要失學了。」
學校里的情況就以這樣的方式通過台詞告訴觀眾。
等到了校長室,蘭玉修端坐在紅木椅上,鏡頭對準他,畫外音是他的家長和校長的對話。
「我們家玉修這麼多年,一直跟著我在外研學。他現在大了,我也覺得他有必要上大學學習經濟學問,所以才來拜託您。」
「好說,好說。」
隨著蘭玉修的歪頭打量,鏡頭順著他的視線,給出了問英學院的校長的特寫。
那是一個老學究打扮的人。他看著脾氣不錯,甚至還直面蘭玉修的探究,露出一個微笑。
蘭玉修的叔叔回頭,看見他的無禮行為,出聲提醒,「玉修。」
蘭玉修微微低頭,把視線轉向旁邊。
窗外被黃昏浸染成了澄黃色。
有一群白鴿從窗前飛過,望著他們,一直沒做什麼表情的蘭玉修竟然像是笑了。
他的嘴唇沒動,臉上的肌肉沒動,但他家能看出來他就是笑了。
他清亮的眼睛裡也綻放出渴望與嚮往的光。
鏡頭對準的蘭玉修仍舊沒動,但是他所處的環境卻通過後期渲染從校長室轉移到了室外,他臉上的光影也由暖變冷。
天色逐漸灰暗,夜幕降臨,嗡嗡的背景音結束了,蘭玉修的叔叔從校長室里出來。
他看見蘭玉修望著窗外出神,開口道:「喜歡鳥?要不要我送你一隻。」
蘭玉修搖頭,「我不要被關起來,我想我可以自己飛。」
叔叔失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別想那麼多。」
蘭玉修不做停頓地反駁:「我不思考,如何學習呢?」
叔叔沉默了一下,然後說:「是的,你需要思考。多思考,多懷疑,但是不要把你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你現在要融入集體,你完全沒辦法想像集體中會有多少蠢人。」
蘭玉修終於勾起了嘴角,他像是被取悅到。
「叔叔,您太刻薄了。就算是蠢人,只要活著,也是有用的,不然戰場上哪來那麼多英勇的無畏者呢?」
他的表情又變得惆悵,聲音伴隨著情緒一同低落。他像是在喃喃自語:「如果能夠發揮作用,我願意去做這樣的蠢人。」
第203章 少年不死
雖千萬人, 吾往矣。
和苗連凱一樣,蘭玉修同樣傲氣,可他身上也有一種奉獻精神, 所以他和苗連凱的底色終歸不同。
同時, 蘭玉修也不像大多數學生那樣腦袋空空。
在蘭玉修入學後,個性迥異的學生們開始登上舞台。他們因不同的立場、個性、思想而產生矛盾,這種矛盾又因台詞的表述而激化。
武晨遠寫的台詞並不晦澀,雖然量大,但很好理解。角色們在輸出觀點, 觀看者也在心中衡量。他們無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了評委席, 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學生們說出的理論。
人都是從少年時期走過來的。在場的投資人有認真觀影的,竟然還生出了部分感觸。
在蘭玉修和苗連凱第一次對峙後, 畫面停止。
這代表著影片放映結束。
潘澤永把手放在房間大燈的開關上,「各位注意一下眼睛, 我要開燈了。」
武晨遠率先一步把窗簾拉開。
當房間恢復原樣,余尋光第一時間去觀察各位投資商的表情。他甚至在杜製片臉上特意停了一下,「這樣就很好了,不是嗎?」
杜製片有些尷尬地朝他笑了笑。
有些話不用說得太清楚,只是那麼一兩句,足夠聽出後文。投資商們當然明白余尋光的意思,但他們顯然是不贊同餘尋光的觀點的, 所以一時之間都沒有人開口。
他們不說,那就讓我來說。余尋光這麼想著,居然還能笑得出來:「我記得當年《風雅頌》播出之後市場裡就出現了很多民國劇,有部分電視劇甚至直接把雅君和敏笙的人設拿去用,但是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刑事大案》和《大明奇案》火了以後,這種單元探案劇的形式也重回影視市場, 有些項目播得不錯,可熱度也沒有超過這兩部劇去。」
余尋光望了一圈,見沒人搭腔,便把視線落到那個港商身上,特意用普通話問他:「《群鴉風暴》當年也很火,您知道為什麼這部劇少有人模仿嗎?」
問到自家門口來了,港商不好再沉默,答到:「這怎麼能比呢?《群鴉風暴》是三個電視台,兩岸三地一齊出力的心血哇。」
余尋光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總結道:「是的,因為這部片子有特殊性。」
他又轉頭望向其他人說:「我認為《盛陽之下》的成功也是有特殊性的。當時的情況我還記得,可以說50億之後的票房全是靠觀眾們的一腔熱血硬衝上去的。當然,我說這些話不是想潑誰的冷水,也沒有什麼瞧不起大家的意思。咱們這個項目按理來說應該是小製作,卻得到了大家的厚愛,我真有些受寵若驚。我們一堆不通經濟的人湊在一起,大家應該操碎了心,尤其是杜製片。」
杜製片被點到名了,他再也裝不了,微微坐起,回到:「余老師,您客氣了。」
余尋光朝他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那麼多錢,如何管理,我們是沒有太多經驗的。潘導為了慎重,還特意把我的助理陳老師借過去,就是因為他仔細,用心。潘導在拍攝期間,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幫大家省錢,因為他知道,大家投資進來的錢每一分都不容易。」
陳泰英在余尋光說話時還特意往前站了站。認識余尋光的人,當然認識他身邊十多年沒有換過的助理。陳泰英這麼一亮相,前面說出的話的可信度又多了很多。
余尋光的語氣依舊十分誠懇,「大家每天工作那麼辛苦,為的是什麼不必多說。錢,誰不喜歡呢?我也喜歡,但是錢賺起來也不容易哇。電影製作本身就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大家有壓力,我也有壓力,其實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敢對作品打包票的。」
「很感謝各位對我的厚愛。」余尋光微微低頭表示感謝,又堅持道:「反正素材都拿過來了,大家一起看看嘛。」
他都這麼說了,大家於是也不吭聲。
等到影像連接好,武晨遠去關門,陳泰英幫忙拉起了窗戶。
包廂里安靜得可怕。
潘澤永掃了一眼眾人,最後伸手關燈。
隨著開始鍵摁下,牆布上出現了一個太陽升起的空鏡。緊接著是未加上飛機特效,粗略的爆破鏡頭。
畫面還沒加上後期與特效暈染,投資方們也是看過這類素材的,並未感到奇怪。反正他們能看明白,這組鏡頭實在渲染劇本上有的戰爭背景。
很快,炮聲被下課的鈴聲取代。昏暗的戰場過渡成明亮的課堂,隨著鈴聲越來越大,學生們的嘈雜聲也在背景音中響起,最終鏡頭對準了魚貫而出的學生。
這部分鏡頭裡特意只拍攝了學生們的背影和對胸中處秀有「問英」和「長青」校徽的特寫,兩種不同款式、材質、顏色、檔次的校服特寫鏡頭通過對人群多角度的拍攝,切換了好幾次。
潘澤永的拍攝手法和拍攝技巧的運用,放在國內年輕一代導演中,是能夠排得上名次的。
最終,這兩批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在食堂處相遇了。
武晨遠飾演的苗連凱這是走到人前,他表情倨傲,不懷好意,甚至眼神中滿滿的都是蔑視。
穿著長青學院校服的學生們互望一眼,最終整齊散開,讓出了一條路。
苗連凱下巴微抬,以理所應當的姿態走過去。他身後跟著的那群學生望著兩邊長青學院的學生時不時地發出嗤笑,還有人以雖小卻足夠令所有人聽到的聲音罵了一句:「垃圾就是垃圾。」
「噓,少說兩句。他們雖然不夠格,但是挺懂禮貌的。」
「哦,你是說貧民窟出來的難民也有所謂的家教?」
這種陰陽怪氣換來了陣陣譏笑聲。
長青學院的學生們的臉色都不好看。畫面從他們身上虛化,接著一點點往前推著移動,最終落在不遠處望著他們的由余尋光飾演的蘭玉修身上。
半長的頭髮,青色的錦袍,目光沉靜而又充滿力量,好一個翩翩少年。
有個投資商笑著開口:「余老師的造型好靚哦。」
余尋光聽出熟悉的口音,笑著用粵語回到:「您過獎啦。」
31歲的余尋光,眼中完全沒有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態,他的眼睛仍是清亮的。哪怕是鏡頭放大,也無法看出稍長的年齡感。
他前面的小路上,有個家長式的人物停住了腳步:「玉修?」
蘭玉修收回眼神,跟了上去。
接著他們上樓,鏡頭開始拍攝這座仿中式的建築。
蘭玉修跟著的那個大人說:「是不是奇怪學校里為什麼會有兩撥人?」
蘭玉修目不斜視地回答:「我聽說問英學院的校長接收了一批難民。其實不是難民,是其他學院的學生,對嗎?」
「是的,是長青學院的學生。那群孩子家境困難,如果他們找不到學校收留自己,就要失學了。」
學校里的情況就以這樣的方式通過台詞告訴觀眾。
等到了校長室,蘭玉修端坐在紅木椅上,鏡頭對準他,畫外音是他的家長和校長的對話。
「我們家玉修這麼多年,一直跟著我在外研學。他現在大了,我也覺得他有必要上大學學習經濟學問,所以才來拜託您。」
「好說,好說。」
隨著蘭玉修的歪頭打量,鏡頭順著他的視線,給出了問英學院的校長的特寫。
那是一個老學究打扮的人。他看著脾氣不錯,甚至還直面蘭玉修的探究,露出一個微笑。
蘭玉修的叔叔回頭,看見他的無禮行為,出聲提醒,「玉修。」
蘭玉修微微低頭,把視線轉向旁邊。
窗外被黃昏浸染成了澄黃色。
有一群白鴿從窗前飛過,望著他們,一直沒做什麼表情的蘭玉修竟然像是笑了。
他的嘴唇沒動,臉上的肌肉沒動,但他家能看出來他就是笑了。
他清亮的眼睛裡也綻放出渴望與嚮往的光。
鏡頭對準的蘭玉修仍舊沒動,但是他所處的環境卻通過後期渲染從校長室轉移到了室外,他臉上的光影也由暖變冷。
天色逐漸灰暗,夜幕降臨,嗡嗡的背景音結束了,蘭玉修的叔叔從校長室里出來。
他看見蘭玉修望著窗外出神,開口道:「喜歡鳥?要不要我送你一隻。」
蘭玉修搖頭,「我不要被關起來,我想我可以自己飛。」
叔叔失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別想那麼多。」
蘭玉修不做停頓地反駁:「我不思考,如何學習呢?」
叔叔沉默了一下,然後說:「是的,你需要思考。多思考,多懷疑,但是不要把你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你現在要融入集體,你完全沒辦法想像集體中會有多少蠢人。」
蘭玉修終於勾起了嘴角,他像是被取悅到。
「叔叔,您太刻薄了。就算是蠢人,只要活著,也是有用的,不然戰場上哪來那麼多英勇的無畏者呢?」
他的表情又變得惆悵,聲音伴隨著情緒一同低落。他像是在喃喃自語:「如果能夠發揮作用,我願意去做這樣的蠢人。」
第203章 少年不死
雖千萬人, 吾往矣。
和苗連凱一樣,蘭玉修同樣傲氣,可他身上也有一種奉獻精神, 所以他和苗連凱的底色終歸不同。
同時, 蘭玉修也不像大多數學生那樣腦袋空空。
在蘭玉修入學後,個性迥異的學生們開始登上舞台。他們因不同的立場、個性、思想而產生矛盾,這種矛盾又因台詞的表述而激化。
武晨遠寫的台詞並不晦澀,雖然量大,但很好理解。角色們在輸出觀點, 觀看者也在心中衡量。他們無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了評委席, 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學生們說出的理論。
人都是從少年時期走過來的。在場的投資人有認真觀影的,竟然還生出了部分感觸。
在蘭玉修和苗連凱第一次對峙後, 畫面停止。
這代表著影片放映結束。
潘澤永把手放在房間大燈的開關上,「各位注意一下眼睛, 我要開燈了。」
武晨遠率先一步把窗簾拉開。
當房間恢復原樣,余尋光第一時間去觀察各位投資商的表情。他甚至在杜製片臉上特意停了一下,「這樣就很好了,不是嗎?」
杜製片有些尷尬地朝他笑了笑。
有些話不用說得太清楚,只是那麼一兩句,足夠聽出後文。投資商們當然明白余尋光的意思,但他們顯然是不贊同餘尋光的觀點的, 所以一時之間都沒有人開口。
他們不說,那就讓我來說。余尋光這麼想著,居然還能笑得出來:「我記得當年《風雅頌》播出之後市場裡就出現了很多民國劇,有部分電視劇甚至直接把雅君和敏笙的人設拿去用,但是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刑事大案》和《大明奇案》火了以後,這種單元探案劇的形式也重回影視市場, 有些項目播得不錯,可熱度也沒有超過這兩部劇去。」
余尋光望了一圈,見沒人搭腔,便把視線落到那個港商身上,特意用普通話問他:「《群鴉風暴》當年也很火,您知道為什麼這部劇少有人模仿嗎?」
問到自家門口來了,港商不好再沉默,答到:「這怎麼能比呢?《群鴉風暴》是三個電視台,兩岸三地一齊出力的心血哇。」
余尋光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總結道:「是的,因為這部片子有特殊性。」
他又轉頭望向其他人說:「我認為《盛陽之下》的成功也是有特殊性的。當時的情況我還記得,可以說50億之後的票房全是靠觀眾們的一腔熱血硬衝上去的。當然,我說這些話不是想潑誰的冷水,也沒有什麼瞧不起大家的意思。咱們這個項目按理來說應該是小製作,卻得到了大家的厚愛,我真有些受寵若驚。我們一堆不通經濟的人湊在一起,大家應該操碎了心,尤其是杜製片。」
杜製片被點到名了,他再也裝不了,微微坐起,回到:「余老師,您客氣了。」
余尋光朝他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那麼多錢,如何管理,我們是沒有太多經驗的。潘導為了慎重,還特意把我的助理陳老師借過去,就是因為他仔細,用心。潘導在拍攝期間,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幫大家省錢,因為他知道,大家投資進來的錢每一分都不容易。」
陳泰英在余尋光說話時還特意往前站了站。認識余尋光的人,當然認識他身邊十多年沒有換過的助理。陳泰英這麼一亮相,前面說出的話的可信度又多了很多。
余尋光的語氣依舊十分誠懇,「大家每天工作那麼辛苦,為的是什麼不必多說。錢,誰不喜歡呢?我也喜歡,但是錢賺起來也不容易哇。電影製作本身就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大家有壓力,我也有壓力,其實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敢對作品打包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