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也下令,免除十二州府今年明年的田稅,後年糧稅也減半,好讓百姓休養生息。

  連逃荒到昌河州的百姓,都免了一年的稅收。

  奏章送到京城,善政再送出來。

  就是戶部尚書不笑了。

  被誇的時候確實很好。

  可這一個個地方都在免稅,日子還過不過了?

  國庫本就空虛,現在怎麼辦啊。

  中原十二州府不交稅,那昌河州逃荒百姓不交,岐州這幾年更不交了。

  國庫缺的稅款,從哪裡補回來?

  皇上反而寬慰他:「紀楚不是說了嗎,去外面掙錢啊。」

  這些年,跟國外交易的稅收逐漸增加,尤其是海上大船,每年掙來的稅款逐漸增加。

  反正銀子這種東西,確實很重要,可要是放在庫房那就是死物。

  不如安撫好百姓,換一個太平盛世。

  皇上自覺他沒那麼高尚的品格,但事情都已經做了,那就做得盡善盡美。

  有紀楚這樣的官員是他的幸運,不能不識好歹啊!

  皇上的品格或許不夠高,但他懂得審時度勢,更有幾分聰明,明白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既然能有一個好名聲,為什麼不要啊。

  他想要啊。

  他還想讓後世誇他呢。

  畢竟,他是以愛民立世,以愛民作為穩固朝局的根本。

  他不能自毀城牆。

  等皇上的善政傳到災區,已經昌河州的逃荒百姓耳朵里,帶來的,自然是山呼海嘯般的讚頌聲。

  張太監帶來的手下們,筆尖動得飛快,把各地百姓的誇張,以及官員們的讚揚,還有戲班子新編的戲曲,全都如實記錄。

  皇上看到這些,肯定很高興!

  紀楚肯定沒有阻攔,只要聽夸即可。

  不過也不能過分,要讓皇上知道,這樣的誇讚跟經驗,以及即將名垂青史的可能,都是因為他愛民如子。

  這才是他被誇贊的根本。

  正說著,還有百姓主動過來,說是知道張太監他們是皇上派來的使者,特意前來感謝。

  張太監他們傻眼。

  他們也被記住了?

  張太監下意識看向紀大人,剛想說什麼,就見百姓們熱切的眼神。

  他們確實一無所有,但是他們知恩圖報,他們知道什麼是天地良心。

  算了。

  不管是不是紀大人安排的。

  大家確實受用就對了。

  忙前忙後幾個月,誰不想被誇幾句呢。

  他們這些當太監的,做到如今的位置,其實很受人尊重。

  但這種尊重,都是對他們身份地位的重視,像這般把他們當個人,當個好人的,則極為罕見。

  人活到一定程度,要的不就是這個嗎。

  大雨持續到六月初八上午,天氣放晴,萬里無雲。

  各地的災後重建也正式開始。

  離開的人極多,留下的人也要再次統計,借著這件事,順便重新清查土地,以及把這期間犯事的全都抓起來。

  這自然以安家,季家,以及范家為首。

  皇上讓張太監送來的建業侯印章起了作用。

  再加上許多罪行證據確鑿,杜知州老友跟范家勾結的罪證也呈到京城。

  天災之後的收尾也尤為重要。

  紀楚,薛明成,張太監,以及十二個知州知府,全都為此事忙碌。

  這場旱情之嚴重,幾十年未有。

  可因為各地跟朝廷處置得當,除了最開始有騷亂之外,整體看起來,竟然沒出什麼大錯。

  這就算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更讓人驚奇的是,因為逃荒的人離開,本地土地壓力也緩解不少。

  甚至順便解決了工業作坊園胡亂開設的問題。

  一直到七月份,旱情真正得以緩解,當地百姓開始種些蔬菜,豆子,再靠著還在開設的粥棚,肯定能過了災年。

  而紀楚跟薛明成也要收拾收拾,回京城了。

  順便押解擾亂賑災的犯人,一併送回京城。

  等待他們的,多半是滅頂之災。

  災區百姓可不管那麼多,他們眼含熱淚,看著賑災隊伍離開。

  紀大人他們為災區做了多少,他們更是清楚。

  若不是兩位大人以及他們手下周旋,十二州府根本不可能平安度過災年,更不可能平安無事。

  可他們兩個並不邀功,只把各項誇讚也平分出去,顯得格外低調。

  但誰心裡不是明鏡一般,這場大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

  他們急匆匆回京城,也不是邀功,而是進行最後的匯報。

  趁著災情差不多結束,該算的帳也要算了。

  安家,季家,以及范家,自然不會束手就擒。

  從旱情緩解之後,他們就在各方走動,希望能從輕處罰。

  范大人更是沒想到,不管是浩州暴亂,還是安濟府的陷阱,原本都是彈劾紀楚的利器,卻反過來被人家利用。

  把這兩件事的罪證,以及他們在江南一帶乾的「好事」統統搜羅出來,變成壓死他們的秤砣。

  災情處理得越好,他們的小動作就越顯眼。

  甚至有人說,好好做事不行嗎,為什麼要搗亂。

  如果不是你們搗亂,各方還能少出點糧食,少點損失。

  都是馬後炮!

  搞得你們多正義一樣,難道你們就不想弄死紀楚?

  范家在京城的宅院,基本已經被控制起來。

  就等著罪證送過來。

  紀楚跟薛明成到京城那一日,基本就是他們的死期。

  這種時候,他們肯定不會放棄,范大人重金請人送信給自己姐姐,也就是睿王妃。

  求睿王妃救救他,救救家裡。

  但這些信件全都杳無音信,一點回音也沒有。

  睿王府中,王妃稍稍嘆氣,把這一封封書信全都燒掉,眼裡又帶了些不耐煩。

  不是她不想救,而是事情到這種地步,還有信件能傳出來,皇上必然都是看過的。

  如今也是試探她的態度,她不能心軟,更不能去幫忙。

  否則別說范家,就連睿王府也保不住。

  她跟孩子活著,還能保全一部分范家人,同時有點怨恨。

  自己千叮萬囑全都沒用。

  現在禍到臨頭,又來找她幫忙。

  睿王妃的安靜,讓皇上還是很滿意的,等到紀楚他們回來時,態度更是格外不錯。

  這次旱情嚴重,但好在處置得當,沒有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

  甚至幫忙解決許多弊病,皇上自然看在眼裡。

  再說,如今朝廷內外對他的讚揚,更是溢於言表。

  經過這件事,再也沒有人質疑他的皇位是否得當,畢竟換個人過來,不可能把這場天災處置得如此完備。

  皇上看著紀楚跟薛明成,難免想到自己還未登基那一年,這一晃,都五六年過去了。

  有這樣的臣子,還真是省心。

  至於他們帶來的范家罪證,更能讓他好好出一口惡氣。

  四處造謠他地位不正,還霸占著江南大部分稅收,全都充作自家私產。

  他皇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不行。

  處理范家,甚至能側面證明死了的太子,也不是什麼都好。

  總不能因為人死了,就覺得那位當皇帝,一定比自己當得好吧。

  不論是朝廷國庫,還是他自己的私庫,都急需補充。

  抄了這些人的家,戶部尚書就不用擔心國庫空虛了。

  這也正是紀楚早早跟皇上商議的結果。

  問百姓要那三瓜兩棗,實在太慢。

  一個是海運的稅收跟買賣的收入。

  還有就是這些江南斂財大戶的贓款,可比災後的稅收多多了。

  放在之前,范家也好,季家,安家都不好動。

  可現在不同。

  皇上的威望在平臨國達到頂峰,他要動誰,都是一句話的事。

  范家估計還不知道,他們家豈止有滅頂之災。

  可這又能怪得了誰,還不是自己的問題。

  他們大肆斂財的時候,怎麼就沒想到這一天,土地兼併那樣更嚴重,逼得百姓們背井離鄉,怎麼沒想到這麼一天。

  靠著前太子妃娘家的身份,他們作惡太久了。

  對范家的處置,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畢竟災情的事就在眼前,而且罪證卻是確鑿,阻撓救災,誰聽都覺得不可饒恕。

  先太子的人怎麼了,就算先太子自己在這,難道就能放過他?

  紀楚跟薛明成這好好休息幾日,從三月初到七月中旬,他們幾乎一刻不停。

  這期間,還有不少官員登門拜訪,皆被兩人婉拒了。

  沒辦法。

  真的太累了啊!

  欽差一行人,都是連著睡了好幾日,這才緩過來。

  一直到審查工業作坊園的幾位大人也回到京城,他們兩個才出門應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