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越邊境武裝衝突再度升級。
為了確保南沙建站工程的順利進行,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把這一任務交給海
軍。
1987 年5 月8 日,南海艦隊派出一支陣容壯觀的編隊,為“向陽紅”5 號考
察船護航,為建站進行選址和測量,作好施工準備。
南沙群島是個風光秀麗的群島,航船犁起銀浪,海鳥翱翔藍天,飛魚掠水騰空,
椰林拂動白雲,水產和礦產極為豐富,是一派令人神往的熱帶風光。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是我南疆的前哨。
1937 年7 月,法國人曾想侵占南沙小九島,但遭到我漁民反抗,我國人民也
掀起抗議高潮,法國人灰溜溜走了。
1939 年日本侵占我西沙、南沙。二戰結束後,國民黨當局派海軍收復南沙,
“太平島”這個名字,就是當時以參加收復南沙的國民黨海軍“太平”艦命名的,
至今仍由中國台灣軍隊駐守。
1951 年8 月15 日,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莊嚴宣告:“西沙群島和南威島
正如整個南沙群島及中沙群島、東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1958年9 月4 日,
中國政府發表領海線聲明時,明確指出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都包括在內。
9 月14 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文同照會周恩來總理,鄭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
政府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9 月4 日關於領海決定的聲明。”越南官方出
的地圖和教科書都明確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但70 年代以後,越南人對南沙
又眼紅了,突然推翻過去政府一再聲明西沙、南沙都是中國領土的立場,一夜之間
把西沙、南沙劃入了越南版圖,並變本加利地進行蠶食……
74 號海洋觀測站能不能在南沙建立起來,引起世界關注,人民海軍面臨著一
場新的考驗。
2.南中國海的開路先鋒
南沙群島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被西方世界稱為“死亡海區”,原因就是缺乏
最新最可靠的海圖和助航標誌,以及沒有大型現代化的海洋觀測站,無法為世界航
船提供準確的海洋氣象預報。這次在永暑礁建站,中國海軍要有大批艦船在南沙活
動,因此儘快測出永暑礁周圍海域礁盤和海底情況,就成了當務之急。
自西沙海戰之後,海軍航海保障建設就向南中國海延伸。航海保障主要包括海
道測量,繪製新海圖,建立燈標燈塔,建立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艦船提供安全保
障。
人民海軍40 多年來,在航保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後完成了領海線12
海里基點測量、海岸線測量、台灣海峽測量、蘇北千里灘涂測量等等任務,一個個
彌補著海圖空白,一幅幅繪製出的新海圖,為世界各國商船提供中國海航行海圖,
為漁業生產提供漁場海圖,為人民海軍艦艇部隊活動提供了安全保證。70 年代之
後,海道測量的重點移向南中國海。
南沙海測的任務,由南海艦隊海測大隊承擔。坐在海測船駕駛室里的那個50
來歲的老軍人,就是海測大隊的大隊長吳步雲。他被人們稱為“南中國海開路先鋒”。
吳步雲是個傳奇式人物。南海2400 多個島礁,絕大多數留下了他的腳印。他
駕駛的測量船的航程,累計可以繞地球5 圈多。他親手交出的測量數據10 萬多個,
已為南海繪出400 多幅海圖,曾3 次榮立三等功, 20 多次嘉獎,“南中國海開路
先鋒”名副其實。
在大海上搞測量,就像水牛犁田一樣,要一道道一片片地犁過去。海測兵操縱
各種測量儀器,隨著船隻駛過的每一道航跡,測出水下的流速、潮汐的變化、海底
狀況、障礙物等一個個數據,然後把這些數據匯集在一起,標在特製的曬圖紙上,
這就成了航海家們不可缺少的海圖。吳步雲當戰士,當船長,當大隊長,風風雨雨
24 年,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事業——為海軍艦艇當開路先鋒,為國家提供精確海
圖,他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海上度過,海測成了他熱愛的事業。
20 多年來,南海海區哪裡空缺海圖,哪裡航路不情,哪裡是陌生海域,吳步
雲就有一種補缺、弄清、熟悉的責任感。海南島瓊洲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海域
之一,每秒鐘的流速達3 米,且水下淺灘密布,被航海家視為“畏途”,許多船隻
曾在這裡遇難。吳步云為了摸清這一海區的“龍潭虎穴”,來回奔波近千里,指揮
4 個台站、6 個驗潮站展開測量。為了搞清一個無名島周圍的海潮情況,拿到精確
數據,他冒著生命危險,坐著老百姓的小船親自上島。這裡刀流劍浪,十來里路競
劃了4 個小時;待他們接近無名島時,又趕上落大潮,島周圍水深流急,小船靠不
上,只好在急流中拼命地划槳,一直折騰了2 個多小時,潮水漲上來後,才登上了
只有幾百平方米的小島。
為了確保南沙建站工程的順利進行,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把這一任務交給海
軍。
1987 年5 月8 日,南海艦隊派出一支陣容壯觀的編隊,為“向陽紅”5 號考
察船護航,為建站進行選址和測量,作好施工準備。
南沙群島是個風光秀麗的群島,航船犁起銀浪,海鳥翱翔藍天,飛魚掠水騰空,
椰林拂動白雲,水產和礦產極為豐富,是一派令人神往的熱帶風光。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是我南疆的前哨。
1937 年7 月,法國人曾想侵占南沙小九島,但遭到我漁民反抗,我國人民也
掀起抗議高潮,法國人灰溜溜走了。
1939 年日本侵占我西沙、南沙。二戰結束後,國民黨當局派海軍收復南沙,
“太平島”這個名字,就是當時以參加收復南沙的國民黨海軍“太平”艦命名的,
至今仍由中國台灣軍隊駐守。
1951 年8 月15 日,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莊嚴宣告:“西沙群島和南威島
正如整個南沙群島及中沙群島、東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1958年9 月4 日,
中國政府發表領海線聲明時,明確指出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都包括在內。
9 月14 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文同照會周恩來總理,鄭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
政府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9 月4 日關於領海決定的聲明。”越南官方出
的地圖和教科書都明確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但70 年代以後,越南人對南沙
又眼紅了,突然推翻過去政府一再聲明西沙、南沙都是中國領土的立場,一夜之間
把西沙、南沙劃入了越南版圖,並變本加利地進行蠶食……
74 號海洋觀測站能不能在南沙建立起來,引起世界關注,人民海軍面臨著一
場新的考驗。
2.南中國海的開路先鋒
南沙群島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被西方世界稱為“死亡海區”,原因就是缺乏
最新最可靠的海圖和助航標誌,以及沒有大型現代化的海洋觀測站,無法為世界航
船提供準確的海洋氣象預報。這次在永暑礁建站,中國海軍要有大批艦船在南沙活
動,因此儘快測出永暑礁周圍海域礁盤和海底情況,就成了當務之急。
自西沙海戰之後,海軍航海保障建設就向南中國海延伸。航海保障主要包括海
道測量,繪製新海圖,建立燈標燈塔,建立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艦船提供安全保
障。
人民海軍40 多年來,在航保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後完成了領海線12
海里基點測量、海岸線測量、台灣海峽測量、蘇北千里灘涂測量等等任務,一個個
彌補著海圖空白,一幅幅繪製出的新海圖,為世界各國商船提供中國海航行海圖,
為漁業生產提供漁場海圖,為人民海軍艦艇部隊活動提供了安全保證。70 年代之
後,海道測量的重點移向南中國海。
南沙海測的任務,由南海艦隊海測大隊承擔。坐在海測船駕駛室里的那個50
來歲的老軍人,就是海測大隊的大隊長吳步雲。他被人們稱為“南中國海開路先鋒”。
吳步雲是個傳奇式人物。南海2400 多個島礁,絕大多數留下了他的腳印。他
駕駛的測量船的航程,累計可以繞地球5 圈多。他親手交出的測量數據10 萬多個,
已為南海繪出400 多幅海圖,曾3 次榮立三等功, 20 多次嘉獎,“南中國海開路
先鋒”名副其實。
在大海上搞測量,就像水牛犁田一樣,要一道道一片片地犁過去。海測兵操縱
各種測量儀器,隨著船隻駛過的每一道航跡,測出水下的流速、潮汐的變化、海底
狀況、障礙物等一個個數據,然後把這些數據匯集在一起,標在特製的曬圖紙上,
這就成了航海家們不可缺少的海圖。吳步雲當戰士,當船長,當大隊長,風風雨雨
24 年,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事業——為海軍艦艇當開路先鋒,為國家提供精確海
圖,他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海上度過,海測成了他熱愛的事業。
20 多年來,南海海區哪裡空缺海圖,哪裡航路不情,哪裡是陌生海域,吳步
雲就有一種補缺、弄清、熟悉的責任感。海南島瓊洲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海域
之一,每秒鐘的流速達3 米,且水下淺灘密布,被航海家視為“畏途”,許多船隻
曾在這裡遇難。吳步云為了摸清這一海區的“龍潭虎穴”,來回奔波近千里,指揮
4 個台站、6 個驗潮站展開測量。為了搞清一個無名島周圍的海潮情況,拿到精確
數據,他冒著生命危險,坐著老百姓的小船親自上島。這裡刀流劍浪,十來里路競
劃了4 個小時;待他們接近無名島時,又趕上落大潮,島周圍水深流急,小船靠不
上,只好在急流中拼命地划槳,一直折騰了2 個多小時,潮水漲上來後,才登上了
只有幾百平方米的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