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頁
張世傑大敗逃走。
此戰過後,戰爭的態勢明朗了,南宋再沒有成建制的機動力量阻止元軍。元軍再次分工,伯顏率主力直撲臨安,阿里海涯攻湖南,宋都帶攻江西,一舉斷絕南宋東西紐帶,阿術折返向北攻揚州,阻止宋軍從淮東方向援救臨安。
重點永遠在臨安。
伯顏的主力大軍風捲殘雲般掠過江南大地,一路上攻無不克、招無不降,見證了傳說中天堂一樣美麗富饒的桃花世界,更陶醉於砍瓜切菜一樣輕鬆愉快的進攻之中。忽必烈要他慎殺,沒有什麼可殺的嘛,這回可真是我來、我見、我征服了。
直到臨近常州城。
常州知州姚岩、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死守常州,寧死不降。伯顏驚異之餘命令元軍攻城,結果大失所望,用正規手段攻了好多天,毫無進展。
戰爭屠夫本相暴露,還沒到臨安,實力不能過度損耗,伯顏下令搜捕常州周邊百姓,命令他們背土到常州城牆下築壘。常州宋軍面臨選擇,城上不阻止的話,土會越堆越高,直到與城等平;阻止的話,就得先殺光這些江南百姓。
這是多麼殘酷。
的確是低估了元軍的殘酷。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等著土與城平,一旦江南百姓把土背到城下,便被他們連人帶土一起埋了進去。
工程進度非常快。
同時伯顏命令元軍抓捕漢人,扔進鍋里熬出膏油,再把滾燙的人油扔進城去。元人之殘暴,可見一斑。常州堅守兩個月之後被攻陷,姚訔當場戰死,陳炤與王安節收拾殘兵奮力巷戰。有人勸陳炤說東北門還沒失守,可以逃出去。
陳炤大怒:“去此一步,非我死所!”終因眾寡懸殊戰死。
王安節揮舞雙刀血戰,因臂傷被俘。元軍問他姓名,王安節大叫:“我是王堅之子王安節!”王堅,釣魚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王堅,他的兒子怎麼可能投降。
王安節被殺。
種種一切,讓伯顏惱羞成怒,他下令殺光城內的成年男人,偌大常州城,只有七個人藏在一座橋的下面才躲過了這次屠殺。
常州的壯烈,沒能激起南宋的同仇敵愾之心,反而把軟蛋們嚇得更軟了。比如七天之後的獨松關,守將張濡棄關逃跑。這軟蛋是害死岳飛的主謀之一張俊的五世孫。這種軟蛋遍地都是,臨安終於絕望,他們派出了使者求和。
使者名叫柳岳。到了元營之後先道歉,從伯顏下江南開始,南宋不斷求和,元軍有時也會同意,派幾個元使南下,可是都被途中各地州縣的守軍給殺了。這種出爾反爾,像誘殺使者似的,怎麼說都理虧,南宋唯有道歉。
柳岳乞和,充滿了誠意。他說,南宋嗣君年幼,服喪未滿,自古以來禮不伐喪,元朝作為當世第一大國,不該做此等量小之事。況且之前都是賈似道專權誤國,兩國多有誤會。
伯顏冷笑,他熟知南朝歷史,說出來的話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樣鋒利:“汝國殺我使臣,大元才興師問罪。吳越錢氏納國,南唐李氏出降,都是你國家以兵威逼迫所至,這時有何話說?汝國得國自後周柴氏小兒,今天亦於小兒失國,天道如此,尚何多言!”
柳岳無言以對,相信每一個宋人都無言以對。他狼狽趕回臨安,臨安高層集體苦思冥想,想到了另一個高招。
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
漢jian家族的已故族長升官了,郡王,不僅讓人想到了前廣陽郡王童貫。說來童郡王不管真假還是收復了燕雲的,呂樵夫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呢?他毀了襄陽、樊城。南宋當局當然沒有失心瘋,他們看中的是漢jian家族在元的地位,盼著漢jian們為南宋說點兒好話。
腦殘至此,夫復何言。
這番舉動無效之後,臨安大臣開始了逃亡,連左宰相留夢炎也在逃跑之列。太皇太后謝道清驚怒之餘,派人把他追了回來,痛加斥責。留夢炎表示自己真是渾蛋,逃跑的技術含量如此低下。與其相比,西府樞密院的同志們就高明得多了。
樞密位文及翁、倪普兩人暗中指使言官彈劾自己,啟動罷官程序,這樣走就名正言順了。
謝道清既驚且怒,她的心靈深處那些絕對不變的真理原則崩潰了。她不解,她生氣,於是她寫了份詔書,立在了大殿上。
上寫:“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大小臣工,未嘗有一言以救國者。內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謀,接踵宵遁,平時讀聖賢書,自許謂何?乃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亦何以見先帝!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並轉二資,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量加懲譴。”
這位有福的、端莊的女士覺得話說到這份兒上了,但凡稍微有點廉恥之心的人都會幡然悔悟,進而為宋朝拋頭顱灑熱血,竭盡全力扭轉乾坤。
還有人這麼想嗎,這麼想的人都死了。
活在夢裡的人,沒有資格生存。
謝道清自理宗晚年一直把持朝政,連自己身處什麼樣的世界都不了解,連身邊的大小官員的精神內核都不了解,她不死誰死。
她領導的政府不死,誰該死?
高層該死而不死,死的自然是底層。先前與文天祥一起勤王的李芾以湖南安撫使、潭州知州的身份死守潭州,阿里海涯強攻近三個月,潭州城一直在頑強抵抗,甚至將阿里海涯本人she傷。三個月之後,城裡的武將們心虛了,他們試探李芾,說城裡的百姓會在城破後被屠殺,考慮到這個,是不是應該……李芾斷喝道:“國家平日厚養汝輩,正為今日!汝輩只管死守,勿思其他,再有敢言降者,定殺不饒!”
時值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初一,潭州城在兵火中迎來了新年。按宋禮,這時應該做很多有特殊意義的事,比如冠禮。
衡州知州尹榖全家都在潭州城內,得知元軍在初一大舉攻城,城防將破,他不動聲色仍舊為兩個兒子舉行冠禮。有人勸他,都什麼時候了,還做此迂腐之事。尹榖淡然一笑,正是想使兒子輩以冠帶禮服見先人於地下啊。
禮畢,尹榖積薪遍戶,身穿朝服,望臨安方向朝拜之後,縱火自焚。全家老幼數十口,壯烈殉國。
李芾聞訊趕來,以酒祭奠,慨言道:“務實(尹榖字)好男兒,先我就義。”他在當晚大宴賓佐幕僚,縱酒訣別,以“盡忠”為當夜號令。
潭州在第二天凌晨時分陷落,李芾喚來親信將領沈忠。要沈忠先殺李家全家,最後殺其本人,李氏不受亡國被俘之辱!
李芾集全家於庭院,告以舉家殉國之意,他以酒相勸,盡醉之後,沈忠依令殺李氏全家,最後一刀,含淚砍下了李芾的人頭。
潭州陷落,之前常州陷落的一幕重現。宋人沒有被英烈之氣感染,群起抵抗,而是被嚇著了。袁、連、衡、永、郴、全、道、桂陽、武岡等州縣全部投降。
臨安迫在眉睫。
此戰過後,戰爭的態勢明朗了,南宋再沒有成建制的機動力量阻止元軍。元軍再次分工,伯顏率主力直撲臨安,阿里海涯攻湖南,宋都帶攻江西,一舉斷絕南宋東西紐帶,阿術折返向北攻揚州,阻止宋軍從淮東方向援救臨安。
重點永遠在臨安。
伯顏的主力大軍風捲殘雲般掠過江南大地,一路上攻無不克、招無不降,見證了傳說中天堂一樣美麗富饒的桃花世界,更陶醉於砍瓜切菜一樣輕鬆愉快的進攻之中。忽必烈要他慎殺,沒有什麼可殺的嘛,這回可真是我來、我見、我征服了。
直到臨近常州城。
常州知州姚岩、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死守常州,寧死不降。伯顏驚異之餘命令元軍攻城,結果大失所望,用正規手段攻了好多天,毫無進展。
戰爭屠夫本相暴露,還沒到臨安,實力不能過度損耗,伯顏下令搜捕常州周邊百姓,命令他們背土到常州城牆下築壘。常州宋軍面臨選擇,城上不阻止的話,土會越堆越高,直到與城等平;阻止的話,就得先殺光這些江南百姓。
這是多麼殘酷。
的確是低估了元軍的殘酷。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等著土與城平,一旦江南百姓把土背到城下,便被他們連人帶土一起埋了進去。
工程進度非常快。
同時伯顏命令元軍抓捕漢人,扔進鍋里熬出膏油,再把滾燙的人油扔進城去。元人之殘暴,可見一斑。常州堅守兩個月之後被攻陷,姚訔當場戰死,陳炤與王安節收拾殘兵奮力巷戰。有人勸陳炤說東北門還沒失守,可以逃出去。
陳炤大怒:“去此一步,非我死所!”終因眾寡懸殊戰死。
王安節揮舞雙刀血戰,因臂傷被俘。元軍問他姓名,王安節大叫:“我是王堅之子王安節!”王堅,釣魚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王堅,他的兒子怎麼可能投降。
王安節被殺。
種種一切,讓伯顏惱羞成怒,他下令殺光城內的成年男人,偌大常州城,只有七個人藏在一座橋的下面才躲過了這次屠殺。
常州的壯烈,沒能激起南宋的同仇敵愾之心,反而把軟蛋們嚇得更軟了。比如七天之後的獨松關,守將張濡棄關逃跑。這軟蛋是害死岳飛的主謀之一張俊的五世孫。這種軟蛋遍地都是,臨安終於絕望,他們派出了使者求和。
使者名叫柳岳。到了元營之後先道歉,從伯顏下江南開始,南宋不斷求和,元軍有時也會同意,派幾個元使南下,可是都被途中各地州縣的守軍給殺了。這種出爾反爾,像誘殺使者似的,怎麼說都理虧,南宋唯有道歉。
柳岳乞和,充滿了誠意。他說,南宋嗣君年幼,服喪未滿,自古以來禮不伐喪,元朝作為當世第一大國,不該做此等量小之事。況且之前都是賈似道專權誤國,兩國多有誤會。
伯顏冷笑,他熟知南朝歷史,說出來的話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樣鋒利:“汝國殺我使臣,大元才興師問罪。吳越錢氏納國,南唐李氏出降,都是你國家以兵威逼迫所至,這時有何話說?汝國得國自後周柴氏小兒,今天亦於小兒失國,天道如此,尚何多言!”
柳岳無言以對,相信每一個宋人都無言以對。他狼狽趕回臨安,臨安高層集體苦思冥想,想到了另一個高招。
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
漢jian家族的已故族長升官了,郡王,不僅讓人想到了前廣陽郡王童貫。說來童郡王不管真假還是收復了燕雲的,呂樵夫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呢?他毀了襄陽、樊城。南宋當局當然沒有失心瘋,他們看中的是漢jian家族在元的地位,盼著漢jian們為南宋說點兒好話。
腦殘至此,夫復何言。
這番舉動無效之後,臨安大臣開始了逃亡,連左宰相留夢炎也在逃跑之列。太皇太后謝道清驚怒之餘,派人把他追了回來,痛加斥責。留夢炎表示自己真是渾蛋,逃跑的技術含量如此低下。與其相比,西府樞密院的同志們就高明得多了。
樞密位文及翁、倪普兩人暗中指使言官彈劾自己,啟動罷官程序,這樣走就名正言順了。
謝道清既驚且怒,她的心靈深處那些絕對不變的真理原則崩潰了。她不解,她生氣,於是她寫了份詔書,立在了大殿上。
上寫:“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大小臣工,未嘗有一言以救國者。內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謀,接踵宵遁,平時讀聖賢書,自許謂何?乃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亦何以見先帝!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並轉二資,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量加懲譴。”
這位有福的、端莊的女士覺得話說到這份兒上了,但凡稍微有點廉恥之心的人都會幡然悔悟,進而為宋朝拋頭顱灑熱血,竭盡全力扭轉乾坤。
還有人這麼想嗎,這麼想的人都死了。
活在夢裡的人,沒有資格生存。
謝道清自理宗晚年一直把持朝政,連自己身處什麼樣的世界都不了解,連身邊的大小官員的精神內核都不了解,她不死誰死。
她領導的政府不死,誰該死?
高層該死而不死,死的自然是底層。先前與文天祥一起勤王的李芾以湖南安撫使、潭州知州的身份死守潭州,阿里海涯強攻近三個月,潭州城一直在頑強抵抗,甚至將阿里海涯本人she傷。三個月之後,城裡的武將們心虛了,他們試探李芾,說城裡的百姓會在城破後被屠殺,考慮到這個,是不是應該……李芾斷喝道:“國家平日厚養汝輩,正為今日!汝輩只管死守,勿思其他,再有敢言降者,定殺不饒!”
時值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初一,潭州城在兵火中迎來了新年。按宋禮,這時應該做很多有特殊意義的事,比如冠禮。
衡州知州尹榖全家都在潭州城內,得知元軍在初一大舉攻城,城防將破,他不動聲色仍舊為兩個兒子舉行冠禮。有人勸他,都什麼時候了,還做此迂腐之事。尹榖淡然一笑,正是想使兒子輩以冠帶禮服見先人於地下啊。
禮畢,尹榖積薪遍戶,身穿朝服,望臨安方向朝拜之後,縱火自焚。全家老幼數十口,壯烈殉國。
李芾聞訊趕來,以酒祭奠,慨言道:“務實(尹榖字)好男兒,先我就義。”他在當晚大宴賓佐幕僚,縱酒訣別,以“盡忠”為當夜號令。
潭州在第二天凌晨時分陷落,李芾喚來親信將領沈忠。要沈忠先殺李家全家,最後殺其本人,李氏不受亡國被俘之辱!
李芾集全家於庭院,告以舉家殉國之意,他以酒相勸,盡醉之後,沈忠依令殺李氏全家,最後一刀,含淚砍下了李芾的人頭。
潭州陷落,之前常州陷落的一幕重現。宋人沒有被英烈之氣感染,群起抵抗,而是被嚇著了。袁、連、衡、永、郴、全、道、桂陽、武岡等州縣全部投降。
臨安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