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頁
還真就是這樣。
南宋三大戰區,非蜀川,就剩下了京湖、兩淮。兩淮是南宋兵力最雄厚的地區,一度高達二十多萬。這裡湖泊眾多,水寨星羅棋布,很像是蜀川的山城,蒙古人曾經竭力進攻了三次,都以慘敗收場。水,對蒙古人來說,遠比山還要可怕。
欲破江南,唯有荊襄,具體指的是襄樊。
襄陽、樊城是兩個互為依託的城池,它們據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而建。這裡的整體地貌是襄漢平原,非常便於騎兵運動作戰。在歷史上它的作用非常奇妙,要看當時是什麼形勢。如果是大一統時期,它非常普通,沒有任何顯眼的地方。
如果是南北對峙,它的重要性立即凸顯,它是南船北馬的分界點。北方政權擁有它,可順勢吞併東南;南方政權有了它,可以圖謀西北。
何況,除了這裡,忽必烈也沒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地方了。所以忽必烈開始給呂文德下套。
呂文德的呂氏集團這時已經建立起來了。賈似道雖然打壓了幾乎所有的武將群落,但是仍需扶植一些起來,好支配南宋的軍隊。
呂樵夫當時在鄂州的良好表現帶來了巨額的回報,他成了賈似道的親信。襄陽就在他的管轄下。前線重鎮錢糧無數,呂文德名利雙收。七八年的和平歲月里,他漸漸變得貪婪、遲鈍。值此享受歲月,蒙古人給他來了封信。
建議在襄陽附近展開雙邊貿易。
這是巨大的商機,主管者每天都會收入巨額的稅金,還能順勢產生很多的隱性財富,何樂而不為?尤其是目前的和平時期。
呂文德同意了。蒙古人又很合情合理地提出,為了保證蒙方商人的安全,請求修一座非常小的堡壘。呂文德想了想,也同意了。
貿易站修在樊城東面的白河口,堡壘建在了襄陽東南三十里的鹿門山。這兩個工程開動之後,立即有人發覺不對頭。
呂文德的弟弟。大將呂文煥親自去見他哥,提醒呂大樵夫別忘了襄陽的地形是怎樣的。
當地民謠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指的是樊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襄陽兩面阻江,分別是北面和東面的漢江、西面的檀溪,也就是三國時劉皇叔騎馬極限飛躍的那條溪水。兩面環山,分別是城西方向的萬山,城南邊的楚山、峴山、百丈山等群山。
守襄陽,其實守的就是這些水和這些山。一定要阻敵兵於山水之間,敵軍一旦突破了這些山水,襄陽不過就是座孤城而已。
蒙古軍修堡壘的鹿門山更加重要,它處於漢水折南入襄陽時的對岸,正是水路的咽喉。這裡被蒙古軍占據,早晚是禍害。
呂文德哈哈一笑:“弟弟,你之所以是弟弟,正是因為你只知憂,不識戰。讓蒙古人去修,如果真的開戰,只等雨季,那裡會變成我的制勝之地。”
雨季,漢江漲水,呂文德賴以成名的水軍會驟然殺過去,不識水戰的蒙古軍註定悲劇。這個理論好像是無懈可擊千真萬確的。
其實錯到了呂文德的姥姥家。
劉整是後來文天祥等人公認的亡宋第一賊臣,這麼尊貴的稱號當然不只是因為他提了個建議就能得到。劉整還改造了蒙古水軍。
蒙古這時的水軍士兵達到七萬以上,大型戰船近五千艘,不論在數量、質量,還是在素質、戰術上都已經全面超過了南宋。
所有這些準備工作都在北方靜悄悄地進行著,長江之南一點都不知道。
有了這樣的底氣,加上襄陽方面的麻痹,蒙古人一開工就沒完沒了,鹿門山的堡壘修成,白河口又添了兩座,緊接著萬山上也修起了一座,襄陽城外圍的屏幕山巒幾乎都落入了蒙古人之手。
兵不血刃地就丟了這些戰略要地!
呂文德急紅了眼,立即上書朝廷申請支援。以他和賈似道的良好關係,援兵很快到了。三月,“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率軍趕到,他沒去理會襄陽,心高志大的他直接去了更北端的樊城,在平原曠野中與蒙古軍決戰,欲一戰定襄樊。
成功的話,他的確功業彪炳,自樊城北端解除隱患,那麼建在襄陽周邊的蒙古軍寨全都失去依託,會被逐一擊破。
奈何心高志大腹中空。在樊城的曠野上再次證明了一件事:在北宋之後,能與異族人野戰每戰必勝的,只有岳飛。
張世傑大敗。
七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率水師馳援襄陽,在虎尾洲遭遇蒙古名將速不台的孫子阿術。劉整訓練水軍的提議就由阿術來具體實施,可以想見,夏貴突然遭遇比南宋水師還要強大的蒙古水軍時有多驚愕。他敗了,帶著巨大的恐慌逃回江南,隨即整個江南震動。
呂文德在這一年的歲末發病死亡。作為一個有實力的指揮官,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襄樊間的麻煩大了,局面很快就會演變成南宋舉傾國之力來挽救襄樊,而成功與否無法知曉。
甚至襄樊會變成一個超級恐怖的大包袱,讓南宋不斷地投入人力物資,直到把國家元氣耗盡!
這一切都源於他的自大疏忽。呂文德在悔恨自責中死亡,臨死前長嘆:“誤國家者,我也!”可惜這時說什麼都晚了。
接任襄樊守務的是他的弟弟呂文煥。主持救援襄樊任務的是新任京湖安撫制置使李庭芝。李庭芝,字祥甫,祖籍福建清流縣四堡里。早年時主動參與戰爭,投奔名將孟珙。孟珙全才,其中識人之明為南宋中晚之冠,多少人都在他的領導下騰飛,為國效力。
李庭芝是孟珙發現的人才中很另類的一個。他聰明,早就意識到純粹的軍人出身絕對無法主持一方,他的理想也就無法實現。
為此,他暫時扔下刀槍,拿起書本,順利地考中了進士。他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搶在國家民族大難臨頭之前迅速在官場上爬升。這時他擔任了京湖區域的最高長官之職,以解襄樊之危為當務之急。可是卻有了點小麻煩,絆住了他的腳。
范文虎。
在上一次夏貴赴援被擊敗的戰事裡,范文虎是參戰一員、逃跑一員,可以說全程參與了整件事。這時他表現得非常積極,給賈似道寫了封信。
他有這個資格與賈權臣近距離交流,看職務,他是臨安禁軍殿前司的副都指揮使;看關係,他是呂文德的女婿,和賈相公親近著呢。
他說,只要給他數萬兵馬,他就能解襄樊之圍。只是希望不接受制置司的命令,能自由發揮。成功之後他不要名利,全都給賈相公。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全部原因,一來是對賈相公無限的崇敬熱愛;二來是為了救襄陽城內的呂氏宗族。
畢竟他的夫人姓呂。
多好的孩子啊,賈似道非常滿意,全都答應了。於是救援襄樊的重大任務中,出現了兩個主事者。李庭芝、范文虎,誰聽誰的?
李庭芝欲快速進軍,范文虎很忙,他一邊打馬球,一邊喝酒,回覆說正在等旨,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怎麼也得賈師臣親筆批示吧。
時間一天天過去,蒙古軍在罐子灘等險要地段不斷設柵欄,斷絕了襄樊東、西兩方向的水上通道,使襄樊兩城的物資供給徹底斷絕。
南宋三大戰區,非蜀川,就剩下了京湖、兩淮。兩淮是南宋兵力最雄厚的地區,一度高達二十多萬。這裡湖泊眾多,水寨星羅棋布,很像是蜀川的山城,蒙古人曾經竭力進攻了三次,都以慘敗收場。水,對蒙古人來說,遠比山還要可怕。
欲破江南,唯有荊襄,具體指的是襄樊。
襄陽、樊城是兩個互為依託的城池,它們據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而建。這裡的整體地貌是襄漢平原,非常便於騎兵運動作戰。在歷史上它的作用非常奇妙,要看當時是什麼形勢。如果是大一統時期,它非常普通,沒有任何顯眼的地方。
如果是南北對峙,它的重要性立即凸顯,它是南船北馬的分界點。北方政權擁有它,可順勢吞併東南;南方政權有了它,可以圖謀西北。
何況,除了這裡,忽必烈也沒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地方了。所以忽必烈開始給呂文德下套。
呂文德的呂氏集團這時已經建立起來了。賈似道雖然打壓了幾乎所有的武將群落,但是仍需扶植一些起來,好支配南宋的軍隊。
呂樵夫當時在鄂州的良好表現帶來了巨額的回報,他成了賈似道的親信。襄陽就在他的管轄下。前線重鎮錢糧無數,呂文德名利雙收。七八年的和平歲月里,他漸漸變得貪婪、遲鈍。值此享受歲月,蒙古人給他來了封信。
建議在襄陽附近展開雙邊貿易。
這是巨大的商機,主管者每天都會收入巨額的稅金,還能順勢產生很多的隱性財富,何樂而不為?尤其是目前的和平時期。
呂文德同意了。蒙古人又很合情合理地提出,為了保證蒙方商人的安全,請求修一座非常小的堡壘。呂文德想了想,也同意了。
貿易站修在樊城東面的白河口,堡壘建在了襄陽東南三十里的鹿門山。這兩個工程開動之後,立即有人發覺不對頭。
呂文德的弟弟。大將呂文煥親自去見他哥,提醒呂大樵夫別忘了襄陽的地形是怎樣的。
當地民謠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指的是樊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襄陽兩面阻江,分別是北面和東面的漢江、西面的檀溪,也就是三國時劉皇叔騎馬極限飛躍的那條溪水。兩面環山,分別是城西方向的萬山,城南邊的楚山、峴山、百丈山等群山。
守襄陽,其實守的就是這些水和這些山。一定要阻敵兵於山水之間,敵軍一旦突破了這些山水,襄陽不過就是座孤城而已。
蒙古軍修堡壘的鹿門山更加重要,它處於漢水折南入襄陽時的對岸,正是水路的咽喉。這裡被蒙古軍占據,早晚是禍害。
呂文德哈哈一笑:“弟弟,你之所以是弟弟,正是因為你只知憂,不識戰。讓蒙古人去修,如果真的開戰,只等雨季,那裡會變成我的制勝之地。”
雨季,漢江漲水,呂文德賴以成名的水軍會驟然殺過去,不識水戰的蒙古軍註定悲劇。這個理論好像是無懈可擊千真萬確的。
其實錯到了呂文德的姥姥家。
劉整是後來文天祥等人公認的亡宋第一賊臣,這麼尊貴的稱號當然不只是因為他提了個建議就能得到。劉整還改造了蒙古水軍。
蒙古這時的水軍士兵達到七萬以上,大型戰船近五千艘,不論在數量、質量,還是在素質、戰術上都已經全面超過了南宋。
所有這些準備工作都在北方靜悄悄地進行著,長江之南一點都不知道。
有了這樣的底氣,加上襄陽方面的麻痹,蒙古人一開工就沒完沒了,鹿門山的堡壘修成,白河口又添了兩座,緊接著萬山上也修起了一座,襄陽城外圍的屏幕山巒幾乎都落入了蒙古人之手。
兵不血刃地就丟了這些戰略要地!
呂文德急紅了眼,立即上書朝廷申請支援。以他和賈似道的良好關係,援兵很快到了。三月,“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率軍趕到,他沒去理會襄陽,心高志大的他直接去了更北端的樊城,在平原曠野中與蒙古軍決戰,欲一戰定襄樊。
成功的話,他的確功業彪炳,自樊城北端解除隱患,那麼建在襄陽周邊的蒙古軍寨全都失去依託,會被逐一擊破。
奈何心高志大腹中空。在樊城的曠野上再次證明了一件事:在北宋之後,能與異族人野戰每戰必勝的,只有岳飛。
張世傑大敗。
七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率水師馳援襄陽,在虎尾洲遭遇蒙古名將速不台的孫子阿術。劉整訓練水軍的提議就由阿術來具體實施,可以想見,夏貴突然遭遇比南宋水師還要強大的蒙古水軍時有多驚愕。他敗了,帶著巨大的恐慌逃回江南,隨即整個江南震動。
呂文德在這一年的歲末發病死亡。作為一個有實力的指揮官,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襄樊間的麻煩大了,局面很快就會演變成南宋舉傾國之力來挽救襄樊,而成功與否無法知曉。
甚至襄樊會變成一個超級恐怖的大包袱,讓南宋不斷地投入人力物資,直到把國家元氣耗盡!
這一切都源於他的自大疏忽。呂文德在悔恨自責中死亡,臨死前長嘆:“誤國家者,我也!”可惜這時說什麼都晚了。
接任襄樊守務的是他的弟弟呂文煥。主持救援襄樊任務的是新任京湖安撫制置使李庭芝。李庭芝,字祥甫,祖籍福建清流縣四堡里。早年時主動參與戰爭,投奔名將孟珙。孟珙全才,其中識人之明為南宋中晚之冠,多少人都在他的領導下騰飛,為國效力。
李庭芝是孟珙發現的人才中很另類的一個。他聰明,早就意識到純粹的軍人出身絕對無法主持一方,他的理想也就無法實現。
為此,他暫時扔下刀槍,拿起書本,順利地考中了進士。他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搶在國家民族大難臨頭之前迅速在官場上爬升。這時他擔任了京湖區域的最高長官之職,以解襄樊之危為當務之急。可是卻有了點小麻煩,絆住了他的腳。
范文虎。
在上一次夏貴赴援被擊敗的戰事裡,范文虎是參戰一員、逃跑一員,可以說全程參與了整件事。這時他表現得非常積極,給賈似道寫了封信。
他有這個資格與賈權臣近距離交流,看職務,他是臨安禁軍殿前司的副都指揮使;看關係,他是呂文德的女婿,和賈相公親近著呢。
他說,只要給他數萬兵馬,他就能解襄樊之圍。只是希望不接受制置司的命令,能自由發揮。成功之後他不要名利,全都給賈相公。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全部原因,一來是對賈相公無限的崇敬熱愛;二來是為了救襄陽城內的呂氏宗族。
畢竟他的夫人姓呂。
多好的孩子啊,賈似道非常滿意,全都答應了。於是救援襄樊的重大任務中,出現了兩個主事者。李庭芝、范文虎,誰聽誰的?
李庭芝欲快速進軍,范文虎很忙,他一邊打馬球,一邊喝酒,回覆說正在等旨,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怎麼也得賈師臣親筆批示吧。
時間一天天過去,蒙古軍在罐子灘等險要地段不斷設柵欄,斷絕了襄樊東、西兩方向的水上通道,使襄樊兩城的物資供給徹底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