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此前襄樊號稱積有十年之糧,可真正消耗起來誰知道有什麼變數,一場大火,一場大雨,都會瞬間改變格局。

  時間一天天過去,公元1271年到了,蒙古人在漠北建立了元朝。元,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說實話,從出處論,從字義析,中國歷代中的國號,還真的少有其比。忽必烈下令改元“至元”,後世稱其為元世祖。

  至此,救援襄樊的命令下達了一年多了,李庭芝、范文虎兩部還在停留觀望中。

  元軍的動作一貫快速,忽必烈命令蜀川、兩淮區域內的元軍分別出戰,牽制阻撓宋軍向襄樊靠攏。這在戰略上是對的,可面對范文虎時就錯了。

  你老老實實地不管他,范文虎會一直打球喝酒直到天長地久。可你為什麼要出戰嘛,他一下子驚醒了。元軍來了,我們要動起來!

  這笨蛋沒跟李庭芝約進兵時間,自己帶著十萬水師就衝過去了。這人的一生……這麼說吧,他總有機會率領超級龐大的水師去攻打超級重要的地方,結果每一次都是打出千古遺恨級別的大敗仗來。

  這一次,他在鹿門山一戰近乎全軍覆沒。

  鹿門山是蒙古人最早忽悠呂文德時建的夾江要塞,是南宋最應該注意的地方,范文虎偏偏就敗在了這裡,你拿他有什麼辦法呢。

  別生氣,這人率領水師出戰時的白痴程度在後面才更加彰顯功力深厚。好多年以後,他率領空前龐大的元軍水師遠征日本時,居然能選在颶風期出戰。可見白痴症不僅是傳染病,更會經常性地復發。

  范文虎大敗,李庭芝成孤軍之勢。這時如果出兵不是救援,而是往虎口裡鑽,主動送死。他在外圍穩住形勢,等待機會。

  襄陽城裡的消耗是沒法等的。這時元軍圍城已經有整整五年,糧食的儲備還有不少,食鹽、布匹都用盡了,必須馬上想辦法送進去。

  李庭芝將帥司移至郢州(今湖北鍾祥),準備招募勇士,護送物資進襄陽。這幾乎是必死的事,十萬正規水軍都沖不破的重圍,想讓民兵去干,怎麼看這邏輯都太混亂。可是當時也想不出別的辦法了,只好去試一試。而這也非常符合官方的行事標準。

  編制外人員的死活不重要。

  一共選了三千名敢死隊員,為首的兩位都姓張。張順,外號竹園張;張貴,外號矮張。這兩人心懷忠義——實在想不出別的詞來歸納形容他們,只能籠統地說,他們很有家國觀念。不過要強調一下,像漢民族這樣基數龐大的種群,如果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有家國觀念的話,那麼其家其國將永世強盛,絕不為外族所侮。

  兩位張平民敢。臨出發前,他們訓話:“此行有死而已,如非本心,即可退去,別壞了大事!”對面的三千個平民夥伴哈哈大笑,大家都清楚為的是什麼,說什麼退,說什麼壞與成!

  各位平民一共有近百艘戰船,以三船為一舫,中間的那一條里裝著鹽和布匹,旁邊兩條是空的,各有三十名平民防護。

  夜過三更時,百船掛紅燈,張貴領先,張順殿後,逆漢江而上,衝擊襄樊外圍的元軍防線。這時戰雲密布,水道上不止是元軍建制龐大的水師,更有很多條攔江的鐵鏈。三千多個平民持巨斧,斷鐵鏈,一夜轉戰一百二十里水面,天明時分,終於衝破重圍,抵達襄陽城下。

  重圍五年,密不透風,終於有支援抵達城下,這對士氣的影響可想而知。然而付出的代價也相當慘重。戰後清點人數,殿後的張順不見了。

  數日之後,張順的屍體溯流而下,身中四槍六箭,手中不放刀箭,怒氣勃鬱一如生時。

  呂文煥想留下張貴守城,在他來想,來時難出去更難,張貴與其他平民只有助他守城這一條路可走。嗯,他真是位高官,天生不懂平民們的想法。

  張貴先派了兩位平民回郢州,向范文虎求援。兩位平民出得去,也回得來,帶回的消息是范文虎計劃派五千人出戰,更與張貴約好了接應地段,這些士兵將由張貴率領,再殺回襄陽。

  非常幸運,那一天的晚上風雨大作,罕見的巨浪在漢江中翻滾。張貴放炮發舟,破圍突進。如此風雨中,元軍水師猝不及防,被張貴一路衝殺,順流直下,到了龍尾灘一帶。此處,嚴格地說已經出了元軍水師的勢力範圍,這也是張貴與范文虎約好的接應地段。

  暴雨如注,巨浪騰霧,縱目遠觀,隱約可以見到更下游的方向有一片燈火,火光中戰艦的輪廓若隱或現。應該是范文虎的船隊。

  張貴命令靠過去。抵近了才發覺那是元軍的水師!

  范文虎派來的援軍因為風暴,退後三十里,失約不至。元軍的水師反而獲得了情報,等在這裡讓張貴主動上鉤。

  突陷重圍,張貴拼死力戰,終於寡不敵眾被俘,他寧死不屈被元軍殺死,屍體被抬回襄陽城下。元軍指著屍體向城上喊:“認識矮張嗎,這個就是。”

  襄陽大懼。

  正規軍敗不成軍,需要平民幫忙;更因為正規軍的渾蛋,累死平民,這就是當時的南宋。至此,援救襄陽行動徹底失敗,城裡是多了些鹽,多了幾匹布,可民心士氣更加滑落。

  元軍可以從容地選擇襄樊兩城的突破點。樊城都首當其衝。元軍先斬斷了襄陽與樊城之間江中的木柱,燒毀架在木柱上的浮橋。第二年,即公元1273年正月,元軍向樊城發動了總攻。

  之所以這時才動手,不是因為蒙古人武力衰退,在三代之後步了女真人的後塵,而是忽必烈經過精密考慮之後,在時機之外,還在等一個人和一種武器。

  這個人叫亦思馬因,西域旭烈人,他製造了當時威力最強的拋石器,當時稱為“西域炮”。拋石器中外都有,各時代都有,到他手裡,發she的she程、石頭的重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它發she的石塊里還藏有能爆炸的火藥。

  武器需要實戰的檢驗,襄陽、樊城是最好的實驗場。

  樊城的外城被直接轟破,元軍像cháo水一樣涌了進去。樊城守將范天順精疲力竭,無法支撐,仰天長嘆“生為宋臣,死為宋鬼”,以死殉國。他的副手牛富率死士巷戰,殺到以血水止渴,身負重傷,投火而死。樊城陷落,襄陽危在旦夕。

  古怪的是臨安始終沒有作出什麼重大反應。

  白痴皇帝的幸福生活在繼續,從來沒有半點的改變,只是某一天,他突然間問賈似道:“聽說襄陽已經被蒙古人圍困好多年了啊。”

  賈似道毫不在意:“是,圍困過,好幾年前的事了,陛下從何得知。”

  白痴回答:“某宮女說的。”

  幾天之後,該宮女死亡。

  從此之後,再沒人敢對前線戰事說三道四。這種局面截至樊城陷落,消息是再也瞞不過去了。危急關頭,賈似道要維護自己軍政強人的形象,只有主動求戰一條路可走。

  賈似道申請上前線,暗地裡串聯百官,讓他們上書挽留自己,說是朝廷不可一日無賈太師,如此柱石,只宜鎮守國都。

  那麼只好另選能人了,按資歷看實力,勇將高達是不二人選。可是賈似道另有一個帳簿,裡邊是他在武將系統里的冤家,無論是鄂州城裡要他難看的,還是他準備往死里整的,高達都高居榜首。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如此重要的領導職務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