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宗策定定地與他對視。
許久之後,緩緩將自己的頭顱埋在了殷祝頸側,顫抖著抱緊了他。
那天之後,所有人都覺得,陛下變了。
變得喜怒無常,手段狠厲,甚至是有些陰晴不定,仿佛又一夜之間回到了曾經北伐之前的模樣。
唯一的區別,就是陛下處理政務的時候還沒有失去理智,暫時還沒發展到黑白不分的程度。
大臣們每日上朝都上得驚心膽戰,面對威壓愈盛的陛下,稍有一言不慎,就會給自己惹來牢獄之災,只能更加小心,更加謹言慎行,防止平白無故招來禍患。
但要是實在倒霉被牽連,也不是沒有辦法。
陛下發怒的時候,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唯有宗策出面求情,他才會適當考慮網開一面。
大臣們見此勢頭,紛紛上門拜會宗策,儘管宗策再三說過自己不收任何貴禮,但這些人仍千方百計地想要討好他,藉此來給自己換取一張保命符。
唐頌本以為,陛下是想要借扶植宗策來打壓自己。
可眼看著這勢頭越來越不對,仗都打完了,宗策不僅手握重兵,所到之處四面小國部落聞風而降,陛下甚至還有讓他當輔政大臣的意思,他終於忍不住了,找了一日進宮面聖,質問陛下為何要親手培養出一個心腹大患來。
「古往今來,從未有如此之權臣!」他怒斥道,「陛下就算瞧不慣老臣的做派,老臣大可以告老還鄉,從此不問朝政!可萬萬不該放縱那幸臣,您這是在養虎為患吶陛下!」
殷祝靠在椅背上,臉色冷淡地看著他。
唐頌發現,陛下似乎穿得比自己一個老人家還要多,心頭正一絲疑慮划過,就聽他淡淡道:
「怎麼,宗策乾的不好嗎?」
「陛下,宗策是能臣不錯,這點就算老臣也不得不承認,」唐頌狠狠皺眉,「可是他是武將!手握重兵,還得到朝中過半大臣支持,您有想過自己如何自處嗎?」
殷祝:「朕覺得挺好的,守正對朕忠心耿耿,大小事務都不需朕操心。」
「那您也該為太子想想!」唐頌拔高聲音,「您壓得住宗策,將來太子能壓住嗎?宗策效忠您,不代表他會效忠於太子!殿下本就對宗策頗有微詞,萬一宗策將來振臂一呼……」
殷祝忽然一笑,叫唐頌愣在了當場。
「能把這種話都說出口,」他說,「看來,唐閣老是真的沒招了。」
唐頌一開始針對他乾爹,只是把他乾爹當做是朝中一支新興的、不順從於他的絆腳石,以為自己靠著太子的勢力,就可以重歸朝堂中心。
只要等科舉一開,他又會恢復到朝野上下皆門生的舊日輝煌之中。
但殷祝現在用行動告訴他,你大錯特錯了。
在他的扶持下,如今神機工坊在大夏境內已經遍地開花,其中民用的占據了總體數量的三分之二,水利紡紗機、織布機、還有那支已經配備上汽船的龐大船隊……殷祝在用這些,一點點瓦解掉小農經濟和世家的根基。
眼看著家族從土地上收的租子日漸減少,為了與時俱進,唐頌也有接觸過這些新鮮事物。
據殷祝所知,他收購了江南的兩家紡織廠,還有舊都這邊的幾家工坊。
但一來這方面的總負責人是宗略,不可能去幫自己哥哥的死對頭;二來在他的宣傳下,人人都知道唐閣老和宗家是死對頭,那群擠破頭都想進入飛鳥坊的工匠們根本沒人願意給唐家幹活,一聽頂上的負責人姓唐,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
留下的那些,都是濫竽充數的歪瓜裂棗,製造出的玩意兒過時質量又差,都快和當初祁王謀逆時用的那批殘次品有的一拼了。
唐頌臉色鐵青地瞪著殷祝。
他也顧不上什麼冒犯不冒犯了,直截了當地問道:「陛下,您到底在打什麼主意?」
殷祝以拳掩唇,輕咳一聲。
「這話,朕還要問你呢,」他輕描淡寫道,「朕聽聞,太子最近在宮中找人打聽朕在喝什麼藥?你是他老師,同他關係不錯,回去後替朕告訴他,朕的確得了重病,需要一味仙藥,唯有西方海上有。」
他將一張紙推給唐頌:「仙藥的名字,朕已經寫在這上面了。」
「身為朕唯一的兒子,朕打算派太子出海去尋藥,什麼時候尋著,就什麼時候回來繼承朕的位置吧。」
唐頌瞪大雙眼,後退半步。
「陛下,您瘋了嗎?」他顫聲道,「那宗策到底給您下了什麼蠱!?尹英殿下可是您的親生兒子啊!」
殷祝靜靜地看著他。
「唐閣老年紀大了,作為老臣,朕也想給您一個體面,」他的聲音輕緩,似乎有些中氣不足的樣子,「尹英的事情,就不需要閣老再操心了,大婚那日,朕同他說過,無論他去到何處,都是大夏的太子殿下。」
唐頌跌跌撞撞地離開了。
懷中還揣著那張紙條。
當晚,在反覆掙扎之後,他於深夜敲開了太子府的大門。
「殿下,」他說,「陛下已經被那宗策迷了心竅,聽不進去任何話了。」
尹英坐在主位上,臉色陰沉如水。
唐頌緊盯著他,緩聲道:「事到如今,為成大業,唯有清君側一條路可走!」
第120章 【一更】
清君側。
這三個字,狠狠刺激到了尹英關於過往的記憶。
那日祁王倉促之下謀反,率軍打進宮門,嚇壞了的嬤嬤要抱著他跳井,但尹英不想死,發狠一口咬在她手上,拼命跑掉了。
沒跑多遠,蘇成德的乾兒子就找到了他,給他換上了小太監的衣服,抱著他藏在了偏殿的水缸里。
尹英說他要去找兩個妹妹,但對方只是搖頭,說來不及了,又安慰他說公主那邊或許已經另找到了避難地,等陛下回來,一定能將這些歹人徹底消滅乾淨。
尹英對他這番話深信不疑。
在他心中,父皇是這天底下最無所不能之人。
但後來消滅這些歹人的,不是父皇,而是宗策。
對於宗策,尹英的感情十分複雜,起初他是從殷祝口中聽說了對方的事跡,他無比尊崇的父皇卻對另一個男人推崇備至,這讓尹英心裡有些小彆扭,因為父皇從沒這麼誇讚過自己。
所以在獵場第一次見到宗策本人時,在身邊同齡人的簇擁下,他腦袋一熱,就干出了那件讓他此後後悔數年的事情。
宗策跪了,但也沒跪。
因為父皇不僅喝止了對方,還把他痛罵一頓。
尹英從沒聽過父皇用那麼嚴厲冷酷的語氣教訓自己。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宗策是大夏的臣子,他是大夏未來的君主,宗策跪他,難道不是天經地義?
不過是仗著父皇的寵愛肆無忌憚罷了!
最可恨的是,這人打了敗仗,還要父皇御駕親征為他收拾殘局,尹英一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宗策簡直是廢物中的廢物,連最基本的做臣子的本分都做不到。
但唐頌在教導他時,反倒勸他對此事要想開些。
「陛下不御駕親征,太子何年何月才能等來監國的機會?」他說,「還有,儘管那宗策靠媚上惑主博取陛下寵愛,可他畢竟是個男人,生不了孩子,更沒法動搖殿下您的地位。」
他意有所指道:「殿下要是瞧不慣宗策這副行徑做派,等您手握權柄後,做主替陛下清一清君側便是了。」
尹英覺得老師這番話說得有理。
自那之後,他對唐頌便倍加信任,儘管這一年來,尹英有察覺到唐頌的態度變得越來越焦躁,還背著他在暗中搞一些小動作,但礙於舊日情分,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無論如何,老師始終是站在他這邊的。
但今日聽到唐頌清君側的提議,他只覺得老師怕不是老糊塗了——難道是他不想替父皇清理門戶嗎?
宗策手握舊都重兵,又身兼江淮總督一職,一聲令下,幾十萬大軍幾天之內就能殺到皇城外,父皇連護院都不許他多養幾個,自己拿什麼來和對方拼?
「太子不必擔憂,」唐頌似是看出了他的顧慮,主動解釋道,「老臣進宮一趟,除了找陛下明志外,就是要替殿下打探清楚虛實。」
王存那老頭總說他脾氣爆,性情急,可他活了這麼些年,要真像個毛頭小子一樣莽撞,哪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北伐出征前,宮中便傳出陛下病重的消息,太子受冊儀式上,殷祝神色疲憊地匆匆離場,唐頌卻始終將信將疑;
出征期間,他在軍營中安插的眼線傳回的話又口風不一致,有的說陛下病得面都不露了,有的則說,昨日還看到陛下召集下屬商討軍情。
面對這樣真真假假的消息,唐頌儘管心動,還是選擇按捺住了自己的野心。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收斂,就是這麼多年。
他如今已經七十歲了,只希望閉眼前能為殿下、為家族子孫謀個福祉,對於那個位置,唐頌反倒沒有先前那樣渴望了。
許久之後,緩緩將自己的頭顱埋在了殷祝頸側,顫抖著抱緊了他。
那天之後,所有人都覺得,陛下變了。
變得喜怒無常,手段狠厲,甚至是有些陰晴不定,仿佛又一夜之間回到了曾經北伐之前的模樣。
唯一的區別,就是陛下處理政務的時候還沒有失去理智,暫時還沒發展到黑白不分的程度。
大臣們每日上朝都上得驚心膽戰,面對威壓愈盛的陛下,稍有一言不慎,就會給自己惹來牢獄之災,只能更加小心,更加謹言慎行,防止平白無故招來禍患。
但要是實在倒霉被牽連,也不是沒有辦法。
陛下發怒的時候,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唯有宗策出面求情,他才會適當考慮網開一面。
大臣們見此勢頭,紛紛上門拜會宗策,儘管宗策再三說過自己不收任何貴禮,但這些人仍千方百計地想要討好他,藉此來給自己換取一張保命符。
唐頌本以為,陛下是想要借扶植宗策來打壓自己。
可眼看著這勢頭越來越不對,仗都打完了,宗策不僅手握重兵,所到之處四面小國部落聞風而降,陛下甚至還有讓他當輔政大臣的意思,他終於忍不住了,找了一日進宮面聖,質問陛下為何要親手培養出一個心腹大患來。
「古往今來,從未有如此之權臣!」他怒斥道,「陛下就算瞧不慣老臣的做派,老臣大可以告老還鄉,從此不問朝政!可萬萬不該放縱那幸臣,您這是在養虎為患吶陛下!」
殷祝靠在椅背上,臉色冷淡地看著他。
唐頌發現,陛下似乎穿得比自己一個老人家還要多,心頭正一絲疑慮划過,就聽他淡淡道:
「怎麼,宗策乾的不好嗎?」
「陛下,宗策是能臣不錯,這點就算老臣也不得不承認,」唐頌狠狠皺眉,「可是他是武將!手握重兵,還得到朝中過半大臣支持,您有想過自己如何自處嗎?」
殷祝:「朕覺得挺好的,守正對朕忠心耿耿,大小事務都不需朕操心。」
「那您也該為太子想想!」唐頌拔高聲音,「您壓得住宗策,將來太子能壓住嗎?宗策效忠您,不代表他會效忠於太子!殿下本就對宗策頗有微詞,萬一宗策將來振臂一呼……」
殷祝忽然一笑,叫唐頌愣在了當場。
「能把這種話都說出口,」他說,「看來,唐閣老是真的沒招了。」
唐頌一開始針對他乾爹,只是把他乾爹當做是朝中一支新興的、不順從於他的絆腳石,以為自己靠著太子的勢力,就可以重歸朝堂中心。
只要等科舉一開,他又會恢復到朝野上下皆門生的舊日輝煌之中。
但殷祝現在用行動告訴他,你大錯特錯了。
在他的扶持下,如今神機工坊在大夏境內已經遍地開花,其中民用的占據了總體數量的三分之二,水利紡紗機、織布機、還有那支已經配備上汽船的龐大船隊……殷祝在用這些,一點點瓦解掉小農經濟和世家的根基。
眼看著家族從土地上收的租子日漸減少,為了與時俱進,唐頌也有接觸過這些新鮮事物。
據殷祝所知,他收購了江南的兩家紡織廠,還有舊都這邊的幾家工坊。
但一來這方面的總負責人是宗略,不可能去幫自己哥哥的死對頭;二來在他的宣傳下,人人都知道唐閣老和宗家是死對頭,那群擠破頭都想進入飛鳥坊的工匠們根本沒人願意給唐家幹活,一聽頂上的負責人姓唐,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
留下的那些,都是濫竽充數的歪瓜裂棗,製造出的玩意兒過時質量又差,都快和當初祁王謀逆時用的那批殘次品有的一拼了。
唐頌臉色鐵青地瞪著殷祝。
他也顧不上什麼冒犯不冒犯了,直截了當地問道:「陛下,您到底在打什麼主意?」
殷祝以拳掩唇,輕咳一聲。
「這話,朕還要問你呢,」他輕描淡寫道,「朕聽聞,太子最近在宮中找人打聽朕在喝什麼藥?你是他老師,同他關係不錯,回去後替朕告訴他,朕的確得了重病,需要一味仙藥,唯有西方海上有。」
他將一張紙推給唐頌:「仙藥的名字,朕已經寫在這上面了。」
「身為朕唯一的兒子,朕打算派太子出海去尋藥,什麼時候尋著,就什麼時候回來繼承朕的位置吧。」
唐頌瞪大雙眼,後退半步。
「陛下,您瘋了嗎?」他顫聲道,「那宗策到底給您下了什麼蠱!?尹英殿下可是您的親生兒子啊!」
殷祝靜靜地看著他。
「唐閣老年紀大了,作為老臣,朕也想給您一個體面,」他的聲音輕緩,似乎有些中氣不足的樣子,「尹英的事情,就不需要閣老再操心了,大婚那日,朕同他說過,無論他去到何處,都是大夏的太子殿下。」
唐頌跌跌撞撞地離開了。
懷中還揣著那張紙條。
當晚,在反覆掙扎之後,他於深夜敲開了太子府的大門。
「殿下,」他說,「陛下已經被那宗策迷了心竅,聽不進去任何話了。」
尹英坐在主位上,臉色陰沉如水。
唐頌緊盯著他,緩聲道:「事到如今,為成大業,唯有清君側一條路可走!」
第120章 【一更】
清君側。
這三個字,狠狠刺激到了尹英關於過往的記憶。
那日祁王倉促之下謀反,率軍打進宮門,嚇壞了的嬤嬤要抱著他跳井,但尹英不想死,發狠一口咬在她手上,拼命跑掉了。
沒跑多遠,蘇成德的乾兒子就找到了他,給他換上了小太監的衣服,抱著他藏在了偏殿的水缸里。
尹英說他要去找兩個妹妹,但對方只是搖頭,說來不及了,又安慰他說公主那邊或許已經另找到了避難地,等陛下回來,一定能將這些歹人徹底消滅乾淨。
尹英對他這番話深信不疑。
在他心中,父皇是這天底下最無所不能之人。
但後來消滅這些歹人的,不是父皇,而是宗策。
對於宗策,尹英的感情十分複雜,起初他是從殷祝口中聽說了對方的事跡,他無比尊崇的父皇卻對另一個男人推崇備至,這讓尹英心裡有些小彆扭,因為父皇從沒這麼誇讚過自己。
所以在獵場第一次見到宗策本人時,在身邊同齡人的簇擁下,他腦袋一熱,就干出了那件讓他此後後悔數年的事情。
宗策跪了,但也沒跪。
因為父皇不僅喝止了對方,還把他痛罵一頓。
尹英從沒聽過父皇用那麼嚴厲冷酷的語氣教訓自己。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宗策是大夏的臣子,他是大夏未來的君主,宗策跪他,難道不是天經地義?
不過是仗著父皇的寵愛肆無忌憚罷了!
最可恨的是,這人打了敗仗,還要父皇御駕親征為他收拾殘局,尹英一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宗策簡直是廢物中的廢物,連最基本的做臣子的本分都做不到。
但唐頌在教導他時,反倒勸他對此事要想開些。
「陛下不御駕親征,太子何年何月才能等來監國的機會?」他說,「還有,儘管那宗策靠媚上惑主博取陛下寵愛,可他畢竟是個男人,生不了孩子,更沒法動搖殿下您的地位。」
他意有所指道:「殿下要是瞧不慣宗策這副行徑做派,等您手握權柄後,做主替陛下清一清君側便是了。」
尹英覺得老師這番話說得有理。
自那之後,他對唐頌便倍加信任,儘管這一年來,尹英有察覺到唐頌的態度變得越來越焦躁,還背著他在暗中搞一些小動作,但礙於舊日情分,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無論如何,老師始終是站在他這邊的。
但今日聽到唐頌清君側的提議,他只覺得老師怕不是老糊塗了——難道是他不想替父皇清理門戶嗎?
宗策手握舊都重兵,又身兼江淮總督一職,一聲令下,幾十萬大軍幾天之內就能殺到皇城外,父皇連護院都不許他多養幾個,自己拿什麼來和對方拼?
「太子不必擔憂,」唐頌似是看出了他的顧慮,主動解釋道,「老臣進宮一趟,除了找陛下明志外,就是要替殿下打探清楚虛實。」
王存那老頭總說他脾氣爆,性情急,可他活了這麼些年,要真像個毛頭小子一樣莽撞,哪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北伐出征前,宮中便傳出陛下病重的消息,太子受冊儀式上,殷祝神色疲憊地匆匆離場,唐頌卻始終將信將疑;
出征期間,他在軍營中安插的眼線傳回的話又口風不一致,有的說陛下病得面都不露了,有的則說,昨日還看到陛下召集下屬商討軍情。
面對這樣真真假假的消息,唐頌儘管心動,還是選擇按捺住了自己的野心。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收斂,就是這麼多年。
他如今已經七十歲了,只希望閉眼前能為殿下、為家族子孫謀個福祉,對於那個位置,唐頌反倒沒有先前那樣渴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