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景蓮生答:「如果我能放棄原則,柔軟身段,也不至有今日。」

  「我不是這個意思。」辭迎微微一嘆,「我知道你在乎的是邊境的百姓。此刻,敵軍還沒越過邊境險隘,我向你保證,在古蓮開花之前,敵軍不能通過險隘,更不能傷百姓一分一毫。」

  聽到這話,景蓮生心中一動:「你如何保證?」

  「我自有我的法子。總比你跪在地上求皇帝開恩要強。」辭迎微微一頓,繼續道,「不過,你的問題不應該是這個。」

  「我的問題應該是什麼?」景蓮生反問。

  辭迎淡淡一笑:「你應該問……作為交易,我想要你回饋我什麼?」

  第51章 珍重告別

  景蓮生的目光緊緊盯著辭迎,「你想我做什麼?」他終於開口,像是無法拒絕辭迎的誘惑,卻又帶著本能的戒備。

  辭迎輕笑:「我和你比試過無數次,次次都是點到即止,太沒意思。我希望你答應我,下次見到我的時候,不遺餘力地殺我。」

  景蓮生一怔,沒想到辭迎提出的是這個要求,須臾蹙眉:「你果然,從來不服我。」

  辭迎輕嗤一笑,卻又搖頭嘆氣:「唉,就當是吧。」

  景蓮生從未見過辭迎這樣笑,心中有些異樣,眼神卻更堅定了:「好,我答應你,與你好好比試一場,毫無保留,你死我亡。」

  辭迎看著景蓮生,聽到這話,竟然是異常滿足:「我知道你一諾千金,請多多惜命,活到那一天,遵守你的承諾,太子殿下。」

  辭迎轉身欲走,無聲地推開窗欞。夜風裹挾著寒意湧入,月光如水般落滿他單薄的肩頭。

  景蓮生這才看清他模樣——不過半月未見,素來仙姿玉質的聖子此刻面頰消瘦,膚色白得近乎透明,衣襟在夜風裡輕輕飄搖,當真如風中殘燭。

  景蓮生喉頭一緊,脫口喚道:「辭迎!」

  辭迎一怔,回頭看他,眼神幽微。

  四目相對的剎那,景蓮生忽覺喉間發澀:「驛站……是不是你救了我?」

  辭迎聞言,身形微不可察地僵住,仿佛被這句話擊中了一般。他鎮住了許久許久,眼眶微微泛紅,聲音微微顫抖:「為什麼會這樣想?」

  「我思來想去,只有這個可能。」景蓮生說,「……雖然令人費解。」

  辭迎抿了抿唇,仿佛想笑又不敢,又像是想哭而不能,半晌只道:「殿下,記得惜命。下次相見,我告訴你答案。」

  說完,辭迎便化作一道流光,在月下消散。

  景蓮生不得不承認,他總是會被辭迎純粹的眼神矇騙。

  明明栽過好幾次跟頭,明明每次接受辭迎靠近,他都會倒霉。

  但他這次還是選擇相信辭迎。

  他甚至真的期待下一次相見。

  他甚至……真的開始惜命。

  素來鋒芒畢露、仗義執言的他,居然學會了韜光養晦,明哲保身。他不再與皇帝針鋒相對,而是安靜地待在東宮,閉門不出,一夜之間收斂了所有的銳氣。

  皇帝對此十分欣慰,甚至在朝堂上多次誇讚景蓮生「終於懂得君臣之禮,懂得天威不可犯」。朝臣們紛紛附和,稱讚太子殿下日漸沉穩,頗有儲君之風。

  一個月之後,邊境傳來情報:蓬國敵軍在穿越險隘的時候,不知發生了什麼,竟然全軍覆滅。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景蓮生幾乎一瞬懷疑是辭迎所為。

  然而仔細一想,卻覺得不可能。

  雖然辭迎玄術高強,又仗著險隘的地形優勢,但敵軍中也不乏武功過人、又通玄術的能人,更有一騎當千的高手。

  辭迎再是神勇,一騎當千便也頂天了,決不可能以一敵萬!

  這敵軍莫名覆滅,雖然古怪,卻也是大喜事。

  全國上下自然普天同慶,連皇帝也微微鬆一口氣:說實話,他雖然相信古蓮賜福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最好還是從一開始就沒什麼問題。

  皇帝大喜:「感謝古蓮!這是天降神跡,一定是古蓮庇佑!」

  說罷,皇帝便吩咐安排盛大的祭天酬神儀式,以感謝古蓮的庇佑。

  景蓮生素來與蓮教不睦,這一日,卻破天荒地來到了酬神儀式。

  皇帝見狀,心中納罕,卻也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太子總算懂得尊重國教了。」

  景蓮生聞言倒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他本是揣著連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念想來的。

  這幾日總莫名想起那人立在月光里的模樣,像根刺扎在心頭。

  但出乎意料的是,身為聖子的辭迎卻缺席了這樣重大的儀式。

  巫應則解釋道:「辭迎閉關已有月余。」

  景蓮生聞言,眉頭微皺,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想起辭迎那日離去時的背影,想起他蒼白而清瘦的臉龐,想起他微微泛紅的眼眶。

  辭迎的缺席,讓他心中隱隱不安,仿佛有什麼重要的東西被悄然抽離。

  他聞雞起舞,勤勉練劍。

  晚上挑燈,專注磨劍。

  侍從奇怪道:「烽火已平,殿下怎麼反而練劍更勤勉了?」

  景蓮生擦拭劍身,仰頭看月:「我劍有約。」

  侍從們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卻也不敢多問。

  他們只覺得,太子殿下似乎與往日不同了。

  他的眼神中多了一種執著,仿佛在等待著什麼,又仿佛在準備著什麼,期待著什麼。

  景蓮生也變得內斂溫和,他想,自己要活著。

  活到在見到辭迎的那一天。

  雖然……他還是沒有辦到。

  古蓮開花那一日,皇帝焚香祭天。

  由於古蓮許願的規則,皇帝不信任旁人,為了獨享許願權,所以屏退左右,獨自完成許願。

  禮成之後,皇帝來到高台之上,身著繡金龍袍,頭戴冕旒,目光掃過群臣,朗聲道:「朕今日於古蓮之前,許下宏願——願我蓮國百年昌盛!古蓮亦已回應。」

  台下眾人聞言,無不振奮,紛紛跪拜高呼:「陛下聖明!蓮國永昌!」

  然而,皇帝臉色並無就此歡欣,反而愈發沉重:「然古蓮報夢昭示,此願之代價,需以我皇族血脈為祭。」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覷,皇親目瞪口呆,無人敢相信自己所聞。

  皇帝立於祭壇中央,神情凝重,眉宇間似有萬般不舍。

  他在袖中掐了自己虎口一把,痛感瞬間湧上,眼中立即泛起淚光。

  他含淚朝天跪拜,雙手合十,神情悲切:「古蓮在上!朕願以己身獻祭,換我至親平安。若古蓮有靈,請取朕一人之命,莫要牽連朕之血脈!」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祭壇上迴蕩,帶著一種令人心碎的懇切。

  台下群臣無不為之動容(起碼看起來是這樣子),有人掩面低泣,有人默默垂首,仿佛被皇帝的大義所感染。

  巫應立於一旁,神色肅穆,口中念念有詞,擲下卜龜,看著銅板落地,感傷搖頭:「陛下捨身取義令人敬佩,然而,古蓮旨意已出,無可轉圜!」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仿佛連風都停止了吹拂。

  皇帝聞言,身形一顫,眼中淚光更甚,卻未再多言。

  他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台下眾人,神情悲壯:「朕會齋戒沐浴,清修祈福七七四十九日,望能感動古蓮,換我至親平安。」

  台下群臣紛紛跪拜,高呼:「陛下仁義!蓮國永昌!」

  仁義的皇帝開始清修祈福,表示出令人動容的慈悲。

  與此同時,皇親們都全部被「保護」起來,圈禁宮中。

  雖然古蓮報夢,只要求獻祭皇帝的直系親屬,但皇帝出于謹慎,讓三服以內的親族都入宮祈福,也算是非常虔誠了。

  這樣的舉動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聰明的大臣們都已經明白聖意,紛紛上書,勸說皇帝要以江山社稷為重,捨生取義。

  而皇帝自然要再三拒絕:「朕怎麼忍心讓至親獻祭?」

  臣子下拜:「陛下為蓮國千秋,忍痛割愛,實乃大義之舉。臣等懇請陛下以社稷為重,莫要因私情而誤國事。」

  皇帝自然要勃然大怒:「不必再說!朕寧願自己就義,也不會獻祭親人!」

  「皇族血脈雖貴,然蓮國昌盛更為緊要。陛下聖明,當斷則斷,莫要因小失大。」寵臣立即勸道。

  皇帝聲音哽咽:「你們……你們莫要逼朕啊……」

  朝臣們聽明白了:……是要我們加大力度,繼續再逼是嗎?

  皇帝一直哽咽,但奈何想到心愿即將達成,心情太好,眼睛是怎麼擠都擠不出眼淚,只好捂著面,吩咐先退朝。

  回到寢宮之內,皇帝敲了敲桌子,眸色深沉:「朕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下令殺親的,否則豈不是暴君?只能讓人先行就義……而這個人的死,必須有足夠的震懾力……」

  片刻之後,他神思已定,猛然一揮衣袖,聲音冷厲:「傳太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