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提到夏皇后,眾人終於不說話了,哪怕是官場上站趙皇后一派的,也紛紛緘默閉口不再言語。

  只要見過夏皇后的便知道,這位聖人的德才,並不能用男女來衡量,而是如周疏寧所說,她就是一個人,一個聖人。

  長孫清明見火候差不多了,便見好就收道:「小舅子說的很有道理,本殿竟也被他說服了。很好,我沒有什麼好問的了,眾位大人還有要考問的嗎?」

  眾人安靜如雞,沒有人回答,長孫清明便道:「好,那我們便以投票的形式來決定這次殿試的名次吧?哦,如果我沒記錯,本殿是有一個欽點的權力是吧?」

  眾大臣齊聲道:「是。」

  長孫清明點頭,周疏寧心想你可給我長點兒心啊,別胡鬧。

  好在長孫清明沒在這件事上昏了頭,開口道:「那本殿便欽點江士子為本次殿試三鼎甲里的榜眼,眾位大人有意見嗎?」

  周疏寧鬆一口氣的同時,眾大人的聲音也傳來:「臣等附議。」

  江士子驚訝的下巴差點掉下來,沒想到這天大的好運竟然落到了他的頭上,撲通一聲便跪到地上謝了恩:「學生謝太子殿下恩典!」

  長孫清明點了點頭,示意他起身,又轉頭看向周疏寧和吳千雲,周疏寧在心裡祈禱:第三第三第三第三。

  長孫清明卻又開始出夭蛾子了:「吳士子和周士子,這讓本殿很為難啊!你們倆倒也是有親戚關係,一個是我的小舅子,一個是我的表舅子。」

  眾大臣:……

  周疏寧:明目張胆的攀親戚,你特麼到底明不明白舉賢避親的道理?

  長孫清明嘆了口氣,說道:「雖說舉賢不避親,但本殿是真的拿不下主意,諸位大人怎麼看?」

  這時一名老臣出來開口道:「殿下,老臣覺得,周公子當為狀元。」

  後面有接二連三的附議:「臣附議。」

  長孫清明又看向盧卓,問道:「盧大人覺得呢?根據殿試的表現,本殿覺得周士子和吳士子都不錯,竟一時決不出誰該上誰該下。」

  盧相邦在心裡罵娘,心想如果你剛剛點一名探花,我倒也可以給你決定誰第一誰第二。

  很明顯,這倆的才學都不可能屈居於江榜眼之下,他倆所作的國策論皆是可圈可點,把誰點為第三名都有失偏頗。

  盧想邦很是頭疼的看了他倆一眼,開口道:「殿下,其實老臣還有一個想法。」

  第314章 那又如何啊小舅子

  長孫清明問道:「哦?相邦大人有話請直說。」

  老相邦道:「是,其實老臣覺得,殿試也沒有規定三鼎甲非得是三個人。既然周士子與吳士子的才學不相上下,那麼同時將他們點為狀元,也未嘗不可。」

  長孫清明狀似為難道:「這……似乎不太妥吧?眾位大人覺得呢?」

  另外一名老臣也出列道:「臣也覺得相邦大人說的有道理,朝中如今正是缺人才的時候,殿下何不不拘一格降人才?」

  長孫清明仍在思索,周疏寧心裡卻翻了天,心想這個戲精,分明早就決定好了,你卻還在這裡引導著他人這麼說。

  相邦大人也是慘,就這樣被你給利用了。

  而且剛剛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分明就是我說給你聽的,那特麼是清朝龔自珍所作的詩文內容,你這是還在大臣里備了個水軍?

  似乎考慮了半天,長孫清明才終於點頭道:「也對,那便依相邦大人所言,將周士子與吳士子,雙雙點為狀元。」

  周疏寧和吳千雲也同時跪到地上謝恩,他們的表情里均是喜悅,只是一個是真喜悅,一個在心裡罵娘。

  至於探花郎則沒有懸念,這五人里有一名士子長相十分英氣,劍眉朗目烏髮似漆,一看腎就非常好,而且身長足有九尺,眉宇間一派浩然正氣,周疏寧猜測他應是個山東漢子,姓顧名朝聞。

  探花郎對自己被點為探花也是不卑不亢,只是禮數周全的謝了恩,便不言不語的退回了隊伍里。

  如果周疏寧沒記錯,探花郎的國策論是治水,近年來南方水患不斷,探花郎似乎對此早有研究,寫了一篇篇幅很長的治水論。

  第五名也沒有失落感,雖然他沒有入三鼎甲,卻是二甲第一,也是光耀門楣的絕頂榮耀了。

  若不是太子殿下點了兩名狀元郎,他就得和探花郎爭奪二甲的第一和第二,他自認為自己在這位申論大省孔聖人故鄉出來的士子手上討不到好處,所以對於白撿來的這個便宜也十分沾沾自喜。

  就這樣,殿試在所有人都心滿意足的笑容里結束了。

  而此次殿試點了兩名狀元的事也在京城傳開了,倒是讓司禮監搞了個手忙腳亂,因為他們只備了一套打馬遊街的行頭,幸虧往年備下的還有盈餘,司禮監便讓人又送了一套過來給吳千雲穿上。

  能和表哥一起遊街,對於吳千雲來說更是天大的幸事。

  他一臉喜悅的看著周疏寧,唇角快咧到了耳根,朗笑道:「表哥,我們都是狀元,我這下也有新的嫁妝給表姐了!」

  周疏寧:……臭小子,這便是你想得狀元的真正目的嗎?

  男子漢當思報國平天下,你特麼看看你滿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

  他頂著滿頭黑線上了馬,朝旁邊的榜眼和探花抱了抱拳,便在朝中重臣牽著的白馬上朝街市上走去。

  誰料他還沒走兩步,不遠處長孫清明便跟了過來,直接朝牽馬的大臣道:「林大人,這個引路人讓我來吧!」

  這是大晏的一大特色,由朝中重臣來為新科狀元牽馬,意為讓他們的仕途更通順,有了引路人,也是讓他們走正路的意思。

  一般引路人必須要兩袖清風為官清廉,否則萬一栽了跟頭,被他牽過馬的狀元郎也會覺得晦氣。

  誰料長孫清明卻要親自為小舅子牽馬,周疏寧的唇角抖的快止不住了,他壓低聲音小聲道:「我勸你別玩火。」

  長孫清明卻仿佛沒看到一般道:「小舅子別擔心,是你姐姐讓我過來的,她的意思是,讓我多送你一程。」

  周疏寧:……你特麼是要送我離開千里之外嗎?

  還有,我沒說讓你來送我!

  但是眾目睽睽之下,他也只能強牽著唇角笑著沖他抱拳:「有勞太子姐夫。」

  這次的春闈,在很多年以後都被眾學子津津樂道,太子親自牽馬,那是何等的榮耀。

  這也預示著這位國舅爺未來的仕途一片坦途,屢立奇功後被封為首屈一指的異姓王。

  甚至朝中所有人都覺得他的下場會和之前那位一字並肩王一樣,直到有一次,有位大人看到這位異姓王被皇帝陛下拖進馬車裡欺凌,而且這位異姓王從未成過親,只把後來封為太子的外甥視如己出,這還能說明什麼?

  太子齊人之福,姐姐弟弟全要了!

  本來大家都覺得周氏姐弟真是天大的福氣,竟能雙雙被皇帝收入後宮,直到周氏的商業版圖擴散至全國上下,眾人才驚覺,好像有福氣的並不是周氏姐弟。

  得了便宜賣乖的長孫清明還每天陰陽怪氣:「養兩個老婆也不容易,我總得想辦法給他們謀點福利。」

  實際上:賑災款周氏姐弟全包了,修城防周氏姐弟全包了,築水壩周氏姐弟全包了。

  什麼,皇帝想要遷都北京?

  沒事,周氏姐弟有錢,再建個都城倒也不是不行。

  今日的狀元遊街還帶火了周疏寧和吳千雲腳上的鞋,巧的很,周疏寧今日也穿了墜有大顆珍珠的靴子。

  可惜,跑遍整個京城,也買不到這樣的鞋子,他們只得跑去寧安記彩衣樓去訂製相同款式的狀元鞋。

  這大概就是貔貅體質吧,游個街都能給自家商鋪拉來幾百單,還是一雙價值好幾百兩銀子的那種。

  周疏寧卻苦不堪言,他很想知道是誰想出了狀元遊街這樣的活動,這跟犯人遊街示眾有什麼兩樣?

  只是犯人遊街砸過來的是爛菜葉子,狀元遊街則換成了鮮花和掌聲。

  吳千雲卻十分興奮,從頭到尾嗨翻天,一直在跟夾道的百姓們揮手打招呼互動,這讓周疏寧嚴重懷疑他是屬二哈的。

  好在遊街只遊了一個時辰,後面吳千雲被家族接去辦狀元宴,周疏寧則打死也不想參加任何活動了,只想關起門來安安靜靜讓耳根放鬆一下。

  結果關起門來就被長孫清明抱了個滿懷,周疏寧有氣無力懶得反抗,只是涼涼的說道:「可真有你的,點兩個狀元,你怎麼不直接把五名考生全點成狀元?」

  長孫清明一副被冤枉了的表情:「這可不是我點的,分明是盧大人點的,文武百官全無異議,只能說明你和表小舅子都是箇中翹楚。」

  周疏寧遊街出了一身臭汗,不舒服的說道:「你起開,我去沖個涼,粘糊糊的太難受了!」

  長孫清明卻摟住他不讓他走,耍賴撒嬌道:「別啊,這身狀元袍穿在你身上,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