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陸庭風,沈江霖其實第一考慮的人就是他,畢竟陸庭風現在可是他的連襟了,去年陸庭風就娶了謝瓊,兩個人新婚燕爾,聽謝靜殊那邊說,謝瓊已經懷有身孕,沈江霖自然不會在這個當口讓陸庭風來雲南。

  還是光棍陶臨九更加合適。

  當陶臨九收到沈江霖信件的時候,他先是愕然,畢竟在他看來,他和沈江霖現在已經沒有交集了,沈江霖又是出入揚州官場,又是做起居郎,被貶雲南後還搞得風生水起的,居然已經成了臨安府知府了,自己和他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人家沈江霖已經折騰出一片天了,他還在翰林院窩著,躊躇應該下地方歷練還是在京城中找個差事繼續混著。

  以前有沈江霖在自己前頭比著,陶臨九還不顧一切地努力著,總想著在哪裡壓沈江霖一頭,如今沈江霖離京兩年,陶臨九也開始覺得百無聊賴了起來,時常覺得自己有所懈怠,但是又打不起精神來。

  看完了沈江霖的來信,陶臨九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就知道這個人沒安好心,居然是邀請他出任河陽縣知縣一職,雖然沈江霖這個臨安府知府不是他的直系領導,但是不也是被沈江霖繼續壓一頭麼?

  陶臨九心中想當然的就想拒絕。

  這個沈江霖,真是不知所謂,他不是最愛和那個陸庭風混在一起麼?怎麼不去找陸庭風呢?

  想到沈江霖棄陸庭風選擇自己的時候,陶臨九又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所以說,在沈江霖看來,自己的能力還是高於陸庭風的吧?

  思索到這裡,陶臨九重讀了一回沈江霖的書信,自言自語道:「朝中都說沈江霖在河陽縣創下的功績是吹噓之言,那我何不就去那河陽縣正兒八經的看看,也好讓沈江霖知道,過分吹噓可是要被人揭老底的!」

  每一個人事調動和任免都對當地的官場有著影響,河陽縣知縣一職,若是以往,肯定是許多人都要繞道走的,現在因為沈江霖之故,卻成了香餑餑,尤其是楊允功一派的人,更是對這個位置虎視眈眈,一方面要防止沈家人繼續占領這個位置,另一方面要推自己派系的人上去,成為沈江霖在雲南的制肘。

  只是天不遂人願,最後被陶臨九摘去了這個果實,但是楊派之人對這個結果倒是尚且可以接受,畢竟陶臨九和沈江霖交惡,說不定他去河陽縣,還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便也沒有極力反對,以免在皇帝面前落了下乘。

  當然,收買陶臨九一事同樣也是刻不容緩,不過陶家人都在京城,想要讓陶臨九依附首輔派系,在許多人看來都是易如反掌之事,更何況幾名接觸了陶臨九的楊系官員都認為,陶臨九十分識時務,定然是能做好首輔大人交代的事情的。

  陶臨九從京城出發到雲南的一路上,心裡何嘗不是經過了百般的爭鬥,一方面他想著楊首輔這邊拋出橄欖枝,自己自然是要接著的,他和他爹都當了多年的清貴翰林,結果也沒撈到什麼,還是要認清時務,才能給自己謀得一份好前程;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沈江霖這個人固然討厭,但是他做的事情,從來是一心為公,不會因為個人私利而侵害百姓的利益,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大都考慮的都是他們的家族、派系利益,「苦一苦」百姓是常有之事,甚至有時候明明知道這個政策有很大的弊端,會導致大批貧民死去,但是為了打擊政敵,這些人同樣是在所不惜。

  陶臨九年輕氣盛、熱血未涼,這些朝中老奸巨猾之人,同樣讓他更加看不過眼。

  陶臨九就這樣一路糾結著到了河陽縣。

  等到了河陽縣之後,陶臨九整個人都呆滯了。

  陶家祖籍無錫,陶臨九年幼之時在老家也呆過不短的時間,之後又跟著父親進京,雖然陶家不算富裕,可是陶臨九從小都是在富裕之地長起來的,他很知道大周最繁華的縣城應該是什麼樣的。

  只是說一千道一萬,都不該是眼前這個河陽縣那樣的!

  河陽縣再次進行了擴建和修整,城門加寬加高,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石,堅固異常,城樓上哨兵林立,鎧甲森森,進出城門者井然有序,但又大排長龍,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順利通行。

  為了快速通行,城門門洞處還額外分了人行區一處,客行區一處,貨行區兩處。

  人行區是不帶多少輜重,以步行騎馬者居多,客行區是不運貨物,只是載人的馬車驢車進行通行,貨行區則是都是騾車、馬車運貨通行的,速度更加緩慢一些。

  沈江霖派了沈迪等人在城門口相迎,很快陶臨九就進了城。

  進城之後,陶臨九看的更加目不暇接,筆直的青石板路在腳下延續往前,青石板路上用白色的漆畫了四條線,來往行人馬車都各行其道,每個路口還有專人指揮。

  陶臨九雖然第一次見,但是很快就看明白了,原來是因為這裡的車馬人流太多,必須要這樣劃分開來,否則就會造成堵車的現象。

  不是說只是一個人口不足十萬的下縣麼,為何這人多的比京城裡幾條熱鬧的大街都不遑多讓,而且這裡的街道還更加的乾淨、整潔。

  見陶臨九執意下馬步行進城,沈迪便知道這位新來的知縣大人是想看一看河陽縣的全貌,沈迪便充作了介紹人,開始一處處給陶臨九介紹。

  「這條街叫城門街,一路通到最熱鬧的山茶街,原本只有兩條道,但是之前天天堵車,所以後來沈大人就下令又拓寬了一回,又讓人在路口每日指揮,這才好上許多。」

  「這裡的店家基本上都是下面開店,上面住人,這條城門街來往人數眾多,大部分都是各地來的商人,有在這裡進購河陽香皂的,有採買香料的,還有精油、香氛等物,都是沈大人給的方子,如今在河陽縣大賣特賣,成了遠近聞名的暢銷品,這些商人里還有好多是安南、寮國那邊來的,只是過來後都作漢人打扮,所以有時候光靠外表還分不太清。」

  「剛剛大人從澄江府一路行來,如今澄江府和臨安府的主幹道的路都已經修過,十分暢通平坦,沈大人決定聯合其他府縣,繼續將路修下去,這般一來,以後的商路好走,那些商人也更願意過來了。」

  ……

  陶臨九一路走到縣衙,只覺得整個人都有些恍恍惚惚了。

  第187章

  陶臨九看著看著, 不覺有些熱淚盈眶。

  能將一個邊境貧苦之地,變成如今這番模樣,沈江霖該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耗費了多少的心神?

  陶臨九這一路上有想過,沈江霖偏偏選中他的意圖到底是什麼?會不會是要坑害他?還是有什麼黑鍋需要他來背?

  畢竟他和沈江霖的關係十分之一般, 雖然信件里沈江霖給出了原因,說是相信他的能力和為人,但是陶臨九是不太相信的, 非是不信自己的能力, 而是他總覺得沈江霖不可能那麼信任他。

  可是現在,眼前的這一切, 都讓陶臨九深刻的認識到,沈江霖對他, 儘是全然的信任和放心。

  否則, 這樣一顆巨大的果實,會輪的到他來摘取?

  自己在沈江霖心中竟是這般與眾不同?!

  陶臨九心中波瀾起伏,一瞬間豪情萬丈、躊躇滿志,更是下定了決心, 絕對不會讓沈江霖覺得自己是個樣子貨, 他能做好的事情, 自己如何不能繼續去做好?

  陶臨九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自作多情, 他已經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官場新人了, 不管是他父親的言傳身教也好,還是自己在翰林院蟄伏觀政了這麼多年得到的經驗教訓也罷, 都清楚明白的告訴他,一個人言語會騙人,但是行動和結果不會騙人。

  陶臨九嘴上嫌棄, 但是在看完河陽縣的情況以及參觀完河陽縣縣衙入股的香皂坊、精油坊後,他甚至心中是受寵若驚的。

  旁的不說,光是河陽縣的縣衙從中經手多少的銀子,都已經讓人足夠震驚了,但凡是一個有點歪心思的縣令,能從中撈多少銀子?

  若非絕對的信任了解,如何能讓他來做這個知縣?

  只是當陶臨九聽完沈迪介紹如今在河陽縣分布了多少手工業從業者的時候,陶臨九終於覺察出不對來。

  整個河陽縣,如今竟是八成人口都從事各種工坊里做工、做小買賣等,那這般一來,當初秋稅和夏稅究竟是如何徵收到如此多的稅入呢?

  陶臨九的疑問,沈迪沒有立即給出答案,此刻兩人正好已經走到了縣衙門口,陶臨九剛剛進了縣衙大門,便看到沈江霖從裡面迎接出來。

  兩年未見,沈江霖風采依舊,甚至比之京城的時候,周身氣度更甚往昔,成熟從容,比他這個入了官場後就在翰林院打轉的,高出了好幾個層次。

  兩人入了縣衙後面的書房後,沈迪等人識相地退了出去,書房內只剩下沈江霖和陶臨九二人。

  沈江霖親自給陶臨九斟了茶,然後笑著道:「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沒想到你竟是真的來了。」

  陶臨九剛剛走在路上的時候,心底就琢磨開了,等到真的和沈江霖相見的時候,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些許答案,只是還不夠確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