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黨的《頌古百則》,從倫作《空谷集》評唱義青的《頌古百則》,作

  ① 《輔教編·壇經贊》。

  ② 《輔教編·廣原教》。

  ① 《輔教編·戒孝章》。

  《虛堂集》評唱丹霞的《頌古百則》,使之影響更為久遠。另外,天童

  正覺還因提倡“默照禪”的修養方法,與臨濟宗的大慧宗杲發生過一次

  大爭議,成為宋代禪宗史上的一段“公案”。

  臨濟宗是禪宗中流派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派系。善昭(公元 947 年

  ——1024 年)是宋代臨濟宗第一個重要人物,俗姓俞,山西太原人。他

  14 歲出家,遊方參禪,長達三十年之久,得諸家宗風之妙。後住持汾州

  太平寺,人稱汾陽善昭。他重視歷代祖師留下的“機鋒”、“公案”,

  認為是傳佛心印,開示後學的重要手段。不過由於時過境遷,不易看懂,

  故他作“代別”、“頌古”為之闡釋。因此善昭成為宋代文字禪的早期

  倡導者之一。善昭傳法於石霜楚圓(公元 986 年——1040 年),楚圓投

  入善昭門下兩年,開口便遭詈罵,申訴即被仗責,深為不滿。一日楚圓

  正欲張口申辨,善昭以手掩其口,楚圓恍然大悟,原來禪不可言傳。以

  後楚圓開堂說法,門下弟子云集,臨濟宗又分成了黃龍、楊岐兩個支系。

  與原有的五宗並列,被時人稱為“五家七宗”。

  黃龍慧南(1002 年——1069 年),俗姓章,信州(今江西上饒)人。

  自幼出家,遍游四方,後受楚圓的印證,成為傳法弟子之一。學成後主

  持過不少名剎,最後常住洪州(今江西南昌)黃龍山崇恩禪院,開創黃

  龍派。慧南接引學人,常以所謂的“黃龍三關”測試其覺悟程度。“師

  室中常問僧出家所以,鄉關來歷,復扣云:‘人人盡有生緣處,那個是

  上座生緣處?’又復當機問答,正馳鋒辨,卻復伸手云:‘我手何似佛

  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復垂腳云:‘我腳何似驢腳?’三十

  餘年,示此三問,往往學者,多不湊機,叢林共目為三關。”①“生緣”、

  “佛手”、“驢腳”是三個互不相關,不可用語言正面回答的問題,依

  次向學者發問,目的在於提醒參禪者,禪機離言別相,不能拘泥於文字,

  重在悟證。慧南下傳寶鋒克文(1025 年——1102 年),克文又傳從悅(1044

  年——1091 年)、文准(1061 年——1115 年)和慧洪(1071 年——1128

  年),使黃龍派繁盛一時,但不久便失傳了。

  楊岐派在宋代有影響的人物更多,對禪宗理論多所發展,所以宗風

  也更盛。方會(公元 992 年——1046 年)是楊岐派的創始人,俗姓冷,

  20 歲時出家,參於楚圓門下,開悟後在袁州(今江西宜春)楊岐山開堂

  說法,舉揚一家宗風。方會提出“四一”口訣作為傳法宗旨。“楊岐一

  要,千聖同妙,布施大眾,果然失照!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

  十萬八千!楊岐一語,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錯舉!楊岐一句,急

  著眼覷,長連床上,拈匙把著!”①“四一”的禪機乃是講,萬法生於一

  心,方圓無礙,凡聖無別,佛法就在世間,“拈匙把著”,即可開悟。

  方會傳白雲守瑞(1024 年——1072 年),守瑞又傳法於五祖法演(1024

  年——1104 年)。法演得法後常住湖北黃梅五祖山,故此得名。他門下

  佛眼清遠、佛鑒慧懃和佛果克勤最為著名,時人稱之為“三佛”。特別

  是克勤(1063 年——1135 年)。因撰寫《碧岩集》和《擊節錄》,開創

  了文字禪的兩種新形式而聞名於後世。克勤傳法於宗杲(1089 年—1163

  年),宗杲曾從芙蓉道楷學習曹洞禪法,因不喜歡其丁細綿密的宗風,

  ① 《建中靖國續燈錄》卷七。

  ① 《古尊宿語錄》卷一九《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轉而學習臨濟,學成後在江蘇、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弘傳,弟子多達

  1000 餘人,“宗風大振,號臨濟再興”。他激烈反對秦檜的賣國行動,

  受到迫害,晚年主持浙江阿育王寺,宋孝宗賜其“大慧禪師號,以為褒

  獎。”他寫有《正法眼藏》流行於世,並以反對“默照禪”,提倡“看

  話禪”聞名於世。後世的臨濟宗,主要指楊岐派。

  (2)從“內證禪”到“文字禪”

  慧能創宗,以“不立文字”為旗幟,以區別於佛教其他宗派。但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一宗派要想形成獨立的風格,完全迴避文字是辦不

  到的。入宋以後,禪宗面貌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逐漸從“不立文字”

  變成了“不離文字”,以此形成宋禪與唐禪的根本區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