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把天國安置在遠離人世的彼岸,而是放在了此岸世界之中,為此他們提
出了“四法界”理論。一、事法界,“界是分義,一一差別,有分齊故”。
① 這是指現實的世界,存在著無盡的差別和矛盾,所以煩惱痛苦。二、理
法界,“界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②在真如佛性之中,一些事
物本質上都是圓融無礙的,同一相即。三、理事無礙法界,“具性、分
義,性、分無礙故”。③理在事中,理界的同一無礙事界的矛盾,互不干
擾,平安相得。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法,一一如性通融,
重重無盡故。”④在獲得了佛教圓融無礙的真諦之後,再反觀事法界,諸
種矛盾也就圓融無礙了。由於理在事中,故成佛不在他求,只要通過誦
經、坐禪,轉換思想方法,舍迷入真,即可流入菩提若海,獲得涅槃。
5.中國化的佛教流派——禪宗
禪宗是徹底中國化的佛教流派,因而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因
其以“直證本心”為宗旨,故亦稱“佛心宗”。按照他們自己開列的譜
系,西土從釋迦牟尼到達磨菩提共有 28 祖,其說並無實據。但禪宗東土
諸祖則確實是從達摩開始的。達磨生卒年月不詳,南天竺人,梁中葉泛
舟渡海來到中國,曾在金陵與梁武帝問答,但因機緣不契,渡江北上,
入嵩山少林寺。他面壁七年,終日不語,從而創造了一種以“壁觀”,
“理入”為名目的新禪法,為禪宗創源。達磨傳慧可,慧可傳僧璨(?
②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 4。
③ 《華嚴義海百門》。
① 《法界觀門》。
② 《法界觀門》。
③ 《法界觀門》。
④ 《法界觀門》。
—公元 606 年),皆以《楞伽經》印心,所以社會上也把他們稱為楞伽
師。四祖道信(公元 580 年—651 年)改而用《金剛經》傳法,常年隱居
黃梅山。五祖弘忍(602—675)也常年住黃梅東山寺,門下弟子達到了
700 餘人,人稱“東山法門”。弘忍晚年欲傳法時,讓弟子各出一偈以證
心意。上座弟子神秀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試,
莫使惹塵埃。”①此偈表達了他重視宗教修習的漸悟思想。當時僅為伙頭
僧,不大識字的慧能請人代他寫了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
佛性常清寂,何處惹塵埃?”②弘忍認為慧能的見解更為深刻、徹底,便
將衣缽傳給了慧能。因懼怕神秀人多勢大,慧能連夜攜帶衣缽逃回廣東。
從此禪宗分化成南、北兩大派。
北宗神秀(公元 606 年—706 年),俗姓李,開封人。少年出家,投
於弘忍門下,為上座弟子。弘忍死後繼續統領僧眾,武后聞其高名,請
入長安說法,在內道場供養,有“兩京法主”的美譽。不過北宗的思想
缺乏發展,數傳之後便被南宗取而代之。
慧能(公元 638 年—713 年),亦名惠能,俗姓盧,新州(今廣東新
興)人。他本是不識字的樵夫,打柴養母渡日。因聞人誦《金剛經》而
有所醒悟,投於黃梅弘忍門下,得衣缽後隱居深山 15 年。慧能的身世使
他不滿意當時佛教日益貴族化傾向,在隱居深山時,他創造了一套“直
證本心”,“頓悟成佛”的簡單法門,同時對幾百年來佛教大量譯經、
讀經,大搞宗教儀式,長時間坐禪修練的方法,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在
僧俗信眾中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慧能的宗教改革才是中國禪宗的真正創
源,禪宗思想迅速流遍全國。他說法的記錄被後人整理為《壇經》,成
為禪宗的根本依據。
慧能身後禪宗分成了南嶽、青原兩大系統。南嶽懷讓(公元 677 年
—744 年)少年出家,在曹溪投于慧能門下,相侍 15 年,問答投契。得
法印後往南嶽般若寺傳教 30 年,弟子眾多,而以道一最為著名。道一(公
元 709 年—788 年)俗姓馬,後世人稱馬祖。他投於懷讓門下後,終日坐
禪,懷讓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道一答:“圖作佛。”懷讓乃取
一磚在地上磨。道一問:“磨磚作麼?”答:“磨作鏡。”道一愕然,
說:“磨磚豈能作鏡耶?”懷讓乘勢開導他說:“磨磚既不能作鏡,坐
禪豈得作佛?”①道一由此頓悟。道一得法後建立叢林,聚眾說法,門下
有南泉普願,西掌智藏,百丈懷海等名僧 129 人,各為一方宗主。禪宗
從此大盛。唐末、五代百丈懷海門下由溈山靈佑(公元 771 年—853 年)
和仰山慧濟(公 元 807 年—883 年)共同創立了溈仰宗;由臨濟義玄(?
—公元 867 年)創立了臨濟宗,在五代十分繁盛。
青原行思(?—公元 740 年)出家受戒後投于慧能門下,問答契機,
出了“四法界”理論。一、事法界,“界是分義,一一差別,有分齊故”。
① 這是指現實的世界,存在著無盡的差別和矛盾,所以煩惱痛苦。二、理
法界,“界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②在真如佛性之中,一些事
物本質上都是圓融無礙的,同一相即。三、理事無礙法界,“具性、分
義,性、分無礙故”。③理在事中,理界的同一無礙事界的矛盾,互不干
擾,平安相得。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法,一一如性通融,
重重無盡故。”④在獲得了佛教圓融無礙的真諦之後,再反觀事法界,諸
種矛盾也就圓融無礙了。由於理在事中,故成佛不在他求,只要通過誦
經、坐禪,轉換思想方法,舍迷入真,即可流入菩提若海,獲得涅槃。
5.中國化的佛教流派——禪宗
禪宗是徹底中國化的佛教流派,因而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因
其以“直證本心”為宗旨,故亦稱“佛心宗”。按照他們自己開列的譜
系,西土從釋迦牟尼到達磨菩提共有 28 祖,其說並無實據。但禪宗東土
諸祖則確實是從達摩開始的。達磨生卒年月不詳,南天竺人,梁中葉泛
舟渡海來到中國,曾在金陵與梁武帝問答,但因機緣不契,渡江北上,
入嵩山少林寺。他面壁七年,終日不語,從而創造了一種以“壁觀”,
“理入”為名目的新禪法,為禪宗創源。達磨傳慧可,慧可傳僧璨(?
②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 4。
③ 《華嚴義海百門》。
① 《法界觀門》。
② 《法界觀門》。
③ 《法界觀門》。
④ 《法界觀門》。
—公元 606 年),皆以《楞伽經》印心,所以社會上也把他們稱為楞伽
師。四祖道信(公元 580 年—651 年)改而用《金剛經》傳法,常年隱居
黃梅山。五祖弘忍(602—675)也常年住黃梅東山寺,門下弟子達到了
700 餘人,人稱“東山法門”。弘忍晚年欲傳法時,讓弟子各出一偈以證
心意。上座弟子神秀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試,
莫使惹塵埃。”①此偈表達了他重視宗教修習的漸悟思想。當時僅為伙頭
僧,不大識字的慧能請人代他寫了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
佛性常清寂,何處惹塵埃?”②弘忍認為慧能的見解更為深刻、徹底,便
將衣缽傳給了慧能。因懼怕神秀人多勢大,慧能連夜攜帶衣缽逃回廣東。
從此禪宗分化成南、北兩大派。
北宗神秀(公元 606 年—706 年),俗姓李,開封人。少年出家,投
於弘忍門下,為上座弟子。弘忍死後繼續統領僧眾,武后聞其高名,請
入長安說法,在內道場供養,有“兩京法主”的美譽。不過北宗的思想
缺乏發展,數傳之後便被南宗取而代之。
慧能(公元 638 年—713 年),亦名惠能,俗姓盧,新州(今廣東新
興)人。他本是不識字的樵夫,打柴養母渡日。因聞人誦《金剛經》而
有所醒悟,投於黃梅弘忍門下,得衣缽後隱居深山 15 年。慧能的身世使
他不滿意當時佛教日益貴族化傾向,在隱居深山時,他創造了一套“直
證本心”,“頓悟成佛”的簡單法門,同時對幾百年來佛教大量譯經、
讀經,大搞宗教儀式,長時間坐禪修練的方法,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在
僧俗信眾中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慧能的宗教改革才是中國禪宗的真正創
源,禪宗思想迅速流遍全國。他說法的記錄被後人整理為《壇經》,成
為禪宗的根本依據。
慧能身後禪宗分成了南嶽、青原兩大系統。南嶽懷讓(公元 677 年
—744 年)少年出家,在曹溪投于慧能門下,相侍 15 年,問答投契。得
法印後往南嶽般若寺傳教 30 年,弟子眾多,而以道一最為著名。道一(公
元 709 年—788 年)俗姓馬,後世人稱馬祖。他投於懷讓門下後,終日坐
禪,懷讓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道一答:“圖作佛。”懷讓乃取
一磚在地上磨。道一問:“磨磚作麼?”答:“磨作鏡。”道一愕然,
說:“磨磚豈能作鏡耶?”懷讓乘勢開導他說:“磨磚既不能作鏡,坐
禪豈得作佛?”①道一由此頓悟。道一得法後建立叢林,聚眾說法,門下
有南泉普願,西掌智藏,百丈懷海等名僧 129 人,各為一方宗主。禪宗
從此大盛。唐末、五代百丈懷海門下由溈山靈佑(公元 771 年—853 年)
和仰山慧濟(公 元 807 年—883 年)共同創立了溈仰宗;由臨濟義玄(?
—公元 867 年)創立了臨濟宗,在五代十分繁盛。
青原行思(?—公元 740 年)出家受戒後投于慧能門下,問答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