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投入而沉浸的思考被打斷了——令人驚訝,他的房門被敲響了,敲門聲絮絮、輕微而快速,不屬於他的任何一個下屬。

  在他進行工作的時候,一般也不會有人膽敢打擾他。審判者站了起來,他要去開門。

  第64章

  審判者(2)然而他不得不應允這個提……

  一位中年女人站在門前,衣著樸素,皮肉鬆垮,一副被社會打磨過的可憐樣子,畏畏縮縮,不敢抬頭。

  她的臉上掛著一種可憐、悲傷的神情,一個手無寸鐵的平民面對生活的飛來橫禍唯能夠做出的反應——任由命運在他們的面龐上留下冰冷的油彩,讓人能夠從他們下垂的嘴角與含淚的目光中得知他們命運多舛、受苦受難,卻無力做出任何反抗。

  實際上,審判者第一時間就認出了她——在檔案上,他看過了這女人的信息:她是那罪人的女友的母親,也就是那場滅門慘案的唯一倖存者。她不幸又幸運,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卻因為巧合而留下了自己的性命,以一個遺孤的身份銘記所有的仇恨與回憶。

  他還沒來得及說些什麼,那女人卻已經跪在了地上。她手上滿是皺紋,指甲縫裡也是泥土,因而想要拉扯他的衣角又在猶豫後放棄,只能抬起頭來,用那雙渾濁的眼睛看向他,可憐地問道:「大人,您殺了那個壞小子嗎?」

  審判者一時沉默了。他能夠感受到那些下屬們的目光自以為隱蔽地投來——審判者心知肚明,他的下屬們都對這女人表示憐憫,故而才允許她敲響了自己的門,而非將其攔截在外面,嚴禁她這低微之人叨擾偉大的大主教閣下。

  他們與這女人都想要聽到一個答案,安慰而溫暖的答案:是的,

  夫人。我殺了他,我為你的女兒和丈夫報仇了,尊敬的夫人,不知道這樣的結局您是否滿意?為您眼下的處境,我不得不表示嘆息。

  然而審判者並不是一個會撒謊的人,他也並不能夠理解一個謊言到底能夠給傷者親屬帶來多大的快慰。因此他只是搖頭,在那女人絕望的目光中給予了一個否定的答案。

  那女人閉上了眼睛,流下一行眼淚,身體癱軟。她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卻因為身份和實力上的差距不能夠做任何反抗的事,唯能夠跪在這裡,從渾濁的眼睛裡掉無用的淚水。

  審判者清了清嗓子,不知道為什麼,他覺得自己有點尷尬。

  他說:「親愛的女士,我並不負責處刑的業務。您所指的那位犯人確實被我判處了死刑,但在接受他應受的身體折磨之前,他絕不會死去。」

  這話復而點亮了那女人的神采,她仰頭看向審判者,哆哆嗦嗦的,乾癟烏青的嘴唇顫抖,問道:「接受折磨——您要嚴刑懲治他麼?」

  「嚴刑是一個無法被界定的概念,我不能夠——」審判者看著那雙閃動著希冀的眼睛,自覺咽下了嘴裡的話。他沉默了幾秒鐘,猶豫,思考,最終點頭,說道:「是的,我們會嚴刑對待他——我向您保證,他會非常、非常痛苦的,比您親人死前經歷的痛苦還要多上一倍。」

  審判者驚異地發現,女人的眼睛陡然亮了。好像他這陳述的話語實則是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的福音一般。她幾乎要俯下去親吻他的鞋子——靠著理智停住了,她抬起頭,看向審判者,說道:「謝謝您,謝謝您……我感謝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大人,您是女神的代行者,您掌管正義,審判罪人,您偉大而神聖……」

  審判者聽著她因為激動而混亂的語言,忽然問道:「您現在感到幸福嗎?」

  那女人露出大仇得報的、快意的表情。她果斷地點了點頭,又流下眼淚來,說道:「幸福,非常幸福,即使您現在要我死,我也心甘情願。」

  審判者點了點頭。

  他明白了,他終於明白了。當他看到那女人陡然發亮的眼睛,混亂的話語時,他死水一般的心靈終於掀起了波瀾。這種輕微的觸動像是小小的一道電擊,讓他感到無所適從,卻又想要追尋,想要對其表示忠誠與讚美。

  原來這個是——讓別人幸福而萌生出的幸福。他本人並不具有感受到幸福的能力,然而在帶給他人幸福的時候,他卻由衷地感受了快樂與幸福。

  也許這就是他應當走的道路,這就是他的人格——他應當作拯救所有人的聖人,他所行的路是寬宏的路,他所秉持的信念是造福所有人的昭明大義。

  ——在審判者自己都未曾理解的時刻,他得到了一種崇高的、奇妙的幸福,作為「神」、作為「救世主」的幸福。

  ……

  審判者坐在會議室的最高座,傾聽以職位次序排列發言的主教們的命令。

  他運用共鳴,所有人傾吐出的提案在他的思維之中都如同懸浮在半空之中的閃爍字符,他能夠一眼看出其中真正的意圖,倘若實施將會延伸出的命運軌道,其效用與價值。

  在「審判」的共鳴之下,他解開那些提案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不會比解開一道算術題更加艱難。

  這就是審判者的工作之一,也是他最重要的職責——才思敏捷、熟讀史書的主教們絞盡腦汁提出有益於國家發展的種種提案,經過無數篩選之後,最後遞交到他面前,再被他進行「審判」,審判出那些最無害而能夠給教會發展帶來最大增效的方案,隨即實施。

  人們都說審判者閣下是整個國家運行的基石,是教會蒸蒸日上日趨顯赫的驅動力。由於他的存在,教會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絕對正確的、不可辯駁的。有人曾經在心中產生過疑竇和不解,但現實不得不讓他們心悅誠服:由審判者手下流出去的提案,即使在事實之初也許會產生些爭議,但從長遠意義上來說也絕對是好處大於壞處、增益大於消減。

  人們都說審判者閣下是女神賜予教會的珍寶,是教會這艘巨船上的航標。因此許多人都信仰他是女神的代言,一舉一動都具有某種神性,雖然是血肉的軀體,但挖開心臟,也許從其中泵出來的是金色的、閃耀而神聖的聖血。

  唯有審判者自己最知道:他的共鳴從來不是來源於女神,而是來源於自己血脈的力量。

  從出生到如今三十多年間,從他在聖彼得港低微地勉力生活到成為翡冷翠備受尊敬的大主教,他在內心中從來沒有產生過一絲對女神的信仰。

  實際上,他的共鳴是產生於一個微末的、沒有任何神啟的時刻。

  那一天他站在廊下,看著雪在城市中每一個可以承接冗餘之物的角落堆積,他伸出手去,雪融化在他的掌心,他並沒有接受過任何關於自然科學的教育,於是只是在心中迷茫地探求:「雪」是怎麼產生的呢?

  是自然的偉力造就了它麼?還是運行的公理鍛造了它?為什麼這渺小、冰冷、冗餘之物每每出現,他就從內心升起一種喜悅之情?它並不會給他的生活帶來任何好處,但審判者卻能夠在每一場冬日的初雪中感到由衷的快樂。

  在內心不斷的叩問、求索之中,一瞬間,審判者聽見了什麼破碎的聲音。

  他起初以為是廊下垂下的冰錐被風垂落而墜下,卻在下一秒明白了一切:破碎的不是有形之物,而是他與這個世界之間相隔的那一層玻璃一樣霧蒙蒙的蒙版,從前他是透過那蒙版觀察這個世界,因此便感到困惑不已,而如今蒙版破碎了,他得以窺見所謂「真實」。

  只要他思考,他就能審判出手心融化成水的雪花的一切,只要他探望,他就能看破陰霾的雲層隱藏著怎樣的氣節變化,他在一瞬間明悟了整個世界的真理,這鄙陋無知的少年可以去擔任任何領域最頂尖的學者。

  這是一種奇妙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感受……審判者永遠記得那一天,在對比之下,仿若從前與往後的生活都索然無味,失去色彩,唯有那窺見真理的瞬間明亮而鮮活,帶給他真實活著的觸感。

  因此,審判者的內心從未產生過一絲對女神的信仰,即使他偶爾也會說些「感恩女神」「讚美女神」之類的話,但在他內心,不過把這當作是一種必要的程序,就像人不得不在醒來時先睜眼一樣,是逃避不開的麻煩事。

  即使女神從未回應過他、不對他的虛偽信仰做出過任何評價、對他滴水不漏完滿的工作表示過任何肯定,但在審判者心中,他與女神確實是一種合作的關係——

  祂提供平台,讓他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在這個過程中審判者的力量也被用於教會的建設之中,增強了女神與教會的力量。

  審判者並不將女神看作高高在上、不可褻瀆的存在,反而,他對祂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給予首肯,又可以評價否決。

  ……而他現在正無可抑制地萌生了後一種想法,他認為女神的存在有些多餘了。

  審判者傾聽著呈上來的提案:提案者請求將北地偏壤的財政支出再劃出百分之十,用於宣揚教會與女神,以增添那蠻荒的教化程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