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了必要的時刻,刈割者閣下過於軟弱,或許不會下手。到時候請您殺了我,讓我的力量也到您的身上去,讓所有的力量歸結一身,以此得到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講師點了點頭。她說:「我會的。」

  第63章

  審判者(1)人心,這最奇妙最複雜的……

  潮汐是如何受到月亮的牽引,乃至於在每一個時間的刻度中都進行著無趣而又重複的更迭徘徊?為什麼即使沒有任何人觀測,它們仍然會在沙灘上泅渡著,進行毫無意義的活動?

  日光是怎樣被把控的,乃至於每一次增加與消減的速率都基本一致,並且以「年」為單位具有周期的變化性?

  審判者思考著這些問題:構成整個世界的每一個要素,它們運行的公理與法則對於他來說都是值得終生求索的謎題。在他走路的時候,在他目光失焦僅僅依靠共鳴的本能與行為的慣性處理工作的時候,他的大腦都在思考著這些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人思考的問題。

  倘若向第二個人分享,哪怕那人是他至親的弟弟,也許對方都會對他的迷茫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判斷他不幸罹患癔症,應當找來驅魔師祛除他體內那個苦苦求索無用之公理的可笑怪物,把真正的審判者歸還給這個世界。

  畢竟在其他人眼中,正確的、偉大的、客觀的大主教審判者閣下不應當有任何疑竇。他的共鳴便是審判世間萬物,再難以衡量判斷的事情,經由他的手下,都不會比解開算術題更加艱難。

  他說有罪,案件便明了,心知無可挽回的罪犯唯能夠在他腳下跪倒,苦苦哀求:求求您,大人,求求您,您寬恕我,我絕不會再犯了。那罪犯的臉由於對刑罰的恐懼而扭曲起來,滿面涕淚。

  立即便有人要拖他下去,教這粗鄙之人不要冒犯了偉大的審判者閣下。然而審判者看著那張狼狽的臉,心裡只湧起了一個疑惑又冰冷的念頭。

  他想:為什麼要求饒呢?犯下了罪行,便應當付出代價,這是可以預見的事情,為什麼要求饒呢?難道他愚昧到以為只要自己說幾句可憐的話,就能夠改變一個國家的司法制度,為他開一個赦免的先河嗎?

  然而審判者明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在他的本意之中,他只想無視這罪犯與他毫無道理的請求,去進行下一項工作,然而在一種規章的原則與慣性之下,他還是停下了腳步,看向了那垂著腦袋作勢要抱上他小腿哭號的男人。

  審判者說:「請受刑吧,等你用自己的痛苦償還了所有罪孽,你的靈魂將會得到女神的滌盪。迷途的羔羊啊,你的雙目被黑暗遮住,只能看見這世界的一角,而正是你目光的殘缺招致了你眼下的災禍。」

  那罪人聽罷,劇烈地顫抖起來。他癱軟在地,似乎失去了所有力氣,認命了。

  審判者在內心做出判斷:不需要再做下一步系統性的勸導了,他可以離開了。

  於是他繼續往前走,步履均勻的速度與駐步之前沒有任何改變,下屬跟在他的一步之後,向他朗讀亟待處理的文件。

  審判者傾聽,在心中預演等下抵達書桌之時,自己應當做出的批覆。

  那朗誦的進程在之前本來就到了尾聲,很快就結束了。然而此刻距離目的地仍然還有一段距離,沒有任何需要做的事情。

  審判者實在不是一個會和下屬閒聊的人,然而他們此刻正走在聖塔無盡的迴廊之中,不遠處便是罪人受刑之所,即使牆壁已經進行了隔音的魔法處理,這一行人還是能夠聽到藉由牆面的固體結構傳來的慘叫聲。

  哭號、罪人們因為刑罰的折磨而發出驚叫,夾雜著從天窗吹進來仿若尖嘯的風聲,他們行走的道路上並沒有溫暖的光亮,那煤油燈不知道是

  供油不足,還是管道阻塞,燭火跳躍著,忽亮忽滅,導致他們的影子也綽綽地閃動。

  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恐怖的氛圍,令下屬之一——一位剛剛榮幸被派遣到審判者身邊的主教感到膽寒。他還太年輕,剛剛到二十歲,明知道眼下並不應該是閒話的氛圍,但仍然企圖說些什麼,讓氣氛活躍柔軟一些,以消解他心中的不安。

  他咽了咽口水,從背後看到了審判者的小半張臉:冷肅,沉鬱,男人的面容像鐵一般冰冷。審判者閣下並不是四位大主教中最富盛名的一位——那個評價由聖子閣下承擔了。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審判者對聖教做出的貢獻以及他的強大效用。

  那些偶爾聚在一起聊天的主教們都評價審判者閣下是聖教這台統治機器中最重要的一個機括,他帶動無數他們這樣螺絲釘一般的人群,最終支撐起了整個聖教的運行。

  年輕主教遲疑了一下,輕聲說道:「審判者閣下,您真是一位……慈悲的人。」

  甫一開口,他就後悔了。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讚揚與吹捧,但審判者顯然並不是吃這一套的上司,人要如何用溢美之詞打動一台只是因為生產時附帶的本能而運作的機械呢?

  聽見聲音,審判者轉頭過去——他看著這個臉上長著小小雀斑的、此刻顯得忐忑的年輕人。審判者從檔案中了解過他,喬希范倫鐵恩,一位貴族男子,覺醒共鳴之後進入教會工作,信仰虔誠,決心為女神付出一生。

  喬希范倫鐵恩先生是個活潑開朗的年輕人,審判者時常看見他和同事們閒聊,開一些青春的小玩笑——雖然那些愉快的對話總是隨著審判者的到來而戛然而止,他們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過,只是在認真工作。

  就像審判者過去就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因為同事與某另一位女主教的關係而爆發出誇張的大笑一樣,他也不能夠理解喬希為什麼評價他「慈悲」。

  審判者發自內心地提問道:「你為什麼會這麼說?我的哪一樣舉動讓你認為我是一個慈悲的人?」

  他的提問並不帶有任何好惡色彩與私人情感,然而喬希瑟縮了一下,似乎下意識地把這話解讀成了不滿的詰問。他顯而易見更加不安了,戰戰兢兢的,簡直牙齒都要打抖,說道:「您安慰那個罪人,您很慈悲……」

  「倘若是我,我絕對做不到像您這樣坦然而毫無芥蒂地對待他,我必然會毆打他一頓,告訴他,『即使你被折磨得不成人樣,死後你也一定會下地獄繼續受苦的』。」

  說完這些話,喬希更加膽怯地低下了頭。他像是等待審判一樣等待著審判者的回應,一陣沉默之後,只聽見對方輕輕地「嗯」了一聲,似乎沒有再繼續說下去的意思了。

  喬希鬆了一口氣,如蒙大赦,在心中發誓自己再也不會與審判者閣下說一句多餘的話。對於審判者這樣的人來說,也許任何一句閒話都是冒犯,他理應當作機器冰冷地運行著,不能夠接受任何模稜兩可無法做出是非判斷的話語。

  審判者推開了房間的門,往裡走,到了他獨自一個人處理工作的居室。

  那些下屬不敢入內叨擾,紛紛散去到自己的位置上了,也不敢去窺探審判者的工作,看他是否有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因此他們錯過了一個罕見的畫面:審判者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卻並沒有處理任何工作,只是靜默,思考。

  他在思考喬希剛才的話語。

  那個罪犯,審判者當然知道他犯下的罪行,審判者本人正是為他定罪的人。

  那個罪人沒有接受過任何道德上的教育,作為流浪兒出生長大,有幸在自己十六歲時遇見了心愛自己的姑娘,並許下了一生的諾言。

  那姑娘建議他入贅到自己家——他無父無母,沒有任何家業,而那姑娘家中開有一麵包房,可以在作為謀生的手段。

  這本應該是一段的佳話,然而「入贅」這一詞語刺傷了流浪兒的自尊心,他在激憤之下殺死了自己的愛人與她的父親,唯有出門在外的姑娘的母親得以倖免。

  依照律法,審判者判處了他死刑,並且規定他在死前必須經受自己所殺之人臨死經歷的痛苦的兩倍。

  依照程序,審判者給予求饒之人口頭上的安慰,告訴他們只要能夠忍耐,在死後就能夠升上女神的天堂——審判者並不相信這樣的話語,但作為程序的一部分,他每一次都這樣做了,並且卓有成效,能夠撫平他們令人尷尬的肉麻求饒。

  在喬希眼中,那敷衍的、千篇一律的話語竟然能被評價為「慈悲」麼?審判者不能夠理解他的想法,正如同他不能夠理解喬希在聽聞那罪人的罪行時霎那爆發出的強烈憤怒。

  他只是遵循規則、遵循程序,而那些程序之外的,幽微的情感與人們各異的反應,都在他的思緒之外,他不能夠理解那些東西,即使拿出面對一道最難解的算術題的嚴謹之心,也不能夠窮盡百分之一的答案。

  這種無知與受挫讓審判者久違地感到沮喪起來——人心,這最奇妙最複雜的東西,比他每日思考的所謂「自然的公理,自然的節律」還要更加複雜,分明他的胸膛內也有一顆跳動的心臟,然而審判者卻實在不懂那些人類特有的、複雜而跳躍的思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