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楚翊感覺周身因大門開合而拂過微風。接著,羅雨那輕健的腳步轉進書房。
見羅雨斯文清秀的臉龐罩著疲憊,楚翊問,查得怎樣。既然吳瑕和江南有首尾,那必定存在一個勾連的渠道,羅雨正在密查。
「暫時沒進展,我繼續查。」羅雨失落地摳著刀柄。
「舅老爺回來了嗎?」
「沒呢!他按王爺的吩咐,在城裡宣傳皇上作的戰歌文采斐然。」說著,羅雨雙眼一亮,「哎,我用了一個很妙的詞:文采斐然!」
楚翊微微一笑,叫他堅持讀書。
「這個吳瑕,其心可誅,吳大學士何等的清廉正直……」羅雨眼中閃過冰冷的殺意,「王爺,我宰了他吧。他離皇上太近了,隨便吹幾句耳邊風,就了不得。奸佞真是禍國殃民……哎,我又用了一個很恰當的詞。」
楚翊冷峻地輕輕搖頭:「他死了,皇上會覺得,他曾經的每句話都是真理,更難收場。吳大人不在了,皇上正在長大,君臣之間,遲早要有矛盾。藉此爆出來也好,就以這個吳瑕做泄洪口!」
羅雨琢磨了一下,撫掌大笑:「王爺高明!」
「哪有高明,見招拆招罷了。」楚翊對著那四字橫幅輕嘆,「齊帝的手段,可真毒啊。」
「不然,我去江南宰了他。」
「怎麼總是宰宰宰,咱寧王府又不是屠戶。沒關係,他親妹妹和我一條心,將來亮出底牌,也讓他體會一下什麼叫心痛。」
楚翊蹙眉深思片刻,快步來到書案後,執筆寫信,急召吳霜回都述職。
他想,國賊一定會繼續在恆辰太子身上做文章,加深皇帝和自己的嫌隙。吳霜是恆辰太子的遺孀,或可成為一道緩衝。她是女子,身份和性格中柔和的一面,將會是天然的軟化劑。
召她回來,有備無患。
鈴印,封好封套,楚翊將信交給羅雨,命其送去最近的官驛。他坐了片刻,開始整理自己和小五的愛巢,消解心頭煩悶。
羅雨走了一刻,陳為就回來了。
見楚翊正用抹布細細擦拭新婚時打造的拔步床,他嘖嘖感慨,故意苦著臉調侃:「我獨守空房的可憐的外甥呦,寂寞成這樣……」
楚翊訕訕一笑,把抹布丟進盆里,放下挽起的衣袖。他確實是因思念小五才賣力擦家具,把家具當老婆了。
「我照你的吩咐,悄悄把袁大人請來了。」四舅以手掩唇,壓低聲音,「從後門來的,正在後花園的樓閣里喝茶呢。」
楚翊洗了洗手,對鏡整整衣冠,趕赴花園。密會養母的弟弟,自己的半個舅舅。
失修的高閣四處透風,像一具被歲月蛀空的巨獸骸骨,嶙峋的肋間灌滿破碎的月光。淒涼秋風擠進窗欞的缺口,發出一陣陣嗚咽。
借著一盞燭火,袁鵬四下打量,說這地方有點嚇人,該修葺了。就差說像鬧鬼了。
「沒必要,怪費錢的。」楚翊為對方添茶,開門見山,口吻篤定:「皇上想親政。就這幾天,一定會提。」
之前的一切,他已在光啟殿和袁鵬互通有無。夜裡把對方叫來,就是說說今天發生的事。不等明天,是怕明天的早朝就出變故。
在袁鵬憂心的目光中,楚翊低聲說出對策:「朝堂上,皇上一旦提出親政,你須率先附議,堅定支持。千萬別替我說話,向皇上勸學之類。」
「那九爺你……」
楚翊抬手護住因風而顫的燭焰,優美的嘴角舒展,如新月隱入淡云:「我有辦法全身而退。」
「退?」
「按下葫蘆浮起瓢,『親政』這個念頭,已經從皇上腦袋裡冒出來了,鏟不掉的。」楚翊解釋自己的選擇,「我必須避其鋒芒,暫退幕後。不會很久,也許十天半月,也許一個月。你率先支持皇上親政,又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他必定仰賴你。只要你在朝堂地位穩固,說話有分量,我雖退猶進。」
袁鵬提議:「不如王爺先退一步,為輔政大臣,不必一退到底。」
楚翊乾脆地否決:「退到底,還能回來。退一步,可就再難前進了。」
「下官明白了,九爺遠見卓識。」袁鵬呷了口茶,搖頭嘆氣,「皇上的性情,突然就變了……」
楚翊笑了,語氣帶著自責和遺憾:「覺得突然,是因我們都不曾關注皇上的內心。吳大人過世對他的打擊,比我想像中還要大。」
他垂眸盯著茶盞里微小的漣漪,「令郎、令愛十幾歲時,是不是也突然從乖巧懂事,變成一頭倔驢,簡直像換個人?」
袁鵬哭笑不得,連連點頭。
「我不能和十二歲的少年發生衝突,戰事正緊,內政一旦亂起來,不可收拾。」楚翊平靜地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我也有過十二歲,太清楚那是什麼樣了。狂傲自大,不可一世。腦子像燒開水,不斷湧現新念頭。我想,借這個機會,來釋放未來的矛盾。」
袁鵬沉默一下,身子前傾,輕聲問:「王爺,你有把握嗎?」
楚翊眸光一閃,抿了抿嘴唇。他明白對方在問什麼,會不會玩砸了,提前居家養老。他思緒翻湧,最終化作從容一笑:
「天底下,哪有絕對把握的事。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葉將軍每次用兵,也只是盡力累積導向勝利的因素,然後將一切交給上天,和自己的勇氣。」
提及心上人,他的語氣是無限自豪和柔情。接著,他笑意一收,神情冷峻:「袁大人,你立即著手,篩出一個名單,朝中誰有可能通敵。然後,從家眷、私德、歷年考課等細節,摳出這些人的黑料攥在手裡,以做備用。」
袁鵬訝異:「王爺是說,還有人通敵?」
第383章 輕輕的,我暈了
「我沒證據,但據我推理,至少有一個。」楚翊以邏輯來分析齊帝的手段,與其隔空對弈,「因為,這個吳瑕雖離皇上最近,但無職無權。齊帝必定會在我朝中找一個言官,必要時上疏策應。」
袁鵬凝神細思,是這麼個理兒,「好,我那別的不多,各官吏的黑底兒倒不少。」
安排妥當,楚翊舒了口氣,支起窗子。颯颯秋風,吹打檐角風鈴,碎銀似的月光正被雲層蠶食。
他輕喚剛送完信的羅雨,去廚房弄點現成的夜宵。羅雨狂奔而去。
「我還是年輕,閱歷不夠,想不通吳瑕為何叛國。」楚翊說出困惑,「是被人拿住了什麼把柄?」
袁鵬的話耐人尋味:「吳大學士的為人,常讓我想起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
片刻,羅雨提著食盒狂奔而歸。他登上樓閣,搬出一盆青菜面魚湯,又擺好湯勺碗筷。
「這大湯盆的釉色真漂亮,難得見如此厚潤的梅子青。」袁鵬隨口一贊。
「這是我的王妃平常用的飯碗。」楚翊淡然一笑。
窗外,秋風更緊。
似有雷聲悶在天幕,像巨人飢餓的腸鳴。
楚翊喝著湯,想著李青禾走到哪了。星夜兼程,該到展崇關了。
小五頭頂震主之威,手握不賞之功。這蕭瑟秋風,很快,也會吹打到他的身上。
有些話,楚翊對袁鵬有所保留。袁鵬是忠良,他們可以並肩鋤奸,但再深的話,就不能講了。
楚翊必須退、忍、讓,另一層原由是,拱衛都城的三座大營共六萬守軍,及宮城的幾千禁衛軍,全攥在皇帝手裡,忠心不二。
這是吳正英苦心經營的碩果,老爺子真是為學生操碎了心。
小五領兵在外,楚翊沒有掀桌子的本錢,事情也遠不至於鬧到那一步。所以,他選擇貓在桌下。
藏器待時,摯友的贈言真是受益終生。
北風愈冷,數日無事。
楚翊一直在猜,齊帝的下一步棋。他自認為做足準備,但當那棋子在眼前落下,還是激起一陣耳鳴。
霜降那天清晨,百官列隊上朝,楚翊照常在御台左側的黃花梨圈椅落座。
君臣聊了半晌政務。之後,從小皇帝的嘴裡,吐出了那一步狠辣的棋:「朕深思熟慮,決定將恆辰太子的神位遷出太廟,在順都另擇場所安奉。」
楚翊的心倏地裂開,身子在劇痛中前傾,指甲摳住掌心。他明白了,皇上想親政,又怕難以服眾,所以先壓恆辰太子一頭,否定其功績。
他的目光掃過驚訝的百官,想起吳霜快到順都了。心念一轉,已有對策,於是放鬆下來。
永曆瞥一眼面不改色的九叔,日漸低沉的嗓音抑揚頓挫:「朕認為,恆辰太子的言論,有諸多不妥。兄長說,不在意王朝延續,和一姓興亡。那麼,配享太廟,既不是他的本意,也不再合理。太廟是王朝和皇權的象徵,他不在意老楚家的興亡,牌位就不該供在那。」
百官愕然相顧,都不懂皇帝這是怎麼了。立即有多人勸諫:「恆辰太子配享太廟,是先皇的旨意,請陛下三思。」
「為維護社稷,朕心意已決。」永曆口吻堅決。
有數名老臣跪哭勸諫,聲震朝堂,請皇帝收回成命。不可因三言兩語,就否定恆辰太子的全部功績。
見羅雨斯文清秀的臉龐罩著疲憊,楚翊問,查得怎樣。既然吳瑕和江南有首尾,那必定存在一個勾連的渠道,羅雨正在密查。
「暫時沒進展,我繼續查。」羅雨失落地摳著刀柄。
「舅老爺回來了嗎?」
「沒呢!他按王爺的吩咐,在城裡宣傳皇上作的戰歌文采斐然。」說著,羅雨雙眼一亮,「哎,我用了一個很妙的詞:文采斐然!」
楚翊微微一笑,叫他堅持讀書。
「這個吳瑕,其心可誅,吳大學士何等的清廉正直……」羅雨眼中閃過冰冷的殺意,「王爺,我宰了他吧。他離皇上太近了,隨便吹幾句耳邊風,就了不得。奸佞真是禍國殃民……哎,我又用了一個很恰當的詞。」
楚翊冷峻地輕輕搖頭:「他死了,皇上會覺得,他曾經的每句話都是真理,更難收場。吳大人不在了,皇上正在長大,君臣之間,遲早要有矛盾。藉此爆出來也好,就以這個吳瑕做泄洪口!」
羅雨琢磨了一下,撫掌大笑:「王爺高明!」
「哪有高明,見招拆招罷了。」楚翊對著那四字橫幅輕嘆,「齊帝的手段,可真毒啊。」
「不然,我去江南宰了他。」
「怎麼總是宰宰宰,咱寧王府又不是屠戶。沒關係,他親妹妹和我一條心,將來亮出底牌,也讓他體會一下什麼叫心痛。」
楚翊蹙眉深思片刻,快步來到書案後,執筆寫信,急召吳霜回都述職。
他想,國賊一定會繼續在恆辰太子身上做文章,加深皇帝和自己的嫌隙。吳霜是恆辰太子的遺孀,或可成為一道緩衝。她是女子,身份和性格中柔和的一面,將會是天然的軟化劑。
召她回來,有備無患。
鈴印,封好封套,楚翊將信交給羅雨,命其送去最近的官驛。他坐了片刻,開始整理自己和小五的愛巢,消解心頭煩悶。
羅雨走了一刻,陳為就回來了。
見楚翊正用抹布細細擦拭新婚時打造的拔步床,他嘖嘖感慨,故意苦著臉調侃:「我獨守空房的可憐的外甥呦,寂寞成這樣……」
楚翊訕訕一笑,把抹布丟進盆里,放下挽起的衣袖。他確實是因思念小五才賣力擦家具,把家具當老婆了。
「我照你的吩咐,悄悄把袁大人請來了。」四舅以手掩唇,壓低聲音,「從後門來的,正在後花園的樓閣里喝茶呢。」
楚翊洗了洗手,對鏡整整衣冠,趕赴花園。密會養母的弟弟,自己的半個舅舅。
失修的高閣四處透風,像一具被歲月蛀空的巨獸骸骨,嶙峋的肋間灌滿破碎的月光。淒涼秋風擠進窗欞的缺口,發出一陣陣嗚咽。
借著一盞燭火,袁鵬四下打量,說這地方有點嚇人,該修葺了。就差說像鬧鬼了。
「沒必要,怪費錢的。」楚翊為對方添茶,開門見山,口吻篤定:「皇上想親政。就這幾天,一定會提。」
之前的一切,他已在光啟殿和袁鵬互通有無。夜裡把對方叫來,就是說說今天發生的事。不等明天,是怕明天的早朝就出變故。
在袁鵬憂心的目光中,楚翊低聲說出對策:「朝堂上,皇上一旦提出親政,你須率先附議,堅定支持。千萬別替我說話,向皇上勸學之類。」
「那九爺你……」
楚翊抬手護住因風而顫的燭焰,優美的嘴角舒展,如新月隱入淡云:「我有辦法全身而退。」
「退?」
「按下葫蘆浮起瓢,『親政』這個念頭,已經從皇上腦袋裡冒出來了,鏟不掉的。」楚翊解釋自己的選擇,「我必須避其鋒芒,暫退幕後。不會很久,也許十天半月,也許一個月。你率先支持皇上親政,又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他必定仰賴你。只要你在朝堂地位穩固,說話有分量,我雖退猶進。」
袁鵬提議:「不如王爺先退一步,為輔政大臣,不必一退到底。」
楚翊乾脆地否決:「退到底,還能回來。退一步,可就再難前進了。」
「下官明白了,九爺遠見卓識。」袁鵬呷了口茶,搖頭嘆氣,「皇上的性情,突然就變了……」
楚翊笑了,語氣帶著自責和遺憾:「覺得突然,是因我們都不曾關注皇上的內心。吳大人過世對他的打擊,比我想像中還要大。」
他垂眸盯著茶盞里微小的漣漪,「令郎、令愛十幾歲時,是不是也突然從乖巧懂事,變成一頭倔驢,簡直像換個人?」
袁鵬哭笑不得,連連點頭。
「我不能和十二歲的少年發生衝突,戰事正緊,內政一旦亂起來,不可收拾。」楚翊平靜地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我也有過十二歲,太清楚那是什麼樣了。狂傲自大,不可一世。腦子像燒開水,不斷湧現新念頭。我想,借這個機會,來釋放未來的矛盾。」
袁鵬沉默一下,身子前傾,輕聲問:「王爺,你有把握嗎?」
楚翊眸光一閃,抿了抿嘴唇。他明白對方在問什麼,會不會玩砸了,提前居家養老。他思緒翻湧,最終化作從容一笑:
「天底下,哪有絕對把握的事。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葉將軍每次用兵,也只是盡力累積導向勝利的因素,然後將一切交給上天,和自己的勇氣。」
提及心上人,他的語氣是無限自豪和柔情。接著,他笑意一收,神情冷峻:「袁大人,你立即著手,篩出一個名單,朝中誰有可能通敵。然後,從家眷、私德、歷年考課等細節,摳出這些人的黑料攥在手裡,以做備用。」
袁鵬訝異:「王爺是說,還有人通敵?」
第383章 輕輕的,我暈了
「我沒證據,但據我推理,至少有一個。」楚翊以邏輯來分析齊帝的手段,與其隔空對弈,「因為,這個吳瑕雖離皇上最近,但無職無權。齊帝必定會在我朝中找一個言官,必要時上疏策應。」
袁鵬凝神細思,是這麼個理兒,「好,我那別的不多,各官吏的黑底兒倒不少。」
安排妥當,楚翊舒了口氣,支起窗子。颯颯秋風,吹打檐角風鈴,碎銀似的月光正被雲層蠶食。
他輕喚剛送完信的羅雨,去廚房弄點現成的夜宵。羅雨狂奔而去。
「我還是年輕,閱歷不夠,想不通吳瑕為何叛國。」楚翊說出困惑,「是被人拿住了什麼把柄?」
袁鵬的話耐人尋味:「吳大學士的為人,常讓我想起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
片刻,羅雨提著食盒狂奔而歸。他登上樓閣,搬出一盆青菜面魚湯,又擺好湯勺碗筷。
「這大湯盆的釉色真漂亮,難得見如此厚潤的梅子青。」袁鵬隨口一贊。
「這是我的王妃平常用的飯碗。」楚翊淡然一笑。
窗外,秋風更緊。
似有雷聲悶在天幕,像巨人飢餓的腸鳴。
楚翊喝著湯,想著李青禾走到哪了。星夜兼程,該到展崇關了。
小五頭頂震主之威,手握不賞之功。這蕭瑟秋風,很快,也會吹打到他的身上。
有些話,楚翊對袁鵬有所保留。袁鵬是忠良,他們可以並肩鋤奸,但再深的話,就不能講了。
楚翊必須退、忍、讓,另一層原由是,拱衛都城的三座大營共六萬守軍,及宮城的幾千禁衛軍,全攥在皇帝手裡,忠心不二。
這是吳正英苦心經營的碩果,老爺子真是為學生操碎了心。
小五領兵在外,楚翊沒有掀桌子的本錢,事情也遠不至於鬧到那一步。所以,他選擇貓在桌下。
藏器待時,摯友的贈言真是受益終生。
北風愈冷,數日無事。
楚翊一直在猜,齊帝的下一步棋。他自認為做足準備,但當那棋子在眼前落下,還是激起一陣耳鳴。
霜降那天清晨,百官列隊上朝,楚翊照常在御台左側的黃花梨圈椅落座。
君臣聊了半晌政務。之後,從小皇帝的嘴裡,吐出了那一步狠辣的棋:「朕深思熟慮,決定將恆辰太子的神位遷出太廟,在順都另擇場所安奉。」
楚翊的心倏地裂開,身子在劇痛中前傾,指甲摳住掌心。他明白了,皇上想親政,又怕難以服眾,所以先壓恆辰太子一頭,否定其功績。
他的目光掃過驚訝的百官,想起吳霜快到順都了。心念一轉,已有對策,於是放鬆下來。
永曆瞥一眼面不改色的九叔,日漸低沉的嗓音抑揚頓挫:「朕認為,恆辰太子的言論,有諸多不妥。兄長說,不在意王朝延續,和一姓興亡。那麼,配享太廟,既不是他的本意,也不再合理。太廟是王朝和皇權的象徵,他不在意老楚家的興亡,牌位就不該供在那。」
百官愕然相顧,都不懂皇帝這是怎麼了。立即有多人勸諫:「恆辰太子配享太廟,是先皇的旨意,請陛下三思。」
「為維護社稷,朕心意已決。」永曆口吻堅決。
有數名老臣跪哭勸諫,聲震朝堂,請皇帝收回成命。不可因三言兩語,就否定恆辰太子的全部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