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楚翊目光一暗,咬住下唇。
永曆憤慨地揮動書卷,正在褪去稚嫩的嗓音響徹大殿:「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社稷之安危,不在王朝之綿延,而在蒼生之冷暖。」
接著,又抄起一卷,「在為這本書所做的評註中,他居然說,史料不過是帝王將相之家譜。他困惑時,不愛讀史,反而愛去田間地頭走一走,和老農攀談!」
楚翊緩緩舒了一口氣。
這些話,恆辰太子對他隨口說過。他沒想到,竟白紙黑字地留下了記載,被奸人從故籍的角落裡翻了出來!恆辰太子沒錯,但這些讀書時偶感的隻言片語,單拎出來,確實失當。
而且,皇帝的想法已經偏激,竟然將一個故去五年的人,視為對手。這顆種子,是何時種下的?
這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楚翊在心中默念。他用包容而平和的口吻解釋:「這些,只是恆辰太子年少時的隨手一記,並非公開發布的政見——」
啪,永曆將書丟向九叔,打斷對方的話:「他為民著想沒錯,可有些話,大逆不道!朕認為,恆辰太子有反骨!」
這句毀天滅地的話一出口,連一旁的吳瑕都嚇著了。他震驚而興奮地垂眸,嘴角上揚。
十二歲的少年,失去了最敬愛的恩師,成了一匹孤單叛逆的野馬。輕輕一拍,就會以意想不到的姿態尥蹶子。
楚翊舔了舔嘴唇,嘗到一絲腥甜,是被迎面砸來的書頁劃破了。這血氣,從喉嚨直衝雙目,熾烈燃燒。
從一開始,他就看破這是個局,卻沒想到這麼難!
他沉默,恆辰太子不會怪他,可他饒不了自己。他自負有搬山填海的才能,可他邁不過,眼前的這道坎。
楚翊有著唾面自乾的韌勁,但恆辰太子不行。斯人已逝,那唾沫不會幹,只能由自己來擦。
他的兩腮緊繃鼓動,忍了一瞬,終究爆發出高亢的怒吼:「請陛下收回此言!即刻前往太廟,向恆辰太子的英靈致歉!」
「你……」永曆朝御座一靠,被九叔的目光嚇到了。那活像燒紅的利劍,下一刻就要刺王殺駕。
他害怕,又失望。他託付社稷的攝政王,和他根本不是一條心。
「王爺,請勿御前失儀。即便是攝政王,也該顧及君臣之道。」吳瑕冷漠地指責,他的手及時搭上皇帝清瘦的肩頭,給予堅定的支持。
永曆側目一瞥,受到鼓舞。他猛然起身,自尊和叛逆如同暴漲的洪水,沖向九叔:「朕不去!要麼,你把朕綁去!」
聞言,吳瑕立即閃身擋在御駕之前,好像攝政王真的要把皇帝綁去太廟。他凜然無畏:「有我在,誰都不能強迫陛下做違心的事!除非,從我的屍體上邁過去!」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空話,卻將少年天子感動得無以復加,哽咽道:「不愧是吳師傅的骨血……」
楚翊拾起落在地上的書,用顫抖的雙手翻開。摯友傲骨嶙峋的筆跡映入眼帘,他感覺眼眶滾燙,像含著岩漿。
他竭力平復心緒,苦笑一下,卻不退讓:「臣懇請陛下,收回前言。身為天子,該三思後行。」
三思……永曆坐下來,想起老師的遺言,臉上透出懊悔和心虛,不安地抿著嘴唇。再開口時,語氣和緩:「朕失言,口吻過激,衝撞了長輩。」
他是對九叔致歉,並未改變針對恆辰太子的論斷,「朕依然認為,恆辰太子言論狂悖。而九叔你,正在踐行他的理念。」
楚翊平靜地與少年對視:「請陛下指點。」
「先前,你對朕提出過一個構想:貧困者,由官府頒發憑據,在郎中處免費就診。事後,郎中以憑據,向官府清帳。」
楚翊輕輕點頭。
「這是恆辰太子的想法,對吧?朕在他的隨筆里看到了。」永曆固然已經偏激,條理卻清晰,「包括已經推行的,終身撫恤殘疾將士的政策,也出自他的構想。你們不只是想激發士氣,而是想傾國之力,惠及萬民。可是,最終恐怕會讓利過多,而無餘力維治。」
楚翊訝異。這個局,遠比他想像得要深。這不是簡單的離間,而是從一點切入,徹底分割他們叔侄的執政思路。
幕後黑手,正在誘導皇帝走這樣一條路:
朕不如兄長?好沮喪。不,也許兄長錯了。看看這些狂言,他果然是錯的。什麼,九叔和兄長是朋友?九叔不願批判他,又擁護他的理念,那九叔也錯了。一個犯錯的人,怎可攝政?九叔,你老實歇著吧,朕要親政,必定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想像著皇帝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模樣,楚翊背上滑過一溜冷汗,像竄過一條毒蛇。
「朕想撤銷,終身撫恤殘疾將士的政策。」永曆冷冷道。
「當前士氣高昂,朝廷朝令夕改,會寒了前線將士的心。」眼看皇帝逐漸呈現出小倔驢般的表情,楚翊想,皇帝急需施展手腳來緩解焦慮,直接否決會激化矛盾,堵不如疏。
於是,他退了一步:「既然陛下擔心財政,不如改為民間募捐的形式,不再從國庫、府庫撥銀。」
永曆點點頭,滿意了,還狂傲道:「朕送九叔一言: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望你銘記。」
楚翊攥緊雙拳。
再爭論下去,會憑空滋生更多矛盾。他躬身道:「臣會認真思考陛下的見解。臣瑣事纏身,暫且告退。」
「九叔稍候。」永曆給了吳瑕一個帖子,命其傳給九叔,「新戰局,新氣象。朕新作了戰歌,即日起,命前線和各地官兵傳唱吧。」
楚翊心裡又是一痛。
這是想替換恆辰太子所作的戰歌,來滿足小小的虛榮。皇上也說了:新戰局,新氣象。他不能在已經生出嫌隙時反駁。
「好,臣命政事堂向各州府發廷寄。」楚翊面不改色接過帖子時,與那年輕書生對視一眼,剎那冰峰相撞。對方竟不懾服於他凌厲的目光,還淡淡一笑。
屏退下人,永曆和吳瑕又如密友般閒聊。永曆倚在案邊,要吳瑕多說說,吳師傅平常在家什麼樣。
吳瑕恭敬地侍立一旁,吊小皇帝的胃口:「先祖父性情平和,很少大喜大怒。不過有一回,他老人家氣得夠嗆。」
「是嘛?因為什麼。」永曆極感興趣,催他快說。
「學生不敢說,其源頭只是幾句風言風語罷了。」
永曆抓著吳瑕的手搖晃,接連催促,後者這才猶豫著開口:「先祖父生氣,是因為聽外面的謠言說……說四爺不是自縊,是九爺派人殺的。」
「哼,無憑無據的,信口雌黃!」永曆臉色一沉,嗤之以鼻。
「是啊,所以他老人家氣壞了。」
第382章 急流勇退
永曆陷入沉默。
他從未疑過慶王的死因,不過,吳瑕的話還是在心頭驚起波瀾。也許,老師猜到了什麼,所以臨終才說:寧王總是在笑,可他的心,比常人狠得多。
想到這,他打了個寒顫。這些反應,被他的侍讀盡收眼底。
吳瑕無聲地笑笑,又翻看案頭那些有恆辰太子評註的書籍,忽而垂淚。
永曆忙問怎麼了,他哽咽道:「學生想,恆辰太子幾度監國,才做出一番成績,萬民愛戴。若陛下也能親政,大展宏圖該多好。」
這話,正說到永曆的心坎里,在那顆已經發癢的心上又撓了一下,激出鋪天蓋地的自信和鬥志。
「嗯,論治國,朕也不見得比九叔差。」永曆把單薄的胸膛拍得砰砰響,「今天朕才知,他是兄長的擁躉。兄長言論荒謬,什麼社稷安危不在王朝之綿延……不綿延怎行?這是撼動立國之本。兄長有錯,九叔自然也有錯。」
吳瑕在旁附和,說九爺也著實辛苦,都瘦了。
「若朕親政,肯定比兄長監國時更出色。」永曆躍躍欲試,忽又有些泄氣,看著攤開的書籍上兄長的筆跡,「朕躬年少,恐難服眾。」
吳瑕幫著支招,聲音如清茶般輕柔:「學生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陛下看行不行。近日早朝,陛下找個機會,說出想親政,然後……」
**
藏器待時。
楚翊佇立於書房,望著摯友的贈言。濃墨如夜海翻瀾,筆勢若蒼龍騰空。
他仍想不透,吳正英的孫子怎會通敵,甚至冒出天馬行空的猜測:不是親生的?近期被齊人給替換了?抑或,遭到魘鎮,被奪魂?嗐,荒唐。
想得煩了,太陽穴一跳一跳地疼,居然頗有節奏,像有人在腦子裡敲鼓。伴著鼓點,楚翊輕聲哼唱摯友所作的戰歌:
「旗漫捲,鯤鵬奮翼。
山河變,舉觴鳴鏑。
旌獵獵,斧灼灼,不負黎民意。
碾我為痕引同袍,燃我為炬照太平。
天威直卷重雲關,錦繡江南盡北歌。」
唱罷,楚翊踱著步,閒聊般自語:「皇上說,新戰局、新氣象,倒也沒錯。重雲關,早已被你無敵的九嬸捲入囊中了。他才二十歲,像一柄剛淬火的利劍,若你能認識他就好了。轉眼,我也快到了,你離開時的年紀。現在我眼前,有一道很高的坎。你九嬸能獨自熬過低谷,我也能。」
永曆憤慨地揮動書卷,正在褪去稚嫩的嗓音響徹大殿:「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社稷之安危,不在王朝之綿延,而在蒼生之冷暖。」
接著,又抄起一卷,「在為這本書所做的評註中,他居然說,史料不過是帝王將相之家譜。他困惑時,不愛讀史,反而愛去田間地頭走一走,和老農攀談!」
楚翊緩緩舒了一口氣。
這些話,恆辰太子對他隨口說過。他沒想到,竟白紙黑字地留下了記載,被奸人從故籍的角落裡翻了出來!恆辰太子沒錯,但這些讀書時偶感的隻言片語,單拎出來,確實失當。
而且,皇帝的想法已經偏激,竟然將一個故去五年的人,視為對手。這顆種子,是何時種下的?
這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楚翊在心中默念。他用包容而平和的口吻解釋:「這些,只是恆辰太子年少時的隨手一記,並非公開發布的政見——」
啪,永曆將書丟向九叔,打斷對方的話:「他為民著想沒錯,可有些話,大逆不道!朕認為,恆辰太子有反骨!」
這句毀天滅地的話一出口,連一旁的吳瑕都嚇著了。他震驚而興奮地垂眸,嘴角上揚。
十二歲的少年,失去了最敬愛的恩師,成了一匹孤單叛逆的野馬。輕輕一拍,就會以意想不到的姿態尥蹶子。
楚翊舔了舔嘴唇,嘗到一絲腥甜,是被迎面砸來的書頁劃破了。這血氣,從喉嚨直衝雙目,熾烈燃燒。
從一開始,他就看破這是個局,卻沒想到這麼難!
他沉默,恆辰太子不會怪他,可他饒不了自己。他自負有搬山填海的才能,可他邁不過,眼前的這道坎。
楚翊有著唾面自乾的韌勁,但恆辰太子不行。斯人已逝,那唾沫不會幹,只能由自己來擦。
他的兩腮緊繃鼓動,忍了一瞬,終究爆發出高亢的怒吼:「請陛下收回此言!即刻前往太廟,向恆辰太子的英靈致歉!」
「你……」永曆朝御座一靠,被九叔的目光嚇到了。那活像燒紅的利劍,下一刻就要刺王殺駕。
他害怕,又失望。他託付社稷的攝政王,和他根本不是一條心。
「王爺,請勿御前失儀。即便是攝政王,也該顧及君臣之道。」吳瑕冷漠地指責,他的手及時搭上皇帝清瘦的肩頭,給予堅定的支持。
永曆側目一瞥,受到鼓舞。他猛然起身,自尊和叛逆如同暴漲的洪水,沖向九叔:「朕不去!要麼,你把朕綁去!」
聞言,吳瑕立即閃身擋在御駕之前,好像攝政王真的要把皇帝綁去太廟。他凜然無畏:「有我在,誰都不能強迫陛下做違心的事!除非,從我的屍體上邁過去!」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空話,卻將少年天子感動得無以復加,哽咽道:「不愧是吳師傅的骨血……」
楚翊拾起落在地上的書,用顫抖的雙手翻開。摯友傲骨嶙峋的筆跡映入眼帘,他感覺眼眶滾燙,像含著岩漿。
他竭力平復心緒,苦笑一下,卻不退讓:「臣懇請陛下,收回前言。身為天子,該三思後行。」
三思……永曆坐下來,想起老師的遺言,臉上透出懊悔和心虛,不安地抿著嘴唇。再開口時,語氣和緩:「朕失言,口吻過激,衝撞了長輩。」
他是對九叔致歉,並未改變針對恆辰太子的論斷,「朕依然認為,恆辰太子言論狂悖。而九叔你,正在踐行他的理念。」
楚翊平靜地與少年對視:「請陛下指點。」
「先前,你對朕提出過一個構想:貧困者,由官府頒發憑據,在郎中處免費就診。事後,郎中以憑據,向官府清帳。」
楚翊輕輕點頭。
「這是恆辰太子的想法,對吧?朕在他的隨筆里看到了。」永曆固然已經偏激,條理卻清晰,「包括已經推行的,終身撫恤殘疾將士的政策,也出自他的構想。你們不只是想激發士氣,而是想傾國之力,惠及萬民。可是,最終恐怕會讓利過多,而無餘力維治。」
楚翊訝異。這個局,遠比他想像得要深。這不是簡單的離間,而是從一點切入,徹底分割他們叔侄的執政思路。
幕後黑手,正在誘導皇帝走這樣一條路:
朕不如兄長?好沮喪。不,也許兄長錯了。看看這些狂言,他果然是錯的。什麼,九叔和兄長是朋友?九叔不願批判他,又擁護他的理念,那九叔也錯了。一個犯錯的人,怎可攝政?九叔,你老實歇著吧,朕要親政,必定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想像著皇帝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模樣,楚翊背上滑過一溜冷汗,像竄過一條毒蛇。
「朕想撤銷,終身撫恤殘疾將士的政策。」永曆冷冷道。
「當前士氣高昂,朝廷朝令夕改,會寒了前線將士的心。」眼看皇帝逐漸呈現出小倔驢般的表情,楚翊想,皇帝急需施展手腳來緩解焦慮,直接否決會激化矛盾,堵不如疏。
於是,他退了一步:「既然陛下擔心財政,不如改為民間募捐的形式,不再從國庫、府庫撥銀。」
永曆點點頭,滿意了,還狂傲道:「朕送九叔一言: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望你銘記。」
楚翊攥緊雙拳。
再爭論下去,會憑空滋生更多矛盾。他躬身道:「臣會認真思考陛下的見解。臣瑣事纏身,暫且告退。」
「九叔稍候。」永曆給了吳瑕一個帖子,命其傳給九叔,「新戰局,新氣象。朕新作了戰歌,即日起,命前線和各地官兵傳唱吧。」
楚翊心裡又是一痛。
這是想替換恆辰太子所作的戰歌,來滿足小小的虛榮。皇上也說了:新戰局,新氣象。他不能在已經生出嫌隙時反駁。
「好,臣命政事堂向各州府發廷寄。」楚翊面不改色接過帖子時,與那年輕書生對視一眼,剎那冰峰相撞。對方竟不懾服於他凌厲的目光,還淡淡一笑。
屏退下人,永曆和吳瑕又如密友般閒聊。永曆倚在案邊,要吳瑕多說說,吳師傅平常在家什麼樣。
吳瑕恭敬地侍立一旁,吊小皇帝的胃口:「先祖父性情平和,很少大喜大怒。不過有一回,他老人家氣得夠嗆。」
「是嘛?因為什麼。」永曆極感興趣,催他快說。
「學生不敢說,其源頭只是幾句風言風語罷了。」
永曆抓著吳瑕的手搖晃,接連催促,後者這才猶豫著開口:「先祖父生氣,是因為聽外面的謠言說……說四爺不是自縊,是九爺派人殺的。」
「哼,無憑無據的,信口雌黃!」永曆臉色一沉,嗤之以鼻。
「是啊,所以他老人家氣壞了。」
第382章 急流勇退
永曆陷入沉默。
他從未疑過慶王的死因,不過,吳瑕的話還是在心頭驚起波瀾。也許,老師猜到了什麼,所以臨終才說:寧王總是在笑,可他的心,比常人狠得多。
想到這,他打了個寒顫。這些反應,被他的侍讀盡收眼底。
吳瑕無聲地笑笑,又翻看案頭那些有恆辰太子評註的書籍,忽而垂淚。
永曆忙問怎麼了,他哽咽道:「學生想,恆辰太子幾度監國,才做出一番成績,萬民愛戴。若陛下也能親政,大展宏圖該多好。」
這話,正說到永曆的心坎里,在那顆已經發癢的心上又撓了一下,激出鋪天蓋地的自信和鬥志。
「嗯,論治國,朕也不見得比九叔差。」永曆把單薄的胸膛拍得砰砰響,「今天朕才知,他是兄長的擁躉。兄長言論荒謬,什麼社稷安危不在王朝之綿延……不綿延怎行?這是撼動立國之本。兄長有錯,九叔自然也有錯。」
吳瑕在旁附和,說九爺也著實辛苦,都瘦了。
「若朕親政,肯定比兄長監國時更出色。」永曆躍躍欲試,忽又有些泄氣,看著攤開的書籍上兄長的筆跡,「朕躬年少,恐難服眾。」
吳瑕幫著支招,聲音如清茶般輕柔:「學生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陛下看行不行。近日早朝,陛下找個機會,說出想親政,然後……」
**
藏器待時。
楚翊佇立於書房,望著摯友的贈言。濃墨如夜海翻瀾,筆勢若蒼龍騰空。
他仍想不透,吳正英的孫子怎會通敵,甚至冒出天馬行空的猜測:不是親生的?近期被齊人給替換了?抑或,遭到魘鎮,被奪魂?嗐,荒唐。
想得煩了,太陽穴一跳一跳地疼,居然頗有節奏,像有人在腦子裡敲鼓。伴著鼓點,楚翊輕聲哼唱摯友所作的戰歌:
「旗漫捲,鯤鵬奮翼。
山河變,舉觴鳴鏑。
旌獵獵,斧灼灼,不負黎民意。
碾我為痕引同袍,燃我為炬照太平。
天威直卷重雲關,錦繡江南盡北歌。」
唱罷,楚翊踱著步,閒聊般自語:「皇上說,新戰局、新氣象,倒也沒錯。重雲關,早已被你無敵的九嬸捲入囊中了。他才二十歲,像一柄剛淬火的利劍,若你能認識他就好了。轉眼,我也快到了,你離開時的年紀。現在我眼前,有一道很高的坎。你九嬸能獨自熬過低谷,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