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老兩口一個齊人,一個昌人。楚翊也不知他們年少時如何結識又成親,想來應該沒有欺騙的成分。
「腿還疼嗎?來,我給你揉揉。」老婦人念叨。
楚翊合眼聽著,滿心酸澀。
翌日,天蒙蒙亮,他向主人家告別時,才留意到牛棚里拴著一匹白馬。
「雪球兒?」楚翊詫異地靠近,看看牙口和蹄鐵,確定是老相識,「你怎在這?」
「是你的馬啊?」老婦人道,「昨天傍晚,它溜進我家院子。我也不知它打哪來,就留下了。」
楚翊說,這是一位故人的坐騎。
他與老兩口商議,用看著更結實的棕馬,換下這匹一看就不好伺候的白馬。老兩口欣然接受,將雪球兒的鞍具,和鞍下掛著的長槍一併交給楚翊,還送了他一些灰面饃饃。
曙光漫上天邊,楚翊跨著白馬,走小路朝百里之外的展崇關進發。一路草色如煙,他魔怔了似的跟它聊天,有說有笑,透著輕佻和癲狂。
「你主人怎麼不把你看好?那騙子忙什麼呢,跟青梅竹馬的表哥敘舊?你是烈馬,你主人是獵人,專門獵殺我。」
白馬哼哧一聲。
「我現在才知,原來極致的美人計,不是讓人沉迷酒色,喪失鬥志,昏庸懈怠。而是,讓人以為遇到了今生的摯愛,一路同行的知己,並肩戰鬥的兄弟。美人計,不在於美,也不在於計,關鍵在人。看一個人如何以身入局,把另一個人,騙得粉身碎骨。」
白馬又哼哧一聲。
————
PS
羅雨:哥沒死。
第298章 鎩羽而歸
楚翊留意著官道大路的動靜,確定附近沒有齊軍,才前去檢查車轍和馬蹄印。從痕跡判斷,昨夜曾有大規模行軍。看來,前面不遠的一座縣城也被齊軍乘勝攻占了。
他拍拍手上的塵土,長嘆一口氣。
東行許久,一片野花爛漫的山坡映入眼帘。秋陽如同細碎的黃金,毫不吝嗇地灑落。花兒搖曳,在微風中低語。
「又到這了。」
這是恆辰太子捐軀之處。無名花草浸染了超塵拔俗之人的鮮血,才格外茂盛。
楚翊坐在山坡,紅著眼喃喃道:「九叔沒當好這個攝政王,倒不如讓你三叔和四叔掌權了。流岩一帶是戰略要衝,重中之重。我們所有的構想,都建立在掌控流岩的基礎上。現在,大昌失去了優勢和先機,退了一大步。我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但如果我在,一定不會失守。我永遠不會原諒那小子,不過,他大概也不在意我的原諒。」
雪球兒腳程快,正午時分,抵達展崇關。楚翊進入城外營寨,狼狽地表明身份,見到了率軍撤退至此的吳霜。
這才得知,她父親吳大將軍在聽說攝政王失蹤後中風了,正癱在床上。
「九叔,你先歇一歇。」
進入城中官邸,吳霜為楚翊遞上布巾擦臉,又倒茶。之後,講了流岩失守的經過:
「我爹中風了,你又不在,便由我統率三軍。昨日午後,有個人騎馬趕來流岩。那人的頭臉都包著,說是受傷了,但說話聲與你一模一樣,身材也像你,我以為那就是你。
你說,你被困在峽谷,但勸降了搜捕你的將領,姓王。那人就在不遠,帶著上千兵馬來歸順。考慮你的身體,我放對方進城來談。
我也怕有詐,但你說沒問題,我相信了你的判斷。姓王的透露了齊軍的部署,並將趁夜突襲奇林。我們商議,調兵去奇林提前埋伏。
然而,天剛擦黑,齊軍主力卻來攻流岩。假扮你的人,和那姓王的假意指揮,卻趁亂放下吊橋,打開瓮城和主城門,放進了敵人。
我軍呈敗勢,我決定棄城撤向展崇關,同時命奇林的守軍略做抵抗,之後也撤退。因為,一旦失去流岩,小城奇林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不如保存實力。」
「真是一敗塗地。」楚翊憤恨地攥緊茶盞。
「我有錯。」吳霜聲音嘶啞,臉色有些灰敗,眼圈下浮著兩團烏雲,「自九叔失蹤,父親病倒,我就開始心慌。幾次去峽谷尋你,都在半途被齊軍逼退。昨夜更是亂了方寸,指揮不當。」
楚翊擺擺手,扯出一絲笑,讓她別自責。
「雖然丟了城池,但兵力損失不大。不如,我們整軍打回去!」吳霜一拳捶在桌案,霍然起身。
「打不了,不打了。」楚翊神色凝重,做出決定,「咽下這口氣,就此歇戰止損,不再投入更多。」
「那……我與你同回順都,向皇上請罪,跟百官解釋。」
「責任不在你。」楚翊示意她坐下,「我不突然失蹤,也不會讓齊軍有機可乘。皆因我瞎了眼,錯信於人。」
說到這,他哽了一下。
他合起雙目,攥緊雙拳,吐露實情:「你不是好奇,你九嬸怎麼看待兩國戰事嗎?葉小五就是你九嬸,他背叛了我。」
吳霜難以置信。
楚翊扼要地講了講,這離奇曲折的挨千刀的姻緣。侄媳婦的嘴就沒合攏過,吃麵條似的一口接一口地吸溜空氣。
「不說了,都過去了。」楚翊黯然垂眸,嘴角掛著苦笑,「你氣色很差,快去休息。」
「你路過那片山坡了嗎?」吳霜輕聲問。
楚翊點點頭。
「昨夜匆匆經過,來不及停留。」吳霜那因疲憊而泛紅的雙眼更紅,流出懷戀,「從前,我常獨自去那。帶一壺酒,喝一半,灑一半。有時,還會過夜。夜裡起風了,草沙沙地響,像他在跟我說話。」
她深深地呼吸,吞回哽咽,「以後不敢去了,怕他罵我,指揮不當。」
「要罵,也是罵他九叔我。」楚翊輕快地自嘲,「你知道嗎?我小時候跟他說,天下最蠢的計謀,就是美人計,傻子才會陷進去。」
他將侄媳婦趕去休息,隨後命隨員拿來近日的信函,廷寄和邸報。
先讀了李青禾的信。
李青禾仍作為欽差在外助推新政,他聽聞展崇關附近某縣知縣出缺,想舉薦一個年輕縣丞補缺。那人姓周,雖是舉人出身,但聰慧務實,在推行新政時幫了他大忙。
楚翊懸筆思忖半晌,在回信中命李青禾閱信之後,即刻動身回都。自己此番折戟,還要靠新政的功績來緩和局面。
封好信,派人送出,楚翊又提筆。
第二封,是發給政事堂的鈞旨。先命周縣丞補缺,又自降為郡王,罰俸三年。在百官發出責難質疑之前,儘可能堵住眾口。
第三封,是呈給皇帝的密折。當然,吳正英也會看到。
他先以冷靜而慘痛的筆觸,陳述少年英才的舅舅為國捐軀。隨後寫道,自己在整頓好撤到展崇關一帶的十幾萬兵馬之後,將儘快動身,回朝請罪。
第四封,是給養母的弟弟,吏部尚書袁鵬的密信。
楚翊請袁鵬牽頭,以新政在各地落定、初見成效為由,進行一輪全國官吏的考課。依據執政能力,予以升降賞罰。當百官有事可忙,陷入焦慮,便顧不上質疑鎩羽的攝政王。
落下最後一筆,楚翊靠在椅背,長舒一口氣。愣了一會兒,才以火漆封緘。他現在能做的,是將這一場敗仗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滴淚,落在案牘。
「四舅,對不起,我不得不以你的死,來博取皇上的體諒。他年紀小,容易心軟……」
他伏案低泣,猛然抬起赤紅欲燃的雙眸,高喝道:「來人!把於章遠,宋卓和司賢這三個人帶來!」
不多時,頂級細作麾下的三個小細作,來到楚翊跟前。
不,應該叫三個大細作。自從隨葉小五「嫁」入寧王府,一個個光吃飯不幹活,養得虎背熊腰一身膘。此刻,正用清澈而懵懂的目光端詳楚翊。
「九爺,出什麼事了?王妃呢?」於章遠覺察到不妙,小心賠笑,「我們也不知怎麼回事,就跟著撤過來了。」
楚翊緩緩靠向椅背,眼神陰冷,死死盯著他們:「葉小五,他到底叫什麼?」
三人同時咬了咬牙,互相交換眼色。
宋卓一屁股坐地上,說不舒服,於章遠和司賢架著他往外走,越走越快。楚翊一聲令下,三人被攔了回來。
「他背叛了我,他的底細我全知道了,只是不知他叫什麼。」楚翊關起門,在三人面前踱步,冷冷斜睨著他們可憎的臉,「告訴我,否則別怪我心狠。」
「葉星辭!」宋卓立即開口,「但小五也不是假名,他家裡都這麼叫他。」
「好啊。」楚翊停下腳步,悲哀地冷冷一笑,「我終於真正認識了,我的枕邊人。」
「又不是我們把小五放在王爺枕邊的。」心直口快的宋卓嘟囔,不知危機將至,遭到於章遠的手肘猛懟。
「你們都是東宮的侍衛?」楚翊微仰起頭,語調透出寒意。
於章遠點點頭,承認了。
楚翊哼笑一聲,不再看他們,高聲招進衛兵,兇狠而乾脆地下令:「他們三個,是南齊細作。帶到城外,在軍前斬首!然後,把首級送到齊營,還給他們的主子齊國太子。」
「腿還疼嗎?來,我給你揉揉。」老婦人念叨。
楚翊合眼聽著,滿心酸澀。
翌日,天蒙蒙亮,他向主人家告別時,才留意到牛棚里拴著一匹白馬。
「雪球兒?」楚翊詫異地靠近,看看牙口和蹄鐵,確定是老相識,「你怎在這?」
「是你的馬啊?」老婦人道,「昨天傍晚,它溜進我家院子。我也不知它打哪來,就留下了。」
楚翊說,這是一位故人的坐騎。
他與老兩口商議,用看著更結實的棕馬,換下這匹一看就不好伺候的白馬。老兩口欣然接受,將雪球兒的鞍具,和鞍下掛著的長槍一併交給楚翊,還送了他一些灰面饃饃。
曙光漫上天邊,楚翊跨著白馬,走小路朝百里之外的展崇關進發。一路草色如煙,他魔怔了似的跟它聊天,有說有笑,透著輕佻和癲狂。
「你主人怎麼不把你看好?那騙子忙什麼呢,跟青梅竹馬的表哥敘舊?你是烈馬,你主人是獵人,專門獵殺我。」
白馬哼哧一聲。
「我現在才知,原來極致的美人計,不是讓人沉迷酒色,喪失鬥志,昏庸懈怠。而是,讓人以為遇到了今生的摯愛,一路同行的知己,並肩戰鬥的兄弟。美人計,不在於美,也不在於計,關鍵在人。看一個人如何以身入局,把另一個人,騙得粉身碎骨。」
白馬又哼哧一聲。
————
PS
羅雨:哥沒死。
第298章 鎩羽而歸
楚翊留意著官道大路的動靜,確定附近沒有齊軍,才前去檢查車轍和馬蹄印。從痕跡判斷,昨夜曾有大規模行軍。看來,前面不遠的一座縣城也被齊軍乘勝攻占了。
他拍拍手上的塵土,長嘆一口氣。
東行許久,一片野花爛漫的山坡映入眼帘。秋陽如同細碎的黃金,毫不吝嗇地灑落。花兒搖曳,在微風中低語。
「又到這了。」
這是恆辰太子捐軀之處。無名花草浸染了超塵拔俗之人的鮮血,才格外茂盛。
楚翊坐在山坡,紅著眼喃喃道:「九叔沒當好這個攝政王,倒不如讓你三叔和四叔掌權了。流岩一帶是戰略要衝,重中之重。我們所有的構想,都建立在掌控流岩的基礎上。現在,大昌失去了優勢和先機,退了一大步。我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但如果我在,一定不會失守。我永遠不會原諒那小子,不過,他大概也不在意我的原諒。」
雪球兒腳程快,正午時分,抵達展崇關。楚翊進入城外營寨,狼狽地表明身份,見到了率軍撤退至此的吳霜。
這才得知,她父親吳大將軍在聽說攝政王失蹤後中風了,正癱在床上。
「九叔,你先歇一歇。」
進入城中官邸,吳霜為楚翊遞上布巾擦臉,又倒茶。之後,講了流岩失守的經過:
「我爹中風了,你又不在,便由我統率三軍。昨日午後,有個人騎馬趕來流岩。那人的頭臉都包著,說是受傷了,但說話聲與你一模一樣,身材也像你,我以為那就是你。
你說,你被困在峽谷,但勸降了搜捕你的將領,姓王。那人就在不遠,帶著上千兵馬來歸順。考慮你的身體,我放對方進城來談。
我也怕有詐,但你說沒問題,我相信了你的判斷。姓王的透露了齊軍的部署,並將趁夜突襲奇林。我們商議,調兵去奇林提前埋伏。
然而,天剛擦黑,齊軍主力卻來攻流岩。假扮你的人,和那姓王的假意指揮,卻趁亂放下吊橋,打開瓮城和主城門,放進了敵人。
我軍呈敗勢,我決定棄城撤向展崇關,同時命奇林的守軍略做抵抗,之後也撤退。因為,一旦失去流岩,小城奇林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不如保存實力。」
「真是一敗塗地。」楚翊憤恨地攥緊茶盞。
「我有錯。」吳霜聲音嘶啞,臉色有些灰敗,眼圈下浮著兩團烏雲,「自九叔失蹤,父親病倒,我就開始心慌。幾次去峽谷尋你,都在半途被齊軍逼退。昨夜更是亂了方寸,指揮不當。」
楚翊擺擺手,扯出一絲笑,讓她別自責。
「雖然丟了城池,但兵力損失不大。不如,我們整軍打回去!」吳霜一拳捶在桌案,霍然起身。
「打不了,不打了。」楚翊神色凝重,做出決定,「咽下這口氣,就此歇戰止損,不再投入更多。」
「那……我與你同回順都,向皇上請罪,跟百官解釋。」
「責任不在你。」楚翊示意她坐下,「我不突然失蹤,也不會讓齊軍有機可乘。皆因我瞎了眼,錯信於人。」
說到這,他哽了一下。
他合起雙目,攥緊雙拳,吐露實情:「你不是好奇,你九嬸怎麼看待兩國戰事嗎?葉小五就是你九嬸,他背叛了我。」
吳霜難以置信。
楚翊扼要地講了講,這離奇曲折的挨千刀的姻緣。侄媳婦的嘴就沒合攏過,吃麵條似的一口接一口地吸溜空氣。
「不說了,都過去了。」楚翊黯然垂眸,嘴角掛著苦笑,「你氣色很差,快去休息。」
「你路過那片山坡了嗎?」吳霜輕聲問。
楚翊點點頭。
「昨夜匆匆經過,來不及停留。」吳霜那因疲憊而泛紅的雙眼更紅,流出懷戀,「從前,我常獨自去那。帶一壺酒,喝一半,灑一半。有時,還會過夜。夜裡起風了,草沙沙地響,像他在跟我說話。」
她深深地呼吸,吞回哽咽,「以後不敢去了,怕他罵我,指揮不當。」
「要罵,也是罵他九叔我。」楚翊輕快地自嘲,「你知道嗎?我小時候跟他說,天下最蠢的計謀,就是美人計,傻子才會陷進去。」
他將侄媳婦趕去休息,隨後命隨員拿來近日的信函,廷寄和邸報。
先讀了李青禾的信。
李青禾仍作為欽差在外助推新政,他聽聞展崇關附近某縣知縣出缺,想舉薦一個年輕縣丞補缺。那人姓周,雖是舉人出身,但聰慧務實,在推行新政時幫了他大忙。
楚翊懸筆思忖半晌,在回信中命李青禾閱信之後,即刻動身回都。自己此番折戟,還要靠新政的功績來緩和局面。
封好信,派人送出,楚翊又提筆。
第二封,是發給政事堂的鈞旨。先命周縣丞補缺,又自降為郡王,罰俸三年。在百官發出責難質疑之前,儘可能堵住眾口。
第三封,是呈給皇帝的密折。當然,吳正英也會看到。
他先以冷靜而慘痛的筆觸,陳述少年英才的舅舅為國捐軀。隨後寫道,自己在整頓好撤到展崇關一帶的十幾萬兵馬之後,將儘快動身,回朝請罪。
第四封,是給養母的弟弟,吏部尚書袁鵬的密信。
楚翊請袁鵬牽頭,以新政在各地落定、初見成效為由,進行一輪全國官吏的考課。依據執政能力,予以升降賞罰。當百官有事可忙,陷入焦慮,便顧不上質疑鎩羽的攝政王。
落下最後一筆,楚翊靠在椅背,長舒一口氣。愣了一會兒,才以火漆封緘。他現在能做的,是將這一場敗仗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滴淚,落在案牘。
「四舅,對不起,我不得不以你的死,來博取皇上的體諒。他年紀小,容易心軟……」
他伏案低泣,猛然抬起赤紅欲燃的雙眸,高喝道:「來人!把於章遠,宋卓和司賢這三個人帶來!」
不多時,頂級細作麾下的三個小細作,來到楚翊跟前。
不,應該叫三個大細作。自從隨葉小五「嫁」入寧王府,一個個光吃飯不幹活,養得虎背熊腰一身膘。此刻,正用清澈而懵懂的目光端詳楚翊。
「九爺,出什麼事了?王妃呢?」於章遠覺察到不妙,小心賠笑,「我們也不知怎麼回事,就跟著撤過來了。」
楚翊緩緩靠向椅背,眼神陰冷,死死盯著他們:「葉小五,他到底叫什麼?」
三人同時咬了咬牙,互相交換眼色。
宋卓一屁股坐地上,說不舒服,於章遠和司賢架著他往外走,越走越快。楚翊一聲令下,三人被攔了回來。
「他背叛了我,他的底細我全知道了,只是不知他叫什麼。」楚翊關起門,在三人面前踱步,冷冷斜睨著他們可憎的臉,「告訴我,否則別怪我心狠。」
「葉星辭!」宋卓立即開口,「但小五也不是假名,他家裡都這麼叫他。」
「好啊。」楚翊停下腳步,悲哀地冷冷一笑,「我終於真正認識了,我的枕邊人。」
「又不是我們把小五放在王爺枕邊的。」心直口快的宋卓嘟囔,不知危機將至,遭到於章遠的手肘猛懟。
「你們都是東宮的侍衛?」楚翊微仰起頭,語調透出寒意。
於章遠點點頭,承認了。
楚翊哼笑一聲,不再看他們,高聲招進衛兵,兇狠而乾脆地下令:「他們三個,是南齊細作。帶到城外,在軍前斬首!然後,把首級送到齊營,還給他們的主子齊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