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葉星辭看向楚翊,男人面如平湖,默認了羅雨的話。或許,這就是他教給羅雨的,因為這些刺耳的話他不便說。
「九爺,你也這麼想?」
楚翊沒回應,又抓起一把紙錢,朝火盆里放。葉星辭劈手奪過,手臂一揮,漫天一灑。紛揚的黃白紙錢中,他含恨盯了楚翊一眼,轉身離去。
他也不知要去哪,只是茫然地走向原野,任由兩條腿帶著自己走。
他繞過軍營,走向夜色深處,淚剛滾出眼眶就被凜風吹散了。他不氣楚翊,只氣自己。歸根結底,都怪自己。他種下的因,結出的苦果只能含淚吞下。
身後,急促的腳步漸近。緊接著,一個懷抱滿滿地裹住了他。
「小五,別亂走。夜裡有狼,危險。」
「我恨你,我恨你!」葉星辭怒目切齒,試圖掙脫,可男人的手臂越收越緊。
他停下動作,脫力地靠在身後的懷抱,掩面痛哭如耍賴的孩童,「不,我不恨你,我恨自己……嗚嗚……」
「那還是恨我吧!」楚翊用臉貼著他的面頰,耳鬢廝磨,「對不起,我知道你答應鄭昆了,我知道你很難過……」
「我也很抱歉!」葉星辭抽噎著,「我不是任性的人,我不想跟你鬧彆扭。」
他聽見楚翊也有些哽咽。
「鬧吧,我受得住。小五,我本可做個富貴閒人,可我選了一條最難的路,不得不小心。做了攝政王,我才領悟,原來權力的盡頭,是不斷地妥協。」
葉星辭恢復平靜,也站直了,與楚翊拉開距離。被哨兵看見王爺和傳令兵半夜糾纏,有礙觀瞻。
「逸之哥哥,你是對的。」他吸了吸鼻子,「我們該顧全大局,不能遺人口實。我會安撫阿遠他們,就這樣吧。」
他大步返回靈棚,終止了這場短暫的出走。
戰爭結束了,他要繼續維繫和平,不再出一點差池。可是……結束了嗎?他回望夜穹,隱隱預感,那星空深處醞釀著一場暴風雪。
這麼想著,有什麼細白之物落在哭紅的鼻尖。
真的飄起雪來。
轉天,他們火葬了鄭昆,將骨殖收殮於瓷罐。大家都對葉星辭的決定不滿,連一向支持他的於章遠都黑了臉。
葉星辭搬出上司的身份和太子來壓他們,又給出一個折中的法子:小滿一定還會不請自來,到時就托他把骨灰帶回江南。固然遺憾,但總歸有個交代。
第273章 生活就是露餡兒
**
「走啦,鄭昆,去打雪仗。」
葉星辭懷抱瓷罐邁出門檻,積雪在足下咯吱作響,放眼望去,庭院宛如鋪了一層嶄新的羊毛毯。
他深吸一口冷冽的空氣,與同伴前往王府後花園,打起雪仗來,一時歡聲如海。
瓷罐就靜靜擺在亭中石桌,一旁還有酒菜點心。青色的花紋像笑得彎起的眼睛,旁觀眾人一身是雪的窘態。
「嗖啪——」
宋卓丟的雪球砸中了瓷罐,他慌忙跑過去,拂開上面的雪:「對不住了,兄弟。」子苓也來了,解下狐狸皮圍巾,裹在瓷罐,溫柔道:「這樣你就不冷了,鄭昆。」
眾人又繼續打雪仗。
他們在悲痛中,尋到一種荒誕的和解之法,不再避諱鄭昆的死。鄭昆走了,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而活人還要活下去。
葉星辭撿了根枯枝,在雪裡亂畫。
他於冬月下旬回到順都,轉眼年關將近。
他在於章遠的家書中寫明,鄭昆戰死於塞北。不過,先別告訴鄭家。死不見屍,更加揪心。後來,這封信輾轉落在夏小滿手裡。
夏小滿在回信中傳達了太子的哀思。同時,還有一個消息:小妹在兩月前嫁給了皓王。
葉星辭早知此事。回順都的路上,他就從邸報中得知了。楚翊未多評價,只隨意感嘆:恐怕要出亂子。
是啊,小妹怎就跟了皓王?而且如此突然。葉星辭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夏小滿的信,才明白個中秘辛。小妹是被皓王引誘,無媒苟合,奉子成婚。
葉星辭怒火中燒,恨不得把胳膊變得萬丈長,伸到兆安去揍皓王。
在雪裡玩得臉發燙,他回到寧遠堂,將瓷罐擺回臥房的木架,放在那一盆故鄉的草邊,讓鄭昆與故土相伴。草養在溫室,還半綠著。
「等小滿再不請自來,你就能落葉歸根了。」葉星辭跟鄭昆聊天,「從前,我挺煩他突兀登門,一見他心裡就沉甸甸的,現在倒盼著。他跑一趟不容易,一路獨行,容易遇到盜匪,我不便催他來。而且太子的處境更難了,離不開他。你說說,皓王怎麼成我妹夫了?唉……父親肯定也氣壞了吧。不過,如果小妹覺得幸福,那我也沒啥可說的。」
他掏出手帕,細細擦拭罐子,還朝上面呵氣。
「楚獻忠的女兒,不是跟著我們回來了麼。她比玉川公主幸運,有娘和兄弟陪著。將來,她可能會給小皇帝當個妃子?我也不知道。」
葉星辭又給那盆草澆了點水。
「本將軍呢,已經憑斬將奪旗之功,榮升為主衛了,正六品上飆勇將軍,統帥一營兵馬,有一千五百人,是最年輕的將領哦。
順都城外有三座拱衛都城的大營,擎蒼軍、雲昊軍、凱霆軍,共六萬餘人。我在雲昊軍,同時也在五軍都督府做個都督官,可以參與軍務的決策。嘟嘟官,聽起來好像在撒嬌啊,哈哈。
我是被破例拔擢的,還有幾人也憑藉戰功做了都督官,不算大官啦。今天我旬休,所以陪大家玩一會兒。你肯定在想,寧王妃就這樣從軍了,別人知道嗎?
其實,同僚都不知我是王妃。在軍中,我還是葉小五。不過,九爺跟小皇帝和吳大人交了底,當時可有意思啦。回順都之後,小皇帝為凱旋而歸的將領設宴洗塵……」
當時,有屏風相隔,那些共同奮戰的同袍都沒目睹寧王妃的真容。
其實,就算見了,他們也認不出。只會覺得,「她」異乎尋常的食量有點眼熟。
誰能想到,王爺身邊這位雲鬢斜簪、朱唇輕點,華服迤邐的金枝玉葉,是那在戰場斬將奪旗的英勇少年。
宴後,楚翊在勤德殿與皇帝和吳大學士閒談品茗,講廣袤的草原和終年積雪的山峰。
永曆認真聆聽,不時發出感慨。他敘說著對九叔的思念,問起似乎有個少年英才的葉小五。今天沒見著,明日召進宮見一見。
「方才筵席間,陛下已經見過了。」楚翊頓了一頓,「就是臣的妻子。」小五成了名人,又步入行伍,那就不能再瞞著皇上了。他決定主動坦白,換取諒解。
「啊,九嬸就是小五,她化名從軍了?真不簡單。」永曆嘆服不已,擊掌叫好。一個毽子從袖中滾落,他假裝沒看見,用腳踩住。
「王妃捨生忘死,立下大功。朝廷大破喀留軍的戰術,就是基於他的構想。他臨陣應變,失去了一個朋友,還在雪山救了臣的性命。」楚翊對老婆不吝讚美,忽然眸光一閃,掩面哽咽。
「九叔?」永曆不解。
「雪山上,我和王妃掉進冰縫,赤膊取暖,我才發現,他竟是男兒身。」楚翊雙手捂臉,淒切地哭訴,「雪崩了,臣的心態也崩了……當時我都不想活了……」
小皇帝「啊」地張大嘴,稚氣的眉毛猛地一挑,差點飛出腦門。
吳正英也愕然,白鬚髮顫。
楚翊哽咽片刻,才解釋:真正的公主,已在來途中突發急病亡故。臨終前,公主還在為兩國社稷擔憂。她身邊的侍衛、宮女、太監就編造了一個善意的彌天大謊,由其中最聰明貌美的人頂替公主。這些人讀書不多,以為這便是忠義,是為兩國的社稷著想,成為和平的紐帶。
永曆聽得發愣,愕然失語。
「小五心懷愧疚,才視死如歸,他的朋友鄭昆亦是如此。」楚翊痛心道,「臣本想把他綁來,向皇上請罪,又難以取捨。聖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五頂替公主,是為義,而非利。公主的嫁妝,他們也不曾揮霍,還拿出來給百姓施粥。」
永曆沉默許久,才疑惑道:「九叔成婚多時,怎麼才發現?」
楚翊痛苦地擺擺手:「一到夜裡就吹燈拔蠟,什麼都看不見。臣又事務繁忙,清心寡欲。這一點,吳大人可以作證。」
吳正英從震驚中緩過神來,點頭道:「是,王爺新婚燕爾就來理政,在光啟殿從早待到晚,甚至還補了窗紙。」
楚翊又捂住臉,喃喃道:「太可怕了……像噩夢一樣……」
永曆不責怪九嬸欺君,反而安慰九叔,又問:「那九叔能接受嗎?」
楚翊壓住上揚的嘴角,痛苦地點頭,說會慢慢適應,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
「九嬸為朝廷立下大功,朕不追究他假扮公主。九叔能接受就好,你們好好過日子。他既嫁給你,就也是朕的親人。」永曆豁達一笑,面孔稚嫩,心胸卻開闊。
他又道:「這次,楚獻忠反叛,是齊人在背後挑撥是非。但這也有可能是楚獻忠的一面之詞,把責任甩在江南。若他沒野心,誰挑唆得動?如今太平了,我們繼續推行新政,充實國庫,操練兵馬。九嬸就繼續留在軍中效力吧,有個齊人將領反倒是好事,可敦睦邦儀,盡顯風範……」
「九爺,你也這麼想?」
楚翊沒回應,又抓起一把紙錢,朝火盆里放。葉星辭劈手奪過,手臂一揮,漫天一灑。紛揚的黃白紙錢中,他含恨盯了楚翊一眼,轉身離去。
他也不知要去哪,只是茫然地走向原野,任由兩條腿帶著自己走。
他繞過軍營,走向夜色深處,淚剛滾出眼眶就被凜風吹散了。他不氣楚翊,只氣自己。歸根結底,都怪自己。他種下的因,結出的苦果只能含淚吞下。
身後,急促的腳步漸近。緊接著,一個懷抱滿滿地裹住了他。
「小五,別亂走。夜裡有狼,危險。」
「我恨你,我恨你!」葉星辭怒目切齒,試圖掙脫,可男人的手臂越收越緊。
他停下動作,脫力地靠在身後的懷抱,掩面痛哭如耍賴的孩童,「不,我不恨你,我恨自己……嗚嗚……」
「那還是恨我吧!」楚翊用臉貼著他的面頰,耳鬢廝磨,「對不起,我知道你答應鄭昆了,我知道你很難過……」
「我也很抱歉!」葉星辭抽噎著,「我不是任性的人,我不想跟你鬧彆扭。」
他聽見楚翊也有些哽咽。
「鬧吧,我受得住。小五,我本可做個富貴閒人,可我選了一條最難的路,不得不小心。做了攝政王,我才領悟,原來權力的盡頭,是不斷地妥協。」
葉星辭恢復平靜,也站直了,與楚翊拉開距離。被哨兵看見王爺和傳令兵半夜糾纏,有礙觀瞻。
「逸之哥哥,你是對的。」他吸了吸鼻子,「我們該顧全大局,不能遺人口實。我會安撫阿遠他們,就這樣吧。」
他大步返回靈棚,終止了這場短暫的出走。
戰爭結束了,他要繼續維繫和平,不再出一點差池。可是……結束了嗎?他回望夜穹,隱隱預感,那星空深處醞釀著一場暴風雪。
這麼想著,有什麼細白之物落在哭紅的鼻尖。
真的飄起雪來。
轉天,他們火葬了鄭昆,將骨殖收殮於瓷罐。大家都對葉星辭的決定不滿,連一向支持他的於章遠都黑了臉。
葉星辭搬出上司的身份和太子來壓他們,又給出一個折中的法子:小滿一定還會不請自來,到時就托他把骨灰帶回江南。固然遺憾,但總歸有個交代。
第273章 生活就是露餡兒
**
「走啦,鄭昆,去打雪仗。」
葉星辭懷抱瓷罐邁出門檻,積雪在足下咯吱作響,放眼望去,庭院宛如鋪了一層嶄新的羊毛毯。
他深吸一口冷冽的空氣,與同伴前往王府後花園,打起雪仗來,一時歡聲如海。
瓷罐就靜靜擺在亭中石桌,一旁還有酒菜點心。青色的花紋像笑得彎起的眼睛,旁觀眾人一身是雪的窘態。
「嗖啪——」
宋卓丟的雪球砸中了瓷罐,他慌忙跑過去,拂開上面的雪:「對不住了,兄弟。」子苓也來了,解下狐狸皮圍巾,裹在瓷罐,溫柔道:「這樣你就不冷了,鄭昆。」
眾人又繼續打雪仗。
他們在悲痛中,尋到一種荒誕的和解之法,不再避諱鄭昆的死。鄭昆走了,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而活人還要活下去。
葉星辭撿了根枯枝,在雪裡亂畫。
他於冬月下旬回到順都,轉眼年關將近。
他在於章遠的家書中寫明,鄭昆戰死於塞北。不過,先別告訴鄭家。死不見屍,更加揪心。後來,這封信輾轉落在夏小滿手裡。
夏小滿在回信中傳達了太子的哀思。同時,還有一個消息:小妹在兩月前嫁給了皓王。
葉星辭早知此事。回順都的路上,他就從邸報中得知了。楚翊未多評價,只隨意感嘆:恐怕要出亂子。
是啊,小妹怎就跟了皓王?而且如此突然。葉星辭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夏小滿的信,才明白個中秘辛。小妹是被皓王引誘,無媒苟合,奉子成婚。
葉星辭怒火中燒,恨不得把胳膊變得萬丈長,伸到兆安去揍皓王。
在雪裡玩得臉發燙,他回到寧遠堂,將瓷罐擺回臥房的木架,放在那一盆故鄉的草邊,讓鄭昆與故土相伴。草養在溫室,還半綠著。
「等小滿再不請自來,你就能落葉歸根了。」葉星辭跟鄭昆聊天,「從前,我挺煩他突兀登門,一見他心裡就沉甸甸的,現在倒盼著。他跑一趟不容易,一路獨行,容易遇到盜匪,我不便催他來。而且太子的處境更難了,離不開他。你說說,皓王怎麼成我妹夫了?唉……父親肯定也氣壞了吧。不過,如果小妹覺得幸福,那我也沒啥可說的。」
他掏出手帕,細細擦拭罐子,還朝上面呵氣。
「楚獻忠的女兒,不是跟著我們回來了麼。她比玉川公主幸運,有娘和兄弟陪著。將來,她可能會給小皇帝當個妃子?我也不知道。」
葉星辭又給那盆草澆了點水。
「本將軍呢,已經憑斬將奪旗之功,榮升為主衛了,正六品上飆勇將軍,統帥一營兵馬,有一千五百人,是最年輕的將領哦。
順都城外有三座拱衛都城的大營,擎蒼軍、雲昊軍、凱霆軍,共六萬餘人。我在雲昊軍,同時也在五軍都督府做個都督官,可以參與軍務的決策。嘟嘟官,聽起來好像在撒嬌啊,哈哈。
我是被破例拔擢的,還有幾人也憑藉戰功做了都督官,不算大官啦。今天我旬休,所以陪大家玩一會兒。你肯定在想,寧王妃就這樣從軍了,別人知道嗎?
其實,同僚都不知我是王妃。在軍中,我還是葉小五。不過,九爺跟小皇帝和吳大人交了底,當時可有意思啦。回順都之後,小皇帝為凱旋而歸的將領設宴洗塵……」
當時,有屏風相隔,那些共同奮戰的同袍都沒目睹寧王妃的真容。
其實,就算見了,他們也認不出。只會覺得,「她」異乎尋常的食量有點眼熟。
誰能想到,王爺身邊這位雲鬢斜簪、朱唇輕點,華服迤邐的金枝玉葉,是那在戰場斬將奪旗的英勇少年。
宴後,楚翊在勤德殿與皇帝和吳大學士閒談品茗,講廣袤的草原和終年積雪的山峰。
永曆認真聆聽,不時發出感慨。他敘說著對九叔的思念,問起似乎有個少年英才的葉小五。今天沒見著,明日召進宮見一見。
「方才筵席間,陛下已經見過了。」楚翊頓了一頓,「就是臣的妻子。」小五成了名人,又步入行伍,那就不能再瞞著皇上了。他決定主動坦白,換取諒解。
「啊,九嬸就是小五,她化名從軍了?真不簡單。」永曆嘆服不已,擊掌叫好。一個毽子從袖中滾落,他假裝沒看見,用腳踩住。
「王妃捨生忘死,立下大功。朝廷大破喀留軍的戰術,就是基於他的構想。他臨陣應變,失去了一個朋友,還在雪山救了臣的性命。」楚翊對老婆不吝讚美,忽然眸光一閃,掩面哽咽。
「九叔?」永曆不解。
「雪山上,我和王妃掉進冰縫,赤膊取暖,我才發現,他竟是男兒身。」楚翊雙手捂臉,淒切地哭訴,「雪崩了,臣的心態也崩了……當時我都不想活了……」
小皇帝「啊」地張大嘴,稚氣的眉毛猛地一挑,差點飛出腦門。
吳正英也愕然,白鬚髮顫。
楚翊哽咽片刻,才解釋:真正的公主,已在來途中突發急病亡故。臨終前,公主還在為兩國社稷擔憂。她身邊的侍衛、宮女、太監就編造了一個善意的彌天大謊,由其中最聰明貌美的人頂替公主。這些人讀書不多,以為這便是忠義,是為兩國的社稷著想,成為和平的紐帶。
永曆聽得發愣,愕然失語。
「小五心懷愧疚,才視死如歸,他的朋友鄭昆亦是如此。」楚翊痛心道,「臣本想把他綁來,向皇上請罪,又難以取捨。聖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五頂替公主,是為義,而非利。公主的嫁妝,他們也不曾揮霍,還拿出來給百姓施粥。」
永曆沉默許久,才疑惑道:「九叔成婚多時,怎麼才發現?」
楚翊痛苦地擺擺手:「一到夜裡就吹燈拔蠟,什麼都看不見。臣又事務繁忙,清心寡欲。這一點,吳大人可以作證。」
吳正英從震驚中緩過神來,點頭道:「是,王爺新婚燕爾就來理政,在光啟殿從早待到晚,甚至還補了窗紙。」
楚翊又捂住臉,喃喃道:「太可怕了……像噩夢一樣……」
永曆不責怪九嬸欺君,反而安慰九叔,又問:「那九叔能接受嗎?」
楚翊壓住上揚的嘴角,痛苦地點頭,說會慢慢適應,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
「九嬸為朝廷立下大功,朕不追究他假扮公主。九叔能接受就好,你們好好過日子。他既嫁給你,就也是朕的親人。」永曆豁達一笑,面孔稚嫩,心胸卻開闊。
他又道:「這次,楚獻忠反叛,是齊人在背後挑撥是非。但這也有可能是楚獻忠的一面之詞,把責任甩在江南。若他沒野心,誰挑唆得動?如今太平了,我們繼續推行新政,充實國庫,操練兵馬。九嬸就繼續留在軍中效力吧,有個齊人將領反倒是好事,可敦睦邦儀,盡顯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