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葉星辭眉頭一蹙。
營嘯,俗稱炸營,他僅在書上看過,今日居然得見實例。當恐慌漫延,士卒不戰而散。一萬迷茫的潰兵,也擋不住五百騎兵的衝鋒。
「斬了守將。」楚翊斬釘截鐵。
主事駭然抽氣。
葉星辭也驚訝地捂嘴,不禁代入其中,想像那是自己。是啊,軍營不是文縐縐的論道場,軍法如山,法不徇情。
面對張口結舌的兵部主事,楚翊冷硬道:「我不是叫你去執行,我只是,說出了我的決定。」
葉星辭又想:將士們忙於屯田積穀,因疲憊而潰散,是因近幾月不滿餉。主將有失,但情有可原。本來,他們只需操練,無需務農。
心有靈犀似的,楚翊開口解釋這一決定:「是啊,現在軍餉雖提高了,但不滿餉。將士們每日雖照常點卯,操練不減,但也忙於務農、畜牧,還有做買賣的。這些,朝廷也都默許。」
軍餉表面提升,日常操練不減,皆為掩蓋削減軍需的機密。事實上,連甲冑厚度、兵器成色都在暗降,甚至戰馬的給養也變相調低。
楚翊略做停頓,語調猛然上揚,如一記凌厲的回馬槍:「累,戰力可以打折扣,哪怕十個人當一個人用。但不能炸營!不能一觸即潰!當百姓得知他們供養的軍隊潰散而逃,心裡該多絕望?主將罪不容誅,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沒錯!」聽到這裡,葉星辭硬起心腸,也認為主將該殺。
那主事又說起後續:「那伙馬匪訓練有素,兵器精良,極可能是喀留的騎兵假扮。鷹嘴關知府與喀留王交涉,要求其徹查馬匪。對方卻極為敷衍,還輕飄飄地說……」
主事為難地停頓,好像下面的話扎嘴。
在楚翊的逼問下,他才道出楚獻忠那令人怒火中燒的狂言:「說治下生計艱難,盜匪成患在所難免。今後,他將不再納貢,請知府轉告王爺,讓王爺體諒他的難處。」
他娘的,這是欺負楚翊年輕,騎脖子拉屎!葉星辭一拳擊向屏風,咔——白皙的拳頭沖碎精細的鏤刻。
主事一驚。
「反了!」楚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主事又一驚,撲通跪地,仿佛拍的是他的頭。他只是個普通的六品官,在衙署值個普通的夜,卻攤上這麼不普通的事。
第235章 帶著老婆去平叛
楚翊留下當地總督、巡撫、知府等人急遞而來的奏疏,揮手道:「辛苦了,你回兵部衙門吧。」
待那主事退下,他看向屏風上的窟窿,聲音倏然溫柔:「手沒扎著吧?」
「好疼,你給我揉揉。」葉星辭閃出殘破的屏風,笑著伸出手。
楚翊輕揉那泛紅的指節,放在嘴邊呵氣,神情微惱:「楚獻忠膽敢妄為,一是欺我年輕,賭我手腕不硬。二是,他咬准邊軍軍需縮減,於是派出部下扮成馬匪,試探我的底線。一旦讓步,他會得寸進尺。」
「你的底線我都沒探,他倒敢探!」葉星辭怒目切齒,「氣死我了,得治一治他!」
「你有良方?」楚翊眯起眼笑。
葉星辭一擰腰坐進男人懷裡,抱起雙臂,審慎地思索。感覺屁股下有點硌得慌,他若無其事地往前出溜一段,繼續沉思。
半晌,他有條不紊道:「先不撕破臉,繼續叫楚獻忠剿匪,限期十日將那數百馬匪生擒,押送至鷹嘴關發落。送還掠奪的女子、糧食,賠償百姓的損失,修築損毀的塹壕。今年該進貢的馬匹、牛羊,一根毛都不能少,而且現在就要!就對他說:朝廷沒有體諒你的必要,你既歸順稱臣,就該為君父著想,哪有君父為你著想的道理。」
楚翊沉沉地點頭:「對付這種強必寇盜,弱而卑伏的人,一步也不能退。硬碰硬,或許打不起來。退一步,戰事必近一步。」
次日,朝廷的兩道旨意——限期剿匪,即日納貢,飛遞塞北。十多日後,傳來回音。
對於剿匪,楚獻忠稱會做,但需要時間。少則三月,多則半載。對於納貢,一個字:難。兩個字:沒錢。三個字:別逼我。
朝廷又發旨意,召見楚獻忠。楚獻忠託病不來,也不派兒子來。
兩番交涉,耗了近一個月,轉眼已是末伏。暑氣消減,早晚涼爽了,早朝時站位密集的百官不再汗流浹背。
不過,楚翊緊攥的手掌依然密布汗水,那裡攥著國之氣運。他獨坐一椅,聆聽諸臣對楚獻忠的見解。在幾道求穩求安的聲音過後,他握住扶手,擲地有聲,像在棉花上扎了一刀:
「半步也不退。調兵,調糧,備戰!」
御座上的小皇帝點點頭,眼中的怯意化作決意。主戰之臣群聲附和。
表了決心後,楚翊的語氣有所緩和:「當然,打不起來最好,我親自去和楚獻忠交涉。若戰,必須速戰,一戰定勝負。一旦久戰,陷入膠著,南邊恐怕就要有所動作。我們無法承受兩線作戰,那會耗盡國力。所以,在南齊有所反應前,就要徹底壓制楚獻忠。」
「王爺睿智果敢。」吳正英率先肯定他的決策,同時擔憂,「一旦南齊得知我們在塞北用兵,就算不大舉進攻,也會藉機奪取流岩城。」
「我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但我斷定,齊帝不敢。」楚翊堅毅的目光掃過群臣,口吻略帶揶揄,「大家可能也聽說了,前幾個月他啃骨頭差點噎死。他本就畏戰懼死,一心求仙問道。經此一事,更加貪生,絕不會冒險。」
見當女婿的公然奚落岳丈,有的官員面露笑意。
坊間傳言九爺懼內,回去恐怕要被公主罵了。他們不知道,九爺哪有心理負擔,人家娶的是帶把兒的假公主。
早朝過後,朝廷做出決策:增兵調糧。鷹嘴關現有三萬守軍,再調增三萬。相鄰州府立刻徵召民夫,調運糧草,按戰時用度備兩個月。
散朝後,楚翊在光啟殿與政事堂幾位重臣合議細節時,兵部侍郎提議,應從南境調一些打過仗的將領。西北太平十幾年,將士缺乏實戰經驗,曾追隨先皇親征的將領又大多年邁。
楚翊卻說,都一樣,楚獻忠的兵馬也沒經驗。昌齊邊境的一兵一卒都不能動,否則就是撅起屁股引誘人家來打。
說完這個比喻,他不知想到什麼,耳朵莫名的紅了。
得知即將奔赴塞北,或與楚獻忠較量一場,小五「嗚呼」一聲,翻著跟頭去收拾行囊,連夜磨槍,要以侍從身份相隨。
出乎意料,四舅也欲跟隨。
楚翊追問原由,他坦然:「我是個秀才,只能做王府的代長史。我想,跟著你混點功勞苦勞,你這不就有正當理由給我轉正了嘛。」
楚翊同意了,但告訴四舅,不能帶著小相好聽荷。
四舅急了:「你都能帶相好,我不能?!」
楚翊笑道:「我的相好是男的。」
「我讓聽荷也穿男裝,當我的書童。」
「一眼小姑娘。」
「哪隻眼看的?」四舅怪笑著調侃,「你老婆穿女裝,你都看不出來是男的,你那眼都不如肚臍眼!」
楚翊眨了眨兩個「肚臍眼」,想不出反駁之詞,默許了。
臨行前,他將政務託付給政事堂幾位重臣,需要他決策的朝廷要務,可飛馬遞送鷹嘴關。然後,帶著小五去向母妃辭行。
二位母妃千叮萬囑,塞北條件惡劣,聽說十月就下雪,你可千萬別帶你媳婦去啊。她花骨朵兒似的美人,經受不住。
楚翊說,好好好,不帶不帶。轉過天,就帶著媳婦出門了。
**
一路星夜兼程,愈往西北走,天氣愈涼快。
十幾天後,當葉星辭睏倦地踏上鷹嘴關堅聳的城頭時,風中已秋意盎然。這時,江南還沒走出暑熱呢。
這裡是宣州的首府,毗鄰喀留州,從前叫喀留國。站在城牆,能望見牧民的炊煙,聽見放羊時嘹亮的口哨。這的一隻當年羔羊,輾轉到江南,能賣幾十兩銀子。
天空蒼藍澄澈,偶有羽翼闊大的鷲鷹掠過,留下悠長的吟嘯。數座邊軍大營星羅棋布,井然綿延,猶如一張捕捉夢想的巨網。
州界的塹壕蜿蜒如龍,橫亘於廣袤的草原和戈壁。這種塹壕是挖一道深廣數丈的深溝,再將挖出的土壘成土牆。每隔幾里,便有一座土堡,供巡衛的邊軍駐紮,也可作烽火台。
「好遼闊的地界,天可真高啊!」
葉星辭頭一次目睹壯闊的塞北風光,覺得蒼穹高昂,令人心生敬畏。忽然,他被北風裡裹挾的沙塵迷了眼,皺著五官,痛苦地轉向楚翊:「哎呀——」
楚翊連忙將他從頭到腳看了一遍,之後找來清水,叫他洗眼睛。
這些生活化的親密舉動,引得守城衛兵側目挑眉撇嘴,看向葉星辭的眼神略顯鄙薄。
「你看,將士們都戴寬邊帽,能擋風沙。」楚翊道。
葉星辭也覺得剛才太親密了,揉著發紅的眼站遠了些,認真聽楚翊與其他官員將領商談。
營嘯,俗稱炸營,他僅在書上看過,今日居然得見實例。當恐慌漫延,士卒不戰而散。一萬迷茫的潰兵,也擋不住五百騎兵的衝鋒。
「斬了守將。」楚翊斬釘截鐵。
主事駭然抽氣。
葉星辭也驚訝地捂嘴,不禁代入其中,想像那是自己。是啊,軍營不是文縐縐的論道場,軍法如山,法不徇情。
面對張口結舌的兵部主事,楚翊冷硬道:「我不是叫你去執行,我只是,說出了我的決定。」
葉星辭又想:將士們忙於屯田積穀,因疲憊而潰散,是因近幾月不滿餉。主將有失,但情有可原。本來,他們只需操練,無需務農。
心有靈犀似的,楚翊開口解釋這一決定:「是啊,現在軍餉雖提高了,但不滿餉。將士們每日雖照常點卯,操練不減,但也忙於務農、畜牧,還有做買賣的。這些,朝廷也都默許。」
軍餉表面提升,日常操練不減,皆為掩蓋削減軍需的機密。事實上,連甲冑厚度、兵器成色都在暗降,甚至戰馬的給養也變相調低。
楚翊略做停頓,語調猛然上揚,如一記凌厲的回馬槍:「累,戰力可以打折扣,哪怕十個人當一個人用。但不能炸營!不能一觸即潰!當百姓得知他們供養的軍隊潰散而逃,心裡該多絕望?主將罪不容誅,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沒錯!」聽到這裡,葉星辭硬起心腸,也認為主將該殺。
那主事又說起後續:「那伙馬匪訓練有素,兵器精良,極可能是喀留的騎兵假扮。鷹嘴關知府與喀留王交涉,要求其徹查馬匪。對方卻極為敷衍,還輕飄飄地說……」
主事為難地停頓,好像下面的話扎嘴。
在楚翊的逼問下,他才道出楚獻忠那令人怒火中燒的狂言:「說治下生計艱難,盜匪成患在所難免。今後,他將不再納貢,請知府轉告王爺,讓王爺體諒他的難處。」
他娘的,這是欺負楚翊年輕,騎脖子拉屎!葉星辭一拳擊向屏風,咔——白皙的拳頭沖碎精細的鏤刻。
主事一驚。
「反了!」楚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主事又一驚,撲通跪地,仿佛拍的是他的頭。他只是個普通的六品官,在衙署值個普通的夜,卻攤上這麼不普通的事。
第235章 帶著老婆去平叛
楚翊留下當地總督、巡撫、知府等人急遞而來的奏疏,揮手道:「辛苦了,你回兵部衙門吧。」
待那主事退下,他看向屏風上的窟窿,聲音倏然溫柔:「手沒扎著吧?」
「好疼,你給我揉揉。」葉星辭閃出殘破的屏風,笑著伸出手。
楚翊輕揉那泛紅的指節,放在嘴邊呵氣,神情微惱:「楚獻忠膽敢妄為,一是欺我年輕,賭我手腕不硬。二是,他咬准邊軍軍需縮減,於是派出部下扮成馬匪,試探我的底線。一旦讓步,他會得寸進尺。」
「你的底線我都沒探,他倒敢探!」葉星辭怒目切齒,「氣死我了,得治一治他!」
「你有良方?」楚翊眯起眼笑。
葉星辭一擰腰坐進男人懷裡,抱起雙臂,審慎地思索。感覺屁股下有點硌得慌,他若無其事地往前出溜一段,繼續沉思。
半晌,他有條不紊道:「先不撕破臉,繼續叫楚獻忠剿匪,限期十日將那數百馬匪生擒,押送至鷹嘴關發落。送還掠奪的女子、糧食,賠償百姓的損失,修築損毀的塹壕。今年該進貢的馬匹、牛羊,一根毛都不能少,而且現在就要!就對他說:朝廷沒有體諒你的必要,你既歸順稱臣,就該為君父著想,哪有君父為你著想的道理。」
楚翊沉沉地點頭:「對付這種強必寇盜,弱而卑伏的人,一步也不能退。硬碰硬,或許打不起來。退一步,戰事必近一步。」
次日,朝廷的兩道旨意——限期剿匪,即日納貢,飛遞塞北。十多日後,傳來回音。
對於剿匪,楚獻忠稱會做,但需要時間。少則三月,多則半載。對於納貢,一個字:難。兩個字:沒錢。三個字:別逼我。
朝廷又發旨意,召見楚獻忠。楚獻忠託病不來,也不派兒子來。
兩番交涉,耗了近一個月,轉眼已是末伏。暑氣消減,早晚涼爽了,早朝時站位密集的百官不再汗流浹背。
不過,楚翊緊攥的手掌依然密布汗水,那裡攥著國之氣運。他獨坐一椅,聆聽諸臣對楚獻忠的見解。在幾道求穩求安的聲音過後,他握住扶手,擲地有聲,像在棉花上扎了一刀:
「半步也不退。調兵,調糧,備戰!」
御座上的小皇帝點點頭,眼中的怯意化作決意。主戰之臣群聲附和。
表了決心後,楚翊的語氣有所緩和:「當然,打不起來最好,我親自去和楚獻忠交涉。若戰,必須速戰,一戰定勝負。一旦久戰,陷入膠著,南邊恐怕就要有所動作。我們無法承受兩線作戰,那會耗盡國力。所以,在南齊有所反應前,就要徹底壓制楚獻忠。」
「王爺睿智果敢。」吳正英率先肯定他的決策,同時擔憂,「一旦南齊得知我們在塞北用兵,就算不大舉進攻,也會藉機奪取流岩城。」
「我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但我斷定,齊帝不敢。」楚翊堅毅的目光掃過群臣,口吻略帶揶揄,「大家可能也聽說了,前幾個月他啃骨頭差點噎死。他本就畏戰懼死,一心求仙問道。經此一事,更加貪生,絕不會冒險。」
見當女婿的公然奚落岳丈,有的官員面露笑意。
坊間傳言九爺懼內,回去恐怕要被公主罵了。他們不知道,九爺哪有心理負擔,人家娶的是帶把兒的假公主。
早朝過後,朝廷做出決策:增兵調糧。鷹嘴關現有三萬守軍,再調增三萬。相鄰州府立刻徵召民夫,調運糧草,按戰時用度備兩個月。
散朝後,楚翊在光啟殿與政事堂幾位重臣合議細節時,兵部侍郎提議,應從南境調一些打過仗的將領。西北太平十幾年,將士缺乏實戰經驗,曾追隨先皇親征的將領又大多年邁。
楚翊卻說,都一樣,楚獻忠的兵馬也沒經驗。昌齊邊境的一兵一卒都不能動,否則就是撅起屁股引誘人家來打。
說完這個比喻,他不知想到什麼,耳朵莫名的紅了。
得知即將奔赴塞北,或與楚獻忠較量一場,小五「嗚呼」一聲,翻著跟頭去收拾行囊,連夜磨槍,要以侍從身份相隨。
出乎意料,四舅也欲跟隨。
楚翊追問原由,他坦然:「我是個秀才,只能做王府的代長史。我想,跟著你混點功勞苦勞,你這不就有正當理由給我轉正了嘛。」
楚翊同意了,但告訴四舅,不能帶著小相好聽荷。
四舅急了:「你都能帶相好,我不能?!」
楚翊笑道:「我的相好是男的。」
「我讓聽荷也穿男裝,當我的書童。」
「一眼小姑娘。」
「哪隻眼看的?」四舅怪笑著調侃,「你老婆穿女裝,你都看不出來是男的,你那眼都不如肚臍眼!」
楚翊眨了眨兩個「肚臍眼」,想不出反駁之詞,默許了。
臨行前,他將政務託付給政事堂幾位重臣,需要他決策的朝廷要務,可飛馬遞送鷹嘴關。然後,帶著小五去向母妃辭行。
二位母妃千叮萬囑,塞北條件惡劣,聽說十月就下雪,你可千萬別帶你媳婦去啊。她花骨朵兒似的美人,經受不住。
楚翊說,好好好,不帶不帶。轉過天,就帶著媳婦出門了。
**
一路星夜兼程,愈往西北走,天氣愈涼快。
十幾天後,當葉星辭睏倦地踏上鷹嘴關堅聳的城頭時,風中已秋意盎然。這時,江南還沒走出暑熱呢。
這裡是宣州的首府,毗鄰喀留州,從前叫喀留國。站在城牆,能望見牧民的炊煙,聽見放羊時嘹亮的口哨。這的一隻當年羔羊,輾轉到江南,能賣幾十兩銀子。
天空蒼藍澄澈,偶有羽翼闊大的鷲鷹掠過,留下悠長的吟嘯。數座邊軍大營星羅棋布,井然綿延,猶如一張捕捉夢想的巨網。
州界的塹壕蜿蜒如龍,橫亘於廣袤的草原和戈壁。這種塹壕是挖一道深廣數丈的深溝,再將挖出的土壘成土牆。每隔幾里,便有一座土堡,供巡衛的邊軍駐紮,也可作烽火台。
「好遼闊的地界,天可真高啊!」
葉星辭頭一次目睹壯闊的塞北風光,覺得蒼穹高昂,令人心生敬畏。忽然,他被北風裡裹挾的沙塵迷了眼,皺著五官,痛苦地轉向楚翊:「哎呀——」
楚翊連忙將他從頭到腳看了一遍,之後找來清水,叫他洗眼睛。
這些生活化的親密舉動,引得守城衛兵側目挑眉撇嘴,看向葉星辭的眼神略顯鄙薄。
「你看,將士們都戴寬邊帽,能擋風沙。」楚翊道。
葉星辭也覺得剛才太親密了,揉著發紅的眼站遠了些,認真聽楚翊與其他官員將領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