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楚翊輕搖摺扇,問:「你快過生日了,想要什麼禮物?最近家裡難得寬裕。」
羅雨沉吟片刻,條理清晰道:「王爺,我把你給我買禮物的錢,存在你這。你娶妻時,我就不送賀禮了。」在楚翊的笑聲中,他又道:「離都之後,我們去哪?」
「晟州,翠屏府,楊榛的老家。」楚翊幽幽地說,「我覺得,那裡有一個機會,能讓瑞王迎娶公主的美夢泡湯。他和他親家,一定做了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等我查清楚,再告訴你。」
羅雨面露擔憂:「可是,那樣你就沒時間調戲公主了。」
「呃……那叫談情說愛,互通心意。」楚翊用摺扇掩面,尷尬地乾咳一聲,「我把她帶在身邊,不就行了?」
「我也差點有機會談情說愛來著。」羅雨折了一根柳枝把玩,隨口講起一樁童年往事,「我小時候,有一天難得出去,認識個放羊女孩兒。扎著兩個小辮,特別漂亮。我倆玩了一天,能想到的遊戲都玩了。臨別前,她說:哎,咱們來比誰尿得遠吧!我說:那你肯定比不過我。然後,她脫下褲子,站在那開始放水。結果是,他贏了。」
「哈哈,男孩兒?哈哈哈,太好笑了。」楚翊不厚道地朗聲大笑,前仰後合,扶住最近的一株柳樹,「你們還一起撒尿?哈哈哈,天吶,本王要被逗死了!」
第74章 誰編的?真有才!
一早,楚翊步入光啟殿時,政事堂幾位大臣正在向瑞王道喜,慶王也笑裡藏刀地祝賀。
楚翊協助兩位兄長批閱奏章直到中午,正要用膳,太皇太后宮中的太監跑來了。對方呼哧粗喘,含淚急切道:「三爺,四爺,九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絕食了,你們快去勸勸吧!」
「什麼?!」三人霍然起身。
母親餓著,兒子怎敢安坐進食。老太太身體硬朗,就算餓三天都無礙,但出於孝道,必須去跪勸。
三人匆匆入後宮,瑞王步履如飛,同時厲聲詰問:「快說,怎麼回事?昨日剛過壽辰,她老人家難得開心,誰敢惹她生氣?本王非打死這人不可!」
「哎呦,誰敢吶!」那太監細聲細氣地惶恐道,「三位王爺一直在光啟殿忙於政務,有所不知。從今早開始,城裡就在傳一首童謠,此刻已然滿城皆知。不知怎麼,傳到了太皇太后耳中。」
「什麼童謠?」楚翊蹙眉。
太監瞪眼縮脖,恐慌地搖頭:「借奴婢十個膽子,也不敢說啊,王爺待會兒就知道了。」
兄弟三個趕到老人家的寢宮時,發現太后、皇帝都在。前者柔聲寬慰,後者正苦勸:「祖母,您就吃一點吧,朕心裡難受。」
吳正英袖著手,垂首恭立一旁。按禮,他不該進後宮。想必皇帝接到消息時,正在他的陪伴下讀書,便也一道跟來了。
老太太虛著眼,斜倚坐榻,貼身侍婢立於其後輕打團扇,將風送入那急促起伏的蒼老胸膛。
見兒子來了,她長吁一口氣:「哀家這一生,侍奉公婆,生兒育女,料理六宮,教導晚輩,沒貪過一天清閒。操了一輩子心,到頭來,落得個偏心的惡名……還吃什麼飯?我一個連水都端不平的老太太,配吃飯嗎?餓死算了!」
「唉,這可如何是好。」永曆向三位皇叔投去求助的目光。
「兒子跟你一起餓著。」瑞王痛心極了,晃蕩著一副魁梧的身軀走近,跪在榻前,握住親娘的手,「究竟怎麼回事?誰惹母后不悅?」
「你自己看吧。」老太太用手帕沾了沾眼角的淚痕,咬牙切齒道,「彩雲,把那東西拿給瑞王。」
身後的婢女應了一聲,表情凝重地取來一張疊起的紙。瑞王皺眉奪過,抖開略一閱覽,雙目倏而怒睜,將紙一團,伴著咆哮狠狠丟在地上:「這是誰編的?誰編的?!膽敢侮辱皇祖母,誅他九族!!」
慶王平靜地拾起紙團,展開掃一眼,憤懣地哼一聲,接著遞給楚翊。楚翊接過一看,咬住下唇,差點笑出來。
紙上,記載著那首傳遍全城的童謠:
皇城根,老壽星,一碗水端不平。
老蟾蜍,愛蛤蟆,一窩喜歡一窩。
豬蹄煮了一千滾兒,一直朝里彎彎。
心裡擺不正大秤砣,總往一邊偏偏。
通篇諷刺太皇太后偏心。蛤蟆和蟾蜍長得像,暗諷老太太偏愛親兒子。豬蹄無論煮多久,都朝里拐,在說其他兒子無論多孝順,也改變不了老太太厚此薄彼的本質。
楚翊又將紙團起,不動聲色地朝慶王瞟一眼。
「哀家是老蟾蜍?是鍋里的豬蹄子?天吶……」老太太痛心地闔起眼,不再說話,連臉上的紋路都漲紅了。
楚翊想,她並非憤怒,而是羞恥。她不顧最初的旨意,當眾指婚,逼皇帝開口祝賀時,就該料到會有人說長道短。雖然,生事者自己也居心叵測,但偏心確是事實。
楚翊又瞥一眼四哥,嘴上說著車軲轆話,勸老太太別動氣,同時暗自惱火。不用猜,就是慶王編排的好戲。只有他有這個能力,讓一首童謠半天傳遍全城。
但是,這是一步自以為高明的臭棋!
「查,查源頭!必須查出始作俑者!凡是能抓的,都抓起來,嚴刑拷問!」瑞王為母親撫著後背順氣,如惡虎般嘶吼,同時意味深長地剜了慶王一眼。
「三哥,你喊什麼?皇上還沒說話呢。」慶王看一眼被瑞王震懾住的小皇帝,口吻溫和懇切,「新君繼位,哪有一邊大赦天下,一邊肆意逮捕的道理,豈不讓事情愈演愈烈。何況,這胡編的童謠,不一定就是針對母后。她老人家形端表正,何曾偏心過。昨日過壽,難得高興多飲幾杯,隨口說了幾句而已,大不必在意這些市井亂言。」
「四哥這話在理。」楚翊附和道,「母后放寬心,身體要緊。」
他明白慶王的用意,想用輿情迫使老太太以醉酒為由,收回成命。他之所以說,這是一步自以為高明的臭棋,就是斷定老太太已經鐵了心要幫兒子,絕不會因區區非議而改口。何況,一旦改口,就更坐實她心虛。
更要緊的是,昨日指婚,皇帝也開了口。
若撤銷,吳正英將會頭一個反對。並非他收了瑞王的好處,而是因為,假如聖意輕易被非議裹挾,金口御言可以隨意反悔,那今後任何人想做什麼,只需激發輿情、煽動民意,不就能達成目的了?帝王必須確保,沒有任何意志,能凌駕於皇權之上。
慶王這步臭棋一出,反而是給板上釘釘的婚事,又加了一錘子。想到這,楚翊惱火地暗暗攥拳,恨不得照著四哥腦袋懟一下子。真是利令智昏!
「既然民間有非議,那三叔和公主的婚事,是就這麼敲定,還是再議……」永曆小皇帝猶疑著開口,瞟向師傅。果如楚翊所料,吳正英微微搖頭,示意他別說話。
「老四,老九。」老太太睜開眼,竟然直接把話說開,「哀家成全了老三和公主,你們心裡,是不是也不是滋味兒?尤其是你,老四。哀家聽說,你也常往永固園跑,對公主很上心。你也覺得,哀家偏愛你三哥嗎?」
慶王愣了一下,眼中寫著「這不是廢話麼」,卻故作灑脫,假意一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弟兄不和鄰里欺,兒臣從未這麼想。」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寬心了,也能吃得下飯了。」老太太舒心一笑,揣著明白裝糊塗,用母親的身份力壓慶王。她坐直身體,沉下面孔,目光幽冷,乾脆地終結此事:「這童謠,已經傳唱過的,暫不追究。誰再敢繼續傳,直接把嘴縫上。幾天之後,就沒人記得這事了。」
老太太終於開始進膳,大家都鬆了口氣,慶王則憋著氣。
離開後宮,楚翊沒回光啟殿,隨意找了個藉口去通政司。朝廷和各地的所有章疏,其原件都封存在通政司的架閣庫。各地方官上折,在收到帶有硃批的回覆後,也須定期將原件繳回。
見他登門,當值官吏立即起身見禮,命人奉茶。
「不必麻煩,本王是來繳回一封帶有先皇御筆硃批的奏摺。」楚翊開門見山,從袖中取出摺子,恭謹地展開,「這是本王奉旨迎接玉川公主來都的路上,遞給先皇的摺子。後來事務繁多,一直忘了繳回,是本王疏忽了。」
「王爺稍候。」
官吏請來上司,通政司的一位參議。參議雙手接過奏摺,殷勤一笑:「無妨。下官會送回架閣庫,妥善封存。」
楚翊卻又將摺子拿回,誠懇道:「這封奏摺對我意義非凡,是先皇留給我的最後的墨寶。可不可以,由我親自去封存?」
「這……」參議有點犯難。
「你看,這上面還寫著,『九弟辛苦,途中珍重』,」楚翊給對方展示硃批,真情流露,動容地紅了眼眶,「說實話,我實在捨不得交回來,但是朝廷有規章制度。」
參議哪敢質疑皇家的手足親情,取了鑰匙,將這位皇九叔引至架閣庫。陳舊的紙張氣息撲面而來,夾雜著防蠹防腐的薰香。
羅雨沉吟片刻,條理清晰道:「王爺,我把你給我買禮物的錢,存在你這。你娶妻時,我就不送賀禮了。」在楚翊的笑聲中,他又道:「離都之後,我們去哪?」
「晟州,翠屏府,楊榛的老家。」楚翊幽幽地說,「我覺得,那裡有一個機會,能讓瑞王迎娶公主的美夢泡湯。他和他親家,一定做了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等我查清楚,再告訴你。」
羅雨面露擔憂:「可是,那樣你就沒時間調戲公主了。」
「呃……那叫談情說愛,互通心意。」楚翊用摺扇掩面,尷尬地乾咳一聲,「我把她帶在身邊,不就行了?」
「我也差點有機會談情說愛來著。」羅雨折了一根柳枝把玩,隨口講起一樁童年往事,「我小時候,有一天難得出去,認識個放羊女孩兒。扎著兩個小辮,特別漂亮。我倆玩了一天,能想到的遊戲都玩了。臨別前,她說:哎,咱們來比誰尿得遠吧!我說:那你肯定比不過我。然後,她脫下褲子,站在那開始放水。結果是,他贏了。」
「哈哈,男孩兒?哈哈哈,太好笑了。」楚翊不厚道地朗聲大笑,前仰後合,扶住最近的一株柳樹,「你們還一起撒尿?哈哈哈,天吶,本王要被逗死了!」
第74章 誰編的?真有才!
一早,楚翊步入光啟殿時,政事堂幾位大臣正在向瑞王道喜,慶王也笑裡藏刀地祝賀。
楚翊協助兩位兄長批閱奏章直到中午,正要用膳,太皇太后宮中的太監跑來了。對方呼哧粗喘,含淚急切道:「三爺,四爺,九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絕食了,你們快去勸勸吧!」
「什麼?!」三人霍然起身。
母親餓著,兒子怎敢安坐進食。老太太身體硬朗,就算餓三天都無礙,但出於孝道,必須去跪勸。
三人匆匆入後宮,瑞王步履如飛,同時厲聲詰問:「快說,怎麼回事?昨日剛過壽辰,她老人家難得開心,誰敢惹她生氣?本王非打死這人不可!」
「哎呦,誰敢吶!」那太監細聲細氣地惶恐道,「三位王爺一直在光啟殿忙於政務,有所不知。從今早開始,城裡就在傳一首童謠,此刻已然滿城皆知。不知怎麼,傳到了太皇太后耳中。」
「什麼童謠?」楚翊蹙眉。
太監瞪眼縮脖,恐慌地搖頭:「借奴婢十個膽子,也不敢說啊,王爺待會兒就知道了。」
兄弟三個趕到老人家的寢宮時,發現太后、皇帝都在。前者柔聲寬慰,後者正苦勸:「祖母,您就吃一點吧,朕心裡難受。」
吳正英袖著手,垂首恭立一旁。按禮,他不該進後宮。想必皇帝接到消息時,正在他的陪伴下讀書,便也一道跟來了。
老太太虛著眼,斜倚坐榻,貼身侍婢立於其後輕打團扇,將風送入那急促起伏的蒼老胸膛。
見兒子來了,她長吁一口氣:「哀家這一生,侍奉公婆,生兒育女,料理六宮,教導晚輩,沒貪過一天清閒。操了一輩子心,到頭來,落得個偏心的惡名……還吃什麼飯?我一個連水都端不平的老太太,配吃飯嗎?餓死算了!」
「唉,這可如何是好。」永曆向三位皇叔投去求助的目光。
「兒子跟你一起餓著。」瑞王痛心極了,晃蕩著一副魁梧的身軀走近,跪在榻前,握住親娘的手,「究竟怎麼回事?誰惹母后不悅?」
「你自己看吧。」老太太用手帕沾了沾眼角的淚痕,咬牙切齒道,「彩雲,把那東西拿給瑞王。」
身後的婢女應了一聲,表情凝重地取來一張疊起的紙。瑞王皺眉奪過,抖開略一閱覽,雙目倏而怒睜,將紙一團,伴著咆哮狠狠丟在地上:「這是誰編的?誰編的?!膽敢侮辱皇祖母,誅他九族!!」
慶王平靜地拾起紙團,展開掃一眼,憤懣地哼一聲,接著遞給楚翊。楚翊接過一看,咬住下唇,差點笑出來。
紙上,記載著那首傳遍全城的童謠:
皇城根,老壽星,一碗水端不平。
老蟾蜍,愛蛤蟆,一窩喜歡一窩。
豬蹄煮了一千滾兒,一直朝里彎彎。
心裡擺不正大秤砣,總往一邊偏偏。
通篇諷刺太皇太后偏心。蛤蟆和蟾蜍長得像,暗諷老太太偏愛親兒子。豬蹄無論煮多久,都朝里拐,在說其他兒子無論多孝順,也改變不了老太太厚此薄彼的本質。
楚翊又將紙團起,不動聲色地朝慶王瞟一眼。
「哀家是老蟾蜍?是鍋里的豬蹄子?天吶……」老太太痛心地闔起眼,不再說話,連臉上的紋路都漲紅了。
楚翊想,她並非憤怒,而是羞恥。她不顧最初的旨意,當眾指婚,逼皇帝開口祝賀時,就該料到會有人說長道短。雖然,生事者自己也居心叵測,但偏心確是事實。
楚翊又瞥一眼四哥,嘴上說著車軲轆話,勸老太太別動氣,同時暗自惱火。不用猜,就是慶王編排的好戲。只有他有這個能力,讓一首童謠半天傳遍全城。
但是,這是一步自以為高明的臭棋!
「查,查源頭!必須查出始作俑者!凡是能抓的,都抓起來,嚴刑拷問!」瑞王為母親撫著後背順氣,如惡虎般嘶吼,同時意味深長地剜了慶王一眼。
「三哥,你喊什麼?皇上還沒說話呢。」慶王看一眼被瑞王震懾住的小皇帝,口吻溫和懇切,「新君繼位,哪有一邊大赦天下,一邊肆意逮捕的道理,豈不讓事情愈演愈烈。何況,這胡編的童謠,不一定就是針對母后。她老人家形端表正,何曾偏心過。昨日過壽,難得高興多飲幾杯,隨口說了幾句而已,大不必在意這些市井亂言。」
「四哥這話在理。」楚翊附和道,「母后放寬心,身體要緊。」
他明白慶王的用意,想用輿情迫使老太太以醉酒為由,收回成命。他之所以說,這是一步自以為高明的臭棋,就是斷定老太太已經鐵了心要幫兒子,絕不會因區區非議而改口。何況,一旦改口,就更坐實她心虛。
更要緊的是,昨日指婚,皇帝也開了口。
若撤銷,吳正英將會頭一個反對。並非他收了瑞王的好處,而是因為,假如聖意輕易被非議裹挾,金口御言可以隨意反悔,那今後任何人想做什麼,只需激發輿情、煽動民意,不就能達成目的了?帝王必須確保,沒有任何意志,能凌駕於皇權之上。
慶王這步臭棋一出,反而是給板上釘釘的婚事,又加了一錘子。想到這,楚翊惱火地暗暗攥拳,恨不得照著四哥腦袋懟一下子。真是利令智昏!
「既然民間有非議,那三叔和公主的婚事,是就這麼敲定,還是再議……」永曆小皇帝猶疑著開口,瞟向師傅。果如楚翊所料,吳正英微微搖頭,示意他別說話。
「老四,老九。」老太太睜開眼,竟然直接把話說開,「哀家成全了老三和公主,你們心裡,是不是也不是滋味兒?尤其是你,老四。哀家聽說,你也常往永固園跑,對公主很上心。你也覺得,哀家偏愛你三哥嗎?」
慶王愣了一下,眼中寫著「這不是廢話麼」,卻故作灑脫,假意一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弟兄不和鄰里欺,兒臣從未這麼想。」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寬心了,也能吃得下飯了。」老太太舒心一笑,揣著明白裝糊塗,用母親的身份力壓慶王。她坐直身體,沉下面孔,目光幽冷,乾脆地終結此事:「這童謠,已經傳唱過的,暫不追究。誰再敢繼續傳,直接把嘴縫上。幾天之後,就沒人記得這事了。」
老太太終於開始進膳,大家都鬆了口氣,慶王則憋著氣。
離開後宮,楚翊沒回光啟殿,隨意找了個藉口去通政司。朝廷和各地的所有章疏,其原件都封存在通政司的架閣庫。各地方官上折,在收到帶有硃批的回覆後,也須定期將原件繳回。
見他登門,當值官吏立即起身見禮,命人奉茶。
「不必麻煩,本王是來繳回一封帶有先皇御筆硃批的奏摺。」楚翊開門見山,從袖中取出摺子,恭謹地展開,「這是本王奉旨迎接玉川公主來都的路上,遞給先皇的摺子。後來事務繁多,一直忘了繳回,是本王疏忽了。」
「王爺稍候。」
官吏請來上司,通政司的一位參議。參議雙手接過奏摺,殷勤一笑:「無妨。下官會送回架閣庫,妥善封存。」
楚翊卻又將摺子拿回,誠懇道:「這封奏摺對我意義非凡,是先皇留給我的最後的墨寶。可不可以,由我親自去封存?」
「這……」參議有點犯難。
「你看,這上面還寫著,『九弟辛苦,途中珍重』,」楚翊給對方展示硃批,真情流露,動容地紅了眼眶,「說實話,我實在捨不得交回來,但是朝廷有規章制度。」
參議哪敢質疑皇家的手足親情,取了鑰匙,將這位皇九叔引至架閣庫。陳舊的紙張氣息撲面而來,夾雜著防蠹防腐的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