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他也真的想她了。
*
四月六日,淮南路災民已聚集在東京城外多日,有官員私放災民入城,一時間城內百姓人心惶惶。
齊珩收到了畫師所作《旱災流民圖》,掘觀音土,易子而食,背景是枯萎的麥苗,畫面的刺激過於強烈和明顯讓齊珩蹙眉,同流民圖所呈還有賦予畫上的紙條。
畫師言辭懇切,語氣犀利:陛下觀圖,行言之事,若十日不雨,斬余宣德門外。
齊珩將所有得到的匯總,寫奏章,朝堂上呈上,與王相分庭抗禮,引起朝堂軒然。
第二日,官家下召,暫停新法。
聞官家近侍言,官家攬圖長嘆,枯坐一夜。齊珩對此沒有什麼表情,為君者,自當如此做給所有人看。
第三日,官家命人調查受災情況。
第四日,突降暴雨,自東京往北,覆蓋整個淮南路,朝中不支持變法的保守一派當即宣稱,「陛下止新法,天乃雨。」
一時德政感天之驗響徹整個東京城。
王相在暴雨中淋了三個時辰,最後無奈大笑,笑中帶哭,怒罵老天,「蒼天負我,如覆薄冰行世路,步步皆陷,不見半分明月照行途。」
無人敢向前勸慰。
「天若有意折磨人,何必假慈悲給希望?先賜微光又奪去,不如始終在黑暗。」他手指蒼天,腳步踉蹌後退,最後跌在地,大半輩子磋磨已過,抱負終碎。
「大相公!」有小廝冒雨來報,「翰林學士齊大人求見。」
*
暴雨下了兩天兩夜。
待雨停入朝,所有人都知道了,王相已自請罷相。官家已下旨進行賑災,發放官倉糧,減免淮南賦稅,一時間民歡喜悅。
終還是過不去心裡的坎,那日齊珩亦在雨中矗立良久,拿著造假的和虛構地方的標紅文書,去丞相府拜見。
他知道,一旦王相拿此大做文章,他的罪名最小也是流放。可他依舊去了,把把柄親手送到了王相手中。
但王相卻放了他一馬。
王相亦知,這不過是一個身先士卒的棋子,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
罷了,他已年老,談何以東山再起。
而齊珩,尚且年輕。
不考慮政治站隊,兩個人才真正開始和平對話。
「你真覺得我的新法有錯?」終是不甘,王相問齊珩。
齊珩淡淡酌飲一杯酒,「沒有對錯,看你的目的如何。官家所求,不過是充盈國庫,通過新法,做到了,所以是對的。而王相所求,百姓安居樂業,脫離貧困……」齊珩搖搖頭,「自是錯的。」
「竟不若你一個黃毛小兒看問題透徹。」王相亦飲酒,自嘲道。
「太想去做成一件事,反而容易一葉障目。」齊珩抬眸,「公自有如此文韜,實該以小博大,從小做起。先一縣城,再一府城,再一路。」
王相若有所思。
五月初,旱災新法之事已經告一段落,涉及的那些官員已被調職或罷免,而齊珩被任命為參知政事。
提升如此之快的參知政事,著實罕見。
然第二日,參知政事遞交辭呈,自請辭去官職,更是成了整個東京城的熱議。
剛當上高官就遞辭呈,更是罕見。
「朕不明白。」齊珩再次提辭官之事,令皇帝深感不解。
「齊珩自認愚鈍,只知直道而行,不諳變通之術,無補於朝政,心思如白紙一張,反成陛下之累。」齊珩道。
離與阿嶼約定時間已逾七日,儘管已寫信回去告知阿嶼京城情況,齊珩亦有些擔憂,有個虎視眈眈的聞琅在,他無法放心,越快回去越好。
「齊卿,朕欣賞的便是你這份白紙一樣的內心,乾淨可塑。」皇帝沉默良久,還是忍不住挽留,但他亦知齊珩的固執之心,此間不同於一年前,他再無可栓他之事。
「陛下,臣心意已決。」齊珩突然下跪。
他不知皇帝對他為何總是親切,甚至循循善誘不帶任何功利。
他知太后緣何喜他,大娘娘總愛召他入宮談些詩詞論些詩賦。
她說他很像還為太子時的皇帝,眸子裡透著的是乾淨,黑是黑白是白,讓她總覺得自己還是皇后時,所以總愛叫他到宮裡來。
大抵是步入中年總會在年輕人身上尋找自己當年的影子,齊珩又實是可塑之才,皇帝總是不忍放明珠暗去,「卿不曾向我求江寧知府一職,既然不欲留京,朕便許你此職。」
齊珩的眼睛透著三分怔忡,還是搖了搖頭,「臣有罪,每念此處,輒夜不能寐。在位也是尸位素餐,懇請陛下體察下情,允准草職還鄉,閉門思過。」
「起來吧。」又是很長一段時間沉默,皇帝終於緩緩扶起他,「朕且准你三月之假,三月後江寧知府致仕,若那時你還是執意如此,就到那時遞摺子再說。」
「陛下。」齊珩還欲再分說幾句。
「退下,」皇帝轉身不再聽,「朕累了。」
曾經,他也不願坐這皇帝的龍椅。
可這萬人敬仰的龍椅寶座和江山如今是他掙不開的枷鎖,他拉上來一個一個的人陪他,再把一個一個的人踢下去。
若有的選,他亦不願做權衡利弊鳥盡藏弓、兔死狗烹之人。他寧願是那一貧窮書生,至少不必為了仁君二字,耗盡一生。
*
齊珩辭官的消息,江寧府最先知道的聞琅。他在京有朋友有曾為官的同僚,即使調離東京城,亦未斷了聯繫。
聞琅將手中的信件狠狠攥成一團,擲了出去。
齊珩這個懦夫,放著大好前程不走,竟然辭官,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他的目光簡直短淺至極!
聞琅猜到災情的發展走向愈演愈烈,既然齊珩選擇辭官,他必是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本該高升也的確高升,想來是承受不住心裡的煎熬,才選擇辭官。
他先前想如果能把阿嶼放心交給他,簡直就是個錯誤。
無官職在身,他拿什麼護阿嶼一生。庸人自擾的逃兵,沒有些心狠手辣的心思拿什麼爭權,一輩子只配做個田舍翁的懦夫。
想必齊珩此間也定是萎靡不振的。
他希望阿嶼每日是快快樂樂的,並不是去安慰他的。
聞琅幾乎恨鐵不成鋼,本就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會相讓,也是看在齊珩是個有謀略有行動的份上,把阿嶼放心交給他,那時自己是死是活都沒有關係。
如果她幸福,他就死去。如果她不幸福,他就搶回來。
可如今那些心思全部消失殆盡。
聞琅將桌上的瓷瓶打碎,抓起瓷片,割開那癒合得還存留疤痕的手腕,任血液蔓延。
阿嶼,別怕,我會護你一生。
他知道能拿捏吃軟不吃硬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傷以換取她的同情。
季青進來的時候血液已經蔓延一地,傷口凝結,眼看著聞琅還要再劃,他上前攥住他的手,不讓那血再流,卻止不住,「公子!」
他震驚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明明不是都照著好的發展,明明公子近來總是愛笑……不知不覺中季青已經淚流滿面。
「去叫阿嶼,照實說。」聞琅蒼白的嘴唇張開命令著。
季青慌不迭地按照所說去做,他的腦子是懵的。連應該先去叫大夫也不記得,只記得公子所說的,去找蘇嶼 。
去找蘇嶼。
聞琅用另一隻手從懷裡掏蘇嶼給他的那個手鐲。
可是沒摸到,怎麼也摸不到。
他突然感覺眼前有些模糊,努力眨了眨眼睛,只能看到的是蘇嶼模糊的臉,他緩緩伸出手去摸她的臉,只摸到一個虛影。
阿嶼,別怕,我自當護你一生周全,你別怕。
*
聞琅再次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日中午,他手腕的傷口已被大夫妥善處理好,睜眼卻看見坐在窗邊看窗外的蘇嶼。
「阿嶼……」他啞著聲音叫她。
蘇嶼回過神來,「你醒了。」
她的聲音透著濃重的鼻音,轉過來的臉上也似有淚色,她但凡哭過,鼻尖就有些微紅。
想來,她一定是哭過了。
讓她難過了,是他的不是。
事實上蘇嶼自聞琅在床上躺著昏迷,她枯坐了一夜,直到天亮,她目不轉睛地看著窗外。
不時會有麻雀,偶爾會有一隻大點的白鴿飛過,最讓她好奇的是那片葉子,明明搖搖欲墜的模樣,一夜都過去了,風也吹過,為何不掉下來?
蘇嶼又下意識地往那看了。
「在看什麼。」聞琅問。
「在看那片葉子,」蘇嶼不藏不掖,照實回答。她端過來桌邊的藥遞給聞琅。
兩人都絕口不提聞琅昨日割腕自盡的事。
聞琅看著蘇嶼的側臉,她仿若沒了生機一般,可放任她去齊珩身邊受苦,他做不到。
齊珩幫不了她什麼,他已經出局了。
「阿嶼,我們成婚吧。」良久,聞琅喝完藥,突兀地來了一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
四月六日,淮南路災民已聚集在東京城外多日,有官員私放災民入城,一時間城內百姓人心惶惶。
齊珩收到了畫師所作《旱災流民圖》,掘觀音土,易子而食,背景是枯萎的麥苗,畫面的刺激過於強烈和明顯讓齊珩蹙眉,同流民圖所呈還有賦予畫上的紙條。
畫師言辭懇切,語氣犀利:陛下觀圖,行言之事,若十日不雨,斬余宣德門外。
齊珩將所有得到的匯總,寫奏章,朝堂上呈上,與王相分庭抗禮,引起朝堂軒然。
第二日,官家下召,暫停新法。
聞官家近侍言,官家攬圖長嘆,枯坐一夜。齊珩對此沒有什麼表情,為君者,自當如此做給所有人看。
第三日,官家命人調查受災情況。
第四日,突降暴雨,自東京往北,覆蓋整個淮南路,朝中不支持變法的保守一派當即宣稱,「陛下止新法,天乃雨。」
一時德政感天之驗響徹整個東京城。
王相在暴雨中淋了三個時辰,最後無奈大笑,笑中帶哭,怒罵老天,「蒼天負我,如覆薄冰行世路,步步皆陷,不見半分明月照行途。」
無人敢向前勸慰。
「天若有意折磨人,何必假慈悲給希望?先賜微光又奪去,不如始終在黑暗。」他手指蒼天,腳步踉蹌後退,最後跌在地,大半輩子磋磨已過,抱負終碎。
「大相公!」有小廝冒雨來報,「翰林學士齊大人求見。」
*
暴雨下了兩天兩夜。
待雨停入朝,所有人都知道了,王相已自請罷相。官家已下旨進行賑災,發放官倉糧,減免淮南賦稅,一時間民歡喜悅。
終還是過不去心裡的坎,那日齊珩亦在雨中矗立良久,拿著造假的和虛構地方的標紅文書,去丞相府拜見。
他知道,一旦王相拿此大做文章,他的罪名最小也是流放。可他依舊去了,把把柄親手送到了王相手中。
但王相卻放了他一馬。
王相亦知,這不過是一個身先士卒的棋子,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
罷了,他已年老,談何以東山再起。
而齊珩,尚且年輕。
不考慮政治站隊,兩個人才真正開始和平對話。
「你真覺得我的新法有錯?」終是不甘,王相問齊珩。
齊珩淡淡酌飲一杯酒,「沒有對錯,看你的目的如何。官家所求,不過是充盈國庫,通過新法,做到了,所以是對的。而王相所求,百姓安居樂業,脫離貧困……」齊珩搖搖頭,「自是錯的。」
「竟不若你一個黃毛小兒看問題透徹。」王相亦飲酒,自嘲道。
「太想去做成一件事,反而容易一葉障目。」齊珩抬眸,「公自有如此文韜,實該以小博大,從小做起。先一縣城,再一府城,再一路。」
王相若有所思。
五月初,旱災新法之事已經告一段落,涉及的那些官員已被調職或罷免,而齊珩被任命為參知政事。
提升如此之快的參知政事,著實罕見。
然第二日,參知政事遞交辭呈,自請辭去官職,更是成了整個東京城的熱議。
剛當上高官就遞辭呈,更是罕見。
「朕不明白。」齊珩再次提辭官之事,令皇帝深感不解。
「齊珩自認愚鈍,只知直道而行,不諳變通之術,無補於朝政,心思如白紙一張,反成陛下之累。」齊珩道。
離與阿嶼約定時間已逾七日,儘管已寫信回去告知阿嶼京城情況,齊珩亦有些擔憂,有個虎視眈眈的聞琅在,他無法放心,越快回去越好。
「齊卿,朕欣賞的便是你這份白紙一樣的內心,乾淨可塑。」皇帝沉默良久,還是忍不住挽留,但他亦知齊珩的固執之心,此間不同於一年前,他再無可栓他之事。
「陛下,臣心意已決。」齊珩突然下跪。
他不知皇帝對他為何總是親切,甚至循循善誘不帶任何功利。
他知太后緣何喜他,大娘娘總愛召他入宮談些詩詞論些詩賦。
她說他很像還為太子時的皇帝,眸子裡透著的是乾淨,黑是黑白是白,讓她總覺得自己還是皇后時,所以總愛叫他到宮裡來。
大抵是步入中年總會在年輕人身上尋找自己當年的影子,齊珩又實是可塑之才,皇帝總是不忍放明珠暗去,「卿不曾向我求江寧知府一職,既然不欲留京,朕便許你此職。」
齊珩的眼睛透著三分怔忡,還是搖了搖頭,「臣有罪,每念此處,輒夜不能寐。在位也是尸位素餐,懇請陛下體察下情,允准草職還鄉,閉門思過。」
「起來吧。」又是很長一段時間沉默,皇帝終於緩緩扶起他,「朕且准你三月之假,三月後江寧知府致仕,若那時你還是執意如此,就到那時遞摺子再說。」
「陛下。」齊珩還欲再分說幾句。
「退下,」皇帝轉身不再聽,「朕累了。」
曾經,他也不願坐這皇帝的龍椅。
可這萬人敬仰的龍椅寶座和江山如今是他掙不開的枷鎖,他拉上來一個一個的人陪他,再把一個一個的人踢下去。
若有的選,他亦不願做權衡利弊鳥盡藏弓、兔死狗烹之人。他寧願是那一貧窮書生,至少不必為了仁君二字,耗盡一生。
*
齊珩辭官的消息,江寧府最先知道的聞琅。他在京有朋友有曾為官的同僚,即使調離東京城,亦未斷了聯繫。
聞琅將手中的信件狠狠攥成一團,擲了出去。
齊珩這個懦夫,放著大好前程不走,竟然辭官,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他的目光簡直短淺至極!
聞琅猜到災情的發展走向愈演愈烈,既然齊珩選擇辭官,他必是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本該高升也的確高升,想來是承受不住心裡的煎熬,才選擇辭官。
他先前想如果能把阿嶼放心交給他,簡直就是個錯誤。
無官職在身,他拿什麼護阿嶼一生。庸人自擾的逃兵,沒有些心狠手辣的心思拿什麼爭權,一輩子只配做個田舍翁的懦夫。
想必齊珩此間也定是萎靡不振的。
他希望阿嶼每日是快快樂樂的,並不是去安慰他的。
聞琅幾乎恨鐵不成鋼,本就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會相讓,也是看在齊珩是個有謀略有行動的份上,把阿嶼放心交給他,那時自己是死是活都沒有關係。
如果她幸福,他就死去。如果她不幸福,他就搶回來。
可如今那些心思全部消失殆盡。
聞琅將桌上的瓷瓶打碎,抓起瓷片,割開那癒合得還存留疤痕的手腕,任血液蔓延。
阿嶼,別怕,我會護你一生。
他知道能拿捏吃軟不吃硬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傷以換取她的同情。
季青進來的時候血液已經蔓延一地,傷口凝結,眼看著聞琅還要再劃,他上前攥住他的手,不讓那血再流,卻止不住,「公子!」
他震驚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明明不是都照著好的發展,明明公子近來總是愛笑……不知不覺中季青已經淚流滿面。
「去叫阿嶼,照實說。」聞琅蒼白的嘴唇張開命令著。
季青慌不迭地按照所說去做,他的腦子是懵的。連應該先去叫大夫也不記得,只記得公子所說的,去找蘇嶼 。
去找蘇嶼。
聞琅用另一隻手從懷裡掏蘇嶼給他的那個手鐲。
可是沒摸到,怎麼也摸不到。
他突然感覺眼前有些模糊,努力眨了眨眼睛,只能看到的是蘇嶼模糊的臉,他緩緩伸出手去摸她的臉,只摸到一個虛影。
阿嶼,別怕,我自當護你一生周全,你別怕。
*
聞琅再次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日中午,他手腕的傷口已被大夫妥善處理好,睜眼卻看見坐在窗邊看窗外的蘇嶼。
「阿嶼……」他啞著聲音叫她。
蘇嶼回過神來,「你醒了。」
她的聲音透著濃重的鼻音,轉過來的臉上也似有淚色,她但凡哭過,鼻尖就有些微紅。
想來,她一定是哭過了。
讓她難過了,是他的不是。
事實上蘇嶼自聞琅在床上躺著昏迷,她枯坐了一夜,直到天亮,她目不轉睛地看著窗外。
不時會有麻雀,偶爾會有一隻大點的白鴿飛過,最讓她好奇的是那片葉子,明明搖搖欲墜的模樣,一夜都過去了,風也吹過,為何不掉下來?
蘇嶼又下意識地往那看了。
「在看什麼。」聞琅問。
「在看那片葉子,」蘇嶼不藏不掖,照實回答。她端過來桌邊的藥遞給聞琅。
兩人都絕口不提聞琅昨日割腕自盡的事。
聞琅看著蘇嶼的側臉,她仿若沒了生機一般,可放任她去齊珩身邊受苦,他做不到。
齊珩幫不了她什麼,他已經出局了。
「阿嶼,我們成婚吧。」良久,聞琅喝完藥,突兀地來了一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