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八月一日,進入陽高縣。三日,來到山西大同府。知府、總兵大小數十官員,出城至五十里舖恭迎聖駕。眾人簇擁著太后一行入城,皇太后居住在官衙,隨行官員人等居住在官衙周圍的公館屋舍。
江蘇巡撫鹿傳霖帶兵入衛,前來保護太后。
八月五日,車駕從大同府出發,折而南行,走懷仁縣,過張莊、廣武,穿過雁門關,駐蹕代州。十四日,到達忻州。第二天,是傳統的中秋節,慈禧太后想起了紫禁城儲秀宮、長春宮、寧壽宮那一個個美好的中秋之夜,感慨不已。然後,車駕繼續行進,十七日,到達太原府。
山西巡撫毓賢率領省城文武官員數百人,出城迎接,在城北20里的黃土寨恭敬跪迎。稍事打尖之後,當夜入城,皇太后居住在條件最為優越的巡撫衙門。
巡撫進奏:太原府庫之中,尚存乾隆皇帝南遊和西巡太原之時所用的御用鑾輿儀仗,是否取出御用?
慈禧太后當然高興,吩咐全部取出,並趕製一套新的!
巡撫立即行動,取出所有鑾輿儀仗,又新趕製了杏黃龍旗24面。皇太后的儀仗辦齊了,儀容整齊,威武雄壯!
各級官員紛紛進獻效忠,獻進大量金銀財帛和衣服器用。皇宮大內的儀仗排場,幾乎恢復;侍衛隊伍,也儀容整肅。慈禧太后好不得意,差點忘記了這是西逃之路!
留京軍機大臣榮祿,從北京取道南行,經保定、石家莊,於八月底到達太原。榮祿所率的武衛軍,一觸即潰,全部瓦解。隨榮祿西行的,是兵部尚書崇綺。軍隊潰敗之後,無顏面見太后,這位兵部尚書,在保定蓮池書院自縊身亡。
榮祿來了,雖然是光杆一個,慈禧太后也非常高興,傳諭榮祿充任首席軍機大臣。與此同時,慈禧太后與榮祿商定,授前來護駕的江蘇巡撫鹿傳霖為軍機大臣。70高齡的原軍機大臣王文韶,不遠千里,趕來扈駕,特別給予嘉獎。
山西巡撫毓賢小心謹慎,殷勤備至。可是,這位反對洋人、支持義和團的巡撫,與欽差大臣李鴻章有隙。這位巡撫大人,末日不遠了!李氏每天電傳請示太后,報告與洋人交涉的情況,擬定《辛丑和約》,確定山西巡撫毓賢為義和團事件之禍首之一,明定和約簽定之日,將毓賢就地正法。
這時,突然從石家莊方面傳來驚人消息:德法聯軍,迅速西進,準備攻打晉東固關要隘,活捉皇太后!
固關距娘子關不遠,娘子關是入晉正道,固關是入晉偏道,古稱天險之隘,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氣勢。
慈禧太后指示立即備戰,護衛親軍護衛聖駕,地方軍隊和各地勤王之師,負責守關,以山西軍隊為主。果然,德法聯軍真的來到固關,進攻關隘!血戰數日,洋人死傷1000餘人,只好敗退。
慈禧太后聽說德法聯軍打來了,嚇得魂不附體!皇帝、皇后也如驚弓之鳥,嚇得面無血色。慈禧太后決定立即移駕西行,離開山西,前往陝西西安府!
這年閏八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在太原休養了大約一個月,重上征途,繼續西行。這一次,護駕人員又有極大的增加:護衛軍士,除了侍衛親軍、八旗兵勇之外,沿途有陝軍、甘軍、川軍等侍立道旁,加強警戒。
御駕車隊日行約80里,經過徐溝縣、祁縣、平遙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洪桐縣、平陽府、侯馬鎮、聞喜縣、蒲州府,到達風陵渡,在這裡,改乘沒有油飾的長達五丈的舊木船,在金秋時節,順利地渡過黃河。
黃河風平波靜,秋高氣爽。登上黃河南岸,放眼所及,茫茫河水,千里沃野。經過潼關,進入陝西,走華陰縣、臨潼縣,九月初四日,慈禧太后抵達西安府。
西安府分南院、北院,屋舍寬敞明亮。南院是陝西巡撫衙門,房屋整潔,但不及北院寬大華美——北院是原陝甘總督衙門,不僅華麗,還有房屋數百間。
慈禧太后當然住在北院,皇帝、皇后也居住在這裡。內院由李蓮英的內侍負責,外院交由董福祥部管帶5人領兵輪流值班,日夜護衛。
北京方面的大臣紛紛跟隨進入陝西,地方政要也排班要求謁見。每天上朝的王公大臣,日益增多,多達上百人。大量宮內的太監,也從北路陸續來到陝西。
在蒲州府時,慈禧太后忽降懿旨:革去莊親王載勳爵位。
到達西安府後,慈禧太后再次降旨,於辛丑年正月初三日(1901年2月21日),莊親王賜帛自盡。因為,李鴻章簽訂的《辛丑和約》,列莊親王為傷害國家和人民的禍首之一。
接著,慈禧太后降旨:革去端郡王載漪王爵、輔國公載瀾之公爵,發配新疆充軍,永遠圈禁,永不赦免。太后又降旨:革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之職務。剛毅在途中病故。慈禧太后著岑春煊監視,令趙舒翹自盡。
到達西安,慈禧太后感覺安全多了,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慈禧太后發布了一系列上諭:指示欽差大臣李鴻章,不惜一切代價,談成和約。
不顧西北各省天災連綿,兵連禍結,慈禧太后偏安一隅,不想走了。慈禧指令:進貢的南方漕米,半數折價,交納現銀;半數在徐州起岸,由陸路運抵西安。
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古城長安的東郊大道上,每天車轔轔、馬蕭蕭,運銀、運糧、運物的大車絡繹不絕。
江蘇巡撫鹿傳霖帶兵入衛,前來保護太后。
八月五日,車駕從大同府出發,折而南行,走懷仁縣,過張莊、廣武,穿過雁門關,駐蹕代州。十四日,到達忻州。第二天,是傳統的中秋節,慈禧太后想起了紫禁城儲秀宮、長春宮、寧壽宮那一個個美好的中秋之夜,感慨不已。然後,車駕繼續行進,十七日,到達太原府。
山西巡撫毓賢率領省城文武官員數百人,出城迎接,在城北20里的黃土寨恭敬跪迎。稍事打尖之後,當夜入城,皇太后居住在條件最為優越的巡撫衙門。
巡撫進奏:太原府庫之中,尚存乾隆皇帝南遊和西巡太原之時所用的御用鑾輿儀仗,是否取出御用?
慈禧太后當然高興,吩咐全部取出,並趕製一套新的!
巡撫立即行動,取出所有鑾輿儀仗,又新趕製了杏黃龍旗24面。皇太后的儀仗辦齊了,儀容整齊,威武雄壯!
各級官員紛紛進獻效忠,獻進大量金銀財帛和衣服器用。皇宮大內的儀仗排場,幾乎恢復;侍衛隊伍,也儀容整肅。慈禧太后好不得意,差點忘記了這是西逃之路!
留京軍機大臣榮祿,從北京取道南行,經保定、石家莊,於八月底到達太原。榮祿所率的武衛軍,一觸即潰,全部瓦解。隨榮祿西行的,是兵部尚書崇綺。軍隊潰敗之後,無顏面見太后,這位兵部尚書,在保定蓮池書院自縊身亡。
榮祿來了,雖然是光杆一個,慈禧太后也非常高興,傳諭榮祿充任首席軍機大臣。與此同時,慈禧太后與榮祿商定,授前來護駕的江蘇巡撫鹿傳霖為軍機大臣。70高齡的原軍機大臣王文韶,不遠千里,趕來扈駕,特別給予嘉獎。
山西巡撫毓賢小心謹慎,殷勤備至。可是,這位反對洋人、支持義和團的巡撫,與欽差大臣李鴻章有隙。這位巡撫大人,末日不遠了!李氏每天電傳請示太后,報告與洋人交涉的情況,擬定《辛丑和約》,確定山西巡撫毓賢為義和團事件之禍首之一,明定和約簽定之日,將毓賢就地正法。
這時,突然從石家莊方面傳來驚人消息:德法聯軍,迅速西進,準備攻打晉東固關要隘,活捉皇太后!
固關距娘子關不遠,娘子關是入晉正道,固關是入晉偏道,古稱天險之隘,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氣勢。
慈禧太后指示立即備戰,護衛親軍護衛聖駕,地方軍隊和各地勤王之師,負責守關,以山西軍隊為主。果然,德法聯軍真的來到固關,進攻關隘!血戰數日,洋人死傷1000餘人,只好敗退。
慈禧太后聽說德法聯軍打來了,嚇得魂不附體!皇帝、皇后也如驚弓之鳥,嚇得面無血色。慈禧太后決定立即移駕西行,離開山西,前往陝西西安府!
這年閏八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在太原休養了大約一個月,重上征途,繼續西行。這一次,護駕人員又有極大的增加:護衛軍士,除了侍衛親軍、八旗兵勇之外,沿途有陝軍、甘軍、川軍等侍立道旁,加強警戒。
御駕車隊日行約80里,經過徐溝縣、祁縣、平遙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洪桐縣、平陽府、侯馬鎮、聞喜縣、蒲州府,到達風陵渡,在這裡,改乘沒有油飾的長達五丈的舊木船,在金秋時節,順利地渡過黃河。
黃河風平波靜,秋高氣爽。登上黃河南岸,放眼所及,茫茫河水,千里沃野。經過潼關,進入陝西,走華陰縣、臨潼縣,九月初四日,慈禧太后抵達西安府。
西安府分南院、北院,屋舍寬敞明亮。南院是陝西巡撫衙門,房屋整潔,但不及北院寬大華美——北院是原陝甘總督衙門,不僅華麗,還有房屋數百間。
慈禧太后當然住在北院,皇帝、皇后也居住在這裡。內院由李蓮英的內侍負責,外院交由董福祥部管帶5人領兵輪流值班,日夜護衛。
北京方面的大臣紛紛跟隨進入陝西,地方政要也排班要求謁見。每天上朝的王公大臣,日益增多,多達上百人。大量宮內的太監,也從北路陸續來到陝西。
在蒲州府時,慈禧太后忽降懿旨:革去莊親王載勳爵位。
到達西安府後,慈禧太后再次降旨,於辛丑年正月初三日(1901年2月21日),莊親王賜帛自盡。因為,李鴻章簽訂的《辛丑和約》,列莊親王為傷害國家和人民的禍首之一。
接著,慈禧太后降旨:革去端郡王載漪王爵、輔國公載瀾之公爵,發配新疆充軍,永遠圈禁,永不赦免。太后又降旨:革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之職務。剛毅在途中病故。慈禧太后著岑春煊監視,令趙舒翹自盡。
到達西安,慈禧太后感覺安全多了,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慈禧太后發布了一系列上諭:指示欽差大臣李鴻章,不惜一切代價,談成和約。
不顧西北各省天災連綿,兵連禍結,慈禧太后偏安一隅,不想走了。慈禧指令:進貢的南方漕米,半數折價,交納現銀;半數在徐州起岸,由陸路運抵西安。
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古城長安的東郊大道上,每天車轔轔、馬蕭蕭,運銀、運糧、運物的大車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