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關中豐收,可以食用三年。可是,陝西三年大災,地方欠收,加上慈禧太后和她的龐大隨從隊伍的進駐,百姓食不裹腹,饑民如潮,餓莩遍野。
慈禧太后終日享受,自得其樂。她耳不聰,目不明,整天鶯歌燕舞,聽戲享受。
地方官員要想保住官位,不得不多方巴結,給慈禧太后一份厚禮,還要同樣送大總管李蓮英一份厚禮。
一二一
御駕迴鑾之時,只穿著一身農婦之衣出逃的慈禧太后,她的私用之物,竟然長達數十車!大大小小的箱籠,都用黃色絲帶相連,押運北京。李蓮英的財物也是數十車,用紅色的繩子,將大大小小的精美箱籠相連輟,也押運北京。李氏之物,竟然超過了慈禧太后的一半!
兩湖總督張之洞貢物稍差,慈禧太后立即派出吳永前往府衙,坐索壓擠,敲詐勒索。張之洞大驚,立即進獻厚禮。
總管大臣繼祿負責慈禧太后的飲食,依舊仿照大內規模,設葷局、素局、菜局、飯局、粥局、茶局、酪局、點心局等。雖然沒有五百羅漢侍候御膳,但每天都不下上百人。
炎炎盛夏,慈禧太后要吃冰鎮酸梅湯。關中地區,氣候炎熱,酸梅湯可以解決,可哪裡去找冰鎮之冰?當地官員進言:距離長安城西南,一百餘里的太白山上,有長安八大美景之一的太白積雪六月天。這裡的山中,有一處天然岩洞,深不見底,陰涼清爽,洞內就有千年不化的冰塊!
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吩咐立即去采。內侍和地方官員馬上行動,派侍衛守護,日夜派人入洞採辦,再派侍衛不斷地運冰直抵禦膳房。有些入洞衛士葬身洞中,有護冰侍衛累死、熱死道旁。
李蓮英知道太后好戲,也離不開戲。他將方圓數百里的戲班都集合起來,為慈禧太后獻藝,圖皇太后高興。戲班的戲聽膩了,敲碗、打碟、拋花、說書的藝人也一一上場,慈禧太后心裡高興,就大量賞賜金銀,一旦太后聽戲、聽書不高興了,就會隨意處罰。
進貢的物品精美絕倫,堆積如山。
慈禧太后別出心裁,想出了一個取樂的妙法,她吩咐:所有命婦扮作豬奴,作貪婪吃相,模仿豬兒模樣行走,誰最像,賞賜金球、元寶!
命婦們為圖太后高興,也為了宮中的財寶,紛紛扮作豬奴,在院落中哼哼!
六十多的慈禧太后,活得有滋有味,光光鮮鮮!她沒有一絲風塵之色,更沒有一點衰老之態,依舊皮膚白嫩,容光煥發。她喜歡用巨大的毛筆寫一人大小的大字,用特大的畫筆畫大如山牆的大畫和小若尺牘的小畫。
從北京出逃的光緒皇帝,終日呆木,雙目呆滯,神思恍惚。到達西安府以後,更是容顏憔悴,面無血色。慈禧太后悄悄笑他木訥痴呆,實乃行屍走肉之人!就是這樣,李蓮英每天都奉旨監視皇帝的一言一行,隨時奏報給慈禧太后。
辛丑年六月初七日(1901年7月22日),慈禧欽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任大臣,赴德國代表大清皇帝,向德皇致歉。實際上,就是代表清帝,為德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中遇害,向德國皇帝表示謝罪!醇親王向德皇行三鞠躬禮,答應在太后還都之後,在崇文門大街建造一座克林德紀念碑。這座碑,後來真的建成了!牌樓5座,高2丈,費銀120萬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國恥紀念碑被拆除。
這年七月,西安大街小巷傳出驚人消息:北京和議告成,皇太后、皇帝將御駕迴鑾。
王公大臣、侍衛親軍、八旗兵勇等,無不奔走相告,喜出望外。人人笑逐顏開,紛紛準備行裝,收拾箱籠,選購土特產。溥倫是近視眼,精通滿、蒙、漢文,極好唱戲,更好收集古物。他對金石、書法,無不喜好。這次回京,他竟然讓人將西安碑林內的一件名貴石碑,拆卸後藏於府中,悄悄裝車運回北京!
西安百姓,一臉菜色。聽說御駕迴鑾,他們不留戀,也不歡喜,反應極其冷淡。
近侍們大量徵集車輛、人力,見人捉人,見車徵車。一時之間,西安府雞飛狗跳,一片烏煙瘴氣。
御駕車隊,分三批回京:第一批是在陝西無事人員,先行回京打探消息;第二批,是皇太后、皇帝御駕迴鑾車隊;第三批,是在京無事官員。
李蓮英、吳永,依舊負責沿途供應事宜:通諭沿途各州府縣,事先準備充足;沿途分定打尖站、停宿站。一路之上,飲食供應,按照官階品級而定。王公大臣,每人例應供應上八席:海味和雞鴨魚肉之菜,八碗八碟;侍衛、隨員,下六六席;中下級官員,中八八席。
皇太后迴鑾,一路之上,張燈結彩,搭棚唱戲。寬敞的御道上,彩綢飛舞,香菸裊裊,徹夜燈火輝煌,如同白晝。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地方官員不堪其苦,有的竟然忍辱自殺。更多的官員,包括縣令,聲稱幹不了這份苦差使,乾脆自動摘下官帽,到行轅坐地待罪。
辛丑八月(1901年10月),慈禧太后的浩大車隊,由西安迴鑾。大道上鋪滿了黃土,護駕衛士夾道禁衛,沿途負責設立崗哨的是陝軍、甘軍、川軍、毅軍。
慈禧太后乘坐八乘大轎,身穿一身鮮艷的精繡蘭紋的織綿衣服。抬這座亮轎的轎夫,都是百里挑選而出的,他們健壯俊朗,仿照皇宮鑾儀衛款式,一個個身穿紅綢駕衣。八旗勇士全副武裝,護衛前行。侍衛手持24面黃龍大旗,黃旗飄飄,迎風獵獵。御前大臣、親軍侍衛在轎前開道,並轡而行。
慈禧太后終日享受,自得其樂。她耳不聰,目不明,整天鶯歌燕舞,聽戲享受。
地方官員要想保住官位,不得不多方巴結,給慈禧太后一份厚禮,還要同樣送大總管李蓮英一份厚禮。
一二一
御駕迴鑾之時,只穿著一身農婦之衣出逃的慈禧太后,她的私用之物,竟然長達數十車!大大小小的箱籠,都用黃色絲帶相連,押運北京。李蓮英的財物也是數十車,用紅色的繩子,將大大小小的精美箱籠相連輟,也押運北京。李氏之物,竟然超過了慈禧太后的一半!
兩湖總督張之洞貢物稍差,慈禧太后立即派出吳永前往府衙,坐索壓擠,敲詐勒索。張之洞大驚,立即進獻厚禮。
總管大臣繼祿負責慈禧太后的飲食,依舊仿照大內規模,設葷局、素局、菜局、飯局、粥局、茶局、酪局、點心局等。雖然沒有五百羅漢侍候御膳,但每天都不下上百人。
炎炎盛夏,慈禧太后要吃冰鎮酸梅湯。關中地區,氣候炎熱,酸梅湯可以解決,可哪裡去找冰鎮之冰?當地官員進言:距離長安城西南,一百餘里的太白山上,有長安八大美景之一的太白積雪六月天。這裡的山中,有一處天然岩洞,深不見底,陰涼清爽,洞內就有千年不化的冰塊!
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吩咐立即去采。內侍和地方官員馬上行動,派侍衛守護,日夜派人入洞採辦,再派侍衛不斷地運冰直抵禦膳房。有些入洞衛士葬身洞中,有護冰侍衛累死、熱死道旁。
李蓮英知道太后好戲,也離不開戲。他將方圓數百里的戲班都集合起來,為慈禧太后獻藝,圖皇太后高興。戲班的戲聽膩了,敲碗、打碟、拋花、說書的藝人也一一上場,慈禧太后心裡高興,就大量賞賜金銀,一旦太后聽戲、聽書不高興了,就會隨意處罰。
進貢的物品精美絕倫,堆積如山。
慈禧太后別出心裁,想出了一個取樂的妙法,她吩咐:所有命婦扮作豬奴,作貪婪吃相,模仿豬兒模樣行走,誰最像,賞賜金球、元寶!
命婦們為圖太后高興,也為了宮中的財寶,紛紛扮作豬奴,在院落中哼哼!
六十多的慈禧太后,活得有滋有味,光光鮮鮮!她沒有一絲風塵之色,更沒有一點衰老之態,依舊皮膚白嫩,容光煥發。她喜歡用巨大的毛筆寫一人大小的大字,用特大的畫筆畫大如山牆的大畫和小若尺牘的小畫。
從北京出逃的光緒皇帝,終日呆木,雙目呆滯,神思恍惚。到達西安府以後,更是容顏憔悴,面無血色。慈禧太后悄悄笑他木訥痴呆,實乃行屍走肉之人!就是這樣,李蓮英每天都奉旨監視皇帝的一言一行,隨時奏報給慈禧太后。
辛丑年六月初七日(1901年7月22日),慈禧欽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任大臣,赴德國代表大清皇帝,向德皇致歉。實際上,就是代表清帝,為德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中遇害,向德國皇帝表示謝罪!醇親王向德皇行三鞠躬禮,答應在太后還都之後,在崇文門大街建造一座克林德紀念碑。這座碑,後來真的建成了!牌樓5座,高2丈,費銀120萬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國恥紀念碑被拆除。
這年七月,西安大街小巷傳出驚人消息:北京和議告成,皇太后、皇帝將御駕迴鑾。
王公大臣、侍衛親軍、八旗兵勇等,無不奔走相告,喜出望外。人人笑逐顏開,紛紛準備行裝,收拾箱籠,選購土特產。溥倫是近視眼,精通滿、蒙、漢文,極好唱戲,更好收集古物。他對金石、書法,無不喜好。這次回京,他竟然讓人將西安碑林內的一件名貴石碑,拆卸後藏於府中,悄悄裝車運回北京!
西安百姓,一臉菜色。聽說御駕迴鑾,他們不留戀,也不歡喜,反應極其冷淡。
近侍們大量徵集車輛、人力,見人捉人,見車徵車。一時之間,西安府雞飛狗跳,一片烏煙瘴氣。
御駕車隊,分三批回京:第一批是在陝西無事人員,先行回京打探消息;第二批,是皇太后、皇帝御駕迴鑾車隊;第三批,是在京無事官員。
李蓮英、吳永,依舊負責沿途供應事宜:通諭沿途各州府縣,事先準備充足;沿途分定打尖站、停宿站。一路之上,飲食供應,按照官階品級而定。王公大臣,每人例應供應上八席:海味和雞鴨魚肉之菜,八碗八碟;侍衛、隨員,下六六席;中下級官員,中八八席。
皇太后迴鑾,一路之上,張燈結彩,搭棚唱戲。寬敞的御道上,彩綢飛舞,香菸裊裊,徹夜燈火輝煌,如同白晝。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地方官員不堪其苦,有的竟然忍辱自殺。更多的官員,包括縣令,聲稱幹不了這份苦差使,乾脆自動摘下官帽,到行轅坐地待罪。
辛丑八月(1901年10月),慈禧太后的浩大車隊,由西安迴鑾。大道上鋪滿了黃土,護駕衛士夾道禁衛,沿途負責設立崗哨的是陝軍、甘軍、川軍、毅軍。
慈禧太后乘坐八乘大轎,身穿一身鮮艷的精繡蘭紋的織綿衣服。抬這座亮轎的轎夫,都是百里挑選而出的,他們健壯俊朗,仿照皇宮鑾儀衛款式,一個個身穿紅綢駕衣。八旗勇士全副武裝,護衛前行。侍衛手持24面黃龍大旗,黃旗飄飄,迎風獵獵。御前大臣、親軍侍衛在轎前開道,並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