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大風裹挾血氣撲面而至,狠狠扇了岳憐青一巴掌,他渾身顫抖,便聽不知僧道:「小檀越,上蒼有好生之德,你救我一回,這些人盡可安然離去,如若不然……」
頓了下,他回頭看來,用平靜無波的聲音道:「餘下這五條性命未能打動你,蒼山側近還有數以百姓的村民,山英縣、中都府、樂州城……望小檀越憐惜。」
出家人慈悲為懷,但這妖僧是不講仁慈的,他痴迷武學,少時拜訪武林各派求教武功,後遠走西域,協助番僧掃蕩黑教,並非為了佛法正統,只因貪念已成,妄想脫胎換骨成就非凡,律法約束不得他,天理報應不了他,人間還有誰能殺他?
血紅在地上漫開,岳憐青幾乎絕望,他口唇劇顫,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女巫很快取了銀針來,不知僧盤膝而坐,應如是亦置身在前,右掌與師父左掌相抵,左手放於膝上,離岳憐青不過幾寸之遙。
十個屍人圍住翠微亭,外圍還有數十名夜梟衛,唯山風與天光得以捉隙透入。
陳秋身上冰封已解,奈何穴道受制,依舊動彈不得,被女巫拖拽到石階下,眼見岳憐青顫抖著手伸向銀針,面色灰敗如死。
不知僧緩緩運起三屍真氣,先由百會經璇璣流向湧泉,再從關元經膻中匯入印堂,左陽右陰,呼清吐濁,神、氣、精三元齊動,面上青紅變幻,全身白氣蒸騰,內息匯聚圓轉,一個大周天后,漸入物我兩忘之境。
應如是與他手掌相抵,覺出勁力轉動由慢變快,絲毫不敢大意,催動真氣護脈不散,陰陽甫一互沖,即刻出聲道:「下針!」
岳憐青一咬牙,拈起銀針疾刺不知僧腋下筋間極泉穴,此為心經最高之位,氣血由此流出,實乃腧穴要處,怎料那針尖未及入體,手腕已被抓住,寸進不得。
應如是漠然道:「你是要取極泉,還是青靈?」
冒險一試未能得手,岳憐青恨恨地瞪著他,只得將銀針刺入極泉穴,一進三退,正受火毒煎熬之苦的不知僧實頓感涼意投來,忙行氣走脈,面色稍緩。
第二針當取背心靈台穴,須得繞至身後,岳憐青惱恨至極,但見女巫跟在身畔,也是無可奈何,下針取穴,緊按慢提,熱感亦透穴擴散。
說時遲那時快,勁風打橫里襲向岳憐青胸膛,沒等他反應過來,胸前忽而一緊,人已被掃出亭去,女巫縱身一躍,手中銅鈴急震,十個圍在翠微亭下的屍人立即撲了出去,虎入羊群般殺向那些押解人質的夜梟衛。
驚變陡生,眾人大為驚駭,倉促間讓這些屍人衝散陣勢,鈴聲急響不停,女巫抓著岳憐青掠向陳秋,出手疾點大穴,後者軀體得解,驚疑不定地道:「你……」
「羅里吧嗦做什麼?救人!」察覺右側有敵攻來,女巫拔出發上木簪,反手擲去,正中對方眉心,貫穿顱腦,倒地立斃。
認出這一手功夫,岳憐青猛然回神,滿臉不敢置信,張口欲呼其名,快刀已當頭劈下,女巫將他推向陳秋,同時右臂屈肘撞向敵人胸膛,振鈴控屍,強行撕開一條生路來,厲聲道:「快走!」
雖是為這變故吃了一驚,但陳秋反應奇快,已然奪劍在手,將岳憐青扯到身後朝陣勢缺口奔去,擦肩而過時,女巫見岳憐青直勾勾地盯著自己,眼眶已是紅了,她背過身去,只道:「別怕,去吧。」
將要出口的話堵在喉間,岳憐青淚如雨下,顫聲道:「阿姊……」
話音未落,他已被陳秋帶出數丈之遠,五個人質亦得自由,或隨他們逃走,或留下來助戰。陸歸荑顧不上這些,她在錦城發現了屍人蹤跡,一路追到宿州,險些死在那對靈巫手裡,幸好抓住了二者分開的空隙,殺女巫而代之,靠著在嚴光書房搜得的控屍法門糊弄過去,但時間倉促,她只學得皮毛,勉強一用。
適才在廟外殺了男巫,陸歸荑能控的只有這十個屍人,擋不住兩倍之多的夜梟衛精銳,他們身手不凡,久戰必敗,她會死無葬身之地,除非……
恍神間,背後綻開一道血口,陸歸荑吃痛,就地滾出半丈,復又蹂身而起,幾顆石子破空打出,擊穿數人胸膛,而她捉隙回首,望向那座翠微亭。
下方廝殺正烈,上頭竟風平浪靜,可這平靜太過詭異,比墳塋還要死氣沉沉。
破障雖不容分心,但不知僧有應如是護持要害,也就留了一分心神在外,背後勁風突起,他已睜開雙眼,強行壓下體內疾涌的真氣,右腕一翻,好似背後生目,劈掌打向陸歸荑,彼時她未及抽身,若被掌力打中,勢必筋斷骨折而死。
可她既然下得地去,便是不知僧那一掌落了空。
仿佛流星趕月,又如白虹貫日,有利劍自不知僧身前左側刺來,分明未帶殺氣,卻是直取丹田,搶得這稍縱即逝的破綻,「撲哧」一聲,血花立現!
下丹田是關元穴所在,既為藏精之所,又是命關要害,這一劍蓄勢已久,縱深及柄,不偏不倚,連內腑也被劍刃刺斷。
與此同時,不知僧體內真氣失控,排山倒海般向他湧來,應如是與裴霽惡鬥一場,內傷已重,強自支撐,被這勁力沖得經脈劇震,本應摔出翠微亭,卻見他咬緊牙關,死死攥住那隻枯皺的手臂,任由三屍邪毒入體。
寒熱加身,焚身凍骨之痛,果真教人生不如死,應如是顫顫抬頭,對上不知僧的雙眼,嘴唇翕動幾下,艱難地道出「師父」二字。
氣息漸弱,神思渙散,應如是眼中光影明滅,往事如走馬燈般一一重現——
「做我的弟子,豈能無名無姓?師徒如父子,你隨為師俗家姓李,至於名……元即本性,萬事皆空,就叫『元空』,如何?」
「你的心不靜,放不下諸多煩惱,便該收了念想,莫往苦處看!」
「錯了!又錯了!痴兒啊……」
歷歷在目,聲聲過耳,應如是喉口一甜,鮮血噴在衣上,忽被一隻枯皺發顫的手揪住衣襟,只見不知僧那雙精光內蘊的眼變得渾濁,像一盞將熄的燈。
面上不無驚怒之色,但他已經衰老,在破障關頭遭到重創,生命隨著鮮血和真氣一併無情流逝,這個讓無數人畏懼憎恨的老怪物,終於……要死了。
四目相對,誰也難料不知僧在彌留之際看出了什麼,反扣脈門的左手一點點鬆開,他半闔著眼,長長嘆出一口氣,道:「痴兒啊……」
抓住前襟的手掌驀地吐勁,亭內懸鐘為疾風所撼,長鳴不絕,應如是便在這鐘聲里如斷線風箏般飛出翠微亭,滾下石階,手中小劍亦從不知僧的腹部生生拔出,鮮血噴涌如泉,濺落滿身。
陸歸荑失聲驚呼:「應居士——」
應如是聽不見她的呼喚,他已經沒了力氣,也分不出心神,緩慢地以手攀上石階,他望向亭中,看見不知僧還坐在原處,血染胸腹,垂首斂目。
執迷不悟,苦海沉淪;因緣會遇,果報自受。
經年不破之心魔,終於此日了結。
四面殺聲漸近,天如墳塋地若棺,翠微亭直似墓碑一般立在那裡。
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合該如此收場才對。
「師父……」他微微睜開眼,淚水混著血流過臉頰,聲如蚊訥,不得應答。
陸歸荑欲趕來相救,卻為刀劍所阻,就在大風四起之際,有人縱馬疾奔,衣衫被拂得獵獵作響,他迎風張口,呼出滿腔未平之氣,厲聲喊道:「應如是——」
支在石階上的手軟垂而倒,掌中舊劍沒入塵埃,一行血線淌過「護生」二字,覆去陳年鏽跡,宛如新刻,鋒芒畢露。
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燕,順元四年,五月廿二。
夜梟衛指揮使裴霽追查護生劍逆黨疑蹤,深入西陲之地,於碧游鎮內擒獲一清宮後人岳憐青,即日押往開平。
也正是這一月之間,夜梟衛中部四大據點先後遇襲,武林中亦發數起滅門慘案,血印直指護生劍,掀起軒然大波,爭議四起。
不知僧假託閉關破障,昧地瞞天,率心腹部眾出京南下,以備接應。
六月初四,裴霽解人犯抵蒼山,逆黨諸人設卡攔截,未料黃雀在後,羅網已成,東、南兩麓殺聲震天,碧血滿地,煙火鳴鏑徹夜未歇。
翌日破曉,翠微亭主人以護生劍殺不知僧,懸鐘十響,終其罪業。左右欲斬其首,為伏出鬼怪所阻,逆黨餘人遂復返相救,裴霽抵亭,追塵不及。
由此,護生劍懸案真相大白,誣罔之言不攻自破,各路不平之士揭竿而起。
朝野震動,帝聞噩耗,悲極恨甚,命各州府嚴查叛逆,官吏藉故欺壓百姓,橫行搜刮,中飽私囊以欺上聽,怨聲載道,義軍憤然而起,是年天下動盪。
同年,南方水患賑濟無力,東海賊寇劫掠襲民,開平城內依舊歌舞昇平。
及至臘月十一,開平初雪,帝崩於天元宮。
……
裴霽端坐案後,將信紙移向爐中炭火,上面還溫了一壺酒。
頓了下,他回頭看來,用平靜無波的聲音道:「餘下這五條性命未能打動你,蒼山側近還有數以百姓的村民,山英縣、中都府、樂州城……望小檀越憐惜。」
出家人慈悲為懷,但這妖僧是不講仁慈的,他痴迷武學,少時拜訪武林各派求教武功,後遠走西域,協助番僧掃蕩黑教,並非為了佛法正統,只因貪念已成,妄想脫胎換骨成就非凡,律法約束不得他,天理報應不了他,人間還有誰能殺他?
血紅在地上漫開,岳憐青幾乎絕望,他口唇劇顫,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女巫很快取了銀針來,不知僧盤膝而坐,應如是亦置身在前,右掌與師父左掌相抵,左手放於膝上,離岳憐青不過幾寸之遙。
十個屍人圍住翠微亭,外圍還有數十名夜梟衛,唯山風與天光得以捉隙透入。
陳秋身上冰封已解,奈何穴道受制,依舊動彈不得,被女巫拖拽到石階下,眼見岳憐青顫抖著手伸向銀針,面色灰敗如死。
不知僧緩緩運起三屍真氣,先由百會經璇璣流向湧泉,再從關元經膻中匯入印堂,左陽右陰,呼清吐濁,神、氣、精三元齊動,面上青紅變幻,全身白氣蒸騰,內息匯聚圓轉,一個大周天后,漸入物我兩忘之境。
應如是與他手掌相抵,覺出勁力轉動由慢變快,絲毫不敢大意,催動真氣護脈不散,陰陽甫一互沖,即刻出聲道:「下針!」
岳憐青一咬牙,拈起銀針疾刺不知僧腋下筋間極泉穴,此為心經最高之位,氣血由此流出,實乃腧穴要處,怎料那針尖未及入體,手腕已被抓住,寸進不得。
應如是漠然道:「你是要取極泉,還是青靈?」
冒險一試未能得手,岳憐青恨恨地瞪著他,只得將銀針刺入極泉穴,一進三退,正受火毒煎熬之苦的不知僧實頓感涼意投來,忙行氣走脈,面色稍緩。
第二針當取背心靈台穴,須得繞至身後,岳憐青惱恨至極,但見女巫跟在身畔,也是無可奈何,下針取穴,緊按慢提,熱感亦透穴擴散。
說時遲那時快,勁風打橫里襲向岳憐青胸膛,沒等他反應過來,胸前忽而一緊,人已被掃出亭去,女巫縱身一躍,手中銅鈴急震,十個圍在翠微亭下的屍人立即撲了出去,虎入羊群般殺向那些押解人質的夜梟衛。
驚變陡生,眾人大為驚駭,倉促間讓這些屍人衝散陣勢,鈴聲急響不停,女巫抓著岳憐青掠向陳秋,出手疾點大穴,後者軀體得解,驚疑不定地道:「你……」
「羅里吧嗦做什麼?救人!」察覺右側有敵攻來,女巫拔出發上木簪,反手擲去,正中對方眉心,貫穿顱腦,倒地立斃。
認出這一手功夫,岳憐青猛然回神,滿臉不敢置信,張口欲呼其名,快刀已當頭劈下,女巫將他推向陳秋,同時右臂屈肘撞向敵人胸膛,振鈴控屍,強行撕開一條生路來,厲聲道:「快走!」
雖是為這變故吃了一驚,但陳秋反應奇快,已然奪劍在手,將岳憐青扯到身後朝陣勢缺口奔去,擦肩而過時,女巫見岳憐青直勾勾地盯著自己,眼眶已是紅了,她背過身去,只道:「別怕,去吧。」
將要出口的話堵在喉間,岳憐青淚如雨下,顫聲道:「阿姊……」
話音未落,他已被陳秋帶出數丈之遠,五個人質亦得自由,或隨他們逃走,或留下來助戰。陸歸荑顧不上這些,她在錦城發現了屍人蹤跡,一路追到宿州,險些死在那對靈巫手裡,幸好抓住了二者分開的空隙,殺女巫而代之,靠著在嚴光書房搜得的控屍法門糊弄過去,但時間倉促,她只學得皮毛,勉強一用。
適才在廟外殺了男巫,陸歸荑能控的只有這十個屍人,擋不住兩倍之多的夜梟衛精銳,他們身手不凡,久戰必敗,她會死無葬身之地,除非……
恍神間,背後綻開一道血口,陸歸荑吃痛,就地滾出半丈,復又蹂身而起,幾顆石子破空打出,擊穿數人胸膛,而她捉隙回首,望向那座翠微亭。
下方廝殺正烈,上頭竟風平浪靜,可這平靜太過詭異,比墳塋還要死氣沉沉。
破障雖不容分心,但不知僧有應如是護持要害,也就留了一分心神在外,背後勁風突起,他已睜開雙眼,強行壓下體內疾涌的真氣,右腕一翻,好似背後生目,劈掌打向陸歸荑,彼時她未及抽身,若被掌力打中,勢必筋斷骨折而死。
可她既然下得地去,便是不知僧那一掌落了空。
仿佛流星趕月,又如白虹貫日,有利劍自不知僧身前左側刺來,分明未帶殺氣,卻是直取丹田,搶得這稍縱即逝的破綻,「撲哧」一聲,血花立現!
下丹田是關元穴所在,既為藏精之所,又是命關要害,這一劍蓄勢已久,縱深及柄,不偏不倚,連內腑也被劍刃刺斷。
與此同時,不知僧體內真氣失控,排山倒海般向他湧來,應如是與裴霽惡鬥一場,內傷已重,強自支撐,被這勁力沖得經脈劇震,本應摔出翠微亭,卻見他咬緊牙關,死死攥住那隻枯皺的手臂,任由三屍邪毒入體。
寒熱加身,焚身凍骨之痛,果真教人生不如死,應如是顫顫抬頭,對上不知僧的雙眼,嘴唇翕動幾下,艱難地道出「師父」二字。
氣息漸弱,神思渙散,應如是眼中光影明滅,往事如走馬燈般一一重現——
「做我的弟子,豈能無名無姓?師徒如父子,你隨為師俗家姓李,至於名……元即本性,萬事皆空,就叫『元空』,如何?」
「你的心不靜,放不下諸多煩惱,便該收了念想,莫往苦處看!」
「錯了!又錯了!痴兒啊……」
歷歷在目,聲聲過耳,應如是喉口一甜,鮮血噴在衣上,忽被一隻枯皺發顫的手揪住衣襟,只見不知僧那雙精光內蘊的眼變得渾濁,像一盞將熄的燈。
面上不無驚怒之色,但他已經衰老,在破障關頭遭到重創,生命隨著鮮血和真氣一併無情流逝,這個讓無數人畏懼憎恨的老怪物,終於……要死了。
四目相對,誰也難料不知僧在彌留之際看出了什麼,反扣脈門的左手一點點鬆開,他半闔著眼,長長嘆出一口氣,道:「痴兒啊……」
抓住前襟的手掌驀地吐勁,亭內懸鐘為疾風所撼,長鳴不絕,應如是便在這鐘聲里如斷線風箏般飛出翠微亭,滾下石階,手中小劍亦從不知僧的腹部生生拔出,鮮血噴涌如泉,濺落滿身。
陸歸荑失聲驚呼:「應居士——」
應如是聽不見她的呼喚,他已經沒了力氣,也分不出心神,緩慢地以手攀上石階,他望向亭中,看見不知僧還坐在原處,血染胸腹,垂首斂目。
執迷不悟,苦海沉淪;因緣會遇,果報自受。
經年不破之心魔,終於此日了結。
四面殺聲漸近,天如墳塋地若棺,翠微亭直似墓碑一般立在那裡。
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合該如此收場才對。
「師父……」他微微睜開眼,淚水混著血流過臉頰,聲如蚊訥,不得應答。
陸歸荑欲趕來相救,卻為刀劍所阻,就在大風四起之際,有人縱馬疾奔,衣衫被拂得獵獵作響,他迎風張口,呼出滿腔未平之氣,厲聲喊道:「應如是——」
支在石階上的手軟垂而倒,掌中舊劍沒入塵埃,一行血線淌過「護生」二字,覆去陳年鏽跡,宛如新刻,鋒芒畢露。
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燕,順元四年,五月廿二。
夜梟衛指揮使裴霽追查護生劍逆黨疑蹤,深入西陲之地,於碧游鎮內擒獲一清宮後人岳憐青,即日押往開平。
也正是這一月之間,夜梟衛中部四大據點先後遇襲,武林中亦發數起滅門慘案,血印直指護生劍,掀起軒然大波,爭議四起。
不知僧假託閉關破障,昧地瞞天,率心腹部眾出京南下,以備接應。
六月初四,裴霽解人犯抵蒼山,逆黨諸人設卡攔截,未料黃雀在後,羅網已成,東、南兩麓殺聲震天,碧血滿地,煙火鳴鏑徹夜未歇。
翌日破曉,翠微亭主人以護生劍殺不知僧,懸鐘十響,終其罪業。左右欲斬其首,為伏出鬼怪所阻,逆黨餘人遂復返相救,裴霽抵亭,追塵不及。
由此,護生劍懸案真相大白,誣罔之言不攻自破,各路不平之士揭竿而起。
朝野震動,帝聞噩耗,悲極恨甚,命各州府嚴查叛逆,官吏藉故欺壓百姓,橫行搜刮,中飽私囊以欺上聽,怨聲載道,義軍憤然而起,是年天下動盪。
同年,南方水患賑濟無力,東海賊寇劫掠襲民,開平城內依舊歌舞昇平。
及至臘月十一,開平初雪,帝崩於天元宮。
……
裴霽端坐案後,將信紙移向爐中炭火,上面還溫了一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