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家住得離正陽門大街不遠,早早就得了消息。海礁牽線有功,得了康王府、吳家與金家三家謝禮,手頭正寬裕著呢。除了留下一半給自己做私房外,他把另一半謝禮都孝敬了祖父母。馬氏聽說那三日裡促銷的衣料只有兩成是積壓的陳貨,剩下的都是時興新料子,無論花色質地都是上好的,頓時就心動了。

  雖然孫女陪嫁的料子都差不多備好了,可海家新來京城,哪怕有人脈,時間也太短了些,能收集到的好料子有限。馬氏對備好的衣料不太滿意,希望能給孫女採買到更好的料子,如今看到羅家鋪子打的折扣十分吸引人,又豈能錯過?

  再者,新進門不久的孫媳婦莊敏儀既孝順又乖巧,令她十分滿意,眼看著要換季了,她也想給孫媳婦多做幾件漂亮的新衣呀!

  於是馬氏便帶著心腹崔嬸與李媽媽,拉上了兒媳胡氏、孫媳婦莊敏儀和孫女海棠,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前往羅家布莊搶貨去了,順帶的還跟外甥女方氏打了招呼,讓方氏把海寶珠也叫過來。難得有便宜可占,大家不占白不占呀!

  海棠跟在祖母、嬸娘、表姑與嫂子、堂姐身後,買了兩大車料子回家,久違地感受到了血拼的快樂。她們買回家的料子也確實是上好貨色,無論花樣質地都是上上之選,大家看了都十分滿意。

  馬氏拉著兒媳孫媳,迅速給孫女嫁妝中的衣料進行了更新置換,又張羅著要給全家人做新衣,連謝文載與曹耕雲、陸栢年都沒落下。

  不過,這樣的事估計以後慢慢的就少了。謝、曹、陸三人的學堂已經基本完工,也打掃乾淨了,正在添置家具擺設,只等三人將藏書與文房器物搬進去,他們就會搬出海家,正式入住新家了。

  謝文載特地去拜訪了好友陶閣老,請他在百忙之中,親筆為新學堂書寫了匾額,又請另一位調職去欽天監的老朋友幫忙擇了吉日,就等著招生開學了。

  第1123章 明書堂

  三位長輩搬家這一天,海棠也跟著家人去了學堂。

  這座學堂如今得陶閣老親筆寫了名號,名為「明書堂」。陶閣老說,雖然外界對這個吳門故生色彩濃厚的學堂有許多猜測,還有不少人認為他是想要趁機培養自己的班底,但他對學堂的想法真的很簡單。他的好友無意再次出仕了,但還想要多教出幾個學生來,日後能入朝出仕,做個於國於民有利的好官員。他作為好友,萬萬沒有潑好友冷水的道理,因此只會支持好友的計劃。至於學堂里培養出來的學生們,是否會成為他在朝堂上的幫手,他卻是不抱希望的。他只盼著這些學生能把書讀明白了,做一個明白事理的正人君子,也就心滿意足了。因此,學堂的名字就叫做「明書堂」,簡單直接。

  謝文載、曹耕雲與陸栢年三人對這個學堂名稱都十分滿意。消息傳到其他在京的吳門故生耳中,眾人也都紛紛誇獎此名甚好。學堂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

  其實如今的明書堂,與其說是個學堂,倒不如說更象是個中小規模的書院。

  整個書院是三進三路的格局,前院正路是書院主體的學舍,正面大禮堂,東西兩側分別是會見外客的花廳,左右兩廂都是上課用的課室,有抄手遊廊相連接,正中間的院子也可以充作學生聚集、師長教誨傳令之所;前院東路有藏書室,連接著一排廊房,供學生們平日裡看書抄書做功課用;前院西路則是寄宿在學堂的學生們的住處,看起來也是一圈廊房的格局,每間宿舍內都有一張占據了半間房的大炕,計劃是每間房能容納三到四名學生,但若是人太多了,擠一擠,五六個人也是擠得下的,宿舍門外有抄手遊廊相連接,院中還有淨室與食堂,足以保證學生們在書院裡的生活,院中正中央還有一座涼亭,角落裡也有石凳石椅,種著象徵意義吉利的桂花樹和能遮陰的棗樹,讓學生們在忙碌的學習之餘,也有個休憩放鬆的地方。

  第二進院子是庶務院,由中間的穿堂隔開左右兩端,一邊是廚房和澡堂、柴房等生活配套設施,另一邊則是僕從、雜役們的住所。

  穿堂之後的第三進,則是三位山長的私人住宅了,並排三個小院,正中間住的是謝文載,東西兩院住著陸栢年與曹耕雲,每個小院地方不大,但也是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外帶兩間倒座的南屋的格局。三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自己的小院做了裝飾點綴。各人身邊帶著的僕從,也有了足夠寬敞的住處。而陸栢年也在第一時間托人將暫住在遠郊鄉下的侄媳侄孫接了過來,比他還提前兩天住進了新家。

  海棠跟著家人到明書堂來時,就看到了穿著素色布袍,在書院裡跑來跑去的陸平安。

  他看起來個頭比先前高了不少,面色也紅潤了許多,膚色不如早前白晳,象是被曬黑了幾分,但看起來也更健康了。他高高興興地在書院裡到處跑動,好奇地觀察著每一間屋子的情形,偶爾也會跑回到陸栢年身邊,依著伯祖父,眼巴巴地觀察著其他人,傾聽眾人的談話,自己卻不發一語。

  陸栢年對他很是疼愛,會囑咐他跑動時小心一些,別磕碰著了,別摔了跤,也會提醒他,累了,渴了,就會後頭院子去找他娘。陸平安大約是因為住進書院已有兩天的關係,對這裡的房舍也沒那麼多好奇心了,陪在陸栢年身邊聽了一會兒眾人的交談,便小聲向長輩告罪,跑回後院去了。

  謝文載看著他離開的背影,笑問陸栢年:「平安看起來很高興,他剛在鄉下住了三個月,便又要搬家過來,不會不習慣吧?」

  陸栢年笑道:「這倒不至於。這孩子心大,剛搬進來就能吃能睡的。他母親還說,在鄉下時也是這般,即使是鄉間的草屋瓦舍,他也能安之若素。阿四說,他看著就是個能幹大事的性子。」

  阿四是從小看著陸平安長大的老僕,自然是怎麼看小主人都覺得順眼。這話聽聽就罷了,倒也不必當真。

  曹耕雲倒是從陸平安的母親那裡聽說了更多的細節:「他在陸家後院長大,原本住的就是小院子,早就習慣了。如今搬回京中,住這樣的小院,他興許還覺得更熟悉些。反倒是鄉下地方大,門外就是山野地,他可能還覺得更新鮮呢!」

  陸栢年哈哈笑道:「新鮮是新鮮的,他在鄉下也是漫山遍野的跑,還交了新朋友,跟著鄉下小子們一塊兒去放羊呢。你瞧他皮肉曬黑了許多,他母親還擔心,過兩日學生們入了學,個個都是斯文讀書人,不知會不會誤會他是個鄉下孩子。」

  謝文載笑道:「便是鄉下孩子又如何?咱們收學生,原也不挑出身,只要是讀書有天份、根基也算紮實的孩子,就行了。」

  他們三人商量過了,雖然收蒙童從頭教起,能更容易教出符合他們心意的學生來,但他們畢竟年紀都大了,精力有限,實在扛不住從頭教小學生了,因此明書堂不收蒙童,而只會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等到將來學生們當中有囊中羞澀,需要賺幾個書本筆墨錢的,他們再把人推薦到三里外另一間收蒙童的書塾任教就好了。兩邊學堂離得不遠,來往通勤也方便。

  陸平安年紀雖小,卻有一定的基礎。他在鄉下住了幾個月,他母親擔心他學業,便把他送到附近村鎮的學堂去上學。可他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底子不是尋常鄉間蒙童可比的。他祖父是舉人,父親雖然受身體所累,不曾考得功名,但在家休養時無事可做,只能把時間花在讀書上,亦是有學問的人。他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又出身書香大族,鄉間學堂里的教書先生連童生都不是,學問底子可能還不如他呢。才去了不到半個月,那位教書先生就把他送回家,表示自己教不了了。

  陸平安的母親一直擔心兒子學業被耽誤,如今總算能重新回到京城來了。有博學多才的伯祖父親自教導,陸平安的學業問題終於能解決了。而有了基礎的陸平安,自然也能跟著其他年紀更大的學生們一道入學明書堂,成為這個新書院的第一批學生啦!

  第1124章 花木

  海棠跟著家人,將明書堂里里外外都參觀了一遍。

  謝文載與曹耕雲、陸栢年三人已經通過相熟的吳門故生的門路,請來了兩位曾經在有名的書院中任職的先生來幫忙,打理明書堂庶務。除了他們自帶的僕從以外,又再另外從附近雇了人手來做雜活。如今明書堂房舍家具都已齊備,書本與筆墨紙硯也都採買妥當了,統一制式的學生布袍也做好了二十身,糧油米麵、杯盤碗箸、被褥鋪蓋之類的生活物資則只準備了一部分,還得等到學生正式入學後,才能根據具體人數作調整。謝文載親自去官府辦好了各種文書許可,就只等著吉日到來,便可以正式開壇拜聖人,宣告明書堂正式開學了。

  海西崖在西北時習慣了管庶務,雖然沒有過任何管理學堂的經驗,但轉了一圈之後,也能發現幾個實際的問題,便提醒了表弟與老友們。謝文載等人連忙接下來,打算過後就去整改。馬氏又拉著人往三人住的私宅後院跑了一趟,哪怕知道他們三人如今有老成持重的僕從服侍,還有謝忠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僕管家,也依然不放心,生怕他們三個糊裡糊塗地,照顧不好自己,還得她親自過問一遍他們的飲食起居,確保所有人的生活都沒有問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