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頁
等這些事都忙完,時候也不早了。謝文載便邀請眾人到自己院中用一頓便飯。
謝忠作為謝文載的老僕兼管家,順便也管起了三位山長的庶務,不過飲食養生之類的事務,他是托給了陸栢年的侄媳、平安的母親的。平安的母親如今穿著雖樸素,但畢竟是從小在世家大戶里長大的,有了正室的名分後,又在鄉下做了幾個月受人敬重的舉人娘子,說話行事都與早先不大一樣了,沒有了低聲下氣的卑微感,在長輩與客人面前,也敢挺直了腰杆說話。因此,她雖然還是溫柔和順的性子,禮儀周到,可誰都不會再視她為通房賤妾,反而覺得她這樣的做派,確實很有大家媳婦的氣度。
平安母親帶著婆子們,在謝文載院子正房中擺好了兩桌宴席,請諸位長輩與親戚們入了席,自己則在馬氏身邊坐了下來,又招呼馬氏與胡氏、莊敏儀以及海棠用餐。
宴席上的菜色沒什麼山珍海味,只是新鮮的雞鴨魚肉罷了,沒什麼複雜精巧的做法,就是簡單的家常味道,吃著卻十分鮮美。眾人都吃得很滿意。飯後廚房又送了燉湯上來,都是應季的溫補湯水,很適合老人與小孩子補身體,眾人也都高高興興地喝了。
菜色與湯水都是平安母親定的菜單,連做法也是她教給廚子的。她長年照顧病人,在這方面十分有經驗。馬氏暗中觀察著她的行事,微微點頭,覺得她還算靠譜,自己應該可以放心把謝、曹、陸三個老朋友的起居生活交付到她手中了。
飯後,大家也不急著走,三三兩兩地分開了,有人繼續四處轉悠,有人去細細參觀學生們要入住的校舍,還有人拉著謝、陸二人談論開學後的課程設置,曹耕雲則回自己院中,抱來了一隻新聘回家的小貓,與陸平安逗貓玩耍起來。
海棠走進了藏書室,翻看著書架上已經擺放好的書籍,這裡頭還有她的一份貢獻呢。
屋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海棠不緊不慢地掃視過半架子書的書脊,方才轉過身去,正好看見表叔公謝文載走進門來。她露出了微笑:「表叔公,您怎麼過來了?」
「你爺爺好奇這書院是否管得嚴,學生們是否有可能偷偷翻牆跑出去胡鬧,你陸爺爺就帶著他四處看牆頭去了。」謝文載笑道,「我可是去過長安衛學參觀過的,自然知道如何避免這種事。明書堂的牆頭比一般宅子的院牆高了一倍,牆下又不曾種得什麼高大的樹木,只怕學生想要翻牆偷跑,都得先學學飛檐走壁的功夫。你爺爺是多慮了。」
海棠方才已經發現了這件事。明書堂的院牆,只比長安海家宅子的外牆略矮了一尺而已,能夠得上牆頭的長梯都得專門定製,而三位山長都沒做這個準備工作,顯然早就有了防範之心。其實這個牆的高度對她來說並不難,她用上輕功,不費什麼力氣就翻過去了,只不過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書院除了前院的大門,就只有一個小側門方向僕從雜役們運送生活物品,平日裡管得還是挺嚴格的。不過這也不是壞事,學校嘛,門戶森嚴一些,也能保護學生們的安全,讓他們更加安心地專注於學習不是?
海棠笑道:「我看到學生們的宿舍院子裡種有桂花樹和棗樹,後頭三個院子也種了不少花草樹木,心裡還奇怪,為何校舍與藏書院這邊連棵高大點兒的樹木都不見?原來是為了不讓學生們能借力翻牆呀!」
謝文載笑笑:「桂花樹就是取個好彩頭,只盼著學生們將來都能蟾宮折桂。棗樹是為了夏日能借一點蔭涼,棗兒也能給學生們做個零嘴兒。但其他的樹木就算了。我們保留了這片土地上本來的大樹,卻沒有從別處移植新的大樹過來。老陸倒是覺得,這處藏書院裡可以添種幾叢翠竹,若是擔心學生們借竹枝之力偷逃出去,大不了挑些細弱矮小的品種便是。可若是將來要教學生們書畫,有一叢翠竹在此,也更方便學生們觀摩竹的神韻。我拗他不過,由得他自行尋合適的竹子去了。」
陸栢年一向熱愛書畫,對明書堂的花木景致有更高的期望,也不出奇。其實明書堂的建築,大體上是規整有餘,精細不足,沒多少雕花裝飾,整體走質樸風,也是省錢省工的意思。幾處用於裝點的字畫條幅,大多是三位山長以及他們的文人好友親筆所題,免費贊助的,當中還有幾幅海棠的作品,只不過是署了化名,不叫人看出是閨閣畫作罷了。
作為一處新建的學堂,明書堂已經很象模象樣了。哪怕花木方面稍有不足,也沒什麼可挑剔的。海棠認為這都是小事。不過謝文載卻笑得有些意味深長:「若棠棠你想參觀好花好樹,其實左近的金家別院就是不錯的去處。他家的別院也快完工了,房舍倒罷了,倒是移種過來的花木極好。你走的時候若是經過他家院牆外頭,還能瞧見牆頭的紅石榴花,開得正盛呢!」
第1125章 牆頭花枝
海家人直到將近傍晚時,方才坐馬車離開了明書堂。
謝文載、曹耕雲與陸栢年卻不會跟著他們離開,而是留在明書堂後方的三個小院中生活。他們與海家人住在一起這麼多年,終於到了分開的時候了。他們心中雖然有著不舍,但想到彼此還能經常有見面的機會,感傷也消失了大半。他們知道雙方都還牽掛著彼此,即使不再住在一個家中,又或是在隔壁當近鄰,他們的心也依然離得很近。
海棠與祖母馬氏、嫂嫂莊敏儀坐在一輛馬車裡。馬車駛離明書堂後不久,她就估摸著方向位置,掀起車簾一角,往路邊看去。
他們這時候就行駛在金家別院外的大路上,抬頭望去,果然能瞧見別院牆頭上伸出了幾枝石榴花枝,上頭長著紅艷艷的石榴花,在陽光下開得十分燦爛。
海棠雖然看過金嘉樹送來的別院圖紙,但上頭只標明了房屋格局,簡單說明了什麼地方會有花木苗圃,卻沒有詳細地說明哪個地方種了什麼花木,因此她並不知道,原來別院後方緊挨著牆根,會種下這麼一大排石榴樹。也不知道金嘉樹是找了什麼人主理別院的工程,從哪裡移栽了這麼多高大的花樹,但海棠一想到,將來她嫁給金嘉樹後,會與他一道搬進這座別院,便能天天欣賞到這樣的好花,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向往來。
金家別院種了許多花木,從牆頭上探出枝條來的,自然不僅僅是石榴而已。很快,海棠又看到了一排的桃花與梨花,開得不如石榴茂盛,但遠遠看去,牆頭上仿佛升起了一片粉雲,景致亦是美不勝收。
海棠不由得猜測起,這一片桃花與梨花,是種在金家別院的什麼地方,將來自己是否有可能搬進那片宅院中居住呢?
就在海棠隔窗欣賞著車外的花木時,車廂內,馬氏也正跟孫媳莊敏儀說話。
馬氏道:「額聽說明書堂四月中就正式開學了,剛開始收的都是故交家的子弟,人不多,也就十來個而已,再加上平安這個小的,這點學生,謝表弟他們教起來還是很輕鬆的。你昨兒回娘家,可聽你表叔公提過,天佑咋辦?他進京後又沒拜別的老師,還找謝表弟他們請教功課,總不能在明書堂開學後,他還繼續留在家裡自學吧?還是他打算到別處附館?」
莊敏儀道:「昨兒孫媳聽祖父與表叔公說了,他們打算把天佑表弟送到明書堂求學。只是表姑聽說明書堂的學生要住宿,心裡捨不得,怕表弟在明書堂住得不如家裡自在,還在猶豫著。不過孫媳今日來了明書堂一趟,瞧見這裡的師長與校舍都是極好的,天佑表弟若能入學,飲食起居上絕不會受苦。明兒孫媳就回娘家去細說一番,讓表姑打消心頭顧慮,早日送表弟入學。」
馬氏笑道:「你耿表姑就是想得太多!額們兩家是啥關係?還能叫天佑在學堂里受苦不成?學堂里有下人,學生也能帶書僮,跟學堂的雜役住在一起就行了。你方才也瞧見了,那邊住人的屋子也算寬敞,比家裡下人住的地方還亮堂些,吃得跟學生一樣。你表姑要是不放心,給天佑安排個書僮就是了。若是這樣還捨不得,大不了叫他走讀。就在學堂附近賃個院子,叫他就近住著,生活起居都由家裡的僕人照應,你表姑也能跟著住進去,還有啥可擔心的?!」
莊敏儀抿嘴笑道:「表叔公正尋思著,橫豎我們家在京城也沒有固定的住處,索性就在這附近尋個清靜的宅子租下,叫天佑表弟每日從家裡去明書堂上學,也是一樣的。」
明書堂並不強求學生住宿,只不過目前收的學生,大多數是吳門故生子弟。大家都是書香人家出身,一心要走科舉仕途的,信奉的是寒窗苦讀那一套。吃住在書院裡又怎麼了?好歹能多點讀書的時間,省得被外頭的花花世界拐了去。因此,這些學生即使本身是嬌生慣養,家中父祖們也巴不得他們早點住進明書堂,過上專心學業的清苦生活。
當然,若實在捨不得孩子受罪,學生家長讓學生每日走讀,明書堂的三位山長也是不會有意見的。不就是每天少一點學習時間嗎?學生和學生家長都同意,老師們又怎會多言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謝忠作為謝文載的老僕兼管家,順便也管起了三位山長的庶務,不過飲食養生之類的事務,他是托給了陸栢年的侄媳、平安的母親的。平安的母親如今穿著雖樸素,但畢竟是從小在世家大戶里長大的,有了正室的名分後,又在鄉下做了幾個月受人敬重的舉人娘子,說話行事都與早先不大一樣了,沒有了低聲下氣的卑微感,在長輩與客人面前,也敢挺直了腰杆說話。因此,她雖然還是溫柔和順的性子,禮儀周到,可誰都不會再視她為通房賤妾,反而覺得她這樣的做派,確實很有大家媳婦的氣度。
平安母親帶著婆子們,在謝文載院子正房中擺好了兩桌宴席,請諸位長輩與親戚們入了席,自己則在馬氏身邊坐了下來,又招呼馬氏與胡氏、莊敏儀以及海棠用餐。
宴席上的菜色沒什麼山珍海味,只是新鮮的雞鴨魚肉罷了,沒什麼複雜精巧的做法,就是簡單的家常味道,吃著卻十分鮮美。眾人都吃得很滿意。飯後廚房又送了燉湯上來,都是應季的溫補湯水,很適合老人與小孩子補身體,眾人也都高高興興地喝了。
菜色與湯水都是平安母親定的菜單,連做法也是她教給廚子的。她長年照顧病人,在這方面十分有經驗。馬氏暗中觀察著她的行事,微微點頭,覺得她還算靠譜,自己應該可以放心把謝、曹、陸三個老朋友的起居生活交付到她手中了。
飯後,大家也不急著走,三三兩兩地分開了,有人繼續四處轉悠,有人去細細參觀學生們要入住的校舍,還有人拉著謝、陸二人談論開學後的課程設置,曹耕雲則回自己院中,抱來了一隻新聘回家的小貓,與陸平安逗貓玩耍起來。
海棠走進了藏書室,翻看著書架上已經擺放好的書籍,這裡頭還有她的一份貢獻呢。
屋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海棠不緊不慢地掃視過半架子書的書脊,方才轉過身去,正好看見表叔公謝文載走進門來。她露出了微笑:「表叔公,您怎麼過來了?」
「你爺爺好奇這書院是否管得嚴,學生們是否有可能偷偷翻牆跑出去胡鬧,你陸爺爺就帶著他四處看牆頭去了。」謝文載笑道,「我可是去過長安衛學參觀過的,自然知道如何避免這種事。明書堂的牆頭比一般宅子的院牆高了一倍,牆下又不曾種得什麼高大的樹木,只怕學生想要翻牆偷跑,都得先學學飛檐走壁的功夫。你爺爺是多慮了。」
海棠方才已經發現了這件事。明書堂的院牆,只比長安海家宅子的外牆略矮了一尺而已,能夠得上牆頭的長梯都得專門定製,而三位山長都沒做這個準備工作,顯然早就有了防範之心。其實這個牆的高度對她來說並不難,她用上輕功,不費什麼力氣就翻過去了,只不過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書院除了前院的大門,就只有一個小側門方向僕從雜役們運送生活物品,平日裡管得還是挺嚴格的。不過這也不是壞事,學校嘛,門戶森嚴一些,也能保護學生們的安全,讓他們更加安心地專注於學習不是?
海棠笑道:「我看到學生們的宿舍院子裡種有桂花樹和棗樹,後頭三個院子也種了不少花草樹木,心裡還奇怪,為何校舍與藏書院這邊連棵高大點兒的樹木都不見?原來是為了不讓學生們能借力翻牆呀!」
謝文載笑笑:「桂花樹就是取個好彩頭,只盼著學生們將來都能蟾宮折桂。棗樹是為了夏日能借一點蔭涼,棗兒也能給學生們做個零嘴兒。但其他的樹木就算了。我們保留了這片土地上本來的大樹,卻沒有從別處移植新的大樹過來。老陸倒是覺得,這處藏書院裡可以添種幾叢翠竹,若是擔心學生們借竹枝之力偷逃出去,大不了挑些細弱矮小的品種便是。可若是將來要教學生們書畫,有一叢翠竹在此,也更方便學生們觀摩竹的神韻。我拗他不過,由得他自行尋合適的竹子去了。」
陸栢年一向熱愛書畫,對明書堂的花木景致有更高的期望,也不出奇。其實明書堂的建築,大體上是規整有餘,精細不足,沒多少雕花裝飾,整體走質樸風,也是省錢省工的意思。幾處用於裝點的字畫條幅,大多是三位山長以及他們的文人好友親筆所題,免費贊助的,當中還有幾幅海棠的作品,只不過是署了化名,不叫人看出是閨閣畫作罷了。
作為一處新建的學堂,明書堂已經很象模象樣了。哪怕花木方面稍有不足,也沒什麼可挑剔的。海棠認為這都是小事。不過謝文載卻笑得有些意味深長:「若棠棠你想參觀好花好樹,其實左近的金家別院就是不錯的去處。他家的別院也快完工了,房舍倒罷了,倒是移種過來的花木極好。你走的時候若是經過他家院牆外頭,還能瞧見牆頭的紅石榴花,開得正盛呢!」
第1125章 牆頭花枝
海家人直到將近傍晚時,方才坐馬車離開了明書堂。
謝文載、曹耕雲與陸栢年卻不會跟著他們離開,而是留在明書堂後方的三個小院中生活。他們與海家人住在一起這麼多年,終於到了分開的時候了。他們心中雖然有著不舍,但想到彼此還能經常有見面的機會,感傷也消失了大半。他們知道雙方都還牽掛著彼此,即使不再住在一個家中,又或是在隔壁當近鄰,他們的心也依然離得很近。
海棠與祖母馬氏、嫂嫂莊敏儀坐在一輛馬車裡。馬車駛離明書堂後不久,她就估摸著方向位置,掀起車簾一角,往路邊看去。
他們這時候就行駛在金家別院外的大路上,抬頭望去,果然能瞧見別院牆頭上伸出了幾枝石榴花枝,上頭長著紅艷艷的石榴花,在陽光下開得十分燦爛。
海棠雖然看過金嘉樹送來的別院圖紙,但上頭只標明了房屋格局,簡單說明了什麼地方會有花木苗圃,卻沒有詳細地說明哪個地方種了什麼花木,因此她並不知道,原來別院後方緊挨著牆根,會種下這麼一大排石榴樹。也不知道金嘉樹是找了什麼人主理別院的工程,從哪裡移栽了這麼多高大的花樹,但海棠一想到,將來她嫁給金嘉樹後,會與他一道搬進這座別院,便能天天欣賞到這樣的好花,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向往來。
金家別院種了許多花木,從牆頭上探出枝條來的,自然不僅僅是石榴而已。很快,海棠又看到了一排的桃花與梨花,開得不如石榴茂盛,但遠遠看去,牆頭上仿佛升起了一片粉雲,景致亦是美不勝收。
海棠不由得猜測起,這一片桃花與梨花,是種在金家別院的什麼地方,將來自己是否有可能搬進那片宅院中居住呢?
就在海棠隔窗欣賞著車外的花木時,車廂內,馬氏也正跟孫媳莊敏儀說話。
馬氏道:「額聽說明書堂四月中就正式開學了,剛開始收的都是故交家的子弟,人不多,也就十來個而已,再加上平安這個小的,這點學生,謝表弟他們教起來還是很輕鬆的。你昨兒回娘家,可聽你表叔公提過,天佑咋辦?他進京後又沒拜別的老師,還找謝表弟他們請教功課,總不能在明書堂開學後,他還繼續留在家裡自學吧?還是他打算到別處附館?」
莊敏儀道:「昨兒孫媳聽祖父與表叔公說了,他們打算把天佑表弟送到明書堂求學。只是表姑聽說明書堂的學生要住宿,心裡捨不得,怕表弟在明書堂住得不如家裡自在,還在猶豫著。不過孫媳今日來了明書堂一趟,瞧見這裡的師長與校舍都是極好的,天佑表弟若能入學,飲食起居上絕不會受苦。明兒孫媳就回娘家去細說一番,讓表姑打消心頭顧慮,早日送表弟入學。」
馬氏笑道:「你耿表姑就是想得太多!額們兩家是啥關係?還能叫天佑在學堂里受苦不成?學堂里有下人,學生也能帶書僮,跟學堂的雜役住在一起就行了。你方才也瞧見了,那邊住人的屋子也算寬敞,比家裡下人住的地方還亮堂些,吃得跟學生一樣。你表姑要是不放心,給天佑安排個書僮就是了。若是這樣還捨不得,大不了叫他走讀。就在學堂附近賃個院子,叫他就近住著,生活起居都由家裡的僕人照應,你表姑也能跟著住進去,還有啥可擔心的?!」
莊敏儀抿嘴笑道:「表叔公正尋思著,橫豎我們家在京城也沒有固定的住處,索性就在這附近尋個清靜的宅子租下,叫天佑表弟每日從家裡去明書堂上學,也是一樣的。」
明書堂並不強求學生住宿,只不過目前收的學生,大多數是吳門故生子弟。大家都是書香人家出身,一心要走科舉仕途的,信奉的是寒窗苦讀那一套。吃住在書院裡又怎麼了?好歹能多點讀書的時間,省得被外頭的花花世界拐了去。因此,這些學生即使本身是嬌生慣養,家中父祖們也巴不得他們早點住進明書堂,過上專心學業的清苦生活。
當然,若實在捨不得孩子受罪,學生家長讓學生每日走讀,明書堂的三位山長也是不會有意見的。不就是每天少一點學習時間嗎?學生和學生家長都同意,老師們又怎會多言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