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頁
不過,平王妃不作為,她的嫡次子卻在愛妾的哭訴下,找上長兄求情了。只要平王世子出面,張家為了女兒的未來幸福,還是會給平王府一點面子的。然而平王世子想起自己的醜聞泄露,就是因為親弟弟的愛妾,心裡也有些不大高興。他藉口要照顧妻子的病情,推三阻四不肯出門,二王子很快就看出來了,心裡也不由得生起氣來。
平王嫡次子沒法說動長兄出面,心中怨氣滿滿,又覺得無顏面對愛妾,便跑出家門去找人喝酒消愁。他找的是相熟的宗室堂兄弟,酒後又嘴上沒把門,沒兩日功夫,平王府內部的兄弟小爭端,以及張羅兩家的明爭暗鬥,連著平王府對張家的不滿,所有的八卦都傳遍了京城宗室皇親圈子,接著又向官員勛貴圈子散播開去。
平王夫婦挺惱火的。雖然他們覺得羅氏多事,但人家擔心娘家父母兄弟的安危,也是人之常情,倒是嫡次子去求長兄,世子卻裝起傻來,為了還未進門的側室,居然落嫡親兄弟的臉,就未免太過分了。張家嫡支千金還未進門,就已經挑動得平王府兩個嫡子不和,等她進門還得了?!而張家沒有教養好女兒,讓女兒去勾搭有婦之夫,本就家風不正。如今平王府兩次三番警告他們收斂,他們居然不放在心上,還報復起了羅家,真當平王府是病貓不成?!
這一回,就連平王本人,都認同了平王妃的決定,認為世子的側妃進門後,絕對不能生下子嗣,否則王府就永無寧日了!
平王世子妃挑的繼妃人選還是很靠譜的。不管羅氏生下的是男是女,這世孫的人選,還是要靠繼妃來生才行!
張家家主還不知道自己報復羅家的做法,給愛女的婚後生活挖了個大坑。他聽說了外界的傳聞,尤其是知道了平王府的看法後,也知道自己不能做得太過分了。他便稍稍收斂了一些,沒讓羅家父子真的陷入官司中,被扔進大牢里,可其他的麻煩依然纏繞著羅家,使得他們無法正常經營,又屢屢碰壁。倘若無法獲得張家的諒解,真正讓張家家主消氣,恐怕羅家這幾十年經營得來的偌大家業,就得葬送在這一代家主手中了!
羅家家主只能低聲下氣地去試探張家家主的口氣,不料對方獅子大開口,不但要求上貢的錢財再翻兩倍,嫁進平王府的羅氏女也不能繼續懷著那個孩子,羅家還要為張家嫡支千金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而張家要求的數字,足以讓羅家傾盡半份身家。羅家甚至還要將嫡長孫送到張家去,給張家家主的兒子做書僮,從此一生聽從張家號令,雖無奴僕之名,卻有奴僕之實。張家要確保羅家的繼承人會繼續乖乖聽話,而不是象如今的家主那樣,起了反叛之心。
這如何使得?!
羅家家主之子成婚數年,膝下只有這一個兒子,一向視若珍寶,怎麼捨得讓他去為人奴僕?況且張家家主的那個兒子一向有頑劣之名,身邊的小廝書僮人人都被折磨得不輕,還有傳聞說出過人命。羅家家主又怎麼可能讓珍貴的嫡長孫卻受那種罪?!
羅家捨不得平王府的宗室外孫,捨不得半份家產,更捨不得寶貝的嫡長孫。可他們若拒絕張家,接下來只會迎來更多的報復與逼迫。除非他們能找到一個新的靠山,能讓張家收手,從此乖乖放過羅家的靠山!
誰也不知道,羅家是怎麼找到的門路。羅家家主離開張家之後,不到三日功夫,便有消息傳出,羅家帶著名下產業,合家投到了康王府門下,做了康王的附庸。
康王可不是一般的皇親國戚,他是新君唯一的兄長,雖說身體不好,很少出門走動,可他在宮中地位超然,無論是誰叫他受了委屈,宮中太皇太后、太后、新君與宮外的周家、吳家以及朝中的吳門故生們,都絕不會善罷甘休的!羅家投入康王府門下,張家就真的拿他們無可奈何了!
張家家主得知消息後,果然傻了眼。他去求兒媳大公主,又去見安王,然而無論是公主還是安王,都勸他死心。落到康王手中的肥肉,誰能逼他重新交出來?若是惹惱了宮中,張家日後難道就再也不打算送女入宮,又或是嫁女入皇家、宗室了?!
張家家主一臉懵地回到家中,想到這些年張家在羅家那裡花費的心思,得到過的好處……頓時心疼得吐出一口血來。
第1122章 吃肉喝湯
海棠聽說羅家投了康王府,十分驚喜。
她等到兄長海礁下衙回家,便尋空把人拉到自己的院子裡細問:「康王府果然收下了羅家人?事情進行得順利?」
海礁笑著點頭:「非常順利。羅家已是走投無路,若不想重回張家麾下承受張家人的羞辱,從此永無出頭之日,他們只能另投新主。如今京城裡能壓過張家的皇親國戚、高官權貴,還有誰比康王更有份量?吉園從中牽線,羅家家主還沒拿定主意,他的嫡長子和手底下的掌柜們就已經點了頭。羅家家主就算有再多的顧慮,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況且康王一向體弱,不愛管事。他收下羅家是因為海礁與金嘉樹、吳珂的勸說,再加上他派去吉園的那位老公公亦覺得收下羅家利大於弊,能極大地改善康王府的財政狀況,確保康王府日後能有一個穩當的財源,否則康王本人的性子,是不樂意摻和什麼利益爭鬥的。
只不過,張家從前得勢的時候,對他與吳家沒多少敬意,吳皇后生前在宮中受氣,不但孫貴妃能給她臉色看,就連寵愛平平的張恭妃,也敢出言嘲諷。康王雖然不曾親眼目睹,但小時候他還在慈寧宮中隱居時,身邊侍候的坤寧宮舊侍榴花可沒少跟他說亡母吳皇后與兄長三皇子生前的委屈。再加上他身份公開後,依然住在宮中,張恭妃和她膝下的兩位公主對他也很冷淡,似乎認定他不得聖心,絕不會有好前程,因此連面上情都懶得維持。康王雖說性情溫和寬厚,但對於這般行事的張恭太妃以及她背後的張家人,也絕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他從前只是懶得與人計較罷了,反正張家又不會舞到他面前,他又何必多事呢?
可如今,羅家都主動投上門來了,聽羅家人所言,他們又確實受了委屈。事關平王府後嗣,他也覺得張家想要平王孫子的命太過分了,便好心收留了羅家,也是給張家一個警告的意思。
康王還打發人給安王與大公主送了信,言明此事。在他心中,張家如今沒什麼份量,他之所以還願意客氣一番,完全是看在安王與大公主的面上。而安王與大公主也接受了康王的解釋,主動按下了張家的不滿。這件事就這麼平平靜靜地過去了,至於張家家主如何吐血,張家嫡支如何丟臉,那就與康王沒有關係了。
當然,康王一心休養身體,羅家雖然投入他門下,可具體的事務,他是不會去操心的。眼下羅家自行重整家業,每年每季定時向康王府上貢,就如同從前在張家門下一般。但康王府的要求比較寬鬆,不至於讓羅家傷筋動骨,而張家能做到的事,康王府也同樣能做到,甚至還更體面一些,能給羅家帶來內府的訂單,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康王不會插手羅家子女的婚配,也不打算納羅家女為妾。可康王妃即將進門,等康王府有了女主人,她對羅家是否也同樣寬鬆仁厚,就得看羅家的運氣和本事了。至於康王妃吳氏的娘家嫂子,就是張家旁支二房之女這件事,羅家是無法改變的。他們只能儘自己所能去討好康王妃和她的娘家嫂子,力求不再受張家的氣即可。
除此之外,康王府本身亦有門人產業。吉園投入康王府門下更早,在康王麾下資歷更深,因此羅家也需得對吉園眾人保持敬意。雙方有業務重疊,亦有合作的空間。羅家不但不能排斥吉園的人,還得與他們合作愉快。若是遇上吉園的人有什麼不懂的,主動上門求教,羅家還得傾囊相授,不能閉口不言,不能搪塞隱瞞,甚至不能有所保留。
羅家曾經擔心過,吉園會不會搶了自家生意,甚至是把羅家的生意訣竅學了去,將羅家擠兌得無處立足?然而即使如此,他們也不能不教。誰教他們是後來的,不如吉園討康王歡心呢?總歸羅家家大業大,人多勢眾,又在商界混得久了,自問經驗豐富,見識廣博,精明老練。只要是正常經營競爭,他們怎麼也不至於輸給一個半路出家的老太監和他收養的幾個小年輕吧?
且不說羅家與吉園在康王府麾下如何爭先,康王府多了羅家這份產業之後,承恩伯府家與金家也跟著受益不淺。康王與吳珂、金嘉樹既是親戚,又有深厚情誼,前者吃肉,後者自然也能跟著喝湯。吳家得了羅家商行的乾股,金家也有了羅家商隊的分紅。金嘉樹那兩個空了許久的大鋪面,也終於迎來了新的租戶。
羅家的布行與酒樓從原本屬於張家的鋪面中搬出來,遷入同樣位於正陽門大街、位置也同樣優越的金家鋪面。新鋪開張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酒樓倒罷了,那布行老鋪子的貨物全數搬到新鋪子去,實在費事。正逢換季時節,羅家索性來了個清貨大酬賓,打了十分優惠的折扣,將老鋪子的貨物進行三日促銷活動,吸引了許多顧客上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平王嫡次子沒法說動長兄出面,心中怨氣滿滿,又覺得無顏面對愛妾,便跑出家門去找人喝酒消愁。他找的是相熟的宗室堂兄弟,酒後又嘴上沒把門,沒兩日功夫,平王府內部的兄弟小爭端,以及張羅兩家的明爭暗鬥,連著平王府對張家的不滿,所有的八卦都傳遍了京城宗室皇親圈子,接著又向官員勛貴圈子散播開去。
平王夫婦挺惱火的。雖然他們覺得羅氏多事,但人家擔心娘家父母兄弟的安危,也是人之常情,倒是嫡次子去求長兄,世子卻裝起傻來,為了還未進門的側室,居然落嫡親兄弟的臉,就未免太過分了。張家嫡支千金還未進門,就已經挑動得平王府兩個嫡子不和,等她進門還得了?!而張家沒有教養好女兒,讓女兒去勾搭有婦之夫,本就家風不正。如今平王府兩次三番警告他們收斂,他們居然不放在心上,還報復起了羅家,真當平王府是病貓不成?!
這一回,就連平王本人,都認同了平王妃的決定,認為世子的側妃進門後,絕對不能生下子嗣,否則王府就永無寧日了!
平王世子妃挑的繼妃人選還是很靠譜的。不管羅氏生下的是男是女,這世孫的人選,還是要靠繼妃來生才行!
張家家主還不知道自己報復羅家的做法,給愛女的婚後生活挖了個大坑。他聽說了外界的傳聞,尤其是知道了平王府的看法後,也知道自己不能做得太過分了。他便稍稍收斂了一些,沒讓羅家父子真的陷入官司中,被扔進大牢里,可其他的麻煩依然纏繞著羅家,使得他們無法正常經營,又屢屢碰壁。倘若無法獲得張家的諒解,真正讓張家家主消氣,恐怕羅家這幾十年經營得來的偌大家業,就得葬送在這一代家主手中了!
羅家家主只能低聲下氣地去試探張家家主的口氣,不料對方獅子大開口,不但要求上貢的錢財再翻兩倍,嫁進平王府的羅氏女也不能繼續懷著那個孩子,羅家還要為張家嫡支千金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而張家要求的數字,足以讓羅家傾盡半份身家。羅家甚至還要將嫡長孫送到張家去,給張家家主的兒子做書僮,從此一生聽從張家號令,雖無奴僕之名,卻有奴僕之實。張家要確保羅家的繼承人會繼續乖乖聽話,而不是象如今的家主那樣,起了反叛之心。
這如何使得?!
羅家家主之子成婚數年,膝下只有這一個兒子,一向視若珍寶,怎麼捨得讓他去為人奴僕?況且張家家主的那個兒子一向有頑劣之名,身邊的小廝書僮人人都被折磨得不輕,還有傳聞說出過人命。羅家家主又怎麼可能讓珍貴的嫡長孫卻受那種罪?!
羅家捨不得平王府的宗室外孫,捨不得半份家產,更捨不得寶貝的嫡長孫。可他們若拒絕張家,接下來只會迎來更多的報復與逼迫。除非他們能找到一個新的靠山,能讓張家收手,從此乖乖放過羅家的靠山!
誰也不知道,羅家是怎麼找到的門路。羅家家主離開張家之後,不到三日功夫,便有消息傳出,羅家帶著名下產業,合家投到了康王府門下,做了康王的附庸。
康王可不是一般的皇親國戚,他是新君唯一的兄長,雖說身體不好,很少出門走動,可他在宮中地位超然,無論是誰叫他受了委屈,宮中太皇太后、太后、新君與宮外的周家、吳家以及朝中的吳門故生們,都絕不會善罷甘休的!羅家投入康王府門下,張家就真的拿他們無可奈何了!
張家家主得知消息後,果然傻了眼。他去求兒媳大公主,又去見安王,然而無論是公主還是安王,都勸他死心。落到康王手中的肥肉,誰能逼他重新交出來?若是惹惱了宮中,張家日後難道就再也不打算送女入宮,又或是嫁女入皇家、宗室了?!
張家家主一臉懵地回到家中,想到這些年張家在羅家那裡花費的心思,得到過的好處……頓時心疼得吐出一口血來。
第1122章 吃肉喝湯
海棠聽說羅家投了康王府,十分驚喜。
她等到兄長海礁下衙回家,便尋空把人拉到自己的院子裡細問:「康王府果然收下了羅家人?事情進行得順利?」
海礁笑著點頭:「非常順利。羅家已是走投無路,若不想重回張家麾下承受張家人的羞辱,從此永無出頭之日,他們只能另投新主。如今京城裡能壓過張家的皇親國戚、高官權貴,還有誰比康王更有份量?吉園從中牽線,羅家家主還沒拿定主意,他的嫡長子和手底下的掌柜們就已經點了頭。羅家家主就算有再多的顧慮,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況且康王一向體弱,不愛管事。他收下羅家是因為海礁與金嘉樹、吳珂的勸說,再加上他派去吉園的那位老公公亦覺得收下羅家利大於弊,能極大地改善康王府的財政狀況,確保康王府日後能有一個穩當的財源,否則康王本人的性子,是不樂意摻和什麼利益爭鬥的。
只不過,張家從前得勢的時候,對他與吳家沒多少敬意,吳皇后生前在宮中受氣,不但孫貴妃能給她臉色看,就連寵愛平平的張恭妃,也敢出言嘲諷。康王雖然不曾親眼目睹,但小時候他還在慈寧宮中隱居時,身邊侍候的坤寧宮舊侍榴花可沒少跟他說亡母吳皇后與兄長三皇子生前的委屈。再加上他身份公開後,依然住在宮中,張恭妃和她膝下的兩位公主對他也很冷淡,似乎認定他不得聖心,絕不會有好前程,因此連面上情都懶得維持。康王雖說性情溫和寬厚,但對於這般行事的張恭太妃以及她背後的張家人,也絕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他從前只是懶得與人計較罷了,反正張家又不會舞到他面前,他又何必多事呢?
可如今,羅家都主動投上門來了,聽羅家人所言,他們又確實受了委屈。事關平王府後嗣,他也覺得張家想要平王孫子的命太過分了,便好心收留了羅家,也是給張家一個警告的意思。
康王還打發人給安王與大公主送了信,言明此事。在他心中,張家如今沒什麼份量,他之所以還願意客氣一番,完全是看在安王與大公主的面上。而安王與大公主也接受了康王的解釋,主動按下了張家的不滿。這件事就這麼平平靜靜地過去了,至於張家家主如何吐血,張家嫡支如何丟臉,那就與康王沒有關係了。
當然,康王一心休養身體,羅家雖然投入他門下,可具體的事務,他是不會去操心的。眼下羅家自行重整家業,每年每季定時向康王府上貢,就如同從前在張家門下一般。但康王府的要求比較寬鬆,不至於讓羅家傷筋動骨,而張家能做到的事,康王府也同樣能做到,甚至還更體面一些,能給羅家帶來內府的訂單,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康王不會插手羅家子女的婚配,也不打算納羅家女為妾。可康王妃即將進門,等康王府有了女主人,她對羅家是否也同樣寬鬆仁厚,就得看羅家的運氣和本事了。至於康王妃吳氏的娘家嫂子,就是張家旁支二房之女這件事,羅家是無法改變的。他們只能儘自己所能去討好康王妃和她的娘家嫂子,力求不再受張家的氣即可。
除此之外,康王府本身亦有門人產業。吉園投入康王府門下更早,在康王麾下資歷更深,因此羅家也需得對吉園眾人保持敬意。雙方有業務重疊,亦有合作的空間。羅家不但不能排斥吉園的人,還得與他們合作愉快。若是遇上吉園的人有什麼不懂的,主動上門求教,羅家還得傾囊相授,不能閉口不言,不能搪塞隱瞞,甚至不能有所保留。
羅家曾經擔心過,吉園會不會搶了自家生意,甚至是把羅家的生意訣竅學了去,將羅家擠兌得無處立足?然而即使如此,他們也不能不教。誰教他們是後來的,不如吉園討康王歡心呢?總歸羅家家大業大,人多勢眾,又在商界混得久了,自問經驗豐富,見識廣博,精明老練。只要是正常經營競爭,他們怎麼也不至於輸給一個半路出家的老太監和他收養的幾個小年輕吧?
且不說羅家與吉園在康王府麾下如何爭先,康王府多了羅家這份產業之後,承恩伯府家與金家也跟著受益不淺。康王與吳珂、金嘉樹既是親戚,又有深厚情誼,前者吃肉,後者自然也能跟著喝湯。吳家得了羅家商行的乾股,金家也有了羅家商隊的分紅。金嘉樹那兩個空了許久的大鋪面,也終於迎來了新的租戶。
羅家的布行與酒樓從原本屬於張家的鋪面中搬出來,遷入同樣位於正陽門大街、位置也同樣優越的金家鋪面。新鋪開張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酒樓倒罷了,那布行老鋪子的貨物全數搬到新鋪子去,實在費事。正逢換季時節,羅家索性來了個清貨大酬賓,打了十分優惠的折扣,將老鋪子的貨物進行三日促銷活動,吸引了許多顧客上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