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瑾。」阿青嫂輕輕攬住我,拿頭抵住我的額頭。

  「你從未見過他,可你真是像極了他。」

  我不知道他是誰。

  也許,他是德勝叔。

  也許,他是那個仰望山峰的徽州祖輩。

  但從那一天起,阿青嫂又義無反顧地站到支持我的那條道路上了。

  第14章

  徽人經商,無非五種。

  「走販、囤積、開張、質劑、回易。」

  走夫販卒者,能折返千里之外,縱然再微小的本錢,也能博得千兩金。

  方四叔走的便是遠途販運的路子。

  南方山水多,有時七彎八繞,連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都不甚相見。

  稻米在湖廣是一個價錢,到蘇揚又是另一個價錢。

  商人便要籌集貨款,從價錢低廉、產量豐富的地方購得物資,再運到物價高的地方。

  五府的絲綢棉布、揚州的食鹽、景德鎮的瓷器和徽州府的竹、木、茶、漆、紙、墨、硯。

  運河長江滔滔而淌,無數貨物轉運其上,赴往天下各地。

  「這是個苦差事,卻也是個賺錢差事。」

  方四叔捻著鬍子道。

  「如今是太平盛世,尚有窮山惡水、劫匪強盜,偶有敲詐巡捕、官官相護。我們徽地的商人,走在這條道上,並不容易。」

  此外,更有晉、陝、閩、粵的商人緊隨其上。

  商人爭利,更為煩難。

  「所以,肇慶十六年,我換了另一條路子。」

  「肇慶十六年?」我輕聲道。

  「正是,是你出生的那年。」方四叔笑著朝我道,眼裡似有追憶。

  「那一年,朝廷下了新令,凡在邊地運糧的商人,皆可持鹽引販鹽賣鹽,是為開中法。」

  「鹽,是天下民的根本。

  「人們吃菜燒飯要鹽,船夫行走於吳梁之間亦要服鹽。人不食鹽便會變得萎靡無力,以至於壯勞也無法行走於烈日之下。故而,開中一法,實為牟巨利之道。」

  「鹽……」我的眼漸漸亮起,似有什麼東西在心裡紮根破土。

  「哈哈!」方四叔笑著拍我的肩膀,他寬厚的大掌似一葉蒲扇,為我撐開了徽州女子狹小的天地。

  「入迷了?可別想那麼深,跟官府打交道可不是件好差事。鹽利之事,上至兩淮,下到歙縣,都極為複雜,這可不是個好沾染的事情!」

  漸漸地,他斂起笑容:「就連我,於其中斡旋許久,也未能弄清楚。

  「這麼看來,行商坐賈倒是個最穩妥不過的生計。你,便從其中開始吧。」

  第15章

  當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

  徽地崇儒,名姓故望都寄託子弟能考中科舉,好為家中提供蔭蔽。

  可科舉哪有這麼容易?

  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層層撥選,最終呈現在皇帝面前的,是天下最頂尖的人才。

  多少人在第一關便折戟沉沙,多少人考到垂垂老矣。

  是以,為謀生,徽人大多經商。

  縱然商人地位低賤,但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不得不踏入其中。

  勢力低弱,在發跡之後便會尋求團結。

  我聽說,有些徽商大賈為了提攜宗族子弟,往往將一部分資金委託他們去經營。

  方四叔應當也是這麼對我的。

  可族裡不會鬆口。

  我曾聽見祠堂外他們吵嘴。

  族老氣得臉都紅了:「族裡那麼多子侄,為何只盯著個小女兒,來日,定是會嫁出去的!」

  四叔懶洋洋地:「若是他們頂用,我也不必攀扯個小丫頭了,叫她輕鬆不好嗎?

  「文盛、文墨讀書是頂用的!

  「先叫他們讀上去再說吧,再說了,隨我經商可比不上在家安穩讀書。你問問他們,可願意?」

  聲音聽不清,似是族老在問我大哥。

  大哥細聲細語道:「小子讀書不甚精通,還須跟著先生仔細研習。」

  方四叔哈哈笑了:「你看,就連他自己也不願意!方老七今年留在遼陽沒回來,冬天裡他返鄉,你們再問問他吧!」

  說罷,他轉頭便走了。

  但後來,阿青嫂跟我說,方四叔還是沒拗過族老,又分了一些銀子給另一戶人家。

  「聽聞那個孩子也是聰穎的,前年給蔑竹匠當夥計去了,阿公對他很是器重。小瑾,你……」

  阿青嫂猶豫著,似是想勸我。

  我捧著方四叔給我的銀資,卻搖了搖頭。

  「我見過他,他連字都不識得,夫子出的算術也能弄錯,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做得了生意呢。」

  夜裡燭光微弱,我定定地看著阿青嫂,目光堅定。

  「阿嫂,你信我,還是信他?」

  阿青嫂愣住了,她的目光失去清明,像是透見我,又看到了那個誰。

  「我……信你。」

  語氣微弱。

  看來,還是不信的。

  第16章

  我思索了許久,還是打算先從賣茶葉開始。

  手裡的這筆銀子燙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我總不能從一開始就搞砸了吧。

  這樣來看,茶業是最好的。

  我們村又叫茶園坪村,依山傍水,盛產茶葉。

  俗人喊慣了的狀元坪村,只是因村子遠眺似狀元佩戴的官帽、腰帶、官印,這個名字又吉利,才留下的。

  歙地山多,土紅,不肥沃。

  不適宜種莊稼,倒很適宜種茶樹。

  徽州各地山戶所產之茶,一般都由號稱「螺司」的小販零星收購,賣給當地的茶行,再由茶行成批售給引商,分銷各地。

  我先當了那個小螺司。

  從三伯伯家收了今年的新茶,又從金二嬸家收了芽尖尖,轉了一圈,簍子裝滿了,只剩下我阿娘家。

  再三猶豫,我還是敲了門。

  開門的是我阿爹。

  他看我仍然是有些訕訕的。

  「你大哥今天讀書去了,不在家。」

  他以為我有課業問大哥。

  我搖搖頭,朝他揚了揚手上的布袋:「不是,我來收茶。」

  阿爹看我的眼裡有驚奇。

  臨走時,我要給他錢。他擺擺手,不肯要。

  「這些茶葉在家也無人喝。你拿回去也無妨。」

  良久,又道:「錢不夠了跟我說。」

  我沒應聲,只是暗中記下了該付的帳。

  茶葉採摘之前鬚髮放定金,完納稅課,茶葉採摘後,又要補足差價,加工包裝,遠途運輸,沿途納稅,墊付資金。

  我的錢的確是不太夠了。

  方才在相熟的人家,都是掛了帳的。

  可我從未肖想過阿爹的錢。

  那是我阿姐的賣身錢,是他賣女兒得來的血汗錢,好端端地留給大哥讀書娶妻的。

  他可能有些愧疚,不知該與何人說,這才提出來,可我卻不能不知好歹。

  我不想用阿姐的血肉錢。

  朝青天白日暗暗發誓,我方瑾,一定要做出一番氣候來。

  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何況我從小出盡了風頭,阿嫂為我蒙受了許多流言的冤屈。

  我定不能負她。

  想著這句話,我敲響了甲長家小六子的門。

  「六子哥,明早你去趕集嗎?」

  我算好了日子,明日,便是十五趕集的日子。

  居住在各地的人們會攜帶物資來到特定的地點,交換手中的東西。

  我要去給阿青嫂買點東西,更要把手裡的這批茶葉出掉。

  小六子急忙披上衣服開門,見我手裡真的抱著茶,「嘖嘖」稱奇。

  「你這個娃娃早慧,倒真的給你收到了。」

  我笑了笑:「沒什麼,就是多挨點罵,多挨點趕罷了。不過我在學堂里被夫子罵慣了,這點小苛待,灑灑水啦。」

  我是知道人們想要看這個年紀的孩子做些什麼的。

  他們想你早慧聰明,卻又忌憚你超越他們。因而我只能展現自己的不易,好來激起年長者的同情。

  果然,小六子哈哈大笑:「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放心,哥明早帶你去集裡買糖吃!」

  隔日,天不亮我就起了床。

  集市定然設在四通八達的地方,適宜山裡的人們風塵僕僕地趕來。

  小六子家有驢車,搭一截,能省力。

  我帶著新鮮的茶葉,他帶著這些日子編的竹篾。

  路上,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

  他問:「你大哥是不是該院試了?」

  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知道我的來歷,因而也並不避諱。

  我頓了頓:「我不知道。」

  「噢,算算日子,應該就在秋天。我倒希望他能考上,咱們狀元坪,許久沒有出秀才了。」

  說起這個,我也好奇了起來。

  「村裡的朱家、葉家、張家都是大姓,他們家也有私塾,怎麼就沒人能考上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