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臥房的門被人輕輕推開,進來一大夫打扮的中年人,那人施了一禮道:「汪大人,我是奉秦王殿下王教來為你醫治眼疾的。」
這一日,秦王做了許多大事,心頭依舊記掛著這件不起眼的小事。
正是如此,天命才屬於他。
第47章
李世民將李淵迎回兩儀殿,親手奉上熱茶,李淵接過呷了一口稱讚,擠出的笑容僵硬無力。這兩父子的互動在不知情人眼中看到就是父子情重回的感人場面,只是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內情。
隨行的幾個大臣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多言,心裡門清這樣子多半是做給他們看的,看看他們到底有幾分忠心,是忠於陛下,還是忠於秦王。
長孫無忌匆匆而來,細看鞋邊還沾著血漬,同樣一身不散的血腥味。他在李世民身邊耳語幾句,期間古怪地看了坐在龍椅上的李淵一眼。
兩個嫡子一昔之間都被殺了,兇手就在眼前偏偏還奈何不得。李淵怒火焦心,手腳發顫,忽然反應過來這狠心賊既然能弒兄逼父,難保不會對兄弟的子嗣斬盡殺絕。連忙派人慾將自己那十個苦命的孫兒保護起來。他發布這些敕命時李世民都在當場,看在眼裡,卻完全沒有任何要阻撓的意思,氣定神閒,只一心一意侍奉父皇。
派去的人很快回來,鞋邊同樣沾上血,臉色蒼白,驚恐萬狀,嘴角還掛著來不及擦乾的口涎,顯然剛吐過不久。
那人不敢看向秦王,徑直奔到李淵面前跪下磕頭,顫聲稟報東宮和武德殿屍橫遍地,血流成河,十位皇孫均已命喪刀下。
李淵驚叫一聲,從龍椅上猛地站起再跌坐,捶著扶手老淚縱橫。
怪不得這狠心賊子見他派人去保護皇孫非但不加阻攔。反而無動於衷聽之任之,原來早已下手。
長孫無忌來就是報告給他這件事!
李淵往後仰倒,氣得差點厥過去。李世民快步上前想伸手扶住他,被他一把推開。李淵年輕時武藝不賴,當了皇帝後雖然憊懶了些,但功夫底子仍在,他一用勁,李世民一時不察竟被他推得連退幾步,接著還盛著半碗茶湯的玉盞直衝他面門擲來,被他輕鬆躲過,連片衣角都沒沾濕。
「父皇。」明知道李淵為何情緒激動,李世民面上仍做恍然不知。
「滾!」
李淵指著殿門呵斥,末了半倒在龍椅上,撫胸順氣咳嗽不停。李世民知道今天已經氣得父皇夠狠了,他心中的怨氣也抵消不少,便躬身執禮恭敬告退。他剛剛退出去,殿內就一連串驚呼,有個宮人急吼吼奔出來向太醫院方向而去。
李淵急怒攻心,李世民心中雖怨父親對他不公,到底心軟,又覺得自己委實做得過分,擔心自己再進殿去探望恐火上澆油,因此等在殿外。
在皇帝沒看到的地方,秦王府對太子和齊王殘餘勢力的清剿仍在繼續,東宮和武德殿到處都飛濺著血肉,秦王府兵的刀都砍得卷刃了。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清掃,是一場明晃晃的屠殺!提心弔膽了幾年,秦王府人都憋屈壞了,他們殺紅了眼,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都該死!
兩儀殿中氣氛壓抑,殿外亦是人員來往匆匆。李世民陸續接到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戰死的消息,心中悲痛難當,難掩眼淚。一旁宮人見了低頭絞手無一人敢上前遞去手帕。宮內消息傳得極快,他們多多少少聽說了這短短几個時辰發生了何事,都有些懼怕這位往日溫和寬容的殿下了。
秦王毫不掩飾他對於忠於自己的部下的哀惋痛惜,同樣也不吝嗇向世人展示他對於敵人的冷酷無情。
幾年來的被打壓與主動示弱,叫很多人都錯以為他被磨了爪子拔了牙,似乎大家都忘了,他也是戰場上縱橫馳騁,統領千軍萬馬的鐵血將領。
為將為帥者,天生與刀光劍影分不開,他是紫薇星降世,也是貪狼破軍。
聽命負責去節制軍隊的尉遲敬德中途得知情況,實在看不下去這場牽連甚廣的殺戮,亦不忍李世民因此壞了一身清譽,來勸李世民道:「如今兩個元兇已經伏誅,若是繼續牽連他們的黨羽,這不是殿下所要謀求的天下安定啊!」
李世民聞言怔怔看向他,沉默不語,見尉遲敬德跪下再次懇求,方才恢復理智,緩緩收斂起他凶暴的一面。「你起來罷。」他抬手扶起尉遲敬德,與幾年前那次一樣將自己的私印交給他,告訴他攜自己王教去,命秦王府人即刻停止對太子齊王餘黨的清剿。
尉遲敬德高興領命而去,裴寂等人自兩儀殿魚貫而出,後面跟著御醫,看到負手站在廊檐下未走的秦王殿下,與身後一眾大臣狐疑一眼後紛紛上前見禮。
裴寂親眼見過秦王的狠辣心腸後嚇得有些渾身發抖。他之前輔助太子時可沒少明里暗裡給秦王使絆子,秦王殿下好會記恨,新許這會兒正在思量怎麼收拾他。
李淵剛被李世民氣病了,任誰聽到自己的十個皇孫一個不留也差點吐出血來。李世民倒面不改色溫言細緻問御醫李淵病情如何。御醫道李淵身體沒有大礙,就是一時急怒攻心。李世民點頭,准御醫先離開,該叫這些人見識的也見識過了,事情結束,他還是那個溫文寬仁,謙和有禮的秦王。
「連累諸位受驚,本王在這先行賠不是。」李世民微微執了一禮,挺直的背脊,不肯低下半分的脖頸,紫色的王服與華貴的王冠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更襯得他氣宇軒昂,丰神俊朗。垂下的眼睫遮住漆黑明亮如寒星的眼眸,出口的話不再像之前長霜殿與李淵對峙那般裹著刀子咄咄逼人,柔和的一時讓人心驚膽戰。
眾人躬身不敢受,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父皇突發疾病,本王擔憂,只是苦於政務繁忙,還望諸位替我轉達兒臣明日再來探望他。今日諸多變故,本王亦希望諸位能用心「開解」父皇,莫讓他老人家多想,於身體無益。」
此話誠懇,全然不提他適才是如何大逆不道。若放在從前,朝臣知道秦王在外帶兵打仗久了,是個不喜歡繞彎的直腸子,絕不會管這話會不會有第二層意思。只是現在,沒人敢拍胸脯保證此話是否話裡有話。
眾臣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只有封德彝眼珠轉了轉,已想明白其中關竅。
他多精的一個人啊,能在太子和秦王中間左右逢源,博得兩方信任還不露任何馬腳的,自然本事了得。他慣會猜人心思,一見李世民瞟向殿門時目光涼嗖嗖的,對李世民心裡在打什麼算盤他一清二楚,當即成竹在胸上前迎奉道:「殿下放心,臣等一定會盡力「勸導」陛下早下決定。」
李世民讚許點頭,掃視眾人一眼,凜凜走下宮階離開兩儀殿,留下的幾位大臣看向封德彝問道:「封大人將才這話是何意啊?」
封德彝同宇文士及對視一眼神秘一笑,只嘆:「如今國無儲君,於江山社稷百害無利呀。」
……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皇帝李淵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下詔說從即日起,軍隊與國家所有事務不論大小,悉交由太子處置決定後再報他知。
李世民舉家從長安城郊的弘義宮搬到東宮,並將東宮改名為顯德殿,以李淵名義下敕封秦王府諸僚屬官職,開始理政。
李世民一向愛才,幾日前還在與他手下持刀搏殺的前太子黨馮立等人從藏身之地出來後他一概不追究這些人的罪過,反而許以官位,人盡其用。
只是還有一人是扎在他心中的一根刺,他救過此人幾命,對人很是敬重。但每回面對那人都能被駁得灰頭土臉,啞口無言。
就是那個不知好歹的魏徵!
玄武門一事結束後,前太子和齊王黨羽四下逃竄,李世民唯恐魏徵也跑了。當即下令派人看住魏徵,就地軟禁府上不許他走動。
等他當上太子一切塵埃落定,想起這個倔脾氣的羊鼻公,便吩咐房玄齡與尉遲敬德眾文武官分立兩旁,他要親自審問魏徵。
魏徵在那日被禁家中後就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天到來,他被綁縛上殿,昂著首正氣凜然。
「犯官魏徵拜見太子殿下,請殿下恕犯官手腳不便,無法行禮。」
「魏徵!」李世民正坐上首斜眼看他,冷笑道:「你這聲拜見太子,拜的是我還是李建成那個罪人?」
「殿下明知故問,犯官自然拜的是殿下。」
「哦?你這人可真是有趣,前主才死,後腳就拜新主,先生的臉皮,怕是比城牆拐彎還要厚上幾分。」言罷看了看左右文武官,眾人知道他是故意戲弄魏徵,都嘲笑出聲。
哪知魏徵面不改色,視線看了看手捧紙筆的褚亮,開口道:「魏徵一介犯官自然不敢反駁殿下所言,只是魏徵不免多句嘴,史官在側殿下還是悠著點,以免後人看到今日此篇,會認為殿下尖酸利牙,心胸狹隘。」
「你!」李世民捏緊拳,臉頰漲紅,他一拍桌案,喝道:「放肆!」心知魏徵倔驢脾氣,與他胡攪蠻纏自己討不到半點便宜,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一日,秦王做了許多大事,心頭依舊記掛著這件不起眼的小事。
正是如此,天命才屬於他。
第47章
李世民將李淵迎回兩儀殿,親手奉上熱茶,李淵接過呷了一口稱讚,擠出的笑容僵硬無力。這兩父子的互動在不知情人眼中看到就是父子情重回的感人場面,只是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內情。
隨行的幾個大臣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多言,心裡門清這樣子多半是做給他們看的,看看他們到底有幾分忠心,是忠於陛下,還是忠於秦王。
長孫無忌匆匆而來,細看鞋邊還沾著血漬,同樣一身不散的血腥味。他在李世民身邊耳語幾句,期間古怪地看了坐在龍椅上的李淵一眼。
兩個嫡子一昔之間都被殺了,兇手就在眼前偏偏還奈何不得。李淵怒火焦心,手腳發顫,忽然反應過來這狠心賊既然能弒兄逼父,難保不會對兄弟的子嗣斬盡殺絕。連忙派人慾將自己那十個苦命的孫兒保護起來。他發布這些敕命時李世民都在當場,看在眼裡,卻完全沒有任何要阻撓的意思,氣定神閒,只一心一意侍奉父皇。
派去的人很快回來,鞋邊同樣沾上血,臉色蒼白,驚恐萬狀,嘴角還掛著來不及擦乾的口涎,顯然剛吐過不久。
那人不敢看向秦王,徑直奔到李淵面前跪下磕頭,顫聲稟報東宮和武德殿屍橫遍地,血流成河,十位皇孫均已命喪刀下。
李淵驚叫一聲,從龍椅上猛地站起再跌坐,捶著扶手老淚縱橫。
怪不得這狠心賊子見他派人去保護皇孫非但不加阻攔。反而無動於衷聽之任之,原來早已下手。
長孫無忌來就是報告給他這件事!
李淵往後仰倒,氣得差點厥過去。李世民快步上前想伸手扶住他,被他一把推開。李淵年輕時武藝不賴,當了皇帝後雖然憊懶了些,但功夫底子仍在,他一用勁,李世民一時不察竟被他推得連退幾步,接著還盛著半碗茶湯的玉盞直衝他面門擲來,被他輕鬆躲過,連片衣角都沒沾濕。
「父皇。」明知道李淵為何情緒激動,李世民面上仍做恍然不知。
「滾!」
李淵指著殿門呵斥,末了半倒在龍椅上,撫胸順氣咳嗽不停。李世民知道今天已經氣得父皇夠狠了,他心中的怨氣也抵消不少,便躬身執禮恭敬告退。他剛剛退出去,殿內就一連串驚呼,有個宮人急吼吼奔出來向太醫院方向而去。
李淵急怒攻心,李世民心中雖怨父親對他不公,到底心軟,又覺得自己委實做得過分,擔心自己再進殿去探望恐火上澆油,因此等在殿外。
在皇帝沒看到的地方,秦王府對太子和齊王殘餘勢力的清剿仍在繼續,東宮和武德殿到處都飛濺著血肉,秦王府兵的刀都砍得卷刃了。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清掃,是一場明晃晃的屠殺!提心弔膽了幾年,秦王府人都憋屈壞了,他們殺紅了眼,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都該死!
兩儀殿中氣氛壓抑,殿外亦是人員來往匆匆。李世民陸續接到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戰死的消息,心中悲痛難當,難掩眼淚。一旁宮人見了低頭絞手無一人敢上前遞去手帕。宮內消息傳得極快,他們多多少少聽說了這短短几個時辰發生了何事,都有些懼怕這位往日溫和寬容的殿下了。
秦王毫不掩飾他對於忠於自己的部下的哀惋痛惜,同樣也不吝嗇向世人展示他對於敵人的冷酷無情。
幾年來的被打壓與主動示弱,叫很多人都錯以為他被磨了爪子拔了牙,似乎大家都忘了,他也是戰場上縱橫馳騁,統領千軍萬馬的鐵血將領。
為將為帥者,天生與刀光劍影分不開,他是紫薇星降世,也是貪狼破軍。
聽命負責去節制軍隊的尉遲敬德中途得知情況,實在看不下去這場牽連甚廣的殺戮,亦不忍李世民因此壞了一身清譽,來勸李世民道:「如今兩個元兇已經伏誅,若是繼續牽連他們的黨羽,這不是殿下所要謀求的天下安定啊!」
李世民聞言怔怔看向他,沉默不語,見尉遲敬德跪下再次懇求,方才恢復理智,緩緩收斂起他凶暴的一面。「你起來罷。」他抬手扶起尉遲敬德,與幾年前那次一樣將自己的私印交給他,告訴他攜自己王教去,命秦王府人即刻停止對太子齊王餘黨的清剿。
尉遲敬德高興領命而去,裴寂等人自兩儀殿魚貫而出,後面跟著御醫,看到負手站在廊檐下未走的秦王殿下,與身後一眾大臣狐疑一眼後紛紛上前見禮。
裴寂親眼見過秦王的狠辣心腸後嚇得有些渾身發抖。他之前輔助太子時可沒少明里暗裡給秦王使絆子,秦王殿下好會記恨,新許這會兒正在思量怎麼收拾他。
李淵剛被李世民氣病了,任誰聽到自己的十個皇孫一個不留也差點吐出血來。李世民倒面不改色溫言細緻問御醫李淵病情如何。御醫道李淵身體沒有大礙,就是一時急怒攻心。李世民點頭,准御醫先離開,該叫這些人見識的也見識過了,事情結束,他還是那個溫文寬仁,謙和有禮的秦王。
「連累諸位受驚,本王在這先行賠不是。」李世民微微執了一禮,挺直的背脊,不肯低下半分的脖頸,紫色的王服與華貴的王冠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更襯得他氣宇軒昂,丰神俊朗。垂下的眼睫遮住漆黑明亮如寒星的眼眸,出口的話不再像之前長霜殿與李淵對峙那般裹著刀子咄咄逼人,柔和的一時讓人心驚膽戰。
眾人躬身不敢受,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父皇突發疾病,本王擔憂,只是苦於政務繁忙,還望諸位替我轉達兒臣明日再來探望他。今日諸多變故,本王亦希望諸位能用心「開解」父皇,莫讓他老人家多想,於身體無益。」
此話誠懇,全然不提他適才是如何大逆不道。若放在從前,朝臣知道秦王在外帶兵打仗久了,是個不喜歡繞彎的直腸子,絕不會管這話會不會有第二層意思。只是現在,沒人敢拍胸脯保證此話是否話裡有話。
眾臣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只有封德彝眼珠轉了轉,已想明白其中關竅。
他多精的一個人啊,能在太子和秦王中間左右逢源,博得兩方信任還不露任何馬腳的,自然本事了得。他慣會猜人心思,一見李世民瞟向殿門時目光涼嗖嗖的,對李世民心裡在打什麼算盤他一清二楚,當即成竹在胸上前迎奉道:「殿下放心,臣等一定會盡力「勸導」陛下早下決定。」
李世民讚許點頭,掃視眾人一眼,凜凜走下宮階離開兩儀殿,留下的幾位大臣看向封德彝問道:「封大人將才這話是何意啊?」
封德彝同宇文士及對視一眼神秘一笑,只嘆:「如今國無儲君,於江山社稷百害無利呀。」
……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皇帝李淵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下詔說從即日起,軍隊與國家所有事務不論大小,悉交由太子處置決定後再報他知。
李世民舉家從長安城郊的弘義宮搬到東宮,並將東宮改名為顯德殿,以李淵名義下敕封秦王府諸僚屬官職,開始理政。
李世民一向愛才,幾日前還在與他手下持刀搏殺的前太子黨馮立等人從藏身之地出來後他一概不追究這些人的罪過,反而許以官位,人盡其用。
只是還有一人是扎在他心中的一根刺,他救過此人幾命,對人很是敬重。但每回面對那人都能被駁得灰頭土臉,啞口無言。
就是那個不知好歹的魏徵!
玄武門一事結束後,前太子和齊王黨羽四下逃竄,李世民唯恐魏徵也跑了。當即下令派人看住魏徵,就地軟禁府上不許他走動。
等他當上太子一切塵埃落定,想起這個倔脾氣的羊鼻公,便吩咐房玄齡與尉遲敬德眾文武官分立兩旁,他要親自審問魏徵。
魏徵在那日被禁家中後就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天到來,他被綁縛上殿,昂著首正氣凜然。
「犯官魏徵拜見太子殿下,請殿下恕犯官手腳不便,無法行禮。」
「魏徵!」李世民正坐上首斜眼看他,冷笑道:「你這聲拜見太子,拜的是我還是李建成那個罪人?」
「殿下明知故問,犯官自然拜的是殿下。」
「哦?你這人可真是有趣,前主才死,後腳就拜新主,先生的臉皮,怕是比城牆拐彎還要厚上幾分。」言罷看了看左右文武官,眾人知道他是故意戲弄魏徵,都嘲笑出聲。
哪知魏徵面不改色,視線看了看手捧紙筆的褚亮,開口道:「魏徵一介犯官自然不敢反駁殿下所言,只是魏徵不免多句嘴,史官在側殿下還是悠著點,以免後人看到今日此篇,會認為殿下尖酸利牙,心胸狹隘。」
「你!」李世民捏緊拳,臉頰漲紅,他一拍桌案,喝道:「放肆!」心知魏徵倔驢脾氣,與他胡攪蠻纏自己討不到半點便宜,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