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便喝問:「你昔日事李建成,期間多起陰謀詭計皆由你而起。說,你為何挑撥我兄弟二人,害我與兄弟手足相殘!」
魏徵一聽笑了,這新太子有點好玩,明明就是他自己政變殺了兄弟,現在還要來怪他這一小小官吏挑唆。試問他魏徵就是膽子本事再大,也大不過他李世民去。
因而輕蔑瞧了李世民一眼,舉止如常道:「如果前太子早聽我一言,恐怕也就沒有這場禍事了。」
是,他的確曾諫言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也十分不恥他們竟然會選擇宮宴下毒這等明顯又低劣的手段,因此憤而離開。李世民當時肯定是見他面色有異才起了提防之心,是他命不該絕。
「你難道就不怕我下令殺了你?」
「魏徵曾對殿下說過,魏徵要做良臣而非忠臣,殿下盡可要了魏徵命去,魏徵還要先謝過殿下,讓魏徵能夠青史留名。」
「他倒頭頭是道。」李世民氣悶,瞪了魏徵一眼。他本就無意殺魏徵,不過是試探他罷了。見魏徵不像一些人嚇得兩股戰戰一味表忠心,反而不卑不亢,毫無畏懼。
他愛惜魏徵才華,當下散了臉上怒容,鬆開緊皺的眉頭,起身走下來親手解開綁縛魏徵的繩索。
「先生之勇世民感佩,世民素來敬重先生才能,想要任先生為我東宮詹事主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魏徵此生心愿就是推行王道,輔佐君主成就一番帝業,實話來說,誰當太子對他而言都一樣,因而答應為李世民辦事。
李世民再得一人才,心中暢快,吩咐汪敬讓後廚多準備飲食,他要與眾臣一同用晚膳。
此後兩月有餘,李世民接連頒下政令,將宮中鷹犬放生,免去各地進貢,裁撤冗官,整肅法令,朝廷一派欣欣向榮。
新太子一心撲在政事上,已有皇帝之實卻無皇帝之名。裴寂一直惴惴不安,李世民不動他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為了將功補過,便與封德彝等人商量日夜勸說李淵。終於在六月十六這日,李淵親敕要給自己加上太上皇的尊號,欲禪位給太子李世民。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淵親自頒布制書,將皇位正式傳給太子李世民。此舉與九年前隋恭帝讓位給他如出一轍,說是讓位,實則都是被逼的,令人不禁感嘆風水輪流轉。
李世民再三推辭,李淵堅決不肯答應。三請三讓後,當月初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翌年改元「貞觀」,從此開啟華夏大地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繁榮,瑰麗絢爛的恢弘盛世局面。
正文完
第48章
貞觀元年六月,天子坐朝理政,面色不佳,暮氣沉沉。
魏徵在下方口若懸河,李世民在上首以手支額昏昏欲睡。
「陛下?陛下!」魏徵提高了音調,李世民睜眼,強打精神摁住額角,尷尬道:「嗯,玄成說得不錯,不錯,但朕……」側頭握拳掩口小小打了一個呵欠,眼角泌出淚道:「容朕思量後再議。」
陛下剛剛根本就沒聽他在說什麼吧,魏徵不滿。見李世民揮手要退朝,起身欲勸諫李世民身為君王不可留戀後宮以至精神疲憊無心理政。卻見李世民躲他似的步履飛快,一下連衣角也看不見。
魏徵逮不到人,見其餘平時愛慣著皇帝的大臣們也是各個眉頭緊鎖如臨大敵。的確,李世民這幾日實在太過反常。不論是朝議還是私下議事盡皆狀態不佳,一國之君怎可如此懈怠!
魏徵看不下去了,便朝眾臣施了一禮道:「諸位同僚,依在下看,陛下這樣不可。」
房玄齡點頭,李世民勤政愛民,手下官員自然紛紛效仿,他身為中書令更要遵聖意以國家大事為重。君王怠政他看在眼裡,痛心萬分,大業未成怎能不居安思危,這次打定主意也要同魏徵一起勸諫皇帝。
一見有中書令和尚書左丞帶頭,其餘朝臣也說要加入,魏徵觀察良久,趁機攔住在尚食局和顯德殿兩頭跑的宦者令汪敬。他平日嚴肅,不苟言笑,忽然笑臉對人把汪敬嚇得渾身一抖,老太監惴惴不安退後兩步,顫著聲道:「魏大人有事要吩咐老奴儘管開口,可別嚇老奴呀。」
「汪公公莫慌,臣只是有件事想找汪公公打聽一二。」說著往四周瞧了瞧壓低聲音道:「陛下最近常去何處,是不是偷偷跑出去打獵,還是流連後宮?」
汪敬點頭,若有所思剛要開口,一想一個臣子打探君王私下行蹤作甚,因而警惕道:「魏大人僭越了吧,陛下行蹤其實爾等能隨意知曉的。」
魏徵安撫道:「汪公公莫急,臣並無別的意思,只是觀陛下近來精神狀態不佳,我與眾同僚具是憂心不已。陛下肩負蒼生社稷,若是耽於玩樂,那就是不顧百姓安危。若是流連後宮,那是昏君作為……」他還沒說完,汪敬氣憤打斷他,爭辯道:「胡說!陛下並沒有偷偷打獵,也很久沒去過後宮了。」
魏徵莞爾,點頭,看著捂嘴抬手抽自己的嘴巴子的汪敬,循循善誘:「汪公公既然都已經說了,也不怕再多說點。陛下身為天子,若事事欺瞞臣子,便是置江山於不顧。汪公公一味袒護陛下就是私心甚重,影響了天下蒼生,百姓安樂,這個罪汪公公怕是擔不起呀。」說罷側身悄悄指了指隱藏在殿側只探出幾雙精明眼睛的大臣們。
汪敬被魏徵這麼一唬,滿頭滿臉的汗,他其實也十分擔心李世民,只是他一介小小宦官怎敢勸諫君王。既然魏徵不怕觸霉頭,那就順水推舟送一個小小人情給他。
汪敬拉著魏徵來到僻靜處,先是抬頭向四周一望,見沒有人偷聽,接著對魏徵小聲道:「此時蹊蹺,還請眾位大人私下探查,切莫驚擾聖駕。」得到魏徵保證,他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道:「陛下啊,一直做噩夢!」
太極宮地勢低矮,一到夏季就悶熱潮濕,加之經常下雨,即便有燭火照耀,殿內依舊陰森。
白日不覺得,到了夜晚就寒氣瘮人。李世民近日夜半常聽磚石草木拋投之響,驚醒時見帳外紗帳在風中飛舞凌亂,而那穿堂呼嘯來的夜風更是如泣如訴,隱隱還能聽見幽幽人聲。
李世民驚懼,摸著枕旁的崑崙玉指環稍稍安心了些,又突然想起他和那人已經一年多沒互換過,根本無法對話。恍眼似乎又見指環滲出血,耳邊泣聲忽遠忽近,差點把指環扔出去,大驚之中掀被下榻,握住墨玄鱗在殿內尋找。
「誰?出來!休要裝神弄鬼!」無人回應。
側殿值守的宮人聽到寢宮裡的動靜,趕忙來到近前,李世民坐在寢榻上擦擦額上的汗,細聽又沒有那些聲音,鎮定心神半晌後呼出一口氣讓宮人退下。
李世民以為是自己出現幻聽,想到再過幾個時辰還有大朝,他將墨玄麟至於枕旁接著睡,沒想到接下來就是噩夢連連,一會兒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無頭鬼來找他索命,一會兒又是無數惡鬼在他耳邊驚叫厲笑。
他實在被噩夢嚇得不輕,偏又動不了身醒不過來,寢被全被汗打濕,臨到要起身洗漱準備上朝時,汪敬立於床帳外怎麼喚他都不應,最後還是輕輕將他推醒。
李世民驚坐起來,趴在床沿發嘔,頭痛欲裂,汪敬大驚失色嚇得要傳御醫也被他出聲阻止。
自此幾日,夜夜如此。饒是身體再強健也禁不住這般驚嚇,胃口變差吃不下東西,眼見日漸消瘦。長孫無憂也急,趁李世民白日小憩時悄悄請御醫過來,脈搏如常也瞧不出所以然,開了安神的方子也不頂用。
汪敬說著落下淚來,哭道:「老奴看著心疼啊,陛下還強撐著,囑咐皇后娘娘和老奴不要說出去,平白讓大臣們擔心。」
魏徵默然,陛下這脾氣又剛又倔,從來不肯輕易服軟。要不是他問,真不知道他還要死撐多久。
謝過汪敬後與其他大臣匯合,一起商議如何解決,期間有人恍然大悟以拳拄掌「哦」了一聲,在所有人目光都投注到他身上方覺自己失態,顧不得許多,招呼大家靠近點極小聲道:「諸位別忘了,現在可是六月。」他意有所指。
在場的人都聽懂了,那件事是所有人都諱莫如深的。
一聽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透了還要來攪擾陛下安寧,武將們當即暴跳如雷,秦瓊站出來道:「我平生殺人如摧枯,積屍如螻蟻,任他鬼怪來了見我也膽寒!臣請求能與敬德兄一起披甲持械為陛下宿衛。」
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秦瓊所言也不是為一個辦法。李世民明令汪敬不許把他夜夜不能安睡的事傳揚出去,現在這件事朝臣們都知道了,為了保汪敬不受懲罰,他們最後決定先斬後奏。
於是等入夜後,李世民精神不濟睡得很早,想著能多睡會就睡會,不能一直這樣犟著,遲早會影響朝政。
汪敬輕手輕腳退出寢殿,讓小太監引秦瓊和尉遲敬德二位將軍前來。
二人身著戎裝在小太監的引路下大步而來。一人手持金鐧,一人手持鐵鞭,手握長、槍分立左右站立在寢殿門前宿衛。
魏徵一聽笑了,這新太子有點好玩,明明就是他自己政變殺了兄弟,現在還要來怪他這一小小官吏挑唆。試問他魏徵就是膽子本事再大,也大不過他李世民去。
因而輕蔑瞧了李世民一眼,舉止如常道:「如果前太子早聽我一言,恐怕也就沒有這場禍事了。」
是,他的確曾諫言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也十分不恥他們竟然會選擇宮宴下毒這等明顯又低劣的手段,因此憤而離開。李世民當時肯定是見他面色有異才起了提防之心,是他命不該絕。
「你難道就不怕我下令殺了你?」
「魏徵曾對殿下說過,魏徵要做良臣而非忠臣,殿下盡可要了魏徵命去,魏徵還要先謝過殿下,讓魏徵能夠青史留名。」
「他倒頭頭是道。」李世民氣悶,瞪了魏徵一眼。他本就無意殺魏徵,不過是試探他罷了。見魏徵不像一些人嚇得兩股戰戰一味表忠心,反而不卑不亢,毫無畏懼。
他愛惜魏徵才華,當下散了臉上怒容,鬆開緊皺的眉頭,起身走下來親手解開綁縛魏徵的繩索。
「先生之勇世民感佩,世民素來敬重先生才能,想要任先生為我東宮詹事主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魏徵此生心愿就是推行王道,輔佐君主成就一番帝業,實話來說,誰當太子對他而言都一樣,因而答應為李世民辦事。
李世民再得一人才,心中暢快,吩咐汪敬讓後廚多準備飲食,他要與眾臣一同用晚膳。
此後兩月有餘,李世民接連頒下政令,將宮中鷹犬放生,免去各地進貢,裁撤冗官,整肅法令,朝廷一派欣欣向榮。
新太子一心撲在政事上,已有皇帝之實卻無皇帝之名。裴寂一直惴惴不安,李世民不動他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為了將功補過,便與封德彝等人商量日夜勸說李淵。終於在六月十六這日,李淵親敕要給自己加上太上皇的尊號,欲禪位給太子李世民。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淵親自頒布制書,將皇位正式傳給太子李世民。此舉與九年前隋恭帝讓位給他如出一轍,說是讓位,實則都是被逼的,令人不禁感嘆風水輪流轉。
李世民再三推辭,李淵堅決不肯答應。三請三讓後,當月初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翌年改元「貞觀」,從此開啟華夏大地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繁榮,瑰麗絢爛的恢弘盛世局面。
正文完
第48章
貞觀元年六月,天子坐朝理政,面色不佳,暮氣沉沉。
魏徵在下方口若懸河,李世民在上首以手支額昏昏欲睡。
「陛下?陛下!」魏徵提高了音調,李世民睜眼,強打精神摁住額角,尷尬道:「嗯,玄成說得不錯,不錯,但朕……」側頭握拳掩口小小打了一個呵欠,眼角泌出淚道:「容朕思量後再議。」
陛下剛剛根本就沒聽他在說什麼吧,魏徵不滿。見李世民揮手要退朝,起身欲勸諫李世民身為君王不可留戀後宮以至精神疲憊無心理政。卻見李世民躲他似的步履飛快,一下連衣角也看不見。
魏徵逮不到人,見其餘平時愛慣著皇帝的大臣們也是各個眉頭緊鎖如臨大敵。的確,李世民這幾日實在太過反常。不論是朝議還是私下議事盡皆狀態不佳,一國之君怎可如此懈怠!
魏徵看不下去了,便朝眾臣施了一禮道:「諸位同僚,依在下看,陛下這樣不可。」
房玄齡點頭,李世民勤政愛民,手下官員自然紛紛效仿,他身為中書令更要遵聖意以國家大事為重。君王怠政他看在眼裡,痛心萬分,大業未成怎能不居安思危,這次打定主意也要同魏徵一起勸諫皇帝。
一見有中書令和尚書左丞帶頭,其餘朝臣也說要加入,魏徵觀察良久,趁機攔住在尚食局和顯德殿兩頭跑的宦者令汪敬。他平日嚴肅,不苟言笑,忽然笑臉對人把汪敬嚇得渾身一抖,老太監惴惴不安退後兩步,顫著聲道:「魏大人有事要吩咐老奴儘管開口,可別嚇老奴呀。」
「汪公公莫慌,臣只是有件事想找汪公公打聽一二。」說著往四周瞧了瞧壓低聲音道:「陛下最近常去何處,是不是偷偷跑出去打獵,還是流連後宮?」
汪敬點頭,若有所思剛要開口,一想一個臣子打探君王私下行蹤作甚,因而警惕道:「魏大人僭越了吧,陛下行蹤其實爾等能隨意知曉的。」
魏徵安撫道:「汪公公莫急,臣並無別的意思,只是觀陛下近來精神狀態不佳,我與眾同僚具是憂心不已。陛下肩負蒼生社稷,若是耽於玩樂,那就是不顧百姓安危。若是流連後宮,那是昏君作為……」他還沒說完,汪敬氣憤打斷他,爭辯道:「胡說!陛下並沒有偷偷打獵,也很久沒去過後宮了。」
魏徵莞爾,點頭,看著捂嘴抬手抽自己的嘴巴子的汪敬,循循善誘:「汪公公既然都已經說了,也不怕再多說點。陛下身為天子,若事事欺瞞臣子,便是置江山於不顧。汪公公一味袒護陛下就是私心甚重,影響了天下蒼生,百姓安樂,這個罪汪公公怕是擔不起呀。」說罷側身悄悄指了指隱藏在殿側只探出幾雙精明眼睛的大臣們。
汪敬被魏徵這麼一唬,滿頭滿臉的汗,他其實也十分擔心李世民,只是他一介小小宦官怎敢勸諫君王。既然魏徵不怕觸霉頭,那就順水推舟送一個小小人情給他。
汪敬拉著魏徵來到僻靜處,先是抬頭向四周一望,見沒有人偷聽,接著對魏徵小聲道:「此時蹊蹺,還請眾位大人私下探查,切莫驚擾聖駕。」得到魏徵保證,他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道:「陛下啊,一直做噩夢!」
太極宮地勢低矮,一到夏季就悶熱潮濕,加之經常下雨,即便有燭火照耀,殿內依舊陰森。
白日不覺得,到了夜晚就寒氣瘮人。李世民近日夜半常聽磚石草木拋投之響,驚醒時見帳外紗帳在風中飛舞凌亂,而那穿堂呼嘯來的夜風更是如泣如訴,隱隱還能聽見幽幽人聲。
李世民驚懼,摸著枕旁的崑崙玉指環稍稍安心了些,又突然想起他和那人已經一年多沒互換過,根本無法對話。恍眼似乎又見指環滲出血,耳邊泣聲忽遠忽近,差點把指環扔出去,大驚之中掀被下榻,握住墨玄鱗在殿內尋找。
「誰?出來!休要裝神弄鬼!」無人回應。
側殿值守的宮人聽到寢宮裡的動靜,趕忙來到近前,李世民坐在寢榻上擦擦額上的汗,細聽又沒有那些聲音,鎮定心神半晌後呼出一口氣讓宮人退下。
李世民以為是自己出現幻聽,想到再過幾個時辰還有大朝,他將墨玄麟至於枕旁接著睡,沒想到接下來就是噩夢連連,一會兒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無頭鬼來找他索命,一會兒又是無數惡鬼在他耳邊驚叫厲笑。
他實在被噩夢嚇得不輕,偏又動不了身醒不過來,寢被全被汗打濕,臨到要起身洗漱準備上朝時,汪敬立於床帳外怎麼喚他都不應,最後還是輕輕將他推醒。
李世民驚坐起來,趴在床沿發嘔,頭痛欲裂,汪敬大驚失色嚇得要傳御醫也被他出聲阻止。
自此幾日,夜夜如此。饒是身體再強健也禁不住這般驚嚇,胃口變差吃不下東西,眼見日漸消瘦。長孫無憂也急,趁李世民白日小憩時悄悄請御醫過來,脈搏如常也瞧不出所以然,開了安神的方子也不頂用。
汪敬說著落下淚來,哭道:「老奴看著心疼啊,陛下還強撐著,囑咐皇后娘娘和老奴不要說出去,平白讓大臣們擔心。」
魏徵默然,陛下這脾氣又剛又倔,從來不肯輕易服軟。要不是他問,真不知道他還要死撐多久。
謝過汪敬後與其他大臣匯合,一起商議如何解決,期間有人恍然大悟以拳拄掌「哦」了一聲,在所有人目光都投注到他身上方覺自己失態,顧不得許多,招呼大家靠近點極小聲道:「諸位別忘了,現在可是六月。」他意有所指。
在場的人都聽懂了,那件事是所有人都諱莫如深的。
一聽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透了還要來攪擾陛下安寧,武將們當即暴跳如雷,秦瓊站出來道:「我平生殺人如摧枯,積屍如螻蟻,任他鬼怪來了見我也膽寒!臣請求能與敬德兄一起披甲持械為陛下宿衛。」
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秦瓊所言也不是為一個辦法。李世民明令汪敬不許把他夜夜不能安睡的事傳揚出去,現在這件事朝臣們都知道了,為了保汪敬不受懲罰,他們最後決定先斬後奏。
於是等入夜後,李世民精神不濟睡得很早,想著能多睡會就睡會,不能一直這樣犟著,遲早會影響朝政。
汪敬輕手輕腳退出寢殿,讓小太監引秦瓊和尉遲敬德二位將軍前來。
二人身著戎裝在小太監的引路下大步而來。一人手持金鐧,一人手持鐵鞭,手握長、槍分立左右站立在寢殿門前宿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