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頁
「但這又是昭告四海歸一的慶典,好像還是穿天子冠冕華服更合適一點?」
「要不頭頂十二旒冕,身上穿甲冑?」
黃月英已經無話可說了。
她努力讓自己的表情不要在此時有所失態,問道:「你覺得這好看嗎?」
她敢保證,要是呂令雎敢將這個提議在喬琰的面前說出來,大概是要找打的……
反正陛下自有自己的算盤,這種事情就不用在此時拿出來問了。
但說不定,這等缺心眼的表現還挺得陛下青眼的?
黃月英思忖了片刻,決定不對此做出評價。
反正到底要穿著何種服飾來舉辦這場慶典,絕非是這齣洛陽之會中的重點。
她想到在兩個月前陛下便已交付於工部來做的東西,臉上不免閃過了一抹笑意。
那是一份尤其特殊的「戰功簿」。
像是荀彧諸葛亮一般在內政上立功,像郭嘉司馬懿一般在戰略上著手,像是趙雲呂令雎一般征戰沙場,像是陸苑王異一般坐鎮邊地,又或者像是昭姬一樣緊握文化的傳播媒介,都不是她所能走的路。
但她也能憑藉著自己的頭腦和一雙手,將自己的名字鐫刻於其上,這便是她今日身在此地的意義。
也是——
這場洛陽論功慶典的意義!
429. 429 軒轅之刻……
十月初一的洛陽恰逢晴日。
按照太史令的說法就是,天時也沒有這般不講道理的,總該在這等大喜的好日子裡讓她們將這齣論功慶典給圓滿地舉辦成功。
要不然這也太對不住各方官員除卻必要的留守之人外都已陸續趕來。
也對不住洛陽的民眾因今日的這齣慶典梳理打扮得格外重視,正要他們的大雍陛下知道,選擇將這齣慶典放在洛陽而非長安,的確是個正確的選擇。
此番遠道而來的官員的確不少,最遠的大概就是身在交州的士燮。
此前在張津犯上作亂進攻荊州後,士燮在法正的勸說之下,代表交州勢力對著喬琰做出了投誠的舉動。
但無論是他將交州的誠意送往洛陽還是將扶南大艦送往青州幽州,都是由下屬來做的。
雖說他的身體是出了名的健碩,然而這畢竟是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要從現代的廣西位置來到河南,總不是那麼容易的。
可隨著鄴城朝廷土崩瓦解的消息傳到交州,士燮再有多少作為地頭蛇的傲慢,都不得不在此時儘快表現出自己更近一步的誠意,以防交州這塊只由陸康作為朝廷代表監管的地方,會在這等大好時節中遭到一出雷霆打擊。
他絕不能讓自己的晚年迎來這樣的結果。
在士燮看來,這絕對是他做出的最優解。
當他抵達洛陽之時,已是九月之末,險些沒能趕上這齣集會,好在還是提前兩日到了這裡,也正見洛陽平城門以南,到洛河之上的橋樑之上均是赤金旗幟招展,兩側的守備軍隊都已更換成了喬琰麾下的重甲士卒。
那洛河之南的橋樑本為浮橋,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修繕的,已在此時替換成了實打實的橋樑。
想來也對,此前在傳聞之中設為浮橋,乃是為了提防有賊子攻入洛陽城中,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其以最快的速度拆除,然而此刻的洛陽,實為天下最為安全之地!
那既是天子臨時移駕之地,又是這剛隨同她出征鄴城的精兵駐紮之所。
當士燮自北上的馬車中走下,經行過這片赤金旗幡與寒鐵精兵之時,清楚地看到了這兩列將士身上的甲冑有著何等精妙的鎖子連環工藝,足以用最為嚴密的防守攔截住射向他們的箭矢。
這些經由過嚴格訓練,又能享受著吃飽穿暖待遇的將士更是散發著一番無可匹敵的氣場,但讓士燮在心中不由為之驚動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有著一派國富民強的自信。
大漢之兵馬已有多少年不曾有這般風貌了?
六十年的人生,讓士燮就算少有離開交州,都能看到中原大地上所發生的種種變遷,而現在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也越發明白,為何大漢終究要如同落日西沉一般消亡下去,被喬琰一手創立的大雍所取代。
這等如日中天景象,絕不是他們這偏安一隅的交州士家能去碰一碰的!
當他行入洛陽城中的時候,這座曾經先後被靈帝之末的士人宦官之斗和董卓之亂破壞過的皇城,好像已完全看不出在流傳到南方的傳聞中那被火焚毀的傳聞。
固然南北二宮依然是並不對外開放的狀態,但整座洛陽城分明是一派熱烈喧鬧的場面,像是將此前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間的頹唐之氣都給一掃而空。
而如果說在城南橋上與那入平城門官道路上的守軍已能稱得上是精神奕奕,那麼這城中儀仗,便是將精兵之中的精兵擢拔在了此地。
重甲士卒的執戈過境,帶起一陣整齊到如同一人在行走所發出的聲響,那立足於南宮宮牆之上的士卒更是有著一番遠望之間都覺其身姿卓然的風貌,更別說是率領騎兵衛隊在城中大街巡查的隊伍,看起來已是從軍備到皮相都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這位陛下是看臉選擇將領士卒的嗎?」士燮忍不住朝著與他作伴同來的法正問道。
法正:「……」
他應該如何跟士燮解釋,這只不過是因為在他從平城門到洛陽北宮之前的這一路上,先後遇上了張遼、呂布、呂令雎、馬超、趙雲等人所率領的巡查隊伍。
總的來說這不能叫喬琰看臉選拔士卒,應該叫他看到的隊伍剛好都有著一個外表拿得出手的統帥。
在洛陽這邊提前給他知會的消息里,這番騎兵步兵的城中巡查同樣是大雍強兵展示的其中一個部分,按照陛下的說法,這應當叫做「活動預熱」,也便恰好出現在了士燮的面前。
但怎麼說呢,就當這是個美好的誤會好了。
他理直氣壯地朝著士燮回道:「人之外貌多由精氣神所決定。陛下所統之精兵,自中平年間至今無有不勝,令匈奴鮮卑臣服,更令董卓袁紹等人俯首,自然有著非同於常人的氣勢。您只觀其隊列奔行之間鋒芒畢露,便是先看其神後看其形,自然有這等相貌頗佳之印象。」
士燮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覺得或許真是法正的這番說辭。
但也正是在此時,他眼見一派凶神惡煞氣場的典韋領著一隊重甲兵快步過境,接替了洛陽北宮外圍的戍防。
法正眼皮都沒跳一下,說道:「那是陛下的牙門將軍,非只是陛下的近衛統領,更有驅鬼辟邪之用,令天子所在之地,堪稱鬼神難入,全憑其戰場上多取敵首所帶血氣。」
士燮:「……」
那要按這麼說的話,好像……好像是有那麼點道理。
負責接待來賓的多為樂平書院中臨近畢業的學子,典韋的兒子典滿也在其中,忽然聽到這麼一句,他的腳步險些蹌踉了一瞬。
得虧他雖然並未像是呂令雎、諸葛亮等人早早步入朝堂戰局之中,總還是經過書院中的數年研讀養出了一番穩重的脾性,才沒在此刻將法正的話給當場揭穿。
但當將士燮送入行館之後,他還是忍不住問道:「法孝直,你這一說,是真不怕謠言傳開,民間以我父親為樣本繪製驅邪門神啊?」
到時候要是典韋提著武器去找法正算帳,他是絕對不會去阻攔的。
法正攤了攤手,「這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吧。」
典韋的官職已經在喬琰登基後便做出了調整,此番論功行賞,基本是對這進兵幽州青州的將領謀臣做出相對應的嘉獎,典韋自然是不在其中的。
那麼因為另外的情況得到一番意外收穫,誰說不是好事呢?
但讓法正未曾想到的是,在這十月初一的封賞之會上,喬琰當先開口便是一句話,「昔年漢光武帝麾下諸將咸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方有成就天下霸業之望,後漢明帝於永明年,於洛陽南宮雲台閣為二十八將領繪製畫像,是為雲台二十八將。今朕收復各州,承繼民望,繼位於今未滿期年,已有天下一統,實為諸將與朕共勉之故,當同以此法,令將臣立名!」
「十州間百萬里之地,非各方將領勠力同心不可俯首中央,非各方能臣群策群力不可各守安泰,今日得有天下,克成遠業,以酒先敬諸君!」
這座建立原本西郊大營閱兵之處的集會高台上,身著華服冠冕的帝王朝著下方列陣齊整的兵馬與遠處的洛陽民眾遙遙舉杯。
隊伍之中早已安排好的傳令兵卒,當即將喬琰的這番話以一種聲浪排空的方式朝著後方的將士所在之地傳遞而去。
那些只能遠遠看見那個舉杯身影之人縱然並不能親耳聽到喬琰的聲音,卻在這等傳音之中好像還能辨認出她落字鏗鏘之意。
呂令雎此前還有點遺憾,喬琰並未如她所希望的那般,在帝王十二旒冕之下身著甲冑,將陛下這文治武功兼備的特質在衣著上也表現出一二來,但當她身在台下最近處聽到那番話的時候,這一點微不足道的遺憾早就被她給拋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要不頭頂十二旒冕,身上穿甲冑?」
黃月英已經無話可說了。
她努力讓自己的表情不要在此時有所失態,問道:「你覺得這好看嗎?」
她敢保證,要是呂令雎敢將這個提議在喬琰的面前說出來,大概是要找打的……
反正陛下自有自己的算盤,這種事情就不用在此時拿出來問了。
但說不定,這等缺心眼的表現還挺得陛下青眼的?
黃月英思忖了片刻,決定不對此做出評價。
反正到底要穿著何種服飾來舉辦這場慶典,絕非是這齣洛陽之會中的重點。
她想到在兩個月前陛下便已交付於工部來做的東西,臉上不免閃過了一抹笑意。
那是一份尤其特殊的「戰功簿」。
像是荀彧諸葛亮一般在內政上立功,像郭嘉司馬懿一般在戰略上著手,像是趙雲呂令雎一般征戰沙場,像是陸苑王異一般坐鎮邊地,又或者像是昭姬一樣緊握文化的傳播媒介,都不是她所能走的路。
但她也能憑藉著自己的頭腦和一雙手,將自己的名字鐫刻於其上,這便是她今日身在此地的意義。
也是——
這場洛陽論功慶典的意義!
429. 429 軒轅之刻……
十月初一的洛陽恰逢晴日。
按照太史令的說法就是,天時也沒有這般不講道理的,總該在這等大喜的好日子裡讓她們將這齣論功慶典給圓滿地舉辦成功。
要不然這也太對不住各方官員除卻必要的留守之人外都已陸續趕來。
也對不住洛陽的民眾因今日的這齣慶典梳理打扮得格外重視,正要他們的大雍陛下知道,選擇將這齣慶典放在洛陽而非長安,的確是個正確的選擇。
此番遠道而來的官員的確不少,最遠的大概就是身在交州的士燮。
此前在張津犯上作亂進攻荊州後,士燮在法正的勸說之下,代表交州勢力對著喬琰做出了投誠的舉動。
但無論是他將交州的誠意送往洛陽還是將扶南大艦送往青州幽州,都是由下屬來做的。
雖說他的身體是出了名的健碩,然而這畢竟是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要從現代的廣西位置來到河南,總不是那麼容易的。
可隨著鄴城朝廷土崩瓦解的消息傳到交州,士燮再有多少作為地頭蛇的傲慢,都不得不在此時儘快表現出自己更近一步的誠意,以防交州這塊只由陸康作為朝廷代表監管的地方,會在這等大好時節中遭到一出雷霆打擊。
他絕不能讓自己的晚年迎來這樣的結果。
在士燮看來,這絕對是他做出的最優解。
當他抵達洛陽之時,已是九月之末,險些沒能趕上這齣集會,好在還是提前兩日到了這裡,也正見洛陽平城門以南,到洛河之上的橋樑之上均是赤金旗幟招展,兩側的守備軍隊都已更換成了喬琰麾下的重甲士卒。
那洛河之南的橋樑本為浮橋,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修繕的,已在此時替換成了實打實的橋樑。
想來也對,此前在傳聞之中設為浮橋,乃是為了提防有賊子攻入洛陽城中,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其以最快的速度拆除,然而此刻的洛陽,實為天下最為安全之地!
那既是天子臨時移駕之地,又是這剛隨同她出征鄴城的精兵駐紮之所。
當士燮自北上的馬車中走下,經行過這片赤金旗幡與寒鐵精兵之時,清楚地看到了這兩列將士身上的甲冑有著何等精妙的鎖子連環工藝,足以用最為嚴密的防守攔截住射向他們的箭矢。
這些經由過嚴格訓練,又能享受著吃飽穿暖待遇的將士更是散發著一番無可匹敵的氣場,但讓士燮在心中不由為之驚動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有著一派國富民強的自信。
大漢之兵馬已有多少年不曾有這般風貌了?
六十年的人生,讓士燮就算少有離開交州,都能看到中原大地上所發生的種種變遷,而現在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也越發明白,為何大漢終究要如同落日西沉一般消亡下去,被喬琰一手創立的大雍所取代。
這等如日中天景象,絕不是他們這偏安一隅的交州士家能去碰一碰的!
當他行入洛陽城中的時候,這座曾經先後被靈帝之末的士人宦官之斗和董卓之亂破壞過的皇城,好像已完全看不出在流傳到南方的傳聞中那被火焚毀的傳聞。
固然南北二宮依然是並不對外開放的狀態,但整座洛陽城分明是一派熱烈喧鬧的場面,像是將此前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間的頹唐之氣都給一掃而空。
而如果說在城南橋上與那入平城門官道路上的守軍已能稱得上是精神奕奕,那麼這城中儀仗,便是將精兵之中的精兵擢拔在了此地。
重甲士卒的執戈過境,帶起一陣整齊到如同一人在行走所發出的聲響,那立足於南宮宮牆之上的士卒更是有著一番遠望之間都覺其身姿卓然的風貌,更別說是率領騎兵衛隊在城中大街巡查的隊伍,看起來已是從軍備到皮相都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這位陛下是看臉選擇將領士卒的嗎?」士燮忍不住朝著與他作伴同來的法正問道。
法正:「……」
他應該如何跟士燮解釋,這只不過是因為在他從平城門到洛陽北宮之前的這一路上,先後遇上了張遼、呂布、呂令雎、馬超、趙雲等人所率領的巡查隊伍。
總的來說這不能叫喬琰看臉選拔士卒,應該叫他看到的隊伍剛好都有著一個外表拿得出手的統帥。
在洛陽這邊提前給他知會的消息里,這番騎兵步兵的城中巡查同樣是大雍強兵展示的其中一個部分,按照陛下的說法,這應當叫做「活動預熱」,也便恰好出現在了士燮的面前。
但怎麼說呢,就當這是個美好的誤會好了。
他理直氣壯地朝著士燮回道:「人之外貌多由精氣神所決定。陛下所統之精兵,自中平年間至今無有不勝,令匈奴鮮卑臣服,更令董卓袁紹等人俯首,自然有著非同於常人的氣勢。您只觀其隊列奔行之間鋒芒畢露,便是先看其神後看其形,自然有這等相貌頗佳之印象。」
士燮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覺得或許真是法正的這番說辭。
但也正是在此時,他眼見一派凶神惡煞氣場的典韋領著一隊重甲兵快步過境,接替了洛陽北宮外圍的戍防。
法正眼皮都沒跳一下,說道:「那是陛下的牙門將軍,非只是陛下的近衛統領,更有驅鬼辟邪之用,令天子所在之地,堪稱鬼神難入,全憑其戰場上多取敵首所帶血氣。」
士燮:「……」
那要按這麼說的話,好像……好像是有那麼點道理。
負責接待來賓的多為樂平書院中臨近畢業的學子,典韋的兒子典滿也在其中,忽然聽到這麼一句,他的腳步險些蹌踉了一瞬。
得虧他雖然並未像是呂令雎、諸葛亮等人早早步入朝堂戰局之中,總還是經過書院中的數年研讀養出了一番穩重的脾性,才沒在此刻將法正的話給當場揭穿。
但當將士燮送入行館之後,他還是忍不住問道:「法孝直,你這一說,是真不怕謠言傳開,民間以我父親為樣本繪製驅邪門神啊?」
到時候要是典韋提著武器去找法正算帳,他是絕對不會去阻攔的。
法正攤了攤手,「這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吧。」
典韋的官職已經在喬琰登基後便做出了調整,此番論功行賞,基本是對這進兵幽州青州的將領謀臣做出相對應的嘉獎,典韋自然是不在其中的。
那麼因為另外的情況得到一番意外收穫,誰說不是好事呢?
但讓法正未曾想到的是,在這十月初一的封賞之會上,喬琰當先開口便是一句話,「昔年漢光武帝麾下諸將咸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方有成就天下霸業之望,後漢明帝於永明年,於洛陽南宮雲台閣為二十八將領繪製畫像,是為雲台二十八將。今朕收復各州,承繼民望,繼位於今未滿期年,已有天下一統,實為諸將與朕共勉之故,當同以此法,令將臣立名!」
「十州間百萬里之地,非各方將領勠力同心不可俯首中央,非各方能臣群策群力不可各守安泰,今日得有天下,克成遠業,以酒先敬諸君!」
這座建立原本西郊大營閱兵之處的集會高台上,身著華服冠冕的帝王朝著下方列陣齊整的兵馬與遠處的洛陽民眾遙遙舉杯。
隊伍之中早已安排好的傳令兵卒,當即將喬琰的這番話以一種聲浪排空的方式朝著後方的將士所在之地傳遞而去。
那些只能遠遠看見那個舉杯身影之人縱然並不能親耳聽到喬琰的聲音,卻在這等傳音之中好像還能辨認出她落字鏗鏘之意。
呂令雎此前還有點遺憾,喬琰並未如她所希望的那般,在帝王十二旒冕之下身著甲冑,將陛下這文治武功兼備的特質在衣著上也表現出一二來,但當她身在台下最近處聽到那番話的時候,這一點微不足道的遺憾早就被她給拋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