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是被他提醒了,眼下此處還有個定河使,雖然並無正式品階,但到底是陛下欽點,她無論如何也得見上一番。

  更別說她來次的目的就是助這位定河使。

  「秋娘,去探探那位定河使眼下在何處,就說……」

  話還沒說完,就被屋外的聲音打斷。

  「下官求見江將軍」。

  那道聲音如記憶中的一樣溫柔堅定,只是有些沙啞。

  江締猛的向門口看去,似是不相信自己眼前所見,竟是愣在原地片刻才反應過來。

  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如今就在眼前。

  第90章 茫茫

  脈婉惜站在門口言笑晏晏,一身淡色便裝,只用一根簪子挽起頭髮,眼眸似水,一如分別時那般,定人心弦。

  江締又驚又喜,走過去一把將人抱在懷中,熟悉的氣息縈繞在鼻尖,讓江締忍不住鼻頭一酸,一時似有千言萬語要訴說,最後缺都化作一句「惜娘」。

  「阿朝 」,脈婉惜輕輕回抱住她,生怕碰了江締的傷口,她將自己有些發紅的眼眶埋在江締胸懷中,傾訴著長久以來的憂心。

  秋娘神色瞭然,帶著一眾親兵離開了院子。

  不知道相擁了多久,可能多久都填補不上長久的分別。

  她們誰也不開口說自己的思念,相思卻溢滿了整個庭院。

  唯有擁抱,才能短暫的填補相思之苦。

  良久,江締才放開脈婉惜,拉著對方的一起回了屋子。

  「惜娘,抱歉」,江締貼著脈婉惜的額頭,悶聲道。

  脈婉惜知道江締在說什麼,她伸手輕柔的撫平江締皺起的眉頭輕笑道:「阿朝多慮了,我也是翊朝民,為翊朝辦事,在所不辭,還分什麼將軍戲子不成」。

  江締眼眶酸澀,親吻在脈婉惜的唇上。

  她看著脈婉惜眼下烏青,低聲道:「原來陛下欽點的定河使,是惜娘」?

  脈婉惜挽著江締的手靠在她身旁,是來隋葉城幾日來少有的放鬆時刻:「是,我向陛下請願,不願再有人枉死」。

  怪不得了。

  怪不得隋葉城這個小地方,百年來都沒人動過遮羞布,會突然被掀開。

  想來是有人拼死跑出去,才能將唯一救命的火種帶出去。

  「惜娘怎知我在此處」?江締捧起脈婉惜的臉,手指輕輕撫摸著這張她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面龐。

  定河使使有備而來,她江締可不是,算算日子,她跟阿史那孚躺在天坑底下你死我活都時候,脈婉惜應當早就到隋葉城了。

  脈婉惜拉著江締的手,貼在臉上道:「阿朝也太小瞧我了,陛下欽點我來治事,不可能一點人手都沒有,」她將江締的手掌攤開,在上面比劃著名「來之前,季府也給我撥了人手,更何況……」

  她停頓片刻,最終有些憂傷的搖搖頭「罷了,到時你自然會知道的」。

  江締疑惑道:「知道什麼」?

  脈婉惜輕聲道:「阿朝的一位友人」。

  不知為何,江締頓時感到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她不禁觸上存放信的地方。

  「怎麼了,阿朝,是傷口開裂了麼」?脈婉惜瞬間緊張起來,站起身就要去找大夫,手卻被江締拉住,對面輕輕搖了搖頭。

  「阿朝」,江締悶聲開口,將頭埋在脈脈婉惜頸肩中:「眠晚死了」。

  脈婉惜的眼中染上深深的悲涼之色,她將江締摟在懷裡,任由江締發泄著這幾日的情緒。

  隋葉城就在同河邊上,脈婉惜想要知道戰況並不難,更何況還有那人在。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

  脈婉惜一直知道這個道理。

  但陸遲的死訊傳來時,她還是不免震驚。

  脈婉惜並不認識陸遲,或許陸遲可能是某一場戲的看客,而她不曾在意,可陸遲聲滿京都,就算是脈婉惜這樣不舞刀弄槍的市井之人也知曉其驍勇善戰之名。

  惋惜過後,便是擔心。

  她不認識陸遲。

  可江締與陸遲相識多年。

  那時她靠在窗邊,久久看著平陽關的方向,從害怕征人不歸,到變成憂心愛人傷懷。

  好在,她還有機會與江締再見,還可以包容她的情緒。

  脈婉惜用手拭去江締的淚水,輕吻了下江締的唇角,出聲安撫道:「阿朝阿朝,陸將軍生前為國效忠,死後自會功德圓滿,來世順遂一生,安穩度日」。

  江締慢慢平復心情,閉上眼長舒一口氣,開口道:「惜娘,謝謝你」。

  脈婉惜笑著撫上她的眉眼,而後道:「不必謝我,阿朝,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那又為何與你相好呢」。

  江締帶著些鼻音悶悶開口:「那又如何,我樂意」。

  脈婉惜失笑,攬著江締的手臂將頭靠在她肩上。

  雖然久別重逢,但以後有的事敘舊的時候,眼下還有正事要做。

  「阿朝,我來這幾日,已經基本摸清了隋葉城的大概」,脈婉惜在紙上寫寫畫畫「隋葉城中大多數人從的是鄭氏宗族,其餘的也多是姻親,這祭祀是他們祖上定下來的規矩,每年挑選適齡女子作為水神新娘,以保滿族安寧」。

  「你今日抓的這個縣令,便是當下鄭氏的族長,此處遠離陛下耳目太久,本就沒多少人願意來隋葉城當個憋屈官,因而給他們鑽了空子」。

  江締撐著下巴,看著脈婉惜畫的圖道:「所以,要麼就久無京官,要麼也是宗族族親來做這官」。

  脈婉惜點點頭,她垂眸道:「那鄭縣令,可給阿朝說過什麼」?

  江締皺了皺眉:「你說他說自己被脅迫那個」?

  「對」,脈婉惜放下筆,看著江締「那並非完全編造,故事的主角確實在第一年就發現了當地殘忍的祭祀,只不過不像鄭縣令說的一般狼狽為奸」。

  「他當即想要上書稟報,只不過被當地鄭氏的族人攔了下來,勸說誘導不成,便索性殺人滅口」。

  江締猛的握緊拳頭。

  他又是誰的兒子,又是幾年寒窗苦讀科考入仕,然後籍籍無名的死在這個偏遠之地。

  紮根在此處的鄭氏,像一張蛛網,籠罩了整個隋葉城,等待著飛蟲都自投羅網,每個人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個人都是蛛網的一部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然而這脆弱的蛛網,只要但凡用點蠻力就能破開。

  只可惜,這份力,遲了百年才來。

  如今這片土地上 不知埋葬了多少冤死的魂魄。

  脈婉惜眼中憤恨,語氣也變得堅決「我先前已經讓將負責祭祀的長老神婆都關起來,只待時機成熟,便可徹底斷了這活祭」。

  江締瞭然「帶我去看看他們吧」。

  江締已經知道為什麼成帝要讓她來助脈婉惜一臂之力了。

  若是在京都,皇帝的名頭自然十分震懾人,可隋葉城畫地為王已經不是一日兩日,對皇帝的敬畏心早就聊勝於無。

  就算脈婉惜是定河使,那又如何,一個女子拿著一卷黃紙就來指手畫腳,沒人會聽。

  動不了眼下鄭氏的核心——脈婉惜帶來的那些人,也只有些軟功夫,抵不過整個鄭氏的圍堵。

  但江締便不一樣了。

  她是將士,她身邊跟的人個個都是戰場廝殺留下來的精銳。

  脈婉惜是破網的斧子,那她就是清理痕跡的風。

  兵不血刃,那當然最好。

  一路上許多人紛紛對她們投來疑惑的目光——大部分是因為江締,但都被她身上的氣勢和腰間的配劍給勸退,裝作視而不見的樣子。

  比起來鄭縣令,那些所謂什麼神婆長老就顯得鬧騰多,除了「祖宗之法不可棄」「牝雞司晨不守婦道」「目無王法」的叫喊之外,再沒什麼可交流的了。

  不過這種人就是有一點好,守口如碎瓶,僅僅一會兒江締就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為了耳根清淨,直接轉身離去。

  「鄭縣令既已經被控制住,我便再無顧慮」,脈婉惜與江締並肩走在小路上「陛下吩咐,將為首之人全部押送回京,嚴懲以儆效尤,至於隋葉城,會有專人看管,如若再犯,即刻處死」。

  「他鄭家從今往後再也沒法一家獨大,只是可惜了人死不能復生」江締嘆息,隨機又想到脈婉惜那幾年的顛沛流離也是因為這該死的活祭,心中更是悲憤交加。

  脈婉惜自然感受到了身邊人的情緒,本想開口安撫,卻在看清眼前人影是愣了愣,而後拉了拉江締的衣角:「阿朝」。

  江締隨著她的視線往過去,之間面前的小路上赫然多了一個身披斗篷的黑衣人,他的面容被寬大的帽檐遮掩,一時看不出真容,只能從身形上判斷大概是個男人。

  江締的手搭到劍上,另一隻手護在脈婉惜身前,警惕的看著面前的人。

  只不過還沒等她開口,對方就先一步放下了帽檐。

  江締一天之內接受了兩次驚訝衝擊。

  「宣嗣寧」?

  眼前之人正是京中宣尚書尋找許久的兒子,誰能想到他竟然藏在隋葉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