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是他還能是誰?

  側上方是矜貴的太子,上首是不怒自威的始皇帝。

  升斗小民陳平終於知道後世人為何那般評價秦二!

  「張良已至城外,他比民更適合主持科舉制!」

  陳平毫不猶豫就賣了張良。

  要問他怎麼知道張良在咸陽外——他每次與人借閱簡牘時,都會在閒聊時打聽還有沒有別人借閱此書,找出張良所在並不困難。

  嬴雲曼心下一動。

  好消息啊。

  張良居然一聲不吭到咸陽附近了?

  嬴政冷哼一聲。

  他知道那張良為何不來拜見, 也知道這陳平為何在今日才自薦。

  「先生何故自謙?張良不敢自薦,自是不比先生之能,還望先生莫再推辭了。」

  嬴雲曼可太懂戴高帽了。

  張良來有給張良的事, 一個都別想跑。

  「擢陳平為尚書令, 治科舉事。」

  嬴政看陳平不順眼,在他還沒想出推辭的話術前就直接任命。

  章邯請辭,原本的尚書令可擢升少府。

  陳平有苦難言。

  他有想過會被重用, 卻沒想到會被如此重用。

  一步登天本該是大喜之事, 但科舉制會讓他如商君一般成為眾矢之的!

  但事到如今, 陳平也只能稱唯領命。

  受領商君之事,所幸他效忠的君王不是秦惠文王。

  張良所在處距離咸陽有一段距離, 待他來到華夏書閣前自薦, 已經是三日之後。

  「白露, 快看!來了個比陳平還好看的男人!」

  華夏書閣九宮有八宮在外設置收書點,但昭陽宮外是接待賢才的地方。

  在太子府修建完成之前, 昭陽宮只能暫替太子府之能。

  若始皇帝陛下……這太子府可能無法完成修建。

  除了天幕透露的名字會直接引薦給太子外,其他人文士先學簡體字再論才華,武將送去燎原軍徵兵處。

  不在名單上,又過不了徵選的壯士,那就只能請回了。

  白露循著蒹葭所指看去,亦是眼睛一亮。

  此人貌若好女,身形玉立,正是公主喜歡的類型!

  陳平雖然也不錯,但太高大了,她不覺得公主會喜歡。

  果然,陳平見過公主後被陛下擢為尚書令,之後就深居簡出,不知忙些什麼。

  公主待他還不如待韓信。

  韓信是未來的帝夫,公主每日午後都會去燎原軍看望他,卻不去見就在昭陽宮西苑的陳平。

  ——宮女們不會擅自詢問賢才家況,她們不知道陳平已有家室。

  「我們去問問他是誰,若在地榜之上,我們就帶他去見公主!」

  私下時,蒹葭還是習慣喊公主。

  反正公主也不介意。

  白露覺得不妥,公主不見在榜卻不在天幕之人,目的是展示一視同仁的態度。

  怎能因男子有好容貌就破例呢?

  想是這麼想的,人是已經被蒹葭拽著往外跑的。

  「我是蒹葭,請問先生尊姓大名?籍貫何處?」

  蒹葭如今聲名在外,她親自接待自薦者往往會令人受寵若驚。

  張良為人謙遜,只要對方不是他認定的敵人:

  「潁川張良。」

  白露差點驚呼出聲!

  蒹葭眼睛越來越亮:「原來是先生,太子已等候你多時了!請隨我來!」

  從不怯場,是蒹葭的一大優點。

  目送東家被宮女親自迎入昭陽宮,護送他的壯士這才轉身,往燎原軍徵兵之處跑去。

  燎原軍只征五千人!

  幾日後就要前往上郡!

  得知張良將入咸陽,嬴雲曼就在給他找活干。

  陳平現在焦頭爛額地補官吏相關的知識,祖龍只給了他半個月的準備時間。

  半個月,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

  嬴雲曼暗自慶幸她這鍋甩出去得及時。

  如果說看到陳平,嬴雲曼還得詢問學識確定對方身份,蒹葭白露領著張良入殿時,她就完全不必多問。

  這身高,這柔美的長相,這才是謀臣該有的外形。

  長得是真好看啊。

  「先生請坐。」

  嬴雲曼留下了蒹葭,讓白露回去看顧宮外的自薦點。

  和陳平不同,張良從一開始就對秦二極為提防。

  作為「受害者」,他應該有這個意識。

  「我本該現在就帶你去覲見陛下,但我與陛下起了爭執,他今日不想見我。」

  這是大實話。

  正跟她要交給張良去辦的事有關。

  張良本以為秦二會如對陳平般先考校學識,卻不想她突然說這種話。

  難道是想試探他對暴君的態度?

  可秦二沒給他思慮的時間,就讓蒹葭將三冊竹簡送至張良案前。

  「先生可知曉簡體字?」

  陳平都能通過天幕學會,沒道理張良不會。

  「只識天幕之字。」

  張良打開第一冊,卻見這是一份簡單的隸書與簡體字的對照。

  都是常用字。

  一目十行之下,不消片刻張良就已經記住全部的文字,並暗自驚嘆秦二簡化文字自成一體。

  難以想像這是她四歲時所作。

  嬴雲曼等他展開第二冊竹簡,才解釋此前為何與祖龍起爭執:

  「我欲對大秦官職及職務進行改革,以配合將來的科舉制,此事便有勞先生了。」

  其實表達親密的辦法是叫字,但嬴雲曼記性不好,記住名已經很努力了,再去記字,萬一叫錯就會很尷尬。

  倒不如一視同仁,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以「先生」相稱。

  第二冊竹簡是如今大秦的官職總覽,以小篆寫就。

  張良很清楚大秦現行的官制,又展開第三冊。

  而第三冊是秦二以簡體字指出各項弊端,並在其後提出她的要求:

  中央集權、軍政分離、立法司法執法分離、人事權與管理權分離、異地為官、三公九卿改制、績效考核……

  張良額上沁出些許冷汗。

  這……

  「蒹葭,一會帶先生去早已備好的院子,無論先生有何需求皆可儘量滿足,若有拿不準的就來問我。」

  吩咐完蒹葭,嬴雲曼就下逐客令,完全不給張良反駁的時間:

  「我這裡還有許多政事需要處理,就不多留先生,負責科舉制的陳平就在你隔壁院落,你們可以互通有無,請先生十二日內給我一個章程。」

  「對了,明日一早,還請先生與我同去章台宮覲見陛下。」

  蒹葭會意,即刻送張良去西苑。

  沒有倒履相迎竭誠相待,見面就是高強度的工作任務,嬴雲曼不覺得這是怠慢。

  這分明是信任加重視!

  反正張良也不可能是圖她態度好才來自薦——

  天幕都把她黑成什麼樣了?

  敢來,就是已經做好心理準備。

  什麼?

  張良和陳平都不可能在半個月內交出完美的答卷?

  那就輪到她來挑刺。

  她是太子,負責提出問題。

  臣下負責解決問題。

  解決得不好,她就站在幾千年後的視角予以批評,陳平和張良還得讚嘆她眼光長遠。

  就算改革真出什麼紕漏,那也是臣子的錯,臣子去善後,她負責向祖龍為他們說情。

  張良自幼才智過人,這還是第一次感到毫無頭緒。

  但秦二交給他的第一件事都無法完成,他又怎配被後世稱為謀聖?

  何況張良看得出秦二提出的大部分要求背後,都是想制止官吏貪贓枉法欺虐黔首。

  他決定先去拜訪陳平,既然官制是配合科舉制,就得先了解科舉制。

  然後他就見到了三天沒怎麼合眼,眼下已有烏青的陳平。

  「……」

  相顧無言許久,陳平請張良入內。

  好消息是,他倆並非唯二被秦二委以重任的人。

  華夏書閣內還有一位名叫張蒼的年輕人,正在焦頭爛額地思考如何編纂一套不容易做假帳的財務系統。

  翌日,張良隨太子覲見始皇帝。

  對於這個曾經試圖刺殺他的「謀聖」,始皇帝看到他的憔悴就心情舒暢許多。

  昨日秦二提出的官制改革幾乎要改變整個朝堂——他倒想看看,張良能給出一份怎樣的章程。

  張良獲封御史中丞,同陳平一樣,十數日內無需入朝會。

  七日後,嬴雲曼親自送韓信出咸陽三十里。

  畢竟是她以後聚少離多的未來帝夫,她當然要給他留下最好的印象,以獲取更多的忠心。

  「不久後我就會改革驛站,記得回信。」

  面對君上的示好,韓信依舊有些侷促。

  哪怕十日來與君上在軍事上無話不談,但只要涉及私事,韓信立即就變得嘴拙。

  「唯。」

  聽到君上的輕笑,韓信更是不知所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