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嬿婉毫不心虛,手一指,太監們便上前將兩人按住。

  如懿尖叫道:「皇后,你血口噴人!」

  魏嬿婉冷聲道:「本宮今日雖然輕裝簡從,但皇后儀仗也有一百多人,一百多雙眼睛看到你一個嬪妃與打掃太監拉拉扯扯,本宮就算想要包庇你,也得問問眾目睽睽答不答應!」

  如懿被人押著,還是桀驁地昂著頭道:「你一個皇后,為什麼會冒著雪來御花園?莫不是專門來誣陷我和凌雲徹的清白!」

  「清不清白的,可不是你一張嘴說了就算的。」魏嬿婉才懶得跟他們理論呢,直接道,「傳本宮懿旨,嫻嬪不守宮規,與太監拉扯不清,著褫奪封號,降為貴人!」

  「你敢!」如懿喝道,「本宮是皇上親封的嫻嬪!」

  魏嬿婉挑眉道:「不對吧烏拉那拉貴人,你的嫻嬪是本宮下旨定的,什麼時候成了皇上親封了?」

  如懿這才想起,她從嫻妃變成嫻嬪,是魏嬿婉下的旨,所以她現在只能算是皇后封的嫻嬪,不是皇帝親封。

  她的氣勢瞬間弱了幾分,卻還是嘴硬道:「就算嬪位不是皇上親封,那封號也是皇帝親賜,你憑什麼褫奪。」

  魏嬿婉學著如懿慣用的那種盛氣凌人的語氣道:「就憑本宮是皇上親封的皇后!」

  第615章 不用刑怎麼查案?

  如懿怒道:「後宮之主本在人心,你這樣欺壓嬪妃,污人清白,不怕人心盡失嗎!我要見皇上!」

  「皇后娘娘,您與奴才曾是舊識,您一定知道奴才的為人,奴才與嫻嬪娘娘是清白的,請娘娘明鑑!」凌雲徹也辯解道。

  凌雲徹幫忙,從來都是越幫越忙。

  他不說這話還好,如今此言一出,魏嬿婉還沒說什麼,進忠的眼神卻瞬間變了。

  什麼檔次就敢提和主子的舊識,也配?

  進忠陰惻惻地湊到魏嬿婉身邊道:「皇后娘娘,小凌子覬覦烏拉那拉貴人之心已久,如今烏拉那拉貴人明知此事,還敢在這光天化日之下與他拉扯不清,不知二人的關係已經發展到了何種程度?奴才想想,就覺得心驚啊。」

  上次李菲兒狀告,皇帝怕事情鬧大,掩耳盜鈴地將李菲兒秘密處死,又把凌雲徹變成了太監,卻沒有以私通的罪名重處如懿。

  如今,她在大庭廣眾下犯在了魏嬿婉手裡,魏嬿婉自然不可能讓她繼續矇混過關。

  「你說的有理,看來這件事還要好好查查。」魏嬿婉道。

  如懿一臉坦蕩道:「皇后儘管去查,我與凌雲徹清清白白,不怕你查!」

  「有你這句話,本宮就好辦多了。」魏嬿婉道,「來人,將嫻嬪和這個不知死活的賤種奴才押入慎刑司,嚴刑拷問!」

  如懿大驚失色,掙扎道:「你不是說要查嗎?怎能如此草率地給宮妃用刑!」

  魏嬿婉挑眉道:「不用刑怎麼查案?烏拉那拉貴人先前,不也是這麼查案的嗎。」

  她揮了揮手,如懿和凌雲徹都被捂著嘴帶了下去。

  魏嬿婉壓抑許多天的心情終於找到了發泄的出口,施施然地撫了撫落在袖口的雪花道:「回宮吧。」

  如懿在御花園與小凌子拉扯不清,當眾被抓的事皇帝第二天一早才知道,他甚至沒有動氣,而是十分不耐煩地讓魏嬿婉不要用這些事來煩他。

  皇帝已經不願意聽到任何有關如懿的消息了。

  早朝已經停了十幾日,皇帝的病早就好了,也不再有人前往侍疾或者探病,寒香見又搬回了寶月樓。

  昨天上午,宮裡的太監挨個衙門通知,說今天恢復早朝。

  於是文武百官一大早天還沒亮,便冒著北風來到了乾清宮。

  大殿中,百官身著官服,已經在金階下列隊等候多時,可左等右等,皇帝卻遲遲不出現。

  直到天蒙蒙亮,殿外才終於傳來內監的喝道聲,皇帝走進乾清宮,身邊還帶著剛滿十一歲的太子永琮。

  「臣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臣從帽檐兒底下悄悄地往皇帝的方向瞧,短短的十天,他瘦了不少,原本合身的龍袍現在也變的是十分寬大。

  皇帝在龍椅上坐下,太子照例站在進階頂上,皇帝身邊。

  「平身。」皇帝道,「前幾天朕著了涼,早朝也停了這些日子,朕還挺想念諸卿的。」

  「臣等掛念皇上,如今見到皇上龍體安康,深感欣慰,果真是天佑我朝,天佑皇上。」富察傅恆帶頭道。

  第616章 垂簾聽政

  皇帝樂呵呵笑了笑,又道:「朕這些日子雖然養好了病,但是身體還未完全恢復。畢竟年齡不小了,這些年忙於朝政,也沒有好好地保養。年輕時不覺得,如今年紀大了,便覺得力不從心。所以今天朕復朝,是有重要的旨意宣布。進忠,宣旨。」

  進忠領命,打開一道明黃色聖旨,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御極以來,統御萬方,夙夜孜孜,不曾有怠。近日偶感風寒,雖太醫盡瘁調治,然元氣未復,神思困頓,恐貽誤國事。皇太子永琮,聰敏持重,德能皆備,朕悉心教導,參理庶務,未曾有失。今特命以監國撫軍之重,總攝機務,若有不決,再呈朕乾斷。欽此。」

  永琮聽旨,下跪道:「兒臣領旨。」

  群臣聞言,又紛紛看向站在最前排的幾位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們穩如泰山,並無人提出異議,一看就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的。

  皇帝在京,而且並無老邁重病的情況,就下旨讓太子監國,這樣的事可不常見。

  「皇上,微臣有話上奏。」一名大臣站出來道。

  「說吧。」皇帝道。

  那大臣道:「皇上您正值壯年,太子殿下也才滿十二歲,如今便將監國重任交給太子殿下,是否過早了些。」

  皇帝笑道:「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勉力理政,不僅傷及龍體,更對社稷無益。不過,愛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太子年紀尚幼,將軍國大事交給他,朕也不太放心。所以,朕還有一道聖旨,請諸卿靜聽。」

  說著,他又從龍案上拿起另一道聖旨,交給進忠。

  進忠低頭瀏覽了一遍聖旨的內容,隱蔽地深吸一口氣,緩緩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因龍體欠安,令太子永琮監國理政,然今太子年幼,治國理政諸多事宜尚需歷練,朕深思熟慮,特命皇后魏佳氏,垂簾聽政。」

  「皇后德容兼備,賢良淑惠,自伴駕以來,宮廷諸事處置得當,母儀天下,為萬民敬仰,望其以睿智賢能,悉心教導太子,護社稷之安穩。」

  「太子當恭聽皇額娘教誨,勤勉向學,諸臣工亦當竭誠輔佐,勿存二心,共保我天朝江山繁榮昌盛。欽此!」

  與宣讀太子監國聖旨時諸臣的面面相覷不同,這道令皇后垂簾聽政的聖旨還沒念到一半,滿殿譁然。

  「皇上,不可!」

  一向與魏嬿婉不對付的御史一馬當先,直接站了出來。

  「皇上,我朝從未有過後宮垂簾聽政的先例,況且歷朝歷代縱有垂簾聽政之事,也是主少國疑,為安天下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如今皇上健在,如何能令婦人垂簾於朝堂之上!況且,自古只有太后垂簾聽政,皇后攝政,實在是駭人聽聞!」

  確實駭人聽聞,畢竟歷史上最有名的垂簾聽政的皇后,叫武曌。

  皇帝蹙眉,有些煩躁地問道:「那你說,該怎麼辦?太子剛十二歲,雖然聰慧機敏,但是監國理政尚有些稚嫩,你們不許皇后監國,難道是想要趁機玩什麼貓膩,矇騙太子嗎?」

  第617章 逐個擊破

  「皇上,此話從何說起啊?」御史當場就跪下了,「皇上,微臣是為了我天朝的江山社稷考慮,皇上您還不滿五十,縱然龍體抱恙太子監國,您閒暇時也可以從旁指點,如今卻讓皇后垂簾聽政,豈不是要重現李唐武氏亂政的禍事!」

  「你胡說什麼!」皇帝勃然大怒,斥道,「朕不過是隱退養病,放心不下太子才讓皇后幫忙照看,你便這樣詛咒天朝江山社稷,是何居心!」

  御史端得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道:「微臣是為了天朝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考慮,不光是微臣,相信今天在場的列位臣工也一定與微臣的想法一樣,請皇上三思。」

  皇帝眯起眼睛,看向站在金階下的大臣們問道:「你們都和他的想法一樣嗎?」

  「請皇上三思。」臣子們零零星星下跪。

  等到那御史四下一看,發現下跪請命的大臣竟然寥寥無幾,站在最前面的幾位軍機大臣更是紋絲未動。

  「烏雅大人?」御史疑惑地看向兆惠,「您向來反對後宮干政,怎麼今日一言不發?」

  當初達瓦齊叛亂,魏嬿婉派一個小太監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主和派大臣乘坐酒囊飯袋的事,難道就這麼過去了?

  兆惠瞥了他一眼,站出來躬身道:「皇上,臣等謹遵聖命,必當全力輔佐太子殿下、皇后娘娘,靜待皇上養好龍體,還朝理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