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夏恪庵公務纏身,時常來寧府,也是找寧毓承與夏夫人他們。突然來拜訪崔老夫人,肯定是有事相求。
身為姻親,夏恪庵又是官身,有些事情一旦出了口,要是彼此之間因此生了嫌隙,還不如在這之前先斟酌再三。
崔老夫人先將話說到了前面,她雖是寧府的老封君,若要她以長輩的身份出面指使晚輩,她也不會答應。
夏恪庵思索了下,抬眼看向崔老夫人,認真地道:「晚輩前來,是有事相求崔族長。江州府包括寧府,因著瘟疫損損失慘重。眼下江州府的情形,遠比所見的要難。首先難在心氣。這場瘟疫,好似要的並非只是性命,連人的精氣神都一併吸走了。無論有沒有用,總得要一場大喜事振奮下。讓大家都看到,江州府還熱鬧著,未曾被打倒。」
崔老夫人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邊聽邊點著頭,一時沒有接話。
「寧府上下受了陛下與朝廷嘉獎誇讚,姐夫勝任政事堂,照理說就該謹慎些,免得給姐夫招來非議。烈火油烹,盛極必衰,終究不是好事。」
放下茶盞,夏恪庵長長嘆了口氣,「災後的恢復難吶。就拿慶安縣來說,朝廷大筆一揮,將其從青州府劃撥到了江州府。說到底,慶安縣就是個累贅。堰塞湖淹了大片的地,如今還擺在那裡,要是下幾場大雨,堰塞湖決堤,還是會有洪水,底下的余家村照樣會遭殃。文先生與阿瑛他們在當地勘測考量過,鑄堤壩始終不穩妥,還是分流最為合適。他們拿出了詳盡的計劃,工部那邊遲遲不決,我寫信去問,工部鄭侍郎與我相熟,他私下給我透了底,說是戶部沒錢,得先欠著。工部答應了,最後還是得江州府想辦法先籌措錢糧,徵兆民夫服徭役。待日後戶部有了錢,再與工部核算。這核算,能核算出幾個錢糧,工部又會給江州府多少,只有天知曉。」
崔老夫人對朝廷做派也知道不少,道:「工部這是在推諉了,先做好事,再去與戶部核算。戶部就有了工部把柄,以前工部報上去的那些河道河工,用了多少人多少方土石,就有了比對。要麼是江州府的數目不對,要麼是工部的數目不對。我相信江州府的數目不會出錯,只工部卻不這般想,就是沒錯,也會將帳目弄得與以前的工程大致差不離。要是出了事,往江州府頭上一推,哪怕上面來查,最後查清楚,還了江州府清白,哎喲,只要歷經一遭,不死也得脫層皮。這裡面複雜得很,不能深思,莫要隨便沾上身。」
「崔族長說得是,晚輩也這
般以為。工部肯定不會將自己送到戶部手中當把柄,江州府自己也不能送上去,被當做棋子讓工部擺弄。可慶安在江州府,堰塞湖的事情,不能不解決。江州府的鄉紳們,看到我跟看到瘟神一樣,遠遠就躲了。」
夏恪庵無奈苦笑,搖搖頭,道:「鄉紳們都被我收颳了無數遍,不能颳得狠了。我思前想去,借著姐夫這次升遷之喜,寧府宴客,收受賀禮做堰塞湖的治理。」
他站了起來,整理著衣袍,深深作揖下去:「這件事,我不敢跟阿爹阿娘姐姐提,他們肯會將我打罵出來。我也沒去向小七提,小七肯定會答應。因我是長輩,小七大慈,這是以上欺下,欺君子以方,我不能這般做。我厚著臉皮前來找崔族長,你是長輩,無需顧忌我的面子,只照著你真正的心思打算,行事便可,晚輩絕無怨言。」
寧氏如今風頭正盛,辦宴席收賀禮,只怕庫房都堆不下。
樹大招風,寧氏當避其鋒芒。且寧氏為江州府已經付出甚多,對得起江洲父老,不該再冒著風險來辦宴席收賀禮。
崔老夫人面色凝重,她沉吟良久,道:「這件事我得好生想一想,一時半會回不了你。」
夏恪庵道是,羞愧地道:「讓崔族長為難,晚輩深感愧疚。崔族長千萬別勉強自己,拒絕也無妨。晚輩就不打擾了,先行告退。」
崔老夫人道好,將夏恪庵送到了門外。待他離開後,站在廊檐下半會,喚來崔嬤嬤:「待阿瑛與小七從學堂回來後,你讓他們來我院子一趟。」
崔嬤嬤應了,傍晚下學後,寧毓承聽到崔老夫人找他,更洗之後前往知知堂。
出了松華院,寧毓承看到寧毓瑤與寧淼寧毓珠寧毓珊走在前面,寧毓瑛與明菀走在後面,幾人像是才剛從學堂回來。
「七哥。」寧毓瑤她們嘰嘰喳喳喊著,大家彼此見禮。
明苑是平江府人,家鄉遭了水災,當時父親去救兄弟,一併被洪水沖走,家中只剩下母女兩人。家中房屋被毀損,母女兩人孤苦無依,明苑鼓起勇氣,前來找夏恪庵,提了當年田老夫人與其祖母認識之事,想尋求個庇護。
明苑父親讀過書,明氏母女舉止皆斯文,又面容姣好,在災民中比較打眼。
夏恪庵見她們危險,先不管與田老夫人的關係,先妥善安置了她們。後來夏恪庵寫信回家提了一句,田老夫得知後,讓夏恪庵將她們母女送到了江州府。
明苑母親沈氏唯唯諾諾,沒甚主意,尚只有十四歲,還未及笄的明苑站了出來,當起了母女兩人的家。
田老夫人詢問了些當年其祖母所言之事,對上了細節,確認她們是當年在娘家時,曾經的手帕交。
成親嫁人後,做新婦規矩多,彼此來往就少了。明氏家中當年薄有家財,後來家道中落,雙方身份差距太大,明苑祖母心氣高,就主動斷了往來。只在年老時,與兒媳孫女說閒話時,提到了當年的田老夫人。
田老夫人念著少女時期的友人,心疼她們母女無處可去,將她們留在了江州府。沈氏做得一手好針線,明苑手藝也不錯,去繡房接了活,積攢了些錢之後,就搬出去賃了一間屋子,靠著自己的雙手為生。
田老夫人喜歡母女倆的勤快,讚揚自立自強,經常看顧著她們。雖是寡婦小娘子,也沒有人敢來欺負,母女倆在江州府安穩下來。
夏夫人帶著寧毓瑤她們回去看望田老夫人時,認識了母女倆。寧毓瑤生性活潑,沒幾句就與明苑熟絡了起來,加上寧淼寧毓珠她們,嘰嘰喳喳說著話,不時提起學堂的趣事。
明苑得知她們在明明堂上學,聽得格外認真。有天,母女倆一道前來求見田老夫人,明苑想去明明堂上學,求田老夫人幫忙。
田老夫人見明苑說得懇切,她本就識字,人也聰慧能幹,當即就答應了。
明苑進了明明堂,從蒙學班學起。她在班中年紀最大,與六七歲的蒙童在一起讀書,她不懼異樣的眼光,學習刻苦,成績又好,最後成了蒙童班最有威信的學生。
不過,明苑雖上進刻苦,大方聰慧,與寧毓瑤她們走在一起時,還是格格不入,處處顯得拘謹。興許是念著田老夫人的恩情,她總是不自覺照顧著寧毓瑤她們,像是婢女一樣,走在最後面。
看到寧毓承,明苑自發後退一步,低眉斂眼福身施禮,一言不發看著他們兄妹寒暄。
「三姐姐,祖母叫我們前去西跨院,你可得知了?」寧毓承問道。
寧毓瑛道不知,「我剛回來。祖母找我們肯定有事,我們快去吧。」她又對明苑道:「阿苑,你跟著阿瑤先去用飯,我等下就回來。」
明苑細聲細氣應下了,寧毓瑤跳回來,挽著明苑的手臂,做出了主人的架勢,「明苑姐姐,你跟著我去,等下你又不懂的功課,也可以問我。」
寧毓瑛笑起來,道:「阿苑你別聽阿瑤的,她的功課寫得亂七八糟,經常被先生留堂,別跟著她學一堆錯處。」
寧毓瑤氣得沖寧毓瑛哼哼,拉著明苑就走,「別聽三姐姐胡說,我是上課說話,才被先生罰,可不是功課沒學好!」
明苑慌忙中回頭,朝著寧毓瑛他們頷首道別,又怕寧毓瑤拉不動她,又趕緊跟了上前,看上去有些手忙腳亂。
寧毓瑛對寧毓瑤的脾氣無奈搖頭,與靜靜站著的寧毓承一起去了西跨院。
崔老夫人準備了兩人喜歡的飯食,三人一起用了飯。飯後散步消食,崔老夫人說了夏恪庵前來之事。
「阿瑛,你對慶安那邊的情形,尤其是河道這塊比較了解,我想先聽聽你的想法。」
寧毓瑛擰眉,乾脆地道:「慶安縣必須趕快治理,照著現在的水流與下雨量,估計不到兩年,堰塞湖就得再次決堤。下游的余家村勢必不能倖免,哪怕他們的房屋建得再結實,沖不走,也會進水。田地莊稼就不用提了,肯定會被淹。堰塞湖垮塌,水流湍急,要是在夜裡,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到時候又會死傷慘重。」
崔老夫人看向了寧毓承,「小七,你以為呢?」
寧毓承想得多一些,他神情淡然而堅定,道:「祖母,既然寧氏正當盛時,擔得起這份榮光,也擔得起風風雨雨。若是寧氏都做不了,其他人,其他家族更做不了。這場盛宴,是為了江州府的百姓而舉辦。寧氏俯仰天地,問心無愧。任他魑魅魍魎,皆無懼也!」<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身為姻親,夏恪庵又是官身,有些事情一旦出了口,要是彼此之間因此生了嫌隙,還不如在這之前先斟酌再三。
崔老夫人先將話說到了前面,她雖是寧府的老封君,若要她以長輩的身份出面指使晚輩,她也不會答應。
夏恪庵思索了下,抬眼看向崔老夫人,認真地道:「晚輩前來,是有事相求崔族長。江州府包括寧府,因著瘟疫損損失慘重。眼下江州府的情形,遠比所見的要難。首先難在心氣。這場瘟疫,好似要的並非只是性命,連人的精氣神都一併吸走了。無論有沒有用,總得要一場大喜事振奮下。讓大家都看到,江州府還熱鬧著,未曾被打倒。」
崔老夫人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邊聽邊點著頭,一時沒有接話。
「寧府上下受了陛下與朝廷嘉獎誇讚,姐夫勝任政事堂,照理說就該謹慎些,免得給姐夫招來非議。烈火油烹,盛極必衰,終究不是好事。」
放下茶盞,夏恪庵長長嘆了口氣,「災後的恢復難吶。就拿慶安縣來說,朝廷大筆一揮,將其從青州府劃撥到了江州府。說到底,慶安縣就是個累贅。堰塞湖淹了大片的地,如今還擺在那裡,要是下幾場大雨,堰塞湖決堤,還是會有洪水,底下的余家村照樣會遭殃。文先生與阿瑛他們在當地勘測考量過,鑄堤壩始終不穩妥,還是分流最為合適。他們拿出了詳盡的計劃,工部那邊遲遲不決,我寫信去問,工部鄭侍郎與我相熟,他私下給我透了底,說是戶部沒錢,得先欠著。工部答應了,最後還是得江州府想辦法先籌措錢糧,徵兆民夫服徭役。待日後戶部有了錢,再與工部核算。這核算,能核算出幾個錢糧,工部又會給江州府多少,只有天知曉。」
崔老夫人對朝廷做派也知道不少,道:「工部這是在推諉了,先做好事,再去與戶部核算。戶部就有了工部把柄,以前工部報上去的那些河道河工,用了多少人多少方土石,就有了比對。要麼是江州府的數目不對,要麼是工部的數目不對。我相信江州府的數目不會出錯,只工部卻不這般想,就是沒錯,也會將帳目弄得與以前的工程大致差不離。要是出了事,往江州府頭上一推,哪怕上面來查,最後查清楚,還了江州府清白,哎喲,只要歷經一遭,不死也得脫層皮。這裡面複雜得很,不能深思,莫要隨便沾上身。」
「崔族長說得是,晚輩也這
般以為。工部肯定不會將自己送到戶部手中當把柄,江州府自己也不能送上去,被當做棋子讓工部擺弄。可慶安在江州府,堰塞湖的事情,不能不解決。江州府的鄉紳們,看到我跟看到瘟神一樣,遠遠就躲了。」
夏恪庵無奈苦笑,搖搖頭,道:「鄉紳們都被我收颳了無數遍,不能颳得狠了。我思前想去,借著姐夫這次升遷之喜,寧府宴客,收受賀禮做堰塞湖的治理。」
他站了起來,整理著衣袍,深深作揖下去:「這件事,我不敢跟阿爹阿娘姐姐提,他們肯會將我打罵出來。我也沒去向小七提,小七肯定會答應。因我是長輩,小七大慈,這是以上欺下,欺君子以方,我不能這般做。我厚著臉皮前來找崔族長,你是長輩,無需顧忌我的面子,只照著你真正的心思打算,行事便可,晚輩絕無怨言。」
寧氏如今風頭正盛,辦宴席收賀禮,只怕庫房都堆不下。
樹大招風,寧氏當避其鋒芒。且寧氏為江州府已經付出甚多,對得起江洲父老,不該再冒著風險來辦宴席收賀禮。
崔老夫人面色凝重,她沉吟良久,道:「這件事我得好生想一想,一時半會回不了你。」
夏恪庵道是,羞愧地道:「讓崔族長為難,晚輩深感愧疚。崔族長千萬別勉強自己,拒絕也無妨。晚輩就不打擾了,先行告退。」
崔老夫人道好,將夏恪庵送到了門外。待他離開後,站在廊檐下半會,喚來崔嬤嬤:「待阿瑛與小七從學堂回來後,你讓他們來我院子一趟。」
崔嬤嬤應了,傍晚下學後,寧毓承聽到崔老夫人找他,更洗之後前往知知堂。
出了松華院,寧毓承看到寧毓瑤與寧淼寧毓珠寧毓珊走在前面,寧毓瑛與明菀走在後面,幾人像是才剛從學堂回來。
「七哥。」寧毓瑤她們嘰嘰喳喳喊著,大家彼此見禮。
明苑是平江府人,家鄉遭了水災,當時父親去救兄弟,一併被洪水沖走,家中只剩下母女兩人。家中房屋被毀損,母女兩人孤苦無依,明苑鼓起勇氣,前來找夏恪庵,提了當年田老夫人與其祖母認識之事,想尋求個庇護。
明苑父親讀過書,明氏母女舉止皆斯文,又面容姣好,在災民中比較打眼。
夏恪庵見她們危險,先不管與田老夫人的關係,先妥善安置了她們。後來夏恪庵寫信回家提了一句,田老夫得知後,讓夏恪庵將她們母女送到了江州府。
明苑母親沈氏唯唯諾諾,沒甚主意,尚只有十四歲,還未及笄的明苑站了出來,當起了母女兩人的家。
田老夫人詢問了些當年其祖母所言之事,對上了細節,確認她們是當年在娘家時,曾經的手帕交。
成親嫁人後,做新婦規矩多,彼此來往就少了。明氏家中當年薄有家財,後來家道中落,雙方身份差距太大,明苑祖母心氣高,就主動斷了往來。只在年老時,與兒媳孫女說閒話時,提到了當年的田老夫人。
田老夫人念著少女時期的友人,心疼她們母女無處可去,將她們留在了江州府。沈氏做得一手好針線,明苑手藝也不錯,去繡房接了活,積攢了些錢之後,就搬出去賃了一間屋子,靠著自己的雙手為生。
田老夫人喜歡母女倆的勤快,讚揚自立自強,經常看顧著她們。雖是寡婦小娘子,也沒有人敢來欺負,母女倆在江州府安穩下來。
夏夫人帶著寧毓瑤她們回去看望田老夫人時,認識了母女倆。寧毓瑤生性活潑,沒幾句就與明苑熟絡了起來,加上寧淼寧毓珠她們,嘰嘰喳喳說著話,不時提起學堂的趣事。
明苑得知她們在明明堂上學,聽得格外認真。有天,母女倆一道前來求見田老夫人,明苑想去明明堂上學,求田老夫人幫忙。
田老夫人見明苑說得懇切,她本就識字,人也聰慧能幹,當即就答應了。
明苑進了明明堂,從蒙學班學起。她在班中年紀最大,與六七歲的蒙童在一起讀書,她不懼異樣的眼光,學習刻苦,成績又好,最後成了蒙童班最有威信的學生。
不過,明苑雖上進刻苦,大方聰慧,與寧毓瑤她們走在一起時,還是格格不入,處處顯得拘謹。興許是念著田老夫人的恩情,她總是不自覺照顧著寧毓瑤她們,像是婢女一樣,走在最後面。
看到寧毓承,明苑自發後退一步,低眉斂眼福身施禮,一言不發看著他們兄妹寒暄。
「三姐姐,祖母叫我們前去西跨院,你可得知了?」寧毓承問道。
寧毓瑛道不知,「我剛回來。祖母找我們肯定有事,我們快去吧。」她又對明苑道:「阿苑,你跟著阿瑤先去用飯,我等下就回來。」
明苑細聲細氣應下了,寧毓瑤跳回來,挽著明苑的手臂,做出了主人的架勢,「明苑姐姐,你跟著我去,等下你又不懂的功課,也可以問我。」
寧毓瑛笑起來,道:「阿苑你別聽阿瑤的,她的功課寫得亂七八糟,經常被先生留堂,別跟著她學一堆錯處。」
寧毓瑤氣得沖寧毓瑛哼哼,拉著明苑就走,「別聽三姐姐胡說,我是上課說話,才被先生罰,可不是功課沒學好!」
明苑慌忙中回頭,朝著寧毓瑛他們頷首道別,又怕寧毓瑤拉不動她,又趕緊跟了上前,看上去有些手忙腳亂。
寧毓瑛對寧毓瑤的脾氣無奈搖頭,與靜靜站著的寧毓承一起去了西跨院。
崔老夫人準備了兩人喜歡的飯食,三人一起用了飯。飯後散步消食,崔老夫人說了夏恪庵前來之事。
「阿瑛,你對慶安那邊的情形,尤其是河道這塊比較了解,我想先聽聽你的想法。」
寧毓瑛擰眉,乾脆地道:「慶安縣必須趕快治理,照著現在的水流與下雨量,估計不到兩年,堰塞湖就得再次決堤。下游的余家村勢必不能倖免,哪怕他們的房屋建得再結實,沖不走,也會進水。田地莊稼就不用提了,肯定會被淹。堰塞湖垮塌,水流湍急,要是在夜裡,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到時候又會死傷慘重。」
崔老夫人看向了寧毓承,「小七,你以為呢?」
寧毓承想得多一些,他神情淡然而堅定,道:「祖母,既然寧氏正當盛時,擔得起這份榮光,也擔得起風風雨雨。若是寧氏都做不了,其他人,其他家族更做不了。這場盛宴,是為了江州府的百姓而舉辦。寧氏俯仰天地,問心無愧。任他魑魅魍魎,皆無懼也!」<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