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一杯茶飲盡,楊將軍為他牽馬,他乾脆利落翻身坐上去。
日頭漸漸高升,蒲聽松本想給京里回封信,但想了想覺得沒必要,便只是命令軍隊跟緊。
此次剿滅拜神會,收容了不少深受其害流離失所的百姓,所以腳程並不快,一路走,一路慢慢安置那些難民。
下山的時候,常將軍派了親信回京送捷報,那之後一行人就再沒往京里送消息了。
彼時,誰也不知正是這一疏忽差點釀成大錯。
而往後餘生,每一次回想起這次經歷,蒲聽松都會心痛如絞,萬分後悔自己為何不及時跟江棄言報平安。
那封捷報最終沒能送入皇宮,信使未至護城河前便被一箭穿心。
捷報自然也被取走銷毀。
三月初,早朝仍是一片死寂,臣子們臉上的憂慮越來越重,江棄言卻反而一改此前消沉,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在維持整個朝堂正常運行。
眾臣消極沒關係,他直接發布指令,讓臣子們一令一行便是。
江棄言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漠北時有捷報傳來,東南卻了無音訊,他儘量保持鎮靜,時常提到漠北鼓舞士氣,卻對東南隻字不提。
不知是從哪一日開始,也不知道是從誰那裡傳出。
京城多了很多風言風語,傳謠之人言之鑿鑿,一口咬定陛下放棄了東南,巴不得帝師死在平叛途中。
他們小聲議論著,「聽說帝師大人是賭氣離京的,是陛下逼走了帝師大人。」
「我四姑在宮裡當差,給那些大人們上茶的時候,聽到了一些。」
「哦?兄台消息靈通,速速道來。」
「據她所說,陛下刻意迴避東南的消息,就是不想支援!陛下跟漠北徐世子關係好,最近一直在提漠北的戰功,看來要給世子封王了,至於東南,陛下收到了求援的急報,卻故意壓住不讓人知道!」
「不能吧?你怎麼知道的?」
「哎呀,說來也巧,姑姑托我去護城河邊弄些活魚,陛下最近茶飯不思,就想吃魚,她說這是長生大公公跟御膳房說的,她正好聽到了,就想著表現一下露個臉……」
「說重點說重點!」
「好好好,我那天夜裡去釣魚,你猜怎麼著!那河水有一塊特別黑,本來晚上河水就黑我也沒怎麼在意,但是我隱隱約約還聞到了血腥味!我一尋思,就往那邊拋了竿,居然釣上來一具屍體!那服飾我見過,是常將軍的部下!常將軍跟著帝師大人平反,常將軍的部下卻死在護城河中,你們說,這除了宮裡那位想殺人滅口還能有什麼可能!」
那人周圍頓時一片附和。
這樣的猜測越傳越多,京官們漸漸也聽到了隻言片語。
護城河中發現屍體被證實之後,朝堂漸漸也開始有了質疑聲。
因為臣子們發現,那猜測不無道理,大部分都跟江棄言的言行吻合。
某日早朝,終於有人出列,當朝質問。
第69章 那支箭,見血封喉
江棄言朝下首望去,是個生面孔,應當是初入官場,才會如此莽撞,當眾發難。
他手指無意識輕敲了兩下龍椅扶手,思緒就在這一瞬飄遠。
這個小動作印象里似乎是先生喜歡做的,大多數時候用來提醒他把注意力放過來,少許時候只是無意識的行為,裡面究竟藏著什麼含義,無從得知。
他默默蜷起手指,控制著自己不再敲擊,把心思收攏好,漫不經心聽著下方人膽大包天的「諫言」。
最後那人慷慨激昂,用一番十分衝動熱血的批判收了場,「陛下是要因一己私怨葬送整個綏陽嗎!就因為您不喜歡帝師大人,就要葬送十幾萬將士的性命?!您所作所為與昏君何異!」
江棄言沉默著聽完,還是沒忍住,手指輕敲著扶手。
所以……會不會在某一次,先生這樣敲桌面,也是因為無法忍耐什麼?
會不會在其中的某一次,先生是在掩飾自己無所適從的事實?
沒有人能無所不能掌控一切,所以先生也一樣對嗎?
他就是那顆失控的棋子,那顆成功蕩漾了先生心湖的棋子。
那官員見陛下不答,越發言辭犀利起來,「陛下初掌朝局,龍椅還沒坐穩,便要效仿承曦帝殘害忠良嗎?!臣請陛下給我等一個交代!」
「交代」,江棄言食指慢慢摸了扶手一下,他摩挲著上面的原木花紋,低頭笑了一下,「朕去接先生回來,如此可好?」
「朕自登基來,不過半載,興科舉、變新法、行內閣制、削弱貴族權力、提高寒門地位。」
「半年,這是朕半年做出的政績」,江棄言忽然把目光凝在那人身上,「朕昏聵嗎?」
「諸位愛卿大部分都知道,朕是怎麼坐上的皇位,又是以什麼樣的處境,做出的那些成績。」
「朕想要做到這些,要比正常的皇帝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朕是初掌朝局,你們可以認為朕是趁帝師不在想攬權,朕也確實是如此想的。」
「這龍椅朕坐不坐得穩,還輪不到你來質疑」,江棄言目光陡然銳利起來,「朕不覺得需要給莫須有的事作出什麼交代,朕與帝師的關係……」
江棄言停頓了片刻,冷笑一聲,「容得你們妄加猜測?」
文相坐在眾臣之首,氣定神閒喝著茶。
他淡淡開口,「諸位大人,歷史上沒有哪位昏君會讓臣子們早朝時坐著議事還給賜茶的。」
「有些言論到底該不該信,希望大人們稍微動動腦子。」
唉,現在的年輕一輩真是良莠不齊。
太不成熟。文相瞥了那人一眼,看見那人羞愧低頭,不由覺得有些好笑。
太過成熟。文相把視線移到江棄言身上,情不自禁搖了搖頭。
但很快,文相就改變了這個想法。
因為江棄言說,「朕欲往東南助先生解圍,諸位意下如何?」
文相登時一口茶噴了出來,他顧不得形象唰一下站起來,「陛下萬萬不可!陛下若要親征,老臣立刻觸柱而死!」
太衝動,果然年輕氣盛。
這麼聰明的人,怎麼一遇到帝師的事就犯傻呢?
江棄言看了文相一會兒,沒有堅持親征的事。
他手中無兵可用,這是最大的問題。
但凡有三千……不,兩千就好。
但凡給他點人,他現在就會不顧一切去東南救人。
可是右相、徐世子、還有先生的手像三隻鐵鉗,牢牢掌握著兵權。
理智逼他不得不打消出京的念頭。
常將軍的部下死在了護城河外,莫非拜神會不止在東南作祟,甚至已經入了京都?
江棄言絲毫不懷疑常將軍派回的人就是來告急的。
他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早朝小風波之後,江棄言回御書房處理奏摺,心神卻總是不寧。
長生替他捶著肩膀,他閉目養神了一會兒,輕聲,「如果朕想去東南,你會阻攔嗎?」
長生一愣,低下頭,神色莫明,「您一個人?」
「嗯,總要去看看他到底出什麼事了,看看好放心。」
長生捏肩的手頓了頓,才繼續,「奴才跟著陛下去,總得有個人幫陛下背包袱牽馬。」
江棄言默然無語良久,不知道說什麼。
長生也不說話,只是捏肩。
很久後,江棄言忽然開口,「他……不可能出事的對嗎……他只是去平個叛,只是平叛不是嗎?」
「陛下莫慌,大人定然平安。」
「朕沒慌,朕……」
江棄言又閉上眼,「朕是有些慌,他……」
「他再運籌帷幄,也會有失誤的時候。他再無所不能,也會有疲勞懈怠的時候。朕……」
「陛下,大人說不準過幾日便回來了。」
「前月你也是如此說。」
長生掩去眸中神色,「不騙陛下。」
宮內各處漸漸點起燈,又是一天過去。
文相帶頭闢謠,那些風言風語果然如一陣風一般,來得無影散得無蹤。
就好像沒來過一樣,無人在意。
閒人們總有新鮮話題,哪家的公子又有什麼軼事,他們比誰都門兒清。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這期間下過雨,新芽從土裡冒了頭,江棄言只覺鼻子裡都是草木和泥土混在一起的氣息。
三月中旬,天氣還有些涼,江棄言只著單衫,寬大的白金色衣袍在晨風裡飄起。
龍袍上繡著蒲葉,繡在心口的位置。
不是先生定做的那件,是他自己叫宮裡紅娘做的。
繡在心口,代表心臟的歸屬。
他無論走到怎樣的高處,永遠都是先生的小棄言。
「我,字諱深……」他眼眸望著潮濕泥土上的草尖尖,「你起的,此情諱言,不知所起,棄之心室,無往而深。」
江棄言,字諱深。
此情不知如何言語,不知從何而起,只能棄在心底,沒什麼由頭,沒什麼嚮往,就那麼自然而然深刻無比。
日頭漸漸高升,蒲聽松本想給京里回封信,但想了想覺得沒必要,便只是命令軍隊跟緊。
此次剿滅拜神會,收容了不少深受其害流離失所的百姓,所以腳程並不快,一路走,一路慢慢安置那些難民。
下山的時候,常將軍派了親信回京送捷報,那之後一行人就再沒往京里送消息了。
彼時,誰也不知正是這一疏忽差點釀成大錯。
而往後餘生,每一次回想起這次經歷,蒲聽松都會心痛如絞,萬分後悔自己為何不及時跟江棄言報平安。
那封捷報最終沒能送入皇宮,信使未至護城河前便被一箭穿心。
捷報自然也被取走銷毀。
三月初,早朝仍是一片死寂,臣子們臉上的憂慮越來越重,江棄言卻反而一改此前消沉,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在維持整個朝堂正常運行。
眾臣消極沒關係,他直接發布指令,讓臣子們一令一行便是。
江棄言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漠北時有捷報傳來,東南卻了無音訊,他儘量保持鎮靜,時常提到漠北鼓舞士氣,卻對東南隻字不提。
不知是從哪一日開始,也不知道是從誰那裡傳出。
京城多了很多風言風語,傳謠之人言之鑿鑿,一口咬定陛下放棄了東南,巴不得帝師死在平叛途中。
他們小聲議論著,「聽說帝師大人是賭氣離京的,是陛下逼走了帝師大人。」
「我四姑在宮裡當差,給那些大人們上茶的時候,聽到了一些。」
「哦?兄台消息靈通,速速道來。」
「據她所說,陛下刻意迴避東南的消息,就是不想支援!陛下跟漠北徐世子關係好,最近一直在提漠北的戰功,看來要給世子封王了,至於東南,陛下收到了求援的急報,卻故意壓住不讓人知道!」
「不能吧?你怎麼知道的?」
「哎呀,說來也巧,姑姑托我去護城河邊弄些活魚,陛下最近茶飯不思,就想吃魚,她說這是長生大公公跟御膳房說的,她正好聽到了,就想著表現一下露個臉……」
「說重點說重點!」
「好好好,我那天夜裡去釣魚,你猜怎麼著!那河水有一塊特別黑,本來晚上河水就黑我也沒怎麼在意,但是我隱隱約約還聞到了血腥味!我一尋思,就往那邊拋了竿,居然釣上來一具屍體!那服飾我見過,是常將軍的部下!常將軍跟著帝師大人平反,常將軍的部下卻死在護城河中,你們說,這除了宮裡那位想殺人滅口還能有什麼可能!」
那人周圍頓時一片附和。
這樣的猜測越傳越多,京官們漸漸也聽到了隻言片語。
護城河中發現屍體被證實之後,朝堂漸漸也開始有了質疑聲。
因為臣子們發現,那猜測不無道理,大部分都跟江棄言的言行吻合。
某日早朝,終於有人出列,當朝質問。
第69章 那支箭,見血封喉
江棄言朝下首望去,是個生面孔,應當是初入官場,才會如此莽撞,當眾發難。
他手指無意識輕敲了兩下龍椅扶手,思緒就在這一瞬飄遠。
這個小動作印象里似乎是先生喜歡做的,大多數時候用來提醒他把注意力放過來,少許時候只是無意識的行為,裡面究竟藏著什麼含義,無從得知。
他默默蜷起手指,控制著自己不再敲擊,把心思收攏好,漫不經心聽著下方人膽大包天的「諫言」。
最後那人慷慨激昂,用一番十分衝動熱血的批判收了場,「陛下是要因一己私怨葬送整個綏陽嗎!就因為您不喜歡帝師大人,就要葬送十幾萬將士的性命?!您所作所為與昏君何異!」
江棄言沉默著聽完,還是沒忍住,手指輕敲著扶手。
所以……會不會在某一次,先生這樣敲桌面,也是因為無法忍耐什麼?
會不會在其中的某一次,先生是在掩飾自己無所適從的事實?
沒有人能無所不能掌控一切,所以先生也一樣對嗎?
他就是那顆失控的棋子,那顆成功蕩漾了先生心湖的棋子。
那官員見陛下不答,越發言辭犀利起來,「陛下初掌朝局,龍椅還沒坐穩,便要效仿承曦帝殘害忠良嗎?!臣請陛下給我等一個交代!」
「交代」,江棄言食指慢慢摸了扶手一下,他摩挲著上面的原木花紋,低頭笑了一下,「朕去接先生回來,如此可好?」
「朕自登基來,不過半載,興科舉、變新法、行內閣制、削弱貴族權力、提高寒門地位。」
「半年,這是朕半年做出的政績」,江棄言忽然把目光凝在那人身上,「朕昏聵嗎?」
「諸位愛卿大部分都知道,朕是怎麼坐上的皇位,又是以什麼樣的處境,做出的那些成績。」
「朕想要做到這些,要比正常的皇帝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朕是初掌朝局,你們可以認為朕是趁帝師不在想攬權,朕也確實是如此想的。」
「這龍椅朕坐不坐得穩,還輪不到你來質疑」,江棄言目光陡然銳利起來,「朕不覺得需要給莫須有的事作出什麼交代,朕與帝師的關係……」
江棄言停頓了片刻,冷笑一聲,「容得你們妄加猜測?」
文相坐在眾臣之首,氣定神閒喝著茶。
他淡淡開口,「諸位大人,歷史上沒有哪位昏君會讓臣子們早朝時坐著議事還給賜茶的。」
「有些言論到底該不該信,希望大人們稍微動動腦子。」
唉,現在的年輕一輩真是良莠不齊。
太不成熟。文相瞥了那人一眼,看見那人羞愧低頭,不由覺得有些好笑。
太過成熟。文相把視線移到江棄言身上,情不自禁搖了搖頭。
但很快,文相就改變了這個想法。
因為江棄言說,「朕欲往東南助先生解圍,諸位意下如何?」
文相登時一口茶噴了出來,他顧不得形象唰一下站起來,「陛下萬萬不可!陛下若要親征,老臣立刻觸柱而死!」
太衝動,果然年輕氣盛。
這麼聰明的人,怎麼一遇到帝師的事就犯傻呢?
江棄言看了文相一會兒,沒有堅持親征的事。
他手中無兵可用,這是最大的問題。
但凡有三千……不,兩千就好。
但凡給他點人,他現在就會不顧一切去東南救人。
可是右相、徐世子、還有先生的手像三隻鐵鉗,牢牢掌握著兵權。
理智逼他不得不打消出京的念頭。
常將軍的部下死在了護城河外,莫非拜神會不止在東南作祟,甚至已經入了京都?
江棄言絲毫不懷疑常將軍派回的人就是來告急的。
他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早朝小風波之後,江棄言回御書房處理奏摺,心神卻總是不寧。
長生替他捶著肩膀,他閉目養神了一會兒,輕聲,「如果朕想去東南,你會阻攔嗎?」
長生一愣,低下頭,神色莫明,「您一個人?」
「嗯,總要去看看他到底出什麼事了,看看好放心。」
長生捏肩的手頓了頓,才繼續,「奴才跟著陛下去,總得有個人幫陛下背包袱牽馬。」
江棄言默然無語良久,不知道說什麼。
長生也不說話,只是捏肩。
很久後,江棄言忽然開口,「他……不可能出事的對嗎……他只是去平個叛,只是平叛不是嗎?」
「陛下莫慌,大人定然平安。」
「朕沒慌,朕……」
江棄言又閉上眼,「朕是有些慌,他……」
「他再運籌帷幄,也會有失誤的時候。他再無所不能,也會有疲勞懈怠的時候。朕……」
「陛下,大人說不準過幾日便回來了。」
「前月你也是如此說。」
長生掩去眸中神色,「不騙陛下。」
宮內各處漸漸點起燈,又是一天過去。
文相帶頭闢謠,那些風言風語果然如一陣風一般,來得無影散得無蹤。
就好像沒來過一樣,無人在意。
閒人們總有新鮮話題,哪家的公子又有什麼軼事,他們比誰都門兒清。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這期間下過雨,新芽從土裡冒了頭,江棄言只覺鼻子裡都是草木和泥土混在一起的氣息。
三月中旬,天氣還有些涼,江棄言只著單衫,寬大的白金色衣袍在晨風裡飄起。
龍袍上繡著蒲葉,繡在心口的位置。
不是先生定做的那件,是他自己叫宮裡紅娘做的。
繡在心口,代表心臟的歸屬。
他無論走到怎樣的高處,永遠都是先生的小棄言。
「我,字諱深……」他眼眸望著潮濕泥土上的草尖尖,「你起的,此情諱言,不知所起,棄之心室,無往而深。」
江棄言,字諱深。
此情不知如何言語,不知從何而起,只能棄在心底,沒什麼由頭,沒什麼嚮往,就那麼自然而然深刻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