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她剛說完,孟樂伸手抓了一把史玉皎的頭髮,速度之快叫人哭笑不得。樂蓮舟忙去掰他的手指頭:「你瞧,這就要賴著史將軍了。」
史玉皎拿手指點了點他光潔的大額頭:「習武要吃很多苦的,乖,想好了再賴我哦。」
孟樂像聽懂她的話似的,倏然撒開肉球小手,撇撇嘴,「嗷嗚」一聲哭了。
樂蓮舟說道:「你爹老來得子,哪裡捨得你習武,你呀,就當個富家公子,太太平平的就夠了。」
孟樂又收住眼淚兒咧嘴笑了。
史玉皎:「……」看著孟樂,她忽然憧憬起他和沈持的孩子出生後的情形來,心中莫名歡喜起來。
「沈夫人,相爺說要回去了。」孟家的婢女打起珠簾來說道。
史玉皎跟樂蓮舟母子二人道別,出來同沈持歸家。
路上,坐進馬車後,沈持拉著史玉皎的手:「出來大半天了,還好吧?」
「嗯,」史玉皎倚在他身上閉目養神:「你給咱們的孩兒起個名字吧。」她好像開始隱隱期待他的到來了。
「不急,」沈持眼睛亮亮地看著她:「我得好好想想,不過你放心,總不會叫『阿貓、阿狗』的。」
……
次日年三十,清晨貼上桃符,晌午祭了祖,備了年夜飯,夜裡家家戶戶放起炮仗,民間一說「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由是稚兒都在守歲,調皮的小子們時不時提著燈籠出來玩一圈,屋外亮如白晝,一夜倏忽過去。
爆竹聲聲中,龍祥三年的元日來了。一歲新,晴空中紫氣自東而來,江山萬里正回春。
以沈持正一品左相的官階,這一日是要同右相曹慈一塊兒,率在京正四品之上的文武百官進宮給皇帝和皇親國戚們拜年賀歲的。他五更起來穿戴整齊,在一輪新日的紅光中趕往皇宮東華門,到了一看,右丞相曹慈已經神采奕奕地等在那裡了。二人寒暄幾句後,官員們都到齊了,還有高麗、于闐、回紇等地的使者在鴻臚寺卿李訟身後肅然列隊,也等著進宮拜年。
很快,大太監丁吉穿著新衣裳,容光煥發地出來迎接他們。
「請吧,沈相爺。」曹慈笑呵呵地說道。
沈持:「曹相爺請,諸位大人請。」他先買左腿,跨步走進東華門內。
走到太和殿外,皇帝賞賜每人一朵正紅的絨花,讓他們插在官帽上,之後才進殿賀年。賀年的儀式由禮部引導,官員們只要不出差錯就行。儀式持續了約摸一個多時辰,之後就是賜宴了,這頓飯在晌午之前開宴,說不清楚是早點還是午膳,反正宮廷御廚使出渾身解數,撿好吃的好看的都做了,一盤盤精美的點心,熱騰騰的菜餚,海陸八珍……
入席後,在一眾身居高位的官員之中,沈持端坐在皇帝的左下手出,緋色以金線繡仙鶴一品文官的補子更襯出他霞姿月韻,十分惹眼。
其實方才打他一進來,皇子們和皇室宗親們的眼睛就粘在他身上了,尤其是雍王蕭承彧看看他,再看看他的侍講學士,三十五歲的薛漵,雖然那人也是冰壺玉衡風華正茂,但跟沈持一比,就沒那麼順眼愛看了,瞬息垂下頭,悶悶不樂。心中對他娘周淑妃多少有些怨懟:要不是她眼光淺,沈持就是他的老師了,輪不到薛漵。
近來他父皇下旨讓沈持作為十皇子蕭福滿的侍講學士,蕭承彧得知後要多不甘心有多不甘心,暗自嘆過好幾回氣了。
君臣說說笑笑,吃吃喝喝的時候,他舉著杯子去到沈持面前,問道:「沈愛卿,正月之後你進宮來授課,本王會去聽的。」
經他一說,沈持猛地審視起他的這一差事:當初皇帝下旨擢升他為左丞相時,是還順手給了他一個侍講學士的頭銜——這件事早就提起過,說要他當十皇子蕭福滿的啟蒙老師,他心道,十皇子才幾歲,哪裡就到開蒙的年紀了,早著呢。
擱一邊放著再說了。
此刻一算,十皇子都六歲了。
時光啊還真是快。
「殿下,臣要是進宮授課,定是從《三千百》開始,」沈持說道:「殿下早已讀完四書五經了吧?」再去聽他講一遍,燙燙剩飯何趣之有。
蕭承彧落寞地苦笑:「去年習完四書五經了。」
「可是本王好像沒學明白似的。」他還想說,薛漵,似乎也沒教明白。
沈持正色道:「殿下,以臣之淺薄的經驗,讀書全在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老師領進門,頓悟靠個人。殿下若覺得沒有讀透,臣以為,可多翻幾遍。」
薛漵的學識不在他之下,甚至遠勝於他,
雍王淡淡笑道:「沈愛卿說的在理,本王聽你的勸,把書多讀幾遍。」
跟多年前比起來,他變聲了,意味著快要長成成年的男子。
他個頭跟沈持差不多,但是比沈持壯一些,另外有些跟他不一樣的貴氣在身上。
沈持忽然覺得疏離,再沒有當年初見他時的那種親切感了,他給蕭承彧行了個禮:「臣的老毛病犯了,對著殿下說教,還請殿下恕罪。」
雍王悠然笑道:「聽君一席話,本王受益匪淺,何來怪罪。」
說罷,他又禮節周全地退回了自己的席位。
沈持的目光跟著他到了列席的幾位皇子身上,大皇子莊王去了西北監軍,二皇子趙王蕭承稷正在跟右相曹慈敬酒,餘下諸位皇子則正襟危坐於自己的席位上,文雅地或看或吃著東西……
他細細一看,十皇子福滿長得敦敦實實的,兩道濃黑的獅子眉顯在一眾面貌姣好偏女相的蕭氏皇族中顯得有些粗獷,他大大方方地吃著喝著,話很少,但有人搭訕時卻口齒清楚,彬彬有禮,讓大臣們不禁在心中驚訝:這孩子不一般。
可想起他那出身卑微的生母鄭德妃,又要說一聲「可惜」,不然,說不定他能爭上儲位呢。
第222章
這是鄭德妃母子首次走入大臣們的視線, 然而他們只是短暫地記住了這二人,在心中稍稍感慨一番,並沒有當回事放在心上。
宴會過半時, 宮廷樂師與舞姬獻上盤鼓舞,在一陣激揚的奏樂中, 男女舞者或抱著盤或抱著鼓出場,水袖舞動, 盤、鼓被置於腳下,舞者且歌且舞, 並隨著節奏用足蹈擊鼓面, 樂聲高亢時, 舞者從鼓上躍下,回首睨顧腳下的盤鼓, 舞袖冠帶飛揚, 動作英武豪放……
皇帝邊觀看邊說道:「就以此舞銘記去年的旱災、蝗災、平定李虎的叛亂吧,眾卿要引以為戒, 今後爭為國之柱石, 切不可沉湎歌舞昇平, 靡靡之音,否則,動搖的是天下人心,江山社稷……」
去年過的太不容易了。
眾人都跪拜含淚道:「是, 陛下, 臣等謹記。」
皇帝命他們平身, 將桌子上的吃食賜給他們,讓他們罷宴回去好好過年。
眾人拜謝後,魚貫依次退下。
走出皇宮, 沈持在路上想好了,今兒宴會上吃的一道花蛤燉鯽魚湯甘味鮮,一道桂花桃酥,很清甜,他琢磨了下做法。打算到家擼起袖子干一場,一走到竹節胡同口,就被一群要來給他拜年的人堵上了——都怕遞帖子進去不見,故而在路上「偶遇」。
沈持多平和一個人啊,但實在招架不住這熱情,嗓音嘶啞地一個個回禮,一里地不到的竹節胡同,他從午後到黃昏,還沒走到家。
好不容易送走最後一撥同僚,到家裡一看,滿滿的擺了一桌子菜,就等他回來開飯了。
沈持:「……」
他趕緊把從宮裡帶出來的御膳交給趙蟾桂:「去熱一熱,看看有沒有夫人愛吃的。」
史玉皎不大愛吃宮裡頭的御膳,但她不說,只笑著道:「相爺今兒把胡同都堵了,都是來看相爺的,怎樣,風光吧?」
沈持:「……」她大概是出來接他時看見了。
沈煌夫婦看著小兩口拌嘴,吃了兩口知趣地邊回屋去了,他們已經知道家中要添丁的喜事了,只是兒子兒媳婦不說,他們不會主動開口問,只在心裡高興,想著阿池這是什麼運氣,又是升官又要當爹,明兒要去廟裡好好上上香,感謝神仙眷顧沈家。
初二,沈持攜史玉皎回娘家。到了史家一瞧,嚯,貴客盈門。史玉展出來接上他倆:「這些人是來見你的,姐夫。」
他們知道沈持初二要陪媳婦兒回娘家,於是便另闢蹊徑,不去沈家,改來史家拜訪了。不過他們大多數是來沈持跟前刷個臉,拜個年就閃人,不討嫌,倒也招待得過來。到了晌午時分,史家才清淨下來。
吃飯的時候,史玉展沒胃口,吃了兩口放下筷子就走。史老夫人覷了沈持一眼:「這孩子又去找左丫頭了。」
沈持只當沒看見她投來的眼神,埋頭扒飯。
其餘人也不說話——誰管得住史玉展這小子,還不是什麼事都得順著他。
史玉皎輕輕搗了搗沈持:「吃完飯咱們也去看看左土司吧?」
誰知還沒等吃完晌午飯呢,僕人就跑來報信:「不好了,左土司帶著人到李府要人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史玉皎拿手指點了點他光潔的大額頭:「習武要吃很多苦的,乖,想好了再賴我哦。」
孟樂像聽懂她的話似的,倏然撒開肉球小手,撇撇嘴,「嗷嗚」一聲哭了。
樂蓮舟說道:「你爹老來得子,哪裡捨得你習武,你呀,就當個富家公子,太太平平的就夠了。」
孟樂又收住眼淚兒咧嘴笑了。
史玉皎:「……」看著孟樂,她忽然憧憬起他和沈持的孩子出生後的情形來,心中莫名歡喜起來。
「沈夫人,相爺說要回去了。」孟家的婢女打起珠簾來說道。
史玉皎跟樂蓮舟母子二人道別,出來同沈持歸家。
路上,坐進馬車後,沈持拉著史玉皎的手:「出來大半天了,還好吧?」
「嗯,」史玉皎倚在他身上閉目養神:「你給咱們的孩兒起個名字吧。」她好像開始隱隱期待他的到來了。
「不急,」沈持眼睛亮亮地看著她:「我得好好想想,不過你放心,總不會叫『阿貓、阿狗』的。」
……
次日年三十,清晨貼上桃符,晌午祭了祖,備了年夜飯,夜裡家家戶戶放起炮仗,民間一說「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由是稚兒都在守歲,調皮的小子們時不時提著燈籠出來玩一圈,屋外亮如白晝,一夜倏忽過去。
爆竹聲聲中,龍祥三年的元日來了。一歲新,晴空中紫氣自東而來,江山萬里正回春。
以沈持正一品左相的官階,這一日是要同右相曹慈一塊兒,率在京正四品之上的文武百官進宮給皇帝和皇親國戚們拜年賀歲的。他五更起來穿戴整齊,在一輪新日的紅光中趕往皇宮東華門,到了一看,右丞相曹慈已經神采奕奕地等在那裡了。二人寒暄幾句後,官員們都到齊了,還有高麗、于闐、回紇等地的使者在鴻臚寺卿李訟身後肅然列隊,也等著進宮拜年。
很快,大太監丁吉穿著新衣裳,容光煥發地出來迎接他們。
「請吧,沈相爺。」曹慈笑呵呵地說道。
沈持:「曹相爺請,諸位大人請。」他先買左腿,跨步走進東華門內。
走到太和殿外,皇帝賞賜每人一朵正紅的絨花,讓他們插在官帽上,之後才進殿賀年。賀年的儀式由禮部引導,官員們只要不出差錯就行。儀式持續了約摸一個多時辰,之後就是賜宴了,這頓飯在晌午之前開宴,說不清楚是早點還是午膳,反正宮廷御廚使出渾身解數,撿好吃的好看的都做了,一盤盤精美的點心,熱騰騰的菜餚,海陸八珍……
入席後,在一眾身居高位的官員之中,沈持端坐在皇帝的左下手出,緋色以金線繡仙鶴一品文官的補子更襯出他霞姿月韻,十分惹眼。
其實方才打他一進來,皇子們和皇室宗親們的眼睛就粘在他身上了,尤其是雍王蕭承彧看看他,再看看他的侍講學士,三十五歲的薛漵,雖然那人也是冰壺玉衡風華正茂,但跟沈持一比,就沒那麼順眼愛看了,瞬息垂下頭,悶悶不樂。心中對他娘周淑妃多少有些怨懟:要不是她眼光淺,沈持就是他的老師了,輪不到薛漵。
近來他父皇下旨讓沈持作為十皇子蕭福滿的侍講學士,蕭承彧得知後要多不甘心有多不甘心,暗自嘆過好幾回氣了。
君臣說說笑笑,吃吃喝喝的時候,他舉著杯子去到沈持面前,問道:「沈愛卿,正月之後你進宮來授課,本王會去聽的。」
經他一說,沈持猛地審視起他的這一差事:當初皇帝下旨擢升他為左丞相時,是還順手給了他一個侍講學士的頭銜——這件事早就提起過,說要他當十皇子蕭福滿的啟蒙老師,他心道,十皇子才幾歲,哪裡就到開蒙的年紀了,早著呢。
擱一邊放著再說了。
此刻一算,十皇子都六歲了。
時光啊還真是快。
「殿下,臣要是進宮授課,定是從《三千百》開始,」沈持說道:「殿下早已讀完四書五經了吧?」再去聽他講一遍,燙燙剩飯何趣之有。
蕭承彧落寞地苦笑:「去年習完四書五經了。」
「可是本王好像沒學明白似的。」他還想說,薛漵,似乎也沒教明白。
沈持正色道:「殿下,以臣之淺薄的經驗,讀書全在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老師領進門,頓悟靠個人。殿下若覺得沒有讀透,臣以為,可多翻幾遍。」
薛漵的學識不在他之下,甚至遠勝於他,
雍王淡淡笑道:「沈愛卿說的在理,本王聽你的勸,把書多讀幾遍。」
跟多年前比起來,他變聲了,意味著快要長成成年的男子。
他個頭跟沈持差不多,但是比沈持壯一些,另外有些跟他不一樣的貴氣在身上。
沈持忽然覺得疏離,再沒有當年初見他時的那種親切感了,他給蕭承彧行了個禮:「臣的老毛病犯了,對著殿下說教,還請殿下恕罪。」
雍王悠然笑道:「聽君一席話,本王受益匪淺,何來怪罪。」
說罷,他又禮節周全地退回了自己的席位。
沈持的目光跟著他到了列席的幾位皇子身上,大皇子莊王去了西北監軍,二皇子趙王蕭承稷正在跟右相曹慈敬酒,餘下諸位皇子則正襟危坐於自己的席位上,文雅地或看或吃著東西……
他細細一看,十皇子福滿長得敦敦實實的,兩道濃黑的獅子眉顯在一眾面貌姣好偏女相的蕭氏皇族中顯得有些粗獷,他大大方方地吃著喝著,話很少,但有人搭訕時卻口齒清楚,彬彬有禮,讓大臣們不禁在心中驚訝:這孩子不一般。
可想起他那出身卑微的生母鄭德妃,又要說一聲「可惜」,不然,說不定他能爭上儲位呢。
第222章
這是鄭德妃母子首次走入大臣們的視線, 然而他們只是短暫地記住了這二人,在心中稍稍感慨一番,並沒有當回事放在心上。
宴會過半時, 宮廷樂師與舞姬獻上盤鼓舞,在一陣激揚的奏樂中, 男女舞者或抱著盤或抱著鼓出場,水袖舞動, 盤、鼓被置於腳下,舞者且歌且舞, 並隨著節奏用足蹈擊鼓面, 樂聲高亢時, 舞者從鼓上躍下,回首睨顧腳下的盤鼓, 舞袖冠帶飛揚, 動作英武豪放……
皇帝邊觀看邊說道:「就以此舞銘記去年的旱災、蝗災、平定李虎的叛亂吧,眾卿要引以為戒, 今後爭為國之柱石, 切不可沉湎歌舞昇平, 靡靡之音,否則,動搖的是天下人心,江山社稷……」
去年過的太不容易了。
眾人都跪拜含淚道:「是, 陛下, 臣等謹記。」
皇帝命他們平身, 將桌子上的吃食賜給他們,讓他們罷宴回去好好過年。
眾人拜謝後,魚貫依次退下。
走出皇宮, 沈持在路上想好了,今兒宴會上吃的一道花蛤燉鯽魚湯甘味鮮,一道桂花桃酥,很清甜,他琢磨了下做法。打算到家擼起袖子干一場,一走到竹節胡同口,就被一群要來給他拜年的人堵上了——都怕遞帖子進去不見,故而在路上「偶遇」。
沈持多平和一個人啊,但實在招架不住這熱情,嗓音嘶啞地一個個回禮,一里地不到的竹節胡同,他從午後到黃昏,還沒走到家。
好不容易送走最後一撥同僚,到家裡一看,滿滿的擺了一桌子菜,就等他回來開飯了。
沈持:「……」
他趕緊把從宮裡帶出來的御膳交給趙蟾桂:「去熱一熱,看看有沒有夫人愛吃的。」
史玉皎不大愛吃宮裡頭的御膳,但她不說,只笑著道:「相爺今兒把胡同都堵了,都是來看相爺的,怎樣,風光吧?」
沈持:「……」她大概是出來接他時看見了。
沈煌夫婦看著小兩口拌嘴,吃了兩口知趣地邊回屋去了,他們已經知道家中要添丁的喜事了,只是兒子兒媳婦不說,他們不會主動開口問,只在心裡高興,想著阿池這是什麼運氣,又是升官又要當爹,明兒要去廟裡好好上上香,感謝神仙眷顧沈家。
初二,沈持攜史玉皎回娘家。到了史家一瞧,嚯,貴客盈門。史玉展出來接上他倆:「這些人是來見你的,姐夫。」
他們知道沈持初二要陪媳婦兒回娘家,於是便另闢蹊徑,不去沈家,改來史家拜訪了。不過他們大多數是來沈持跟前刷個臉,拜個年就閃人,不討嫌,倒也招待得過來。到了晌午時分,史家才清淨下來。
吃飯的時候,史玉展沒胃口,吃了兩口放下筷子就走。史老夫人覷了沈持一眼:「這孩子又去找左丫頭了。」
沈持只當沒看見她投來的眼神,埋頭扒飯。
其餘人也不說話——誰管得住史玉展這小子,還不是什麼事都得順著他。
史玉皎輕輕搗了搗沈持:「吃完飯咱們也去看看左土司吧?」
誰知還沒等吃完晌午飯呢,僕人就跑來報信:「不好了,左土司帶著人到李府要人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