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楊老夫人用袖口拭淚,道:「娘娘死得不明不白,靈前如何安生?」
「老夫人慎言。這一向里,楊皇后做了多少孽,老夫人難道不知?新帝仁慈,留其尊號,以皇嫂之禮親自治喪,來日,還可入皇陵,享後世香火。老夫人難道連這份哀榮都不肯成全楊皇后了嗎?」
楊老夫人冷笑:「全貴妃倒是巧言令色。先帝屍骨未寒,就抱琵琶另上別船的本事,皇后娘娘沒有。才落得今日!」
梅川笑了笑,注視著她的眼,低聲道:「老夫人留心,莫要被他人當了刀使。」
楊老夫人眼神閃爍,低下頭,不言語。
梅川高聲道:「老夫人儘管帶著人來此處鬧。新帝縱便是仁德,可將軍卻是個嫉惡如仇的人。楊府有什麼帳,想必老夫人深知。若翻出來,屆時,來請老夫人的人,可就不是宮裡的侍衛,而是大理寺的官兵了。老夫人做了一輩子的一品誥命,想來,是沒有吃過崖州劣水寒風的苦楚。」
楊老夫人嚇得面色一白。
楊府幹的那些事,哪一樁禁得起細究?
新君是從民間來,前事不曉。
原以為時至今日,無人理論。
梅川的話,讓她心驚。
她起身,撣了撣身上的污雪,起身回府。
其餘人等忙跟著她去了。
阿季和梅川這才入得慈元殿來。
宮中各處已然都披上白布。
星闌一身縞素,在靈前燒紙。
隔著火光,阿季打量著他。
聽人通報說「苻將軍到」,星闌連忙起身:「將軍來了。」
此等君王禮遇,非一般人臣所有。
阿季看著他的眼,紅通通的。看來,一夜未睡,是真的。
「敢問陛下,那些言官現在何處?」
「在文德殿中。」星闌道:「好話道盡,他們就是不肯走。說是楊後的死因,一定要個說法。」
「那麼——」阿季的詢問中,帶著試探:「楊後之死,陛下有什麼看法?」
「皇嫂之死,有異樣。並非自戕。應好好查個清楚。」
「哦?」
阿季聯想到自己腦海中閃過的疑惑,若楊後的死當真與星闌有關,星闌必會竭力遮掩此事。
先帝大去,楊晉也死了,就連貼身侍女鴻鵠都死了。楊後心灰意冷,無心戀世,自我了結。於情於理,也能說得通。
可星闌如此篤定地說,要好好查個清楚。
看來,對他的誤會,竟是多慮了。
阿季心頭輕鬆不少,與梅川對望一眼,梅川顯然也想到了此處,二人心意相通,彼此微微點了個頭。
「將軍可還記得五公主府上的趙統領?」
「記得。」
那個痴心護主的莽撞漢子,阿季是印象深刻的。猶記那晚他與楊後撕扯後,便消失了。怎麼尋都尋不見。阿季以為他追隨南平公主去了南界。
「星闌問過醫官,皇嫂是心梗而死。可她素來並無心疾。醫官說,很有可能,是被迫服下了大量的硃砂。丑時三刻,舅舅在宮牆西南角,發現了趙統領的屍首。他懷中有一包硃砂,手中握著一枚令牌。將軍猜猜看,是何處的令牌?」星闌緩緩說道。
梅川恍然明白了,脫口而出道:「想來是將軍府,或是苻家軍軍中的令牌。」
「梅醫官果然聰慧至極。是苻家軍軍中的令牌。」星闌讚許道。
硃砂。
令牌。
楊後死與不死,並不打緊。
借楊後的死,離間星闌與阿季的君臣關係才是真。
引星闌以為是將軍擅作主張,不擇手段,欲專權行事。引將軍懷疑星闌苛待皇嫂,過河拆橋,欲打壓功臣,江山錯許。
新帝位置還未坐穩,君臣便可先行亂起來。
阿季道:「陛下似不欲遮掩,反倒想張揚此事。」
星闌頷首:「將軍說得是。」
他並沒有如瑤琴所說「慌得了不得」。
他守在慈元殿,人雖未動而知千里事。每一步,都有進有退。
須臾,他俯身,行了個大禮:「接下來,有件事,求將軍成全。」
阿季連忙相扶。
梅川已猜到他想做什麼。
主少國疑。新帝年紀輕輕,欲服眾,光靠禮遇群臣是不行的。
他得立威。
他得做出一番功業來。
現下,便是好時機。
「將軍可知碧龍璽?」星闌道。
第122章 君臣做戲
阿季一凜。
碧龍璽。
齊王口中,可抵千軍萬馬的碧龍璽。
攻涼州城那日奪下的碧龍璽。
齊軍殘兵襲來,他寡不敵眾,為不被擒,跳下一心潭。
混亂之中,碧龍璽被孫冊收起。
在他被逼無奈,與朝廷兩相對峙的那段日子裡,碧龍璽以及孫冊為碧龍璽和他打造的真龍傳說為拉攏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冊是他身邊的軍師,碧龍璽一直由他收著。
後來,朱旻狼子野心,把控宮廷。梅川帶著朱瑁的密旨來到西南大營。他領軍赴京平亂。原想著,待亂事平定後,將碧龍璽交與朝廷。誰知,又橫生梅川被劫、異族攪渾水種種枝節。
孫冊消失在營中。
碧龍璽也隨之消失。
阿季將碧龍璽的原委說與星闌,並道:「孫冊消失在軍營中的時候,臣本以為他在關鍵時刻投奔了楊後,做了叛徒。但,到了今日看得,應該不是。與楊晉的人馬打鬥時,臣特意命手下尋他,未果。滿京中都無有他的身影。」
星闌沉吟道:「碧龍璽在此人身上,會不會為異族所用?」
梅川搖搖頭:「孫冊其人,雖有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他絕不是頻頻易主之人。」
聯想到子虛樓中南平公主被慕容飛帶走一事,梅川又道:「孫冊是不會輕易離開大梁的。他心中有執念。不會動搖。當時那種形勢下,離他目的達成,僅有一步之遙,他怎麼會走?除非,除非……」
「除非什麼?」阿季問道。
「除非,他已經死了。」
說出這句話來,連梅川自己都倒吸一口涼氣。
白袍軍師孫冊,滿腹兵書奇謀的孫冊,城府極深的孫冊,迷霧一般的孫冊,清矍如鶴的孫冊,算盡天機的孫冊,死了嗎?
梅川眼前仿佛浮現第一次在大齊軍營見到他的場景。他命人點火燒了安香。梅川為救安香,提出要與孫冊做個交易。她治好他的腿,換安香的命。他邪魅一笑,道:「就算治得好我,我也不能全然恕了她。我要卸掉她一隻胳膊,讓她無法寫字。拔去她的舌頭,讓她無法說話。如此,再也無法泄漏軍機。這個交易,你還肯做嗎?」
孫冊的眼神像燈盞一般照著她,欲一探細由。他是那樣一個謹慎到極處的人。
有誰能殺得了他呢?
「我猜,是……南平公主……」
阿季的面色有些頹唐。
他知道,梅川的猜測很有可能是真的。否則,公主府的趙統領不會忽然出現,死在宮中,成為點燃楊後之死的火引子。
「能讓趙統領心甘情願被利用的,除了南平公主,再也沒有別人。而南平公主沒理由讓趙統領死。她被慕容飛帶去了南界。這件事,必是慕容飛指使的。慕容飛假借南平公主之名,趙統領當了真。」梅川道。
這樣一來,便都說得通了。
少頃,阿季念了句「謾倚天為命,天命不自由。」
這是從前孫冊軍帳中懸著的草書對子。
短短十個字,道盡孫冊的平生。
「慕容飛幾次三番來大梁搗亂,而今卻什麼好處都沒得到,自然是不甘心的。」阿季嘆道。
「不甘心的,恐怕不止他。還有齊王孟旭。」梅川道。
薛漪在驛路梅花前提醒她速速離開的話,她已咂摸過味兒來。
大齊損兵折將。王后鎩羽而歸。孟旭怎能罷休?
大齊本就與南界有些首尾。
現時,越發勾結在一處了。
這兩個豺狐之心的異族鄰邦,陸路不通,走水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就是想攪亂大梁,好趁火打劫,撕下大塊的肥肉來。
冬日的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著白茫茫的大地,折出銀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發花。
松柏站在白皚皚的雪地里,隨著凜冽的西北風,發出尖厲的呼嘯。
雪砌滿窗欞。
冰凌像透明的小柱子,一排排掛在宮牆黛瓦的檐上。
星闌在靈前踱了幾步,道:「冬月廿九,便是登基大典。離今日,還有三天。星闌想在登基大典前,得到這碧龍璽,並讓南界與大齊各獻十城。」
他握住阿季的手:「將軍助我。」
新帝宏圖偉志。
若果真做到那般,皇位自是穩如泰山。
天下的臣民都將看到新帝的能力與抱負。
比坐在金鑾殿上發一百道政令都有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老夫人慎言。這一向里,楊皇后做了多少孽,老夫人難道不知?新帝仁慈,留其尊號,以皇嫂之禮親自治喪,來日,還可入皇陵,享後世香火。老夫人難道連這份哀榮都不肯成全楊皇后了嗎?」
楊老夫人冷笑:「全貴妃倒是巧言令色。先帝屍骨未寒,就抱琵琶另上別船的本事,皇后娘娘沒有。才落得今日!」
梅川笑了笑,注視著她的眼,低聲道:「老夫人留心,莫要被他人當了刀使。」
楊老夫人眼神閃爍,低下頭,不言語。
梅川高聲道:「老夫人儘管帶著人來此處鬧。新帝縱便是仁德,可將軍卻是個嫉惡如仇的人。楊府有什麼帳,想必老夫人深知。若翻出來,屆時,來請老夫人的人,可就不是宮裡的侍衛,而是大理寺的官兵了。老夫人做了一輩子的一品誥命,想來,是沒有吃過崖州劣水寒風的苦楚。」
楊老夫人嚇得面色一白。
楊府幹的那些事,哪一樁禁得起細究?
新君是從民間來,前事不曉。
原以為時至今日,無人理論。
梅川的話,讓她心驚。
她起身,撣了撣身上的污雪,起身回府。
其餘人等忙跟著她去了。
阿季和梅川這才入得慈元殿來。
宮中各處已然都披上白布。
星闌一身縞素,在靈前燒紙。
隔著火光,阿季打量著他。
聽人通報說「苻將軍到」,星闌連忙起身:「將軍來了。」
此等君王禮遇,非一般人臣所有。
阿季看著他的眼,紅通通的。看來,一夜未睡,是真的。
「敢問陛下,那些言官現在何處?」
「在文德殿中。」星闌道:「好話道盡,他們就是不肯走。說是楊後的死因,一定要個說法。」
「那麼——」阿季的詢問中,帶著試探:「楊後之死,陛下有什麼看法?」
「皇嫂之死,有異樣。並非自戕。應好好查個清楚。」
「哦?」
阿季聯想到自己腦海中閃過的疑惑,若楊後的死當真與星闌有關,星闌必會竭力遮掩此事。
先帝大去,楊晉也死了,就連貼身侍女鴻鵠都死了。楊後心灰意冷,無心戀世,自我了結。於情於理,也能說得通。
可星闌如此篤定地說,要好好查個清楚。
看來,對他的誤會,竟是多慮了。
阿季心頭輕鬆不少,與梅川對望一眼,梅川顯然也想到了此處,二人心意相通,彼此微微點了個頭。
「將軍可還記得五公主府上的趙統領?」
「記得。」
那個痴心護主的莽撞漢子,阿季是印象深刻的。猶記那晚他與楊後撕扯後,便消失了。怎麼尋都尋不見。阿季以為他追隨南平公主去了南界。
「星闌問過醫官,皇嫂是心梗而死。可她素來並無心疾。醫官說,很有可能,是被迫服下了大量的硃砂。丑時三刻,舅舅在宮牆西南角,發現了趙統領的屍首。他懷中有一包硃砂,手中握著一枚令牌。將軍猜猜看,是何處的令牌?」星闌緩緩說道。
梅川恍然明白了,脫口而出道:「想來是將軍府,或是苻家軍軍中的令牌。」
「梅醫官果然聰慧至極。是苻家軍軍中的令牌。」星闌讚許道。
硃砂。
令牌。
楊後死與不死,並不打緊。
借楊後的死,離間星闌與阿季的君臣關係才是真。
引星闌以為是將軍擅作主張,不擇手段,欲專權行事。引將軍懷疑星闌苛待皇嫂,過河拆橋,欲打壓功臣,江山錯許。
新帝位置還未坐穩,君臣便可先行亂起來。
阿季道:「陛下似不欲遮掩,反倒想張揚此事。」
星闌頷首:「將軍說得是。」
他並沒有如瑤琴所說「慌得了不得」。
他守在慈元殿,人雖未動而知千里事。每一步,都有進有退。
須臾,他俯身,行了個大禮:「接下來,有件事,求將軍成全。」
阿季連忙相扶。
梅川已猜到他想做什麼。
主少國疑。新帝年紀輕輕,欲服眾,光靠禮遇群臣是不行的。
他得立威。
他得做出一番功業來。
現下,便是好時機。
「將軍可知碧龍璽?」星闌道。
第122章 君臣做戲
阿季一凜。
碧龍璽。
齊王口中,可抵千軍萬馬的碧龍璽。
攻涼州城那日奪下的碧龍璽。
齊軍殘兵襲來,他寡不敵眾,為不被擒,跳下一心潭。
混亂之中,碧龍璽被孫冊收起。
在他被逼無奈,與朝廷兩相對峙的那段日子裡,碧龍璽以及孫冊為碧龍璽和他打造的真龍傳說為拉攏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冊是他身邊的軍師,碧龍璽一直由他收著。
後來,朱旻狼子野心,把控宮廷。梅川帶著朱瑁的密旨來到西南大營。他領軍赴京平亂。原想著,待亂事平定後,將碧龍璽交與朝廷。誰知,又橫生梅川被劫、異族攪渾水種種枝節。
孫冊消失在營中。
碧龍璽也隨之消失。
阿季將碧龍璽的原委說與星闌,並道:「孫冊消失在軍營中的時候,臣本以為他在關鍵時刻投奔了楊後,做了叛徒。但,到了今日看得,應該不是。與楊晉的人馬打鬥時,臣特意命手下尋他,未果。滿京中都無有他的身影。」
星闌沉吟道:「碧龍璽在此人身上,會不會為異族所用?」
梅川搖搖頭:「孫冊其人,雖有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他絕不是頻頻易主之人。」
聯想到子虛樓中南平公主被慕容飛帶走一事,梅川又道:「孫冊是不會輕易離開大梁的。他心中有執念。不會動搖。當時那種形勢下,離他目的達成,僅有一步之遙,他怎麼會走?除非,除非……」
「除非什麼?」阿季問道。
「除非,他已經死了。」
說出這句話來,連梅川自己都倒吸一口涼氣。
白袍軍師孫冊,滿腹兵書奇謀的孫冊,城府極深的孫冊,迷霧一般的孫冊,清矍如鶴的孫冊,算盡天機的孫冊,死了嗎?
梅川眼前仿佛浮現第一次在大齊軍營見到他的場景。他命人點火燒了安香。梅川為救安香,提出要與孫冊做個交易。她治好他的腿,換安香的命。他邪魅一笑,道:「就算治得好我,我也不能全然恕了她。我要卸掉她一隻胳膊,讓她無法寫字。拔去她的舌頭,讓她無法說話。如此,再也無法泄漏軍機。這個交易,你還肯做嗎?」
孫冊的眼神像燈盞一般照著她,欲一探細由。他是那樣一個謹慎到極處的人。
有誰能殺得了他呢?
「我猜,是……南平公主……」
阿季的面色有些頹唐。
他知道,梅川的猜測很有可能是真的。否則,公主府的趙統領不會忽然出現,死在宮中,成為點燃楊後之死的火引子。
「能讓趙統領心甘情願被利用的,除了南平公主,再也沒有別人。而南平公主沒理由讓趙統領死。她被慕容飛帶去了南界。這件事,必是慕容飛指使的。慕容飛假借南平公主之名,趙統領當了真。」梅川道。
這樣一來,便都說得通了。
少頃,阿季念了句「謾倚天為命,天命不自由。」
這是從前孫冊軍帳中懸著的草書對子。
短短十個字,道盡孫冊的平生。
「慕容飛幾次三番來大梁搗亂,而今卻什麼好處都沒得到,自然是不甘心的。」阿季嘆道。
「不甘心的,恐怕不止他。還有齊王孟旭。」梅川道。
薛漪在驛路梅花前提醒她速速離開的話,她已咂摸過味兒來。
大齊損兵折將。王后鎩羽而歸。孟旭怎能罷休?
大齊本就與南界有些首尾。
現時,越發勾結在一處了。
這兩個豺狐之心的異族鄰邦,陸路不通,走水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就是想攪亂大梁,好趁火打劫,撕下大塊的肥肉來。
冬日的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著白茫茫的大地,折出銀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發花。
松柏站在白皚皚的雪地里,隨著凜冽的西北風,發出尖厲的呼嘯。
雪砌滿窗欞。
冰凌像透明的小柱子,一排排掛在宮牆黛瓦的檐上。
星闌在靈前踱了幾步,道:「冬月廿九,便是登基大典。離今日,還有三天。星闌想在登基大典前,得到這碧龍璽,並讓南界與大齊各獻十城。」
他握住阿季的手:「將軍助我。」
新帝宏圖偉志。
若果真做到那般,皇位自是穩如泰山。
天下的臣民都將看到新帝的能力與抱負。
比坐在金鑾殿上發一百道政令都有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