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在宮中養大的皇子,都是太傅開蒙、授業的。不拘誰做了皇帝,他都算是「帝師」。而朱星闌麼,在宮外長大。將來坐上金鑾殿,會把他這個老太傅放在眼裡嗎?
他怕是連朱瑁在時的地位,都不如了。
太傅思忖著,沉默著,遲遲不拜新君。
阿季料到這酸腐老頭兒會來這麼一出。他是先朝文官老臣的頭兒。他拜了,所有的老臣都會拜。他不拜,旁人也不敢拜。
阿季欲給老太傅一些顏色看看。
星闌卻俯身,彬彬有禮道:「將軍,等等。」
天地君親師。
星闌以師長之尊,向太傅行了個禮。
「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先生雖未親自為星闌授業,星闌卻早已臨過先生的筆墨。故而,當以先生為師。且先生曾教過先父兄,功在千秋。星闌有幸,拜見師長。」
太傅見狀,受寵若驚,連忙跪倒。
「不敢不敢。」
「治國大策,望先生教我。」
「不敢不敢。」
「望先生教我。」星闌再度俯身。
太傅白撿一份師恩,惶恐之餘,滿是歡喜。
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沒有不認的道理。
阿季道:「新君登基大典,便有勞老太傅與禮部尚書等多費心了。」
太傅忙戰戰兢兢道:「臣之本分,實屬應當。」
太傅等文官拜了新君之後,阿季又馬不停蹄地聯絡了各武官朝見。阿季在大梁武將之中,頗有威望,故而,事情辦得很是順遂。
禮部定了新君登基的日子,在冬月廿九。
就在闔宮熱熱鬧鬧地籌辦大典之時,慈元殿傳來消息:楊皇后崩逝了。
她才遷宮沒多久。
慈元殿的廳燈才初初點上。
阿季聽到這個消息,唏噓了一陣。
這個女人,到底是走了這一步。
是晚,歸家。
雪如蘆花。
阿季遠遠地,看著窗紗上投映著橘黃色的光,梅川倚門等他。
待他走近,梅川道:「湯是熱的,我給你盛一碗來。」
阿季擁她入懷。
「有你在,真好。」
他厚實的胸膛,裹著風雪,裹著情愛。
梅川柔聲道:「事情辦得如何?」
「甚好。」
阿季坐下來,喝了一大口湯,不經意地說起楊後的死訊。
梅川一愣,道:「怎會死得這般突然?」
阿季道:「想來,是想隨先帝而去,早早合葬。」
梅川反問道:「若是自盡,在城門樓上便可,何必要等遷宮以後?」
第121章 苻家軍的令牌
阿季聽到這話,觸動心腸。
他想起今日在太傅府邸,星闌老成的模樣,其世故心機,絕非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該有的。
「你覺得,楊後並非自盡?」他瞧著眼前蹙著眉的人兒,問了聲。
「是。」
梅川道:「楊後既當眾宣旨,立了新君,便是不會再有意與新君為難。在高處有高處的手段,在低處有低處的謙微。楊後是個頗識時務的女人。這一點,從她還是東宮寶林時,我便感覺到了。」
阿季以為她在懷疑星闌。
就如他一霎時閃過的念想一樣。
今年開春以來,發生的事太多了。他從入仕起,就沒有見到朝局有如此大的震盪。一個又一個的人死去,一波又一波的人湧來。京城幾度血腥。扶持星闌,是他幾日前在京郊大營中,忽而做下的決定。對於他而言,把皇家的東西歸於皇家,是最合適的安排。到如今,覆水難收,他不希望他做的決定是錯的。
他幾大口喝完了碗中的湯。
溫熱從他的肺腑蔓延開來,到喉頭,到唇邊。
外頭的雪仍是在下,只聽「吱呀」一聲,積雪壓斷樹枝。
阿季褪去沉重的面色,將梅川抱到軟塌上,輕聲道:「我們不想旁人的事了,這裡只有我們。讓我好好兒看看你……」
他炙熱的眼神像一把把帶著柔軟鋸齒的小刷子,從頭到尾掠過她的身上,她疲倦的身體徹底地鬆緩下來,痒痒的,疼疼的。
「看了那麼久,沒看夠嗎?」她笑。
「沒看夠。」
他解去外衣,躺在她身邊。
爐里的火燒得極旺。
屋內暖暖的。
院外,梅花開得正當時。
朵朵花瓣輕柔潔白。暗香襲來。迎著飛舞的雪,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小院兒雅致清幽。梅花冰肌玉骨。乍一望去,雪襯花,花映雪,不辨何處是雪,何處是花。
阿季摟著梅川,片刻,想起什麼,道:「方才回府的時候,我給你捎了件小玩意兒回來。」
他從懷中摸出一個糖人來。
梅川一見那糖人,笑了起來。
她記得,初春的時候,她初入將軍府,悶得慌,帶著安香偷跑到集市上,看到一個大刀糖人,莫名覺得很像阿季,就買了回來。後來,她一直珍藏著那個糖人。京都的天氣暖了,糖人慢慢地化掉。先是化了刀,接著,眉眼也開始模糊起來。她進宮做醫官前,偷偷吮了一口糖人。那種夾雜著蔗糖和清甜麥芽的氣味,浮動在心頭。
「你今日東奔西走,想是乏得很,做什麼還跑去買這個?」她說著,接過那糖人打量著,越看越想笑。
她將糖人舉起,與他的面龐並齊,學著皮影戲伶人的聲音,粗聲粗氣道:「前方何人,報上名?」
阿季倒肯與她配合,按戲本里接了句:「我本是天神之兵,今拿你二人上天庭。」
「我二人有何錯在身,勞動天兵?」
「仙家修道身不老,怎可恩愛似凡人?」
「男女情愛,情之本,遑論仙家與凡人。」
兩人對望著,千萬年的因果仿佛就在眼前。
阿季與她分食著那個糖人。
吮到最後,吻在了一處。唇邊,齒間,腹中,滿是甜。
風雪夜。
如此閨房之樂。
翌日一早。
有人輕叩門。
是門房阿伯。
梅川起身,裹了件袍子,打開門。
下了十數個時辰的雪,停了。
滿院子的銀白。
阿伯道:「宮裡來人了,請將軍進宮。」
「來的是什麼人?」
阿季不知何時起了身,問道。
阿伯道:「一個婦人,說是新帝身邊的嬤嬤。」
想來是瑤琴了。星闌派了體己人來將軍府傳喚,必是要緊事。
阿季說了聲:「知道了。這就來。」
梅川端來溫水,阿季胡亂擦了把臉,便要前去。
梅川拉住他:「等等,我同你一起去。」
她心中有些疑惑,在這大事初定的時刻,恐阿季行差踏錯。
兩人到了前廳,瑤琴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見過將軍,見過夫人。」
瑤琴是死過一回的人,見事極明白。輕描淡寫的一句「夫人」,已替星闌表達了對二人的成全之意。
梅川還了禮。
瑤琴道:「稟將軍,楊後昨日傍晚大去,主子忙去慈元殿為皇嫂治喪,守了一夜,不曾睡。沒料到,今日寅時,天還未亮,幾個言官便進宮來求見,說了好大一通沒道理的話。兼楊府幾個房頭的誥命盛裝跪在宮門口哭泣,任憑主子如何解釋,她們都不肯聽。主子是新君——」
她頓了頓,看了眼阿季,繼續道:「楊後又對他有扶立之恩,闔京的人都瞧著,他不能苛待楊府的人,正所謂重不得,輕不得,左右為難。主子年少,哪裡有什麼主意?慌得了不得。將軍您是主子最倚仗、最親近的人。主子請您進宮商議如何是好。奴婢早早地便來了將軍府,又恐打擾將軍好眠,唐突了將軍,故在府外徘徊許久。見府門開了,方進來求見。」
這婦人說話甚是周全有儀。
「最倚仗」「最親近」,這兩頂大帽子送過來,阿季想不盡心也是不能了。
又有「主子請您」「恐擾將軍」等語,無半分架子。
涓滴不遺,念著阿季的功勞與情意。
梅川隨著阿季進了宮。
遠遠地,果見楊府的幾個誥命婦人跪在宮門口。周遭兒圍了一群看熱鬧的人。侍衛驅逐不去。
她們是拿準了新帝初立,萬事求安,不會貿然動粗。
梅川打量著人群中哀戚的婦人們。
楊晉被阿季斬殺,楊令休在與苻家軍激鬥中戰死了,楊府中無人主事,這幾個婦人焉能有這麼大的膽子、這樣的主意,敢來鬧事?背後定是有人指使。
她想到了薛漪的那句:早些離開,切切切。
為何這番話從薛漪口中說出呢?
難道薛漪知道什麼,卻礙於種種原因,不便說出來嗎?
恐怕,這場風暴還未全然過去。
阿季上前走了一步,梅川連忙拉住他,走在了他的前面,與那些婦人道:「各位怎不到靈前哭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怕是連朱瑁在時的地位,都不如了。
太傅思忖著,沉默著,遲遲不拜新君。
阿季料到這酸腐老頭兒會來這麼一出。他是先朝文官老臣的頭兒。他拜了,所有的老臣都會拜。他不拜,旁人也不敢拜。
阿季欲給老太傅一些顏色看看。
星闌卻俯身,彬彬有禮道:「將軍,等等。」
天地君親師。
星闌以師長之尊,向太傅行了個禮。
「民性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先生雖未親自為星闌授業,星闌卻早已臨過先生的筆墨。故而,當以先生為師。且先生曾教過先父兄,功在千秋。星闌有幸,拜見師長。」
太傅見狀,受寵若驚,連忙跪倒。
「不敢不敢。」
「治國大策,望先生教我。」
「不敢不敢。」
「望先生教我。」星闌再度俯身。
太傅白撿一份師恩,惶恐之餘,滿是歡喜。
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沒有不認的道理。
阿季道:「新君登基大典,便有勞老太傅與禮部尚書等多費心了。」
太傅忙戰戰兢兢道:「臣之本分,實屬應當。」
太傅等文官拜了新君之後,阿季又馬不停蹄地聯絡了各武官朝見。阿季在大梁武將之中,頗有威望,故而,事情辦得很是順遂。
禮部定了新君登基的日子,在冬月廿九。
就在闔宮熱熱鬧鬧地籌辦大典之時,慈元殿傳來消息:楊皇后崩逝了。
她才遷宮沒多久。
慈元殿的廳燈才初初點上。
阿季聽到這個消息,唏噓了一陣。
這個女人,到底是走了這一步。
是晚,歸家。
雪如蘆花。
阿季遠遠地,看著窗紗上投映著橘黃色的光,梅川倚門等他。
待他走近,梅川道:「湯是熱的,我給你盛一碗來。」
阿季擁她入懷。
「有你在,真好。」
他厚實的胸膛,裹著風雪,裹著情愛。
梅川柔聲道:「事情辦得如何?」
「甚好。」
阿季坐下來,喝了一大口湯,不經意地說起楊後的死訊。
梅川一愣,道:「怎會死得這般突然?」
阿季道:「想來,是想隨先帝而去,早早合葬。」
梅川反問道:「若是自盡,在城門樓上便可,何必要等遷宮以後?」
第121章 苻家軍的令牌
阿季聽到這話,觸動心腸。
他想起今日在太傅府邸,星闌老成的模樣,其世故心機,絕非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該有的。
「你覺得,楊後並非自盡?」他瞧著眼前蹙著眉的人兒,問了聲。
「是。」
梅川道:「楊後既當眾宣旨,立了新君,便是不會再有意與新君為難。在高處有高處的手段,在低處有低處的謙微。楊後是個頗識時務的女人。這一點,從她還是東宮寶林時,我便感覺到了。」
阿季以為她在懷疑星闌。
就如他一霎時閃過的念想一樣。
今年開春以來,發生的事太多了。他從入仕起,就沒有見到朝局有如此大的震盪。一個又一個的人死去,一波又一波的人湧來。京城幾度血腥。扶持星闌,是他幾日前在京郊大營中,忽而做下的決定。對於他而言,把皇家的東西歸於皇家,是最合適的安排。到如今,覆水難收,他不希望他做的決定是錯的。
他幾大口喝完了碗中的湯。
溫熱從他的肺腑蔓延開來,到喉頭,到唇邊。
外頭的雪仍是在下,只聽「吱呀」一聲,積雪壓斷樹枝。
阿季褪去沉重的面色,將梅川抱到軟塌上,輕聲道:「我們不想旁人的事了,這裡只有我們。讓我好好兒看看你……」
他炙熱的眼神像一把把帶著柔軟鋸齒的小刷子,從頭到尾掠過她的身上,她疲倦的身體徹底地鬆緩下來,痒痒的,疼疼的。
「看了那麼久,沒看夠嗎?」她笑。
「沒看夠。」
他解去外衣,躺在她身邊。
爐里的火燒得極旺。
屋內暖暖的。
院外,梅花開得正當時。
朵朵花瓣輕柔潔白。暗香襲來。迎著飛舞的雪,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小院兒雅致清幽。梅花冰肌玉骨。乍一望去,雪襯花,花映雪,不辨何處是雪,何處是花。
阿季摟著梅川,片刻,想起什麼,道:「方才回府的時候,我給你捎了件小玩意兒回來。」
他從懷中摸出一個糖人來。
梅川一見那糖人,笑了起來。
她記得,初春的時候,她初入將軍府,悶得慌,帶著安香偷跑到集市上,看到一個大刀糖人,莫名覺得很像阿季,就買了回來。後來,她一直珍藏著那個糖人。京都的天氣暖了,糖人慢慢地化掉。先是化了刀,接著,眉眼也開始模糊起來。她進宮做醫官前,偷偷吮了一口糖人。那種夾雜著蔗糖和清甜麥芽的氣味,浮動在心頭。
「你今日東奔西走,想是乏得很,做什麼還跑去買這個?」她說著,接過那糖人打量著,越看越想笑。
她將糖人舉起,與他的面龐並齊,學著皮影戲伶人的聲音,粗聲粗氣道:「前方何人,報上名?」
阿季倒肯與她配合,按戲本里接了句:「我本是天神之兵,今拿你二人上天庭。」
「我二人有何錯在身,勞動天兵?」
「仙家修道身不老,怎可恩愛似凡人?」
「男女情愛,情之本,遑論仙家與凡人。」
兩人對望著,千萬年的因果仿佛就在眼前。
阿季與她分食著那個糖人。
吮到最後,吻在了一處。唇邊,齒間,腹中,滿是甜。
風雪夜。
如此閨房之樂。
翌日一早。
有人輕叩門。
是門房阿伯。
梅川起身,裹了件袍子,打開門。
下了十數個時辰的雪,停了。
滿院子的銀白。
阿伯道:「宮裡來人了,請將軍進宮。」
「來的是什麼人?」
阿季不知何時起了身,問道。
阿伯道:「一個婦人,說是新帝身邊的嬤嬤。」
想來是瑤琴了。星闌派了體己人來將軍府傳喚,必是要緊事。
阿季說了聲:「知道了。這就來。」
梅川端來溫水,阿季胡亂擦了把臉,便要前去。
梅川拉住他:「等等,我同你一起去。」
她心中有些疑惑,在這大事初定的時刻,恐阿季行差踏錯。
兩人到了前廳,瑤琴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見過將軍,見過夫人。」
瑤琴是死過一回的人,見事極明白。輕描淡寫的一句「夫人」,已替星闌表達了對二人的成全之意。
梅川還了禮。
瑤琴道:「稟將軍,楊後昨日傍晚大去,主子忙去慈元殿為皇嫂治喪,守了一夜,不曾睡。沒料到,今日寅時,天還未亮,幾個言官便進宮來求見,說了好大一通沒道理的話。兼楊府幾個房頭的誥命盛裝跪在宮門口哭泣,任憑主子如何解釋,她們都不肯聽。主子是新君——」
她頓了頓,看了眼阿季,繼續道:「楊後又對他有扶立之恩,闔京的人都瞧著,他不能苛待楊府的人,正所謂重不得,輕不得,左右為難。主子年少,哪裡有什麼主意?慌得了不得。將軍您是主子最倚仗、最親近的人。主子請您進宮商議如何是好。奴婢早早地便來了將軍府,又恐打擾將軍好眠,唐突了將軍,故在府外徘徊許久。見府門開了,方進來求見。」
這婦人說話甚是周全有儀。
「最倚仗」「最親近」,這兩頂大帽子送過來,阿季想不盡心也是不能了。
又有「主子請您」「恐擾將軍」等語,無半分架子。
涓滴不遺,念著阿季的功勞與情意。
梅川隨著阿季進了宮。
遠遠地,果見楊府的幾個誥命婦人跪在宮門口。周遭兒圍了一群看熱鬧的人。侍衛驅逐不去。
她們是拿準了新帝初立,萬事求安,不會貿然動粗。
梅川打量著人群中哀戚的婦人們。
楊晉被阿季斬殺,楊令休在與苻家軍激鬥中戰死了,楊府中無人主事,這幾個婦人焉能有這麼大的膽子、這樣的主意,敢來鬧事?背後定是有人指使。
她想到了薛漪的那句:早些離開,切切切。
為何這番話從薛漪口中說出呢?
難道薛漪知道什麼,卻礙於種種原因,不便說出來嗎?
恐怕,這場風暴還未全然過去。
阿季上前走了一步,梅川連忙拉住他,走在了他的前面,與那些婦人道:「各位怎不到靈前哭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